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说课稿>《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2-19 07:37:42
  • 相关推荐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我是X号考生!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中第一部分的知识。本节知识是在学习过人口、城市之后关于生产活动的第一部分内容,之后是学习工业地域类型,这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的基础知识,具有铺垫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区位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另外农业的生产和布局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具有很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高一学生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有了一定了解,但读图分析能力、概括归纳、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虽然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土地资源和农业”一节,但大部分学生对农业的基本知识几乎没有了解,加上本节课理论性又较强,所以课堂上应给予学生时间预习课本,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动口、动手、动脑,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问题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力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提升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热爱家乡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

  【难点】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五、说教法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地图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将采用图片导入法。播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与澳大利亚牧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农业的概念,接着说:“农业在这两个区位的不同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就是农业区位因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图片法利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回顾之前的知识,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一个基础,也与本节课联系紧密。

  环节二:新课教学

  在新课讲授环节主要包含“农业区位、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四个知识点。

  首先是学习认识什么是农业区位。

  (一)农业区位

  我会让学生先观察对比教材中3.1与3.2两幅图,同时提供这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图、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与降水统计图、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引导学生认识农业区位的概念。

  由于农业区位的含义比较简单,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后可以知道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我会顺势提问:那么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农业的布局呢?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农业区位因素

  我会通过具体例子提问,分析影响农业布局的农业区位因素: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

  (2)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都比较冷,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类型【地形】

  (3)杭州的“明前龙井”引到日本,种植效果不佳【土壤】

  (4)天津汉沽区近年出现大面积葡萄园,几年前却很少【市场】

  (5)福建的平和琯溪蜜柚几年前销量不佳,现在远销海外【交通】

  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回答完后,我会与他们一起总结出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科技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总结农业区位因素,学生易于理解,体现了地理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当认识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即农业区位因素之后,也就进入到了本节课的核心环节即第三个知识农业区位的选择。

  (三)农业区位的选择

  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分析活动题的形式进行,在此环节我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组内合作学习。

  活动1与活动2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孟买、罗马、江西泰和县的地理位置,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就可以得出:

  活动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而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

  活动2:受地形条件限制。

  由于活动3给出的“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变迁”对于大多数学生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背景资料,比如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稻米、甘蔗和花卉三种农作物的市场销售价格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

  活动3:受市场、价格、需求及政策的影响。

  【设计题图】通过讨论学习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加强了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体现了主体性教学的教育思想。

  对于本节课的难点即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学生仍然需要去突破,所以本节课的第四个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点。

  (四)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我会引导学生分析“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案例,同时分析思考活动题中的问题1.

  为了让学生理解的更加彻底,我会同时提供“地中海气候区”图以及相关欧洲西部普通地图(国家、主要城市和交通网),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环地中海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市场、交通、劳动力价格、气候与农业灾害等)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及综合分析,能够得出社会经济因素越来越在农业区位中扮演重要角色。

  【设计意图】案例分析的方式不仅能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迁移运用能力。

  环节三:巩固拓展

  【教师展示案例】

  ①蔬菜大棚(反季蔬菜、水果)

  ②梯田(丘陵地区)

  ③滴灌(以色列滴灌技术)

  ④在市郊形成以蔬菜、花卉、肉类生产为主的城郊农业带

  ⑤美国东北部成为专门的乳畜带

  ⑥发达的交通和保鲜技术是荷兰成为著名的鲜花供应国

  【提问】这些都是改变了农业的什么区位因素导致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最终师生共同总结:由于人为改变了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使农业区位选择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在课堂的总结环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会与学生一起,通过提问的形式回忆本节课的知识,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作业: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我会让学生课下以自己的家乡为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地理的生活性,同时也有效的突破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七、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简洁。我采用的是纲目板书,它能够体现我的教学意图、落实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