您的位置:群走网>作文>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
更新时间:2024-03-12 14:56:33
  • 相关推荐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品)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1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当天,会举行一场精彩激烈的赛龙舟比赛,这个习俗从很久之前就流传下来了,而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想必大家都听过屈原的传说吧,赛龙舟其实最早是为了划船救屈原,他们追到洞庭湖时,屈原的身影消失不见了,后来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还能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以免屈原的身体被吃掉。所以人们在划龙舟时十分卖力,热火朝天。

  那你们见过这热火朝天的情景吗?没见过也没关系,让我来带你看这情景。

  龙舟上分为两种不同身份的人:1、打鼓的人,给团队加油助威,2、划龙舟的人。让龙舟前进。

  你看,随着开始的枪响。大家都热烈的划船,场内有击鼓者在大声加油,场外还有亲人朋友的助威。让这些本来就卖力的人更是拼了命的划。

  船员们一个个用尽了全力,伴着一二的节奏,滑动船桨。一条金龙遥遥领先,但上面几乎清一色的女生,让人难以想象他们怎么能划的那么快。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后面一条红龙追了上来,上面的人憋红了脸。双手用出了超前的力气,连船旁边的.水花数量都远超其他的。红龙慢慢追上来了。金龙不甘示弱,船员们争先恐后。龙舟也一样,终于两条龙一起越过了终点线,群众里爆发出了一阵又一阵欢呼。获胜的船员们与亲友拥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和胜利的喜悦。

  怎么样,赛龙舟是不是又惊险又刺激?也正是因为他的纪念故人的初衷和惊险刺激的趣味,这才使人尽皆知。有这么个赛龙舟,但是那些不被人知道的节日呢?他们不是我中国的传统吗?我们要努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扬我国风!

家乡的风俗作文2

  我的家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上,那里虽没有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大秧歌,更是小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秧歌也可成东北大秧歌。“它是东北人,热情豪放,朴素情感的体验。”提起大秧歌,在我的家乡那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家乡的男女老少,个个都能跳上一段!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镇大大小小的广场上便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吶声。

  这声音像一种号令不一会儿,人们便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广场上。有的是十几个人一伙儿的,有的是几十个人一队的,甚至还有100人以上的大场面。他们有的手中拿着局子和手绢,有的`写着妻子和儿女。小商贩们干脆在周边摆起了摊儿。一时间,广场上变得热闹非凡。

  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队伍中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局子和手绢,舞得出神入化,舞出了别样的风采,尽情的挥酒着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幸福。此情此景,引逗的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有些发痒,也争着加入秧歌队伍当中,那一条条彩色的“长龙”也越来越长了。

  家乡的大秧歌,不仅是人们每日的精神大餐,也是节日庆典必不可少的节目。每到节日,秧歌手们便身着彩装,那些孩子们喜欢的“大头娃娃”“孙悟空”“猪八戒”等,纷纷登场,为节目增添了无限的喜庆气氛。

  啊!家乡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甜,沉醉了家乡人的心。

家乡的风俗作文3

  “鞭炮声岁末,春风暖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说到它,谁不向往,又爱不释手?

  每年春节伊始,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除夕的一大早,到处都是手上、胳膊上贴着春联的人。这时候,大人身边总有几个小孩子帮忙,笑着撕旧的春联,换上新的。大门上贴着春联。

  从早上开始,屋前屋后都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大多数家庭的食物中一定少不了鱼,我家也一样。爸爸常说:吃鱼年年有余。所以人们会在过年前带几条鱼回家。

  年夜饭也是重头戏。在外工作和学习的家庭成员会回家团圆,吃团圆饭。这个时候,街上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关门了,安静的如同上午十一点、十二点。

  吃过晚饭,又到了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的时间。全家人兴高采烈地围在桌子旁,拿出事先调好的面条和肉末。包饺子时,他们往往挑一两个饺子,往里面放一枚硬币。谁会有一年的好运。

  第二天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新年第一天。父母总是把孩子早早叫醒,用“今天不起床,一年不起床”、“晚起床,后天无家可归”之类的话来吓唬孩子。红信封”。

