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采桑子》古诗词鉴赏
《采桑子》古诗词鉴赏
更新时间:2024-01-06 13:08:36
  • 相关推荐
《采桑子》古诗词鉴赏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桑子》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桑子》古诗词鉴赏1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佳時倍惜風光别,不為登高。隻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清代。纳兰性德。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译文及注释译文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高远望。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注释

  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是为重阳节。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

  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迢迢(tiáo):形容遥远。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此处代指家园。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魂销:极度悲伤。

  参考资料:

  1、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xx-5-1:294.

  2、徐燕婷、朱慧国.纳兰词评注:上海三联书店,20xx-1:385.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时纳兰性德二十八岁。八月,与郎谈出使梭龙。这一年十二月返京,《采桑子·九日》此行中约作。纳兰写此词时,正使至塞外,自然佳节思亲,倍感形单影只、孤独寂寞,遂填此以寄乡情。

  参考资料:

  1、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xx-5-1:294.

  鉴赏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维诗中景象。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容若此词,看似平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采桑子》古诗词鉴赏2

  《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原文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译文

  城头上响起了晨鼓的声音,油灯早已经燃熄灭了。不管是睡着的还是醉了的也始终又要醒过来,忽然听到鸿雁的几声哀鸣。

  人的一生就像柳絮一样随风飘散,不管是喜还是悲都是零星的点缀,全像那江中的浮萍一样零落其中。

  《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注释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罗敷艳歌》等。采桑子格律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另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高城鼓动:城中晨鼓响起。古代京城凌晨击鼓以解宵禁。兰釭(gāng)灺(xiè):油灯熄灭。

  孤鸿:三国魏阮籍:“孤鸿号外野”

  零星:零碎,少量。

  连江:满江。点点萍:江面的浮萍。

  《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赏析

  “高城鼓动”,说的是凌晨时分。凌晨击鼓是唐代京城的作息制度。后代描写旧体诗词都喜欢以古说今,王国维当然也不能免俗。“兰釭灺”是说油灯已经点干了而自动熄灭。耳中听到城中的晨鼓,睁眼看到油灯熄灭,这代表了夜已结束,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在“睡也还醒,醉也还醒”这两句的口吻中,有一种不甘心和不情愿的情绪在。是睡还是醉,都可以看成是一种逃避,不敢面对现实。“忽听孤鸿三两声”这句是对前面的一种含蓄的回答。“孤鸿”就是“孤雁”,而且“孤鸿”意味着在奋斗的'道路上没有伴侣和得不到理解。

  “风前絮”,是说柳絮。暮春时节柳絮飞时纷纷扬扬,把天地搅得一乍朦胧。接着“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是说人生的悲欢离合就像风关的柳絮一样,最后结局只化作满江浮萍流水而去柳絮在诗词中常代表着一种缠绵、迷惘的情意,落入水中化为浮萍是这美好情意的一种令人感伤的结束。“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这几句,似乎已经把人生看透了。

  《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05年,当时全国各地革命如火如荼,王国维作为旧势的保守派,情绪低落,词中可见当时他意气消沉。

《采桑子》古诗词鉴赏3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原文: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译文

  谁能看得懂西湖的美丽?任何时候都是美景。驱车去追寻。只愿在花丛绿树中饮酒贪欢。

  谁知道随意站立在那水气交错的迷离之中,绿草斜阳正美。水波幽远,烟雾飘渺,白鹭飞来,仿佛水滨之间只有一点。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赏析

  欧阳修特意游览西湖,于暮春败景,歌散人去之处发现了特殊的'美感与韵味。本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作者写西湖美景 ,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采桑子》古诗词鉴赏4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廖廓江天万里霜。

  作品赏析

  【注释】: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黄花:指菊花。

  不似:不类似,不象。

  廖廓:空阔远大。

  【题解】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采桑子》古诗词鉴赏5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

