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的读书笔记
读书的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3-03-08 11:17:04
  • 相关推荐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1

  如果说《边城》是一首充满人性的诗,那么翠翠就是这首诗的灵魂。她虽然从小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但那些与自然为伍的船夫和淳朴的父老乡亲给予了她无限的关怀,青山秀水滋养了她纯洁的心灵。让她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出落成温柔娴静的少女。翠翠的形象倾注了作者的理想和诗情,蕴含了湘西女子诗意的美。她的音容笑貌,她的言行举止,她的欢喜忧愁,都掺杂着作者的审美观点和湘西人特有的情调,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辉,表达了作者诗性的梦。翠翠的爱情几起几落,似乎在那若有若无的歌声中,在那喜忧焦急的等待中,在那亦真亦幻的氛围中,理想和现实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而作品中饱含着的人性气息则又体现出了一种诗意的美,那种美清新自然,让人心旷神怡!

  小说的诗意美还体现在对湘西旖旎风光的临摹中,小说的开头便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桃花源”般的美好意境,几支木桩支起的楼阁,深褐色的雕花窗户边爬满了油油的青苔,在波光的倒影中见证着岁月的痕迹。静静的河水,日复一日地流淌着,幽幽的远山,渺渺的暮霭,青青的石板路,伴随着苗家女孩甜美的歌声在古镇中渐渐荡漾开来!正是因为这样恬静秀美的环境才养育出了湘西茶峒那些纯洁善良,质朴厚道的人,也正是因为这群闪烁着人性光芒的人物才赋予了湘西更深刻、更厚重的文化内涵!

  作者用水一般温柔的语言,用平静的语调,勾勒出了一幅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凡的景象,文中并没有过于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矫揉造作的情感,有的只是一种平和与淡然。作者带给我们一座他自己心中的边城,一座沉默的边城。也许,茶峒的纯净与自然是先生心中所追寻的“桃花源”,也许,翠翠的等待也是先生梦想的寄托。

  “到了冬天,那个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仿佛一切都还停留在昨天,依旧是那只古老的渡船却不见了老船夫的身影,只留下孤独的翠翠继续地等待着,守望着她的梦!

  翠绿的山,清澈的溪水。孕育着茶峒小镇一班厚实而又朴素的人。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他们惺惺相惜,过着平淡而又闲适的生活。

  生活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摆渡的依然来回于河岸之间,打牌的依然喧闹着……然而这一切正常的好像令人发慌。也许这真的应验了那一句话: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平静的。翠翠跟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依然如故,然而在哪一天,有个男孩的身影闯进了她的心里,于是她就有了秘密,那跟虎耳草与山歌有关系的秘密。这个属于她的秘密在她看来是甜蜜的,因为在她睡觉的时候也咧着嘴笑,一副甜蜜快乐的样子就可以知道。

  然而在未知的生命里,每个转变都充满着变数,你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就好似那属于翠翠的爱情,最后还是在襁褓中夭折了,不知道这是上天对纯真的她开的一玩笑,还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在平静的后面,暴风雨来的是如此的猛烈,全不顾一个柔弱的女孩子是否能承受——爷爷在一次暴风雨后死去,剩下她伶仃一人,每天只能形影相伴;跟着是伴侣的出走,只留给翠翠漫长而又无期的等待,思念。翠翠只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在晨曦暖和的渡头,一切弥漫的雾气皆以散去,远去的某只船只,是他归来的标志,蹦跳,挥手,落泪,知道紧紧相拥……然而她每次等到的都是过客,不是归人,还有的就是黯然的落泪,伤感地低泣……

  但生活并不会因为我们而停止不前,在经历过青春这个“美丽的忧伤”后,生活还要继续向前。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2

  项羽,乃一代西楚霸王。自古以来,都是“胜者王侯,败者寇”,可项羽不是如此,他虽失败却依然成为流传千古的英雄人物。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项羽的英雄气概体现最明显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他的能征善战;二是他的有情有义。

  项羽一生中打仗无数,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其中最著名让人连声叫好的一场恶战就是巨鹿之战。

  项羽斩宋义,当统帅,率军5万和章邯的'40万秦军主力对抗。他下令每个士兵只带三天口粮,后来又让将士把所有做饭用的锅砸碎。将士们目瞪口呆。项羽说:“没有锅,我们可以轻装上阵,挽救危在旦夕的赵国,至于吃饭嘛——”项羽停了停,若有所思地说:“也只有到章邯的军营中烧火做饭了!”