  早餐后,走访附近的邻居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长辈们给孩子们说几句祝福语,然后孩子们就跪地磕头。有的家庭甚至用铁盆,最后孩子们收下红包。

  在除夕和元旦之间的晚上,天空中会飘浮着许多孔明灯。他们寄托着主人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便会随风飘向远方。

  春节不仅是人们宣泄情绪、亲人团聚的好日子,更是象征中华民族团圆繁荣的永恒精神支柱。我爱这些拥有4000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更爱我们独特的家乡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4

  来到四川成都,就看到串串腊肠、一块块腊肉、一只只腊鸭,挂在居民的阳台上或院子里,在冬日阳光照晒下,油亮剔透,显得格外诱人和喜庆。此情此景,让人想到,新年即将来临。

  我的家乡成都,过年风俗是家庭自制四川香肠。这种香肠是著名的四川小吃,有麻辣口味,还有咸鲜原味,外表是油里透红,切开后是红白相间。据说腊肠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之前看过美食节目里说,一般南方多腊肉腊肠北方多腌渍小菜。因为南方气温高,过年前把肉做成腊肠可以吃很久不会腐烂。而北方刚好相反,冬季缺乏蔬菜,所以要准备各种腌渍咸菜。

  我奶奶是做四川香肠的高手,微微麻辣的`香肠,配上排骨汤、白米饭,倍儿香!我问奶奶做香肠有什么诀窍吗?她告诉我,制作香肠的肉的肥瘦比例最好是3:7,要有一部分肥肉,不然太瘦的话香肠吃起来会比较柴。第二,要在香肠晾干水分以后,就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不然晾晒时间过长香肠的口感就不滋润了。最后,如果不会操作,还可以将腌好的肉和洗好的肠衣拿到专门灌制香肠的地方请人代为灌制,但是家庭自制更有趣味。

  在四川过年还能吃到很多美食,如红油抄手、叶儿粑、三大炮。三大炮是我最喜欢的甜品。它是用糯米制成,先分成三小团后,用力抛摔向案板中央,发出“当、当、当”三声,再浇上红糖浓汁,送到嘴边,香甜可口!

  今年没有回到老家过年,但是这里的风俗,尤其是过年美食,让我回“胃”无穷。现在大鱼大肉已不再吃香,但许多人对家乡小吃仍然情有独钟,那是因为,年味儿就在这香喷喷的美食里。是啊!当浓浓的香气漾开之时,满屋子是那么幸福温馨。

家乡的风俗作文5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我的家乡,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端午风俗。

  小时候,我不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只是觉得这天有好吃的,好玩的罢了。

  早早的算好了时间,得知今天是吃粽子的日子,我一大早就喜得快要发疯了。

  懒得在卧室与灶房间来回周旋,我干脆搬了个小板凳来,就这么坐在奶奶跟前,看着她包粽子。

  “这里脏,妮儿,你快出去。”

  “没事儿,我不嫌脏。”相比关注这脏兮兮的瓦灶和墙壁,我还是更想看奶奶包粽子。

  那双布满皱纹的手是多么灵巧啊!一弯,一放,一折,一绑,短短几步,短短几十秒,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便诞生了。

  要煮粽子了,奶奶怕熏着我,硬是把我推出了灶房。自己留在那儿随时准备着添柴火。

  望着灶房烟囱里冒出的浓浓的烟,不知为什么,我感到那次的粽子格外的甜。

  “五月里有午端阳,粽子油条泡雄黄。”在我的家乡,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油条、糖糕一类的油炸食品。雄黄油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家乡还有一个关于鸡蛋的端午风俗。在这天,我一起床奶奶就会拿来一个提前煮好的`热腾腾的鸡蛋,然后让鸡蛋从我的头顶一直滚到脚尖,嘴里还念念有词“骨碌骨碌灾,小病大灾都滚下来........”滚好后,再让我把鸡蛋猛地一摔,然后立刻拿起来,剥掉壳,给我吃掉。