  ⑴彭浪矶:在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

  ⑵扁舟:小舟。

  ⑶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中原故土的词,题为“彭浪矶”,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全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整首词于清婉中含沉重的伤时感乱之情,流丽而有沉郁之致。彭浪矶在长江边,与江中的'大、小孤山相对。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这首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全篇清婉而又沉郁,有慷慨悲歌之新境界。

《采桑子》古诗词鉴赏6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译文

  多情的明月应嘲笑我的无情,嘲笑我辜负了她对我的柔情痴心。如今她已离我远去,我只能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前行,独自一人悲伤地吟唱。

  近来不敢提起当初的事情,那时我还和她情投意合、相亲相爱。月光凄浅,灯光暗淡,远去的情人就像梦里悠悠飘去的一朵白云,无处追寻。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注释

  多情应笑我: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柔情。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春心:指春日景色引发出的意兴和情怀。《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王逸注:“言湖泽博平,春时草短,望见千里令人愁思而伤心也。”

  兰襟:芬芳的衣襟。比喻知已之友。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鉴赏

  纳兰不仅看重爱情,也很注重友情,他“在贵不骄,处富能贫”,短短一生中结交了不少朋友,说他“结遍兰襟”也不算夸大。他的`老师徐乾学的弟弟徐元文在《挽诗》中赞道:“子之亲师,服善不倦。子之求友,照古有烂。寒暑则移,金石无变。非俗是循,繁义是恋。”该词上片写出词人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时还烘托出纳兰怅然若失的心态。下片描写往事不堪回首,一切过去的都将不再重来。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妾侍沈宛的怀念之情。

  开篇之笔“明月多情应笑我”,几乎令人惊艳。明月是如此的多情,一定会笑我此时的孤单落寞,辜负春心。等读到“独自闲行独自吟”这一句,这样的意兴阑珊、茫然心绪,描摹与叙说近似白话,朴实自然可谓独步天下了。

  自古多情的人总是空惹烦恼,所以纳兰的一方闲章刻上“白伤多情”四字,也正是表明了他由于“多情”而常给自己带来失落、烦恼和惆怅。正是这种失落哀伤之感使他“近来怕说当时事”。结句的“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化用了晏几道《清平乐》中的“梦云归处难寻,微凉暗人香襟。犹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却是平白直浅,流畅自然,意境幽深而不乏优美动人。

  该词做得非常细腻,上片写出纳兰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时还烘托出纳兰怅然若失的心态。“辜负”、“闲行”、“独自”从这些词语中,能够体会到纳兰内心的寂寞和无聊,只有自己吟唱自己的孤独,因为他人不懂。

  而到了下片的时候,词人便解释为什么自己会有如此沉郁的心情,首先是害怕回首往昔,词人害怕提起当日的事情。因为往事不堪回首,一切过去的都将不再重来,纳兰面对的回忆不过是空城一座,而词人自己,只有在城外兴叹。这也就是为何纳兰会在月光下愁苦,在灯光下,午夜梦回,依然能够温习往日的岁月。不论这首词是纳兰作给朋友的,还是沈宛的。都是词人发自内心的感慨,细腻单纯,干净得几乎透明。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写作背景有两种,一是怀友之作,纳兰是极重友情的人,他的座师徐乾学之弟徐元文在《挽诗》中对他赞美道:“子之亲师,服善不倦。子之求友,照古有烂。还有一说是,这首词是纳兰为沈宛而写,当时纳兰娶江南艺妓沈宛为妾侍,后来因为家庭的压力,二人被迫分离。这首词就是纳兰在离别之后,思念沈宛的佳作。

《采桑子》古诗词鉴赏7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译文

  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宽广的湖面波平似镜,小船横靠在那静寂无人的岸边。

  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傍水的栏杆边上凉风习习,带来了阵阵莲荷清香。这拂水的凉风,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注释