  这还不算完。等大军过了黄河,项羽又命令把全部渡船一只不留,全砸坏,沉到河底,同时烧毁所有的行军帐篷。大家见退路没了,这仗如果打不赢,那谁也活不成了。

  项羽指挥楚军很快包围了章邯、王离军队,同秦军展开了九次激烈的战斗。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个个如下山猛虎,奋勇杀敌。沙场之上,烟尘蔽日,杀声震天。楚军越杀越勇,直杀得地动山摇,血流成河,最后大获全胜。

  这场战役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足见他的勇猛和善哉。而项羽不单会打硬仗,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公元前202年12月,韩信把兵马埋伏在垓下,他想了四句话“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屯信垓下,要斩项羽头!”

  项羽怎能沉住气?他气得七窍生烟,暴跳如雷,立即率领十万子弟兵一路冲杀,始终没碰到韩信。抬眼一望,全是汉兵汉将。项羽冲杀了一天,直到夜幕降临,实在无法了,才掉转马头,回垓下大营去了。

  半夜,项羽坐卧不安,在营中和虞姬喝闷酒。忽然,一阵楚地民歌从汉军营中传来。项羽大吃一惊,暗想:“难道楚军都投降了刘邦吗?为何汉营中楚人如此之多?”其实,这是刘邦的计策。

  项羽看着虞姬,想着乌骓马,不禁悲壮地唱起了自己作的诗歌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一连唱了好几遍,虞姬也跟着一块儿唱。唱着唱着,项羽不禁落下泪来。虞姬见项羽如此悲伤,抽出宝剑,对项羽说:“就让贱妾为您再跳一支舞吧!”舞终之时,虞姬含泪唱到:“汉兵已掳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说罢,挥剑自刎。项羽抱着虞姬的尸体放声痛哭。

  霸王别姬的爱情传奇,表明了项羽的英雄柔情。当他在乌江自刎的时候,“宝马送亭长,头颅赠故人”也充分证明了他的有情有义。而他的竞争对手刘邦却是个六亲不认的人。

  彭城之战战败后,刘邦仓皇逃跑。他只带了车夫夏侯婴。正巧,刘邦在半路上遇到了他的儿子和女儿,于是便让他们两个上车一块逃。

  不一会儿,刘邦向后一看,只见后面尘土飞扬,是项羽大军赶上来了。刘邦一想,这不是增加了人车子变重了吗?所以跑不快。想到这儿,刘邦不顾子女之情,一脚把儿女踢下车子。夏侯婴不忍,又把他俩报上来。连续三次,刘邦踢下去,夏侯婴又报上来。刘邦大怒,要杀夏侯婴。夏侯婴说:“主公,子女之情不可无呀!”刘邦这才作罢。相比而言,刘邦虽然后来做了皇帝,项羽失败了,但项羽更有情有义,更无愧英雄二字!

  项羽堪称英雄,却失败了,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刚愎自用,不听建议。而刘邦其实什么也不会,可他就像一瓢水。一个厨师做菜,有酸甜苦辣咸五味。酸了,放瓢水,不酸了;咸了,放瓢水,不咸了;辣了,放瓢水,不辣了……刘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会用人,会听建议。而项羽只是五味中的一味,而不是水。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3

  自喻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洋溢着青春活力,心怀着对邻家哥哥---林静浓浓的爱意,来到大学。可是当她联系林静的时候,却发现出国的林静并没有告诉她任何消息。生性豁达的她,埋藏起自己的爱情,享受大学时代的快乐生活。却意外地爱上同学校的陈孝正,板正、自闭而又敏感、自尊的陈孝正却在毕业的时候又选择了出国放弃了郑微。

  几年后,林静和陈孝正都出现在郑微面前,而工作后的郑微也纠葛在工作、感情甚至阴谋之中。郑微感情的天平,会倾向于哪一个呢?

