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实用文>活动方案>教研组活动方案
教研组活动方案
更新时间:2024-01-22 07:22:28
  • 相关推荐
教研组活动方案3篇(精)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研组活动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研组活动方案1

  一、行动式教研活动

  所谓的行动式教研活动就是一种基于教学实践或者说是基于教学行动的教研活动方式。行动式教研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的教学行动为检验标准,以具体的教学行动为研究对策。

  我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曾经多次组织过行动式教研活动,行动式教研活动给大家呈现的活动场景主要有:集体学习、相互观课、相互评论、分享经验、行为跟进,最终获得各自不同的长进。我在组织英语教研组开展行动式教研活动采取的基本操作程序是:首先,组织英语教研组的所有成员对新课程理念的某一个点进行学习,通过对新课程理念某一个点的学习让大家对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策略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结合某一具体的英语教学内容,根据先前研讨过的教学新方法在教研组充分研讨的基础之上形成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最后,让英语教研组的某一个成员进行具体的上课实践,其它教研组的成员从旁听课,验证原有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效果的差距。假如发现其中存在的差距过大,教研组就需要从新研讨,继续修订教学设计,然后再上课。通过这样的反复验证直到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为止。

  可以说行动式教研活动就是一种从教育教学理念到具体教学行为的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我们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也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的感受到:行动式教研活动对于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一个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慢慢成长的动态过程。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不经历过这一过程。

  二、问题式教研活动

  问题式教研活动就是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心进而在教研组内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问题式教研活动的一般操作程序是: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在这三个基本的操作程序当中发现问题是关键也是前提,如果没有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那么也就不会有接下来的问题式教研活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发现的问题中所指的问题主要是来自于教学中的困惑或疑难,来自于新课程改革标准与实际教学的'差距。除此之外,这个问题还要具有该学科的普遍研究意义。即该问题是教学过程中所普遍存在的,而不是个例。只有普遍存在的问题才具有真正的研究意义,才有必要动用教研组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

  例如,我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就会经常组织英语教研组进行一个“问题会诊”活动。这个活动开展的具体方式就是要求英语教研组所有教师先将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定期在“问题会诊”活动中提出来。提出问题之后,再引导英语教研组的全体成员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最终确立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做完这一切之后,再在具体的英语课堂中进行具体的实践,直到真正解决问题为止。

  三、案例式教研活动

  案例式教研活动也是我们常用的教研活动组织方式。案例式教研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内驱性。案例式教研活动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某一类学生的发展,比如学困生的发展;可以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合作学习法的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实施等;可以是一节具体的英语课,比如某一节英语课的具体设计与实施等等。在具体的工作实践当中,我发现英语教研组的教师最感兴趣的就是案例式教研活动的研讨。在案例式教研活动当中,英语教师的发言要比其他形式的教研活动积极很多。

  可以说,案例式教研活动就是一个理论思考与教学实践交错促进,相互影响的一个过程。记得一次在对学困生问题进行研讨的过程中,很多英语教师都显示出对该问题的关切。并相继举出了很多关于学困生的案例。对于英语教师所提出的关于学困生的案例,生动且让人忧虑。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教研组成员通过互联网查阅了很多解决策略,并对每一个策略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讨论。最后,再对这些有效的解决策略进行归纳和整理,并打印成册发放给每一位教研组成员。案例式教研活动有利于我们的英语教师深切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最终形成思想上的共鸣。除此之外,这样的教研活动比较容易使教师进行角色,激发他们自由发言。所以说,案例式教研活动对于教研组成员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四、结语

教研组活动方案2

  鄞州教育有着深厚的发展基础,如何“高位发展,克服瓶颈”是区教育教研部门面临的新课题。在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后,我们认为:鄞州教育高位提升必须坚定地从课堂改革切入。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把理想的教育转化成现实的教育。因此,我们选择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开展了“学为中心生动课堂”教学改革行动。

  一、“学为中心生动课堂”的界定

  “生动课堂”是基于“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理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学生内在需求和学情为前提,以教师引导、点拨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方式,以预学、导学、互学、展学、固学、延学为主要环节,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焕发课堂生机,激发生命活力,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生动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观,它强调教学的关键在于建构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以及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耳、动口、动脑,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l展。“生动课堂”凸显“学生学的活动”在学生认知、情感和个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以往教师“教”的活动。

  作为一种具体教学形式,“生动课堂”在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也有其基本的要求和规范。主要表现为:

  (1)教学理念:凸显“以生为本”和“学为中心”。

  (2)组织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3)教学方式: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教学环节:以学生发现学习、体验学习为主。

  (5)教学评价:多一把尺子评价学生。

  二、“学为中心生动课堂”实践的主要内容

  课堂教学改革应该基于学校、教师的价值觉醒,通过正确的教育理念,从回归教育本来应该的角度去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并对已有经验进行校本化的辩证的改良、变革。