  西湖:指颍州西湖。

  坞:湖岸凹入处。

  汀:水中洲。

  轩槛:长廊前木栏干。

  芰:即菱。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赏析

  “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夕阳无限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了。但这时的西湖,作者却觉得“好”。好就好在“花坞苹汀”。在残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种在花池里的花,长在水边或小洲上的苹草,无一字道及情,但情却寓于景中了。“十顷波平”,正是欧阳修在另一首《采桑子》里写的“无风水面琉璃滑”。波平如镜,而且这“镜面”浩渺无边。“野岸无人舟自横”,这句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作者改“渡”为“岸”,说明“舟自横”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这“无人”而“自横”的“舟”,就更衬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静沉寂。

  “西南月上”,残霞夕照已经消失。月自西南方现出,因为不是满月,所以虽在“浮云散”之后,这月色也不会十分皎洁。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融洽,见出作者用笔之细。“轩槛凉生”,这是人的感觉。直到这时才隐隐映现出人物来。至此可知,上片种种景物,都是在这“轩槛”中人的目之所见,显然他在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这里,作者以动写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使人们仿佛置身红尘之外。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水面风来”,既送来莲香,也吹醒了人的醉意。原来他喝醉了酒,就这么长时间地悄无声息地沉浸在“西湖好”的美景中。这位颍州西湖的“旧主人”怀着无限深情,谱出了一曲清歌。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鉴赏

  开头的“残霞夕照”点明时间。在一片落日彩霞辉映之下,词人看见湖中小洲长满了茸茸翠草,在岸边花坞内开满娇艳的鲜花,这是近景;词人放眼远望,看见辽阔的湖面上风平浪静,远处一叶扁舟停泊在荒寂无人的岸边上。这几句词人所创造的意境是既美丽又清静、平和。“花坞”、“蓣汀”极力渲染西湖之美。“十顷波平”着意描绘湖面的浩渺无际而又风平浪静,突出了平和、旷远。“野岸无人舟自横”,以冷清、旷远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悠闲自得、啸傲湖山的情趣。

  下片写“月上”之后的“景”与“情”。这几句写在明月下词人坐在岸旁的凉亭之内乘凉,清风徐来,送来阵阵荷香,水面微风吹醒了人的酒意。“西南月上”点明时间是阴历上半月,月牙悬在西南方向。是“朔月”,《后汉书·马融传》“月朔西陂”。“月上浮云散”勾出了一个月移云飞的画面,在浮云飞散之后就是一个夜空万里,清澈如洗的境界。“上”与“散”这两个动词互相呼应,使天上的月与云由“静”转“动”。“轩槛”指出词人所处之地是在凉亭之内,“凉生”写夜风送爽。这里把主人公引入画面,写出人物的感觉。上片写“夕照”,下片写“月上”,表现了时间推移变化——从晚到夜,诗人一直在流连山水。最后以“水面风来酒面醒”作结,表现了词人陶醉在大自然美景之中的情态。

  从《采桑子》的“西湖念语”和其他八首词中可看出:词人仰慕隐居山林的魏晋名士王子猷、陶渊明,对于“虽非于己有”但“其得已多”的“清风明月”是极为欣然的。词人借啸傲湖山,忘掉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

  全词以“西湖好”总领词意,以清新雅致、流丽空灵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夕阳西下和月亮升起时的景色,词人选用了多种意象,刻意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突出景物,淡化人物,从而获得了人物沉醉于景物之中的艺术效果,达到了赞颂西湖的目的。

  这首词即景抒情,词风清疏峻洁,词中所表现的意境是清淡平和的,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从画面中透露了词人的胸怀。作者想象丰富,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如“行云却在行舟下”一句,表达了好几层意思,一写“云”的浮动,二写“舟”的移行,三写水的清澈,四写游者俯身向水所见是碧空倒影。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创作背景

  此词为作者于熙宁五年(1072)退居颍州时所作。

【《采桑子》古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古诗词鉴赏01-11

采桑子·重阳古诗词01-18

春风古诗词鉴赏08-08

《送别》古诗词鉴赏08-10

《池上》古诗词鉴赏08-11

《登高》古诗词鉴赏11-23

古诗词鸳鸯鉴赏11-23

《清明》古诗词鉴赏11-09

优美古诗词鉴赏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