  从未有过这样一本书,看得字字痛心,句句揪心,每一句都直指我们曾经拥有,又已经失去的青春。第一遍看时,到得离别,到得重逢,到得舍弃,到得那三年又三年的一厘米的怜惜,到得那已不是“原本”却又“生机盎然”的回归——每每不忍,强行关闭,任思绪回旋;却又在追忆后打开网页,继续阅读……心疼,无法再读,却又不舍,将之看完;结局如是,不知是否算“甘之如饴的平凡”,怕是吧。待得第二遍翻阅时,字里行间,总是有种宿命的祈愿的,每字每句,都印证着微微的现在与未来,都印证了每个人的现在与未来……多年后,我们是否还有这样对青春的追忆,或是追悔……

  《青春》的主角郑微是那种活泼可爱,大方豪爽甚至有的厚脸皮的性格,感觉和我自己很像,当然除了厚脸皮。故事从她初到大学一直写到了她结婚,从十七岁一直写到二十八岁,从她还是一个单纯的无知少女一直写到她成为一个成熟女性。

  小说的男主角有两个,一个是与郑微青梅竹马的林静,和她大学时的热恋男友陈孝正。郑微一开始以为自己一张大便可以嫁给林静,岂知因为一些事情林静去了美国,郑微伤心至极,但在这时她认识了陈孝正,虽然两人刚开始不和,但郑微却已悄悄喜欢上他,并且实行了一套“厚脸皮倒追方案”,最后两人坠入爱河。但陈孝正最后迫于家庭的压力也去了美国。郑微伤心欲绝。但在她毕业工作时,林静和陈孝正又同时出现在她面前。最终她因为陈孝正的欺骗和不勇敢而放弃了他,选择了林静。

  是的,就像小说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郑微,林静,陈孝正,阮菀等,我们或多或少都可以从这些小说中的'人物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就像每个年轻的女孩都会遇到自己生命中的阵孝正,而每一个陈孝正都要在经历过失去后才会蜕变成林静,而每个郑微在长大后都知道林静才是最终最好的选择。有人说陈孝正是自私的,为了飞黄腾达抛弃了郑微,但实质上他也可以为了微微抛弃一切,只是如他所说的,“他人生的大楼是不允许有一厘米误差的”,他的出身,他人生的压力不允许他追求幸福,他如同一个没有自由的玩偶,而操纵者是他的妈妈。陈孝正的性格促使他只能和郑微当恋人。

  林静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大哥哥,一个很大的靠山,能够遮风挡雨,能给小女人以依靠。郑微嫁给他会很幸福。林静这样的人才是女人们所追求的幸福。陈孝正就如同天空中那美丽而渴望不可及的泡沫,林静如同手中模样朴实的甜美蛋糕。

  可是很多女生往往是为了追求泡沫而不顾一切,忽略了手中的蛋糕。阮阮就是这样,她爱赵世永,为了她不惜在上学时来回往复于两个城市,然而他最终却为人夫。同样为人妇的阮阮为了见他一面不幸死于火车上,他却无故爽约。看完这段,我与很多人一样为阮阮感到不值,但看到阮阮说她很幸福的时候,我不禁为她而感动。其实阮阮已经很幸福了,她嫁给了一个那么好的人,虽然他很忙,很少陪她,虽然她并不爱那个人,其实就如同郑微所说“有事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肩膀。”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很多现实的东西,梦虽然美,但却不实际,有事实际的不一定看着美,但也许美的是它的内心。《青春》就像是成长的一本参考书,教会你很多内在的东西。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4

  杨红樱的书总能反映一个道理",这是我对《笑猫日记》系列儿童文学丛书的评价。最近,我又"翻"完了一本书--《绿狗山庄》。

  这本书充满了神秘色彩,就连绿狗山庄的主人也神秘兮兮的。

  可爱的宠物狗"小白"突然失踪了,于是笑猫和球球老老鼠便出发寻找它。终于,在偏僻的绿狗山庄,找到了一只貌似小白的绿狗。它们两个几经周折,终于成功秘密潜入绿狗山庄。它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绿色全是这个神秘的雕塑家染上的、而且这些绿狗的耳朵都不是耷拉着的、雕塑家这样折磨绿狗们是为了雕塑。

  我想,这些被染上绿色的、耳朵里埋着钢丝的狗一定十分可怜,因为它们孤独,不能和自己的家人见面、交流情感,而且它们成天就只能在绿狗山庄里,在一个指定的房间里游荡,失去了自己的自由。

  说到这儿,开头第一句话的道理就不言而喻了。我们生命短暂,于是,我们要把握住生活的每一分钟。当然,这些绿狗50%的时间都被这个在"用心"的雕塑家所占据。当然,我们不是狗,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权利,我们是需要自由的,只有自由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人生境界。自己的自由是由自己做主的,像现在许多孩子的.自由都被补习班所剥夺,所占据。没有了自由,我们就像一条脖子被铁链拴住的、在一个空间狭小的笼子里的家养狗,时不时地被主人召唤着,完全没有了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意义、的意义了。