  据说,这个习俗的由来是因为老人们坚信,热腾腾的鸡蛋可以粘走孩子们身上的一切病灾,在下一次端午节前都平平安安,幸幸福福。

  端午在奶奶对我的关怀中走来,又在奶奶对我的祝福中离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6

  每一个家乡,都有不一样家乡的好习俗。今日我就来说说我家乡的春节的习俗。

  春节那天正是大年初一,每家每户都贴上了对联,挂上了大红灯笼。每家每户都在家里守岁。早上四五点钟的时候,每家每户开始放炮仗了。还有美丽的烟花。“为什么要过春节呢”?我问妈妈。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没到大年初一它就爬上岸伤害人畜。这一年的大年初一,来了一个老人。发现人们收拾行装赶着家畜往山里走,有一个大娘,发现这位老人来到这,大娘对她说“快点跟我们走吧,一会儿‘年’就来了”!老人说“我不怕‘年’,可否在你家住上一晚”?大娘说“好吧,你可要细心‘年’啊”。过了一会儿,‘年’趾高气昂的'走进村子,发现一个人也没有。仅有一件房里有人。‘年’走到那间房子跟前,发现有一个老人身穿红袍,提着一挂炮仗,门上贴着大红纸,房子里灯火通明。老人点着炮仗。把‘年’吓的一溜烟跑回了河里。连影子也没有看到,第二天村民们回到村子。发现村子完好如初,人们到大娘屋里面。对老人跪下说“老神仙,多谢你把年赶走了。要不然村子可遭殃了。”老人说“我不是神仙,可是我明白‘年’有三怕。一怕红,二怕响,三怕亮。”所以每到大年初一,每家每户灯火通明。放炮仗,贴红对联。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和习俗的由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7

  听到《屈原投江》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且觉得十分凄凉与惋惜吧。天下人为纪念屈原,就成立了端午节。

  端午节,说到这个话题,有谁不是想到“粽子”呢!有谁不是嘴里就立刻生出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呢。让糯米一股脑放些水在锅里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发疯似的吸收着水。

  提到习俗活动那是“赛龙舟”了,何为“赛龙舟”。让我们再过一次端午节吧!

  端午节这天,进行龙舟大赛,每艘龙舟,都做工精细,好看无比。大家在西湖举办龙舟大赛,这天,湖边人山人海,大家都来观赏端午节这天的赛龙舟。

  “三!二!一!开始!”裁判大喊开始,大家都叫起来,咋咋呼呼,好不热闹。水手们快速划了起来,他们都很快,好像在说,冠军是他们的。第一慢慢诞生了,但第二也穷追不舍,慢慢第三也赶上来了,大家也喊,有趣!加油!有的兴奋的跳起来了,有的加油助威,有的紧握双拳,担心不已。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大家按耐不住,都脸上皱紧眉头,手在颤抖,第三被第二和第一甩的很远,但在最后,前面的指挥和观众都为第三加油,第三发疯似的向前冲,众志成城,最后,赶上了,关键时刻,大家都屏住呼吸,霎时,好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突然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今年,获胜者是三号选手们!”大家都惊讶极了,居然是他们赢了,真是让人心服口服啊!真是只有努力过才知道成不成功啊!

  等等,我突然想起来,在锅里蒸煮的糯米好了,我和妈妈回到家中包粽子,把大蜜枣一个一个塞进去,一家人围在桌旁,大口大口的吃着刚包好的粽子。粽香溢满整个屋子……

家乡的风俗作文8

  过年包饺子,是我们老家的传统习俗,这其中还有个典故,据说在一千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在告老还乡后,发现当地的人们总是冻得双耳溃烂,便命人架起铁锅,将祛寒药材包在面皮中做成耳朵状,起名“娇耳”,很快人们的病便好了起来。后来,包入其他食材,因其味道鲜美便被人们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并改名“饺子”。

  包饺子的工序并不复杂,但是需要准备的东西却一点不简单。首先就是饺子皮了,皮要大小适中,厚薄得当,如果皮太厚,饺子的口感会变差,太薄的话又容易破,所以怎么把握这个厚度就是门大学问了。下面就到了馅,这就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而各有千秋了,什么青菜猪肉,白菜虾仁等等,反正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前面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下面正式开始包饺子,先拿起一片饺皮,平铺于手心,用筷子夹起一块馅置于其中,馅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会“胖”,少了不好吃。然后将饺皮两边蘸点水,对折,用力按紧,这样一个小“耳朵”就诞生了。

