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说课稿>《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2-24 07:08:10
  • 相关推荐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教学环节安排如下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并伴有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3.学生读(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我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我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本环节意在通过竞赛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这一部分我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

  第三环节: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

  第四环节: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6~10段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我以文字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阅读)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二、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1)选一名学生读1、2段。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多媒体显示:

  (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我给以适当的鼓励。

  (4)教师提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5)学生齐读1、2段,争取背诵。

  2.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3.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三、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多媒体显示:

  我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学生构思写作后,选三四位同学读自己的片断,其余同学评价。

  四、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

  1.我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

  3.教师请有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识。

  五、探究课文、释疑问难。

  六、走进自然畅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意在强化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3.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然的语言。(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意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能力)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并伴有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3.学生读(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我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我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本环节意在通过竞赛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这一部分我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

  第三环节: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

  第四环节: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6~10段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我以文字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阅读)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二、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1)选一名学生读1、2段。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多媒体显示:

  (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我给以适当的鼓励。

  (4)教师提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5)学生齐读1、2段,争取背诵。

  2.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3.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三、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多媒体显示:

  我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学生构思写作后,选三四位同学读自己的片断,其余同学评价。

  四、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

  1.我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

  3.教师请有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识。

  五、探究课文、释疑问难。

  六、走进自然畅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意在强化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3.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然的语言。(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意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能力)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相关文章: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03-02

《大自然语言》说课稿01-31

(优)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09-11

《大自然语言》说课稿15篇01-31

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01-18

《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01-07

大自然的语言作文09-14

大班语言说课稿02-08

小班语言活动说课稿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