  所以,自由在我们这条漫漫的人生路上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了自由,人就丧失本性了。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5

  每当手指出到那两个惊心动魂的字:魏晋,耳边便回荡起竹林里龙吟细细的景象:如璞玉浑金的山涛。手中依然温和的托着一部书卷;骑在驴背上的阮籍指挥着东平衙门的墙壁拆下,便拆开了一重历史:还有谁呢?转眼风飒,黄昏落尽,《思旧赋》在向秀战栗的马车上诞生――叹《酥离》之慰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它的主角无疑上嵇康了,仿若在读一段随风而逝的文化,一切虽无法改变的失落下去,但他们的影象却执着的在脑海中由文字渐渐凸现成鲜明的人形。

  史册上用平静的无一丝波澜的笔触一笔一笔刻下,而我们从中搜寻的却是一个真正激烈的乱世。被一批批杀戮的文人名士曾带来的绮丽奇罕填充了历史,而当他们迅速消逝后,历史竟俨然落寞下来,开始沉淀那些血色尘埃。

  时无英雄,是竖子成名!多少郁郁而言都被淹没在疯狂生长的杂草中,所谓英雄末路之悲也就倍显凄凉。如果是环境造就英雄,那么埋葬他们也将是时代――时代可以心安理得,我们却不可以心安理得。于是――

  巍峨玉山在郊外打铁,打出了相传千秋的《无声哀乐论》,是在与生活讲和。闲时置酒,痛饮千杯,天地间便只有我。此时在平人眼中,他也不过也是个平人。但他心里清楚,他的朋友也清楚,那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来宣示始志不渝的决心,英雄也因此而提高到更高一层的境界,便得可爱起来。

  有人说,这些在生命的边界线上艰难拔涉的人物,似乎为整部中国文化史做了某种悲剧性的'人格奠基。我想英雄是环境的造物,时代做了英雄的坟墓,而历史却刻下了他们曾走过的不屈不挠的路以及那阵辉煌的风。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6

  现在学校举办的亲子阅读活动很好,对孩子的学习非常有帮助。首先,能增加孩子的知识,还可以增加我们之间的感请交流,让我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成语故事》这本书很好,它主要是将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人际交往中形成特有的表达方式。在表词达意方面有着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本书所有的字全都配有拼音,对孩子读起来更方便。对一个成语故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课堂上没有的生字。而且孩子也非常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有时她还会把学到的成语故事讲给妈妈听,妈妈非常高兴,她也很得意。孩子就是这样的,越是夸奖她,她就越有自信,学习也越好,我对此深有体会,以后我会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孩子一起看书学习。

  以培养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7

  教育的对象是人,这区别于工业劳动的产品,育人是教育的核心,也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人是有情感,有思维,有个性的。要想使学生达到教育的目标,成为一种规格意义的人,光靠的教师的说教和命令或其他一些法规。效果不会太好。

  要想教好学生,教师首先要爱学生。那么,遇到那些调皮的学生怎么办?于永正说:“花朵是色彩斑谰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学生不能齐步走,教育不能搞一刀切。要求学生达到统一标准,那是形而上学,不切实际。学生犯错误,是必然的,人就是在错误中不断摸索前进的。因此,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是值得讨论的。于老师采用的是宽容。有人说,爱是一种能宽容别人的感情,宽容是一种美德。教师的宽容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教学生怎样做人。于老师说:“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需要忍几秒钟。”

  即使学生犯错误,在责备时,也应该考虑你的对象是人,你应该尊重他的人格。我们至少得考虑到三件事,①如何使学生能率直接受②如何让学生激起更高的斗志③怎样才不致伤及对方的自尊。于永正是这样教育的:一生偷黄瓜,他知道后,悄声问“黄瓜好吃吗?”生大窘,十几年之后,还记得清清楚楚。

  再谈表扬:先说一个心理实验,即一位男士,如果是他结婚十几年的妻子对他说:“你多么英俊,我非常爱你”,他肯定会无动于衷,如果这时换成另外一位女士,他听起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肯定会胡思乱想。这就是亚伦森不贞法则,就是人即使收到相同的信息情报,但给的人不同,接受的态度也不一样。运用于教学也是一样。后进生的课堂生活应该是比较压抑的,得到老师表扬的机会微乎其微。如果有机会能得到这么一次,他一定立刻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相反,如果教师表扬方法单一,学生久了,也会乏味,就像那位妻子,说得再好听,丈夫也不会睬她。