  最后一步吃,将饺子放入锅中,看着它们上下翻腾的不亦乐乎,一股香味蔓延开来,如此美味,怎不叫人垂涎欲滴呢?盛上大碗的饺子,就着酱油或者醋,一口下去,满满的汁水在口中来回荡漾,感觉整个人都被这美味环绕了,即使口味再刁钻的人,也会感叹的说声好吃。

  在一家的欢声笑语中,伴着过年的爆竹声,几十个饺子不一会就被一扫而空,这就是我们家乡包饺子的习俗,好玩又热闹。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的家乡在友仁,那里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是一个人人喜爱的地方。如果你去了,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故乡之美,在于峰峦耸立,如骆驼之背。山峰四季秀美,春天生机勃勃,夏天葱茏,秋天金黄,冬天银装素裹,每个季节带来的果实也不尽相同。秋天来临时,鲜红的野草莓会歪歪扭扭地躲在绿草丛中,害羞地向我们大家打招呼,仿佛在喃喃自语:“我最甜,别忘了摘我!”当然,苹果可不是不甘示弱。它鼓着大肚子,红着脸,像害羞的小姑娘,又像挂在树枝上的灯笼,争先恐后地等着我们去品尝!

  故乡之美在田野。春天,嫩芽萌芽,梦想的种子飞扬;夏天,绿叶长出,生机勃勃;秋天,果实累累,果香扑鼻;冬天,白茫茫一片,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家乡的美景还在菜地里。蔬菜绿油油的,像穿着绿衣服的小婴儿;菜花洁白如雪,像一片片洁白的雪花,像展翅飞翔的蝴蝶,又像一位淑女。小仙女在绿色的摇篮里跳着华尔兹。这些观点真的`很震撼!

  故乡之美,犹在河中。河水清澈见底,数不清水中游过的鱼有多少。这条河好长,像一条长长的白玉带,非常漂亮。一阵风吹过,河水泛起层层美丽的涟漪,一圈圈绽开,清澈的河水拍打在岩石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犹如摇铃一般。叮咚叮咚……大自然奏出美妙的乐曲,在幽静的山谷中盘旋飘荡。

  我爱你,家乡!你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时时刻刻铭刻在我的脑海里。也像一首优美的诗篇,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腊月三十早上,我和弟弟坐在外婆家的客厅里。这时候,有人会问:你的父母呢?他们去哪儿了?

  来到厨房,就能看到他们和爷爷奶奶忙碌的身影。因为今天是腊月三十,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这一天,我们要拜二神。一个是天神,一个是灶神。所以我的父母正在帮助祖父母准备供奉的物品。

  吃过午饭,供品就差不多准备好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祭品放在祭台上:

  祭台中间放着一个木篓,里面装着糯米肠(糯米塞入猪肠皮后蒸熟)两根,蒸鸡一只,蒸猪肉一块。左右各放了一根大蜡烛。篮子前面放着一碗米饭和一碗水。后面从左到右依次是一碗面条、两个年糕、一块豆腐、两个馒头、一个杨梅和一些水果。

  摆好祭品后,就到了祭拜的时间。爷爷拿来一把香,点上蜡烛递给我们。

  我们每人手执三炷香礼拜。随后,爷爷上了香,还拿来一叠鞠躬的`黄纸,相当于神仙用的钱。他把它们点燃,烧给天上的神灵,祈求天上的神灵来年保佑我们。但是我觉得拜神和佛教一样,要虔诚,不要谋取私利。只是敬畏神明给他拜年。

  拜完天上的神明,还要“慰问”掌管我们饮食的灶神。于是,我们把祭台搬到了厨房,重复了之前的祭拜流程。我们仍然以特别虔诚的态度向灶王爷拜年。

  这是我们家乡的习俗。虽然很平常,很常见,但却是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习俗是我最喜欢的习俗,因为这是一年中唯一可以与神灵交往的日子。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你好!学期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介绍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很美很美……家乡是我们过年一定要回到的地方,可以和亲朋好友团聚,聚餐……

  我的家乡在一个叫幸福村的村子里。名字的由来,大概是因为这个村子里的人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吧。对了,我们村的人有个特点,就是每天都笑眯眯的,不发脾气,很开心。而且我们这里很暖和,冬天的平均气温是2到12度。

  走进幸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水泥路面。路的左边是一个河塘。核桃里有小鱼和荷花。大陆右侧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平时牛羊在这里吃草。再往前走,可以看到几户人家,还可以看到几户人家饲养的鸡、鸭、狗……各种动物。路的右边是一些麦子、大米……还有其他蔬菜和民间杂粮。再往前走,就到了外婆家。走到外婆家,就会看到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有的在打牌,有的在聊今年的新型肺炎,还有的围坐在一起。我们做体力活,我们坐在桌旁玩游戏,当然我们也做作业。我家的前后左右都是山,山上有竹子和树木。有时晚上,我们会去山上打野兔。我们还会去山上砍一些竹子,然后选最好的做笔筒。我们还做了一套不用的扑克牌小筐,用来装垃圾,或者给客人吃水果,瓜子,花生……各种各样的东西。我的家乡风景秀丽,山高挺拔,水清澈见底。多么美丽的家乡。

  这是我美丽的家乡,你觉得她漂亮吗?如果你觉得好玩,我邀请你来我的家乡玩。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的习俗:有人会吃汤圆、有人会放烟花、有人会吃粽子……我们家乡会吃饺子。在除夕夜一起包饺子,一起吃饺子。

  看厨房!只见爸爸拿着菜刀,正在剁猪肉,剁碎后加调料搅拌;弟弟拿着韭菜,放进水盆里,仔细洗着,洗完后再将韭菜切几下。接着把韭菜和猪肉调合在一起,并加调料进行搅拌,饺子馅就做好了!

  再看餐厅!我和弟弟按紧和面的铁盆,舅舅则负责和面。首先放入适当面粉,接着放入热水,搅拌均匀后就开始揉面。直到手上不沾一点面粉,盆子里也干干净净的,面粉揉成了一个面团,就好了。

  瞧!我们所有人都在一起包饺子。我先拿一个饺子皮,再放入适当的饺子馅,对折,将边缘和上,就这样,一个完美的饺子完成了。

  看!爸爸把一个个饺子放进蒸笼里,过了20分钟左右,爸爸打开蒸笼,将饺子拿了出来,放在碟子里。

  我们开始吃饺子了,大家有说有笑地吃了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开心的'笑容,好像美丽的花一样。饺子太香了,我们狼吞虎咽,任凭饺子的香味,在我们嘴里荡漾开来,并且一直到我们的心里。

  吃完饺子后,家长都开始发红包了。这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耶!今天收获了不少的零花钱,可是都给爸爸妈妈了!

  吃饺子的风俗,代表着一家团圆,和和美美,这是一年中家人团聚的时刻。这是最令人期待,也最令人难忘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我的家乡在浙江富阳的一个小村庄里,这里虽然没有城市那么繁华,但是,却有着城市没有的风味,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圆谱圆祠堂便是我们的大事儿一件。

  从开始造祠堂的那一天起,便要放鞭炮庆祝开工。造完了祠堂,那更是热闹。第一天早晨,礼数繁多。先是宰猪宰羊,把猪和羊分别绑在两张凳子上,再用红色的红菱把它们的头绑住,端端正正地放在祠堂的左右两边,像两个守门神一般。更是有人用轿子抬着村里最年长的老人,后面跟着许多乐手,围绕着村子走一圈。所到之处,就有许多人围观,不知有多热闹。等这些全部结束后,又得放鞭炮。中午,祠堂周围大摆宴席,邀请每家每户必须有一个人去吃午饭。这一天,锣鼓喧天,鞭炮不绝,到处都摆满了小摊小位。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趁着这几天,买一些好吃好玩的,约上小伙伴们一起去玩,父母们也都不会责骂。

  夜幕降临,祠堂的大戏台上,先表演的是我们村里的阿姨们精心排练的节目——锣鼓。结束后,便是戏班子上台表演,咿咿呀呀,吹拉弹唱,是老爷爷和老奶奶最喜欢的节目。他们总是早早地搬来椅子,选好合适的`位置,就算看上一天一夜也都不会感到乏味。尽管祠堂很大,但还是会被堵得水泄不通。我们孩子就喜欢在祠堂跑来跑去玩游戏。