  于永正很讲究表扬的艺术,在作文本画大拇指,课上跟学生握手,跟学生说悄悄话。

  重情趣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说:当人们在从事饶有情趣的活动时,大脑就会自主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它的效力比还要高500倍,学习也一样,学生如果感兴趣,再苦再累他也心甘情愿。如果他不喜欢,哪怕是一点作业,他也会觉得苦不堪言,负担太重。

  “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上就是重情趣,我想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当小学老师难,难就难在“斜。因为孩子小,很稚嫩,需要呵护;因为小,易受熏陶,要尽可能给予正面、积极的影响。于老师50多岁,依然童心未泯。在课上,有时装猫扮狗,给孩子种种鼓励。

  1、教师跟学生应该缩短距离。首先是空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走到学生中去,跟学生握手,说悄悄话,既浓缩短了空间的距离,也缩短了心理上的距离。于永正教《小稻秧脱险记》,老师做小稻秧,学生扮杂草,演得惟妙惟肖,气氛相当活跃,师生间就没有了距离。

  2、教师课堂上应该尽量多说“我们”,少说你要怎样。

  教师对呼叫的方式应特别注意,美国的心理学家在说话时,通常不说“我”而说“我们”这主要是为了要唤起听者的关心,为了使说话者与听话的人成为一体。

  3、教师应该学会倾听,

  特别是后进生发言时结结巴巴声音特别校如果教师先表现出不耐心,这位学生就会更加自卑。于老师上课就特别有耐心,学生回答问题时,他面带微笑,目光中流露出期待。而且善于鼓动学生。“第八次”。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4、多给学生鼓励。如果当学生自卑、惶恐不安的心理症状愈来愈强的话就会产生“自我萎缩”症。就是认为自己的存在非常渺小,因而个性愈内向,到最后认为自己是个无用的人。人类如果没有产生这种心理,就会拥有一种努力,不断扩充自我并会对自己有所要求,希望“伟大”、“ 漂亮”一些。而教师的鼓励表扬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另外,当一个人的优越感被触及时,就不断想与对方亲近,师生关系也会更融洽。至于表扬的方法应多样,这在前面已提到。

  5、带着微笑,来点幽默。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

  于永正说:“我崇尚‘微笑教学’认为这是教学的最佳境界。但我深深地体会到,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里挤出来,不是硬装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作支柱。微笑不是别的,乃是老师的美德懿行、知识和能力的结晶。

  以人为本的思想如何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呢?

  1、教学的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应该为学生服务。例:教师板书课题这一环节。平时我们写好课题后,让学生读一下就行,至于训练了什么,没有体现。于永正在板书课题时,让学生空临,来指导写字。贾志敏是让许多学生来读,训练读,都没有浪费。

  2、学生会的坚决不讲,例:生字的教学,有些字学生已经掌握,教师就把它们放在一边,学生不会的再去引导。

  3、给学生再纠正、再表现的机会。读得不好,纠正后再读,让他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何感情朗读,应该以学生感悟为主。即:重感悟。

  我们的语言存在糊涂性,80%的汉字是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的,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如果问是什么意思,很难用言语表达。即使说了,也毫无美感,但你心中明白它所表达的意境。这就是语言的糊涂性。因此教学时应重感悟少分析。再比如词语解释,如《小稻秧脱险记》中的“纷纷,七嘴八舌”于永正就是通过表演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那么如何感悟,应以读为本,于永正说“读中自悟”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情要靠自己在读中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也要在读中悟

  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涌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含,只有学生在悟不出或者出现偏差的时侯,教师才适当点拔和讲解。

  另外,教学时,教师要讲究一些方法,如指导学生朗读,你如果先叫一位朗读水平很好的.学生读,下面就不会有学生读了,因为他会想:我读得没他好,再读不是丢脸吗。

  心理学也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优越感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发现自己比对方还要差时,往往就会自卑,心理不健康的有时还会对对方产生反感。(因此,特别优秀的往往会受到妒忌,就叫“枪打出头鸟”)于永正有名句名言,叫“一鸟压林,万鸟压声”他在指导学生读时,经堂注意到这个问题。先请一般的学生读,到最后再请好学生读。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容易在后面掀起教学的高潮。

  最后想说两个问题,一是创造,二是教学手段的运用。

  学生的创造跟发明家的创造不一样,只要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创造。斯霞老师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位一年级的学生写过这样的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今天,有很多人到我们学校来参观,其中有不少的阿姨,阿姨都是女的。”平常的人看来最后一句不是废话吗,阿姨当然是女的应该去掉斯霞就不这么看,她认为,对于这个学生来说,认识到阿姨是女的,就是了不起的发现,我们应该尊重他的愿意。

  第二说说教学手段的运用。于老师运用得最多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听过之后,我的感想就是要根据你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手段的运用,一支粉笔也可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好,就像化妆一样,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只要漂亮就行。

  以上是我学习的一点感受,当时写的时候只想到那,写到哪,有的地方可能言不达意,甚至会曲解于永正的教学思想,请大家见谅。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8

  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我懂得要时刻用《新义务教育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新义务教育法》对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守。明白了自己的职责所在,也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却肩负着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身为教师必须要做到全身心去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当你走进学校大门时,你的一切就已经不属于你自己了,而是属于孩子们。喜欢学生、爱护学生,应当是教师的天职,正所谓:师爱是师魂。可是在实际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做到喜欢每一个孩子,却是非常不易的。教师不应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人情的亲疏、智力水平的高低等因素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只应在乎学生是否学会做人,是否学会求知,在教学中应本着求真、求善、求美,最后才是求知这样一个原则来教书育人,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因而,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将新的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体现在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之中;应该将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观点体现在自身工作实践中;将开拓和创新的意识体现在培养学生成才之中。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9

  北冥有鱼,我的理解是"北"寓意为极其寒冷的地方,"冥"寓意为非常幽暗混沌的地方,所有的黑暗都是用于吸收和储备能量的,而长时间的储备积淀这一过程是为了未来的白天和极光而准备。天地间的动物一到寒冬会进入冬眠来收藏自己,而植物的叶子几乎全部掉得光秃秃的,但是到了春天,过了清明,绿叶长出来,翠绿翠绿的。没有冬天的收藏,哪有春天的生发呢?

  很喜欢梁老师对冥的解释,冥是黑色的,他是个饥饿的状态,吸收所需的能量。冥必须是幽暗的,不被理解,无人可诉,内心却一直熊熊燃烧。冥也许就是海,广阔,无际,人们一直没办法真正征服甚至彻底了解。他就在那,终日乾乾。要想出去先要回来,要想创业先要积淀,其他事情,亦复如是。

  而人生呢?总是充满了失望和绝望,但是千万不要恐惧,易经泽水困人间道告诉我们,被困面险时不能止,要敢于面对,要处险以悦,要安固守困,要进德修业以待时机,方可化解。所以,绝望的'人也该是快乐的,真正绝望的人才会至善。望者,妄也。绝望之后生发出来的,才会是真正的王者的决定。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10

  几乎是一气呵成看过了这一部巨著,似乎很深奥。又却读懂了什么。精神复活,似乎比失去了一切更感到有好处。

  一个纯真完美,以前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了完美期盼青年人。在混混沌沌上流社会中堕落于花天酒地。一个美丽纯洁姑娘,在长达八年小姐生活中堕落。他们似乎是能够就这样生活下去,他们也许能够满足生活中自己那种种简单快乐。但当两人在审判玛斯洛娃法庭上相遇时,涅赫留朵夫再也不能够心安理得地应对他以前伤害过玛斯洛娃直视他眼神。似乎是灵魂反省,两个人在重逢时,眼神中充满了疑惑。那个少年,成为了一个漂浮在上流社会中“老爷”,那个姑娘,成了一个来源卖弄风情“窑儿姐”。涅赫留朵夫此时感受到了他以前给予他多么大伤害,他灵魂背负了沉重罪恶感。在一次次探访监狱过程中,他证明了太多不公平。当他把自己土地廉价分给了农民时候,他收获是农民怀疑眼神,贵族们疑惑言语;当他决定与玛斯洛娃结婚以洗清自己罪恶时候,他得到是亲友们鄙夷眼神,众人以为不可理喻回应。他应对这一切困惑了,所有他精神世界里认为正确事务无一例外遭到了鄙薄。然而贵族社会所推崇却只是花天酒地与吃喝嫖赌。一百多个年轻力壮青年人只正因把身份证弄错了就被关押到臭虫漫天,疾病四溢牢中。