  这些仅仅是第一日的场景。一般来说,这样的盛事至少要持续三天,并且连续三年。这几天,热情好客的村民们总会叫来亲朋好友,一起吃饭。最多的人家,可能要叫上三十几桌呢,真是热闹非凡。造祠堂的钱都是村民们自愿捐献的,多的达80万元,少的也有二三百元。只要捐献超过20xx元的人家,都会获得一本古色古香的族谱。

  造祠堂圆谱不仅仅是一种民风民俗,更是象征着一个姓氏的繁荣与传承!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些习俗,有些我们都听说过;其中一些我们非常陌生。

  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家乡虽然风俗不多,但过年的时候,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除夕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饭菜。,我最期待的是妈妈包鸡蛋饺子。

  “儿子,要不要来厨房陪我包鸡蛋饺子?”妈妈问。我高兴地答应了。妈妈让我先打鸡蛋,我很快就把鸡蛋打完了。接着,妈妈打开煤气灶,把一个圆圆的大汤勺放在火上。我问妈妈:为什么要用上面的火熬汤呢?勺子呢?” “因为火的顶部是最热的,”妈妈回答说,“火的外层火焰比内层火焰更热,你会在学校的科学课上学到这一点。”等到一轮勺子肉里的水汽干了以后,妈妈用筷子夹了一块事先准备好的猪油,在圆汤勺上蹭了蹭,因为圆汤勺很烫,发出“嗞——”的声音。 ”,猪油慢慢融化,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然后,妈妈把蛋液一勺一勺地倒入超大圆勺里。蛋液很快凝固,慢慢形成了一个圆圆的蛋皮,像一块饺子皮。这时候妈妈会把事先调味好的肉末放进去,用筷子先把肉末凑起来,然后刮掉一半的蛋皮,因为猪油抹在了饺子皮上勺子之前,所以蛋皮和蛋皮可以很容易地混合。勺子分开。然后折叠蛋皮对半切开,用筷子轻轻压一下,防止肉末漏出来。这时,一个鸡蛋饺子就做好了。如此反复,我和妈妈做了一大盘金蛋饺子,看起来就像一大盘金元宝。这一盘鸡蛋饺子香气四溢,我和爸爸妈妈吃得津津有味,一盘鸡蛋饺子很快就吃完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风俗,是一个地方的节日习惯,也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而我家乡的风俗也许很常见,但却是我们家人温情的体现,体现这是一个温暖的家。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个温馨的节日里,和家人吃上一桌团圆饭,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而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可不只有吃这么简单。包饺子,贴春联,挂灯笼……这几个活动中,要数包饺子为头牌!

  “包饺子喽,包饺子喽!”在这大年三十,我最爱听的就是这话。我们家的饺子都是自家和面,自家调馅,自家包好。这些工序可为饺子增添了不少的风趣。这不,拿出一个盆儿,面粉往里儿倒,加水,和面。将手洗净,触碰那柔软的面团,用手搅和。静置一段时间后,将面揉搓成长长的一段,再用刀分切为小段,搓圆。再用擀面杖擀面,擀成圆形。这边母亲在忙活,我就去父亲那瞅瞅吧!父亲熟练地操着刀,切着菜板子上方正的.肉块,搭配着事先切好的芹菜,搅和在一起。添上些许调味料,继续用筷子搅和,美味的馅料就完工了!看完爸这波工程,我回到了我自己的岗位,包饺子。

  拿起一片薄薄的面皮,握在掌心中,馅料不多不少,正好一勺。面皮对折,用手粘合面边。一下……两下……三下……一个饺子就大功告成啦!嘿嘿,最后一步——下锅!将一整盘饺子倒入锅内,沸腾的水“扑哧扑哧”地吹着号子,“扑通,扑通,扑通。”饺子玩起了跳水……

  我的家乡虽没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但却拥有着人情味儿,很浓,很浓。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12-07

家乡风俗作文02-29

家乡的风俗作文07-27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10-06

家乡的风俗作文07-27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2-27

家乡风俗作文02-25

家乡的风俗02-25

(精)家乡的风俗作文02-06

(精品)家乡的风俗作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