  但涅赫留朵夫在茫然中也看到了期望,玛斯洛娃改变。让他足以抛弃官场地位与金钱诱惑,他精神复活了。玛斯洛娃也改变了,她为了不连累涅赫留朵夫,理解了政治犯西蒙林求爱。

  爱过,懊悔过,反思过,最终,他决定,他复活,他重生,他在纷杂社会中找到了他道德衡量准则。也许涅赫留朵夫追求不仅仅仅是玛斯洛娃,在这条寻求重生,精神复活道路上,他见到了,他做了,他去用心改变了。那夜,涅赫留朵夫花了一整夜读福音书,那以前是他看不懂教训。经历了这一切,他这次突然看懂了圣经教训,并且发此刻其中有他务必、重要、且是喜悦东西。

  去追寻,也许受用不知是追寻最终得到。还有这一路上看到。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11

  这是一篇质朴却十分感人的好小说。

  文中的父亲贫苦出身,没文化,但却自强不息,自学成才,不但在部队中成了文员,更学懂了种种的手艺和技术,拉小提琴的父亲,影响了二姐成为二胡的高手,而文中的我也喜欢上了手风琴,真正成了一个音乐世家。

  父亲更是一位无线电专家,什么电器到了他的手上,都会唱歌,发挥出最佳功能,于是,与修理电器,玩电器有关的故事便一个接一个地,使我的人生充满了乐趣,更使我成为一个生活中有手艺,独立自主,自尊自爱自强的女人。

  父亲还是一位心灵手巧,乐于助人,充满爱心的男子汉,他爱护自己的家,爱护自己的.子女,为女儿所缝制的衣物令人羡慕令女儿开心自豪;他乐于与邻居分享电视,化解矛盾,和厂中的工人下棋打成一片;他言传身教,教育子女要懂得助人感恩,对女儿当不上边防战士,谆谆教诲,鼓励女儿勇于面对失败与人生挫折,使女儿终于很快便走出困境,投身于幼教事业,并在事业和自强不息中,闯出一片生活的美好天地……

  一个家庭,有这么一位豁达大度,大公无私,明智厚爱的父亲,是多么值得令人骄傲和幸福之事情?父爱如山,父亲亲切、和霭、品格高洁沉实的形象,令人心生感动和崇敬。

  小说之作者小晓追梦文字流畅,朴实,感情真挚动人,描写生动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能干厚爱的父亲,活泼机灵俏皮的女儿,都在文中活了起来,父女之感情,女儿对慈父之敬与爱,都在字里行间汨汨流淌,渗透,如此为父,谁人能不爱不敬?

  文中之不足之处,是某些句子值得推敲,例如:只见父亲拉着妈妈进了房间,责备母亲以后不许当着孩子的面乱说话,要是孩子们学坏了怎么办……,什么是母亲当着孩子的面乱说话,表达不够清晰,因为之前母亲并没有在我面前说错什么,父亲要做的应是教育孩子,在公众面前要懂得尊敬父亲,应更合情理的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愿我们都懂得珍惜世间美好的亲情。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12

  老舍的大量写景让我积累了不少词语,又让我见识到了大地方写景的方法。这就是读名作家作品的好处之一。

  草原一课,先是草原风光图,描写了草原之美。展示了草原不知是小丘和绿草地,都是绿的。那样平庸,而是写出了草原的别具一格的风光然后,是一个喜迎远客图。描写了主人的热情,还写都换上了五彩缤纷的.衣服。可见主人们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后来,又是一个主客连欢图,描写了蒙古人民擅长载歌载舞的形象。到了内蒙古不光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好听的。都有。蒙古马更是必不可少的,骑着蒙古马奔驰在大草原上。这是爽快。因为不用担心车辆,那更不会因为修路二绕道而行。恰当的修辞更是让这篇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我感到草原辽阔,草色的欲流,一碧千里。那些小山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一样,到处苍翠欲滴,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即叫人惊叹连连,又叫人舒心惬意。河流清澈见底,如一条迂回的明亮玻璃的带子,又似草原的白玉腰带,缠绕在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形容草原上的牛羊再好不过了,草原上这里是似云如雪的白羊;那里是驰骋辽原的骏马;山脚下是体壮毛厚的牦牛;小河边是站立向天的野驴。草原有着无法形容的辽阔、远大、柔美。

  作者用几幅图就写成了这样一篇好文章,真是绝呀!这篇文章既有直抒胸臆,又有精笔细描。

  总之,草原一课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值得我们深入去了解,去学习的好文章。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13

  今天在一个网友的空间上看了一篇日志,题目为《生命的列车》上面写到:"人的一生,就好比一次搭车旅行,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其间时常有事故发生。有时是意外惊喜,有时是刻骨铭心的悲伤。一降临人世,我们就坐上生命的列车,旅途充满挑战、梦想、希望,离别,就是不能回头,我下车后,和我同行的旅客还记得我,想念我,我将感到快慰"随着深情的文字,动听的音乐,唯美的画面,怀旧的情思,搭上这一生命的列车,感受这生命的起点与终点,竟然感动得潸然泪下。感叹,生命是一场旅行,并且是一场苦涩的`旅行。

  穿越重重阻碍,随着一声啼哭,我们挣扎着来到这个人世。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便学会了哭。是否,在人之初就预示着这一辈子注定要与眼泪与苦楚相伴?从起点到终点,人这一辈子在哭声中开始,在哭声中谢幕。不同的是来到这个世界时,你的亲人都为你笑,只有你一个人在哭;而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除了你保持沉默,所有的亲人都为你哭泣。

  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才会承载太多的苦难。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而除了"生"是让人愉悦的之外,其他的过程均让人难以接受,衰老、病痛、死亡,我们这一遭都必须面对与历经,谁能说这样的过程不是苦涩的?不是辛酸的?不是撕心裂肺的?两千多年前的庄子说:"不知说生,不知说死生",把生与死看做是生命轮回的一种形式,

  而面对生离死别,我们很畏惧,不能像庄子那样超脱,真正做到坦然面对,举重若轻。其实,人到世上来一回,权当是赴了一次宴,吃饱了,喝足了,舒舒服服地回家去。有什么不好呢?

  生命是一场旅程,一场酸涩的旅程。在生命的列车上,我们至亲至爱的人总无法陪我们走到最后,同样,你也无法陪伴你的至爱亲人走到最后,我们必须经历痛心的别离,在某个站点匆匆与曾和我们朝夕相处的人挥手道别。

  从生命的起点到终点,人这辈子到底要穿破多少双鞋,穿旧多少件衣裳,理多少次头发,吃多少粮食…就是这些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已经是琐碎得无法算计,更何况还要面临诸多的人生大事,考大学、就业、恋爱、结婚、生子,哪一件样不是富有挑战性的,让人折腾的,甚至是千辛万苦的。

  而婚姻这所大学里,又有多少人能顺应内心的需求生存,获得幸福?更多的人都在自己苦苦经营的小家里连爬带滚,鸡犬不宁,甚至伤痕累累。纵然,貌合神离,纵然,脚下的鞋子不合适自己,也得强装欢颜,一瘸一拐的走下去,暗无天日的走下去,然后,冠冕堂皇,骄傲自豪的说:这就是白头偕老。这样的路程是不是很艰辛,很违心,也很残酷?

  太多的人,在人生这一条路上,丢失了自己。苦苦爬涉大半辈子,却没有一天是为过自己。先是为了不辜负父母的希望,成龙成凤;之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管你愿不愿;再后来,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相夫教子,男人则为名为利打拼天下,养家糊口,再老一些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学业,就业,婚姻,家庭,还有他们的下一代。没完没了,周而复始,每个人的一生大多如此,又有多少人真正为自己活过呢?

  生命是一场苦涩的旅行。我们四处奔波,却仍然乐此不疲,无悔这一生,因为苦涩之后,也会有丝丝甘甜漫上心头,让人回味无穷。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14

  《童年》读后感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其实,阿廖沙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他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我放下了书本,心情是那样复杂,为什么一个可怜的孩子,他的.童年那么悲哀?为什么他的童年没有一丝欢笑,只是充满了仇恨的悲愤?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童年》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能奢求太多,要学会满足。比起高尔基的童年,我们已经很幸福了。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15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横跨在河北省赵县的交河上,是我国最古老的一座桥,桥长50.82米,径跨37.02米。

  这座桥他不仅造型美观、它还十分珍贵,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珍惜它、爱护它。这座桥它充分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读书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经典读书笔记11-08

品味读书读书笔记01-17

《秘密》读书笔记02-01

《目送》读书笔记01-29

《成长》读书笔记02-01

日出读书笔记02-01

《青鸟》读书笔记01-30

秋水读书笔记01-28

荀子读书笔记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