  我们对“学为中心生动课堂”的课改思路进行了梳理、厘清、匡正,使这些概念初步形成了以下这样的结构。

  理清概念、结构的同时,我们努力使每位教师明确,实践“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需要重点研究五大要素“自主先学、小组学习、学情诊断、学习展示、教学调整”,概括起来为三句话:

  以前置学习任务促使学生独立、先行学习;

  以小组建设与过程评价促进合作学习;

  以展示、交流等多种形式诊断、呈现学情并调整、跟进教学。

  在课改实践中,我们应逐项研究,分项突破,具体操作如下:

  1.精心设计学案导学

  各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都提出了相应的学习媒介,如前置性学习、预习单、导学案等,有的学校还确定了预习单、学习单、检测单三项学案。虽然名称繁多,形式各异,但本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我们将这些学习媒介统称为学案。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课改最大的障碍,在于以训练为主的导学案与以激活思维为目的的生动课堂的矛盾,克服这一障碍必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学案。我们认为:学案是支持先行学习的任务与线索,反映教师对学习活动的设计。学案不应该是作业、练习的堆砌,成为变味的小试卷。我们逐步要求教师明确并做到以下几点内容。

  (1)学案是触及核心学习内容的提前思考,是为课堂学习作铺垫,以让学生有备而学,而不是课后练习提前做。

  (2)通过学案呈现学生独立学习进展的差异,为教师诊断学情、合理介入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3)学案应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源于教材,用好教材。所以,要设计好学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了解学生。

  (4)学案应体现学科性质与学科方法,根据学习内容而灵活变式,防止统一模式与划一操作。

  (5)学案应简明、开放,防止面面俱到,庞杂零碎。

  2.自主先学了解学情

  “自主先学”是学生在课前或刚开始上课的时间段内的自主学习,从而发现疑难,并提出问题,经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后提出学习的主要问题,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质疑、讨论,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这时要给学生一定限度的学习时间,并保障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在这一环节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能够自读课文,并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应练习即可。其实不然,这一环节可以说是学为中心中最基本的环节,这一环节做好了,学生才会有讨论的话题、交流展示的机会,教师才会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依据,检测、反馈也才能达到效果。这里我们重点研究了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保证独立先学的时间。教师在时间、空间上要“让一步”,由学生自主发现、感知、提出问题。即让学生暴露出问题,同时对于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要“慢一步”出示,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留下探究的话题。

  (2)教给独立学习的方法。大多数学生在自学时只是根据导学案上的自学提纲或自学检测完成练习就算完成任务,并没有真正的“学”。教师要教给学生独立自学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自学的结果不仅是掌握基础知识点,还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能够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讲出来。

  (3)面对差异开展分层学习。教师要及时联系实际分析学情,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设计教学进程。既能体现基础又能突出重难点,同时难易适中,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目的是使班级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这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习本学科的积极性。

  (4)适时指导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先学过程中,如果有条件,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独立自学情况,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形式,课堂教学开展多边活动需要“学习小组”的支撑,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堂自主、合作学习任务,就能使“人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个个得到锻炼机会”成为现实。

  有效的小组学习研究包括任务选择、活动设计与布置、教师适时指导等内容。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问题有:小组学习的任务布置过于笼统;没有顾及学生特点;老师不参与小组讨论、不积极互助;没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等。因此,我们着重研究合作学习的四大要素。

  (1)学习小组的组建,包括合理的人数、分工等。小组一般由4~6名学生组成,最好采取自然分组的方法,禁止采取好、差生分组的形式,不能给学生贴标签,同时小组内的分工要明确,要各负其责。

  (2)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任务设计。在独立、自主先学基础上,在了解学生的学情并制订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掌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的策略:挑战性、开放性与层次性相结合,预设、调整与动态生成相结合。一般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预设1~3个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整预设的学习任务,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实际,并动态生成新的学习任务。

  (3)小组学习过程的充分展开。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经历几个过程:独立自W、发现典型、展示冲突、合作探究、分享成果。

  (4)教师在小组学习中的实时点拨指导和反馈。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盲目走动,而是仔细观察、倾听学生讨论状况,对于讨论有困难的小组及时驻足在该小组旁,参与到该小组的讨论中,必要时实行“一对一”的教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四方面要素都需要有不同的核心技术来解决。每所学校要结合各学科课堂教学逐项进行研讨;区教研室要推出课堂教学改革优质课教学展示活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核心技术,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4.诊断学情以学定教

  针对性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法宝,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是无效、低效的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基础就是合理诊断学情,确定学习起点。

  (1)先学摸底。可以利用前置性作业、预学单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先学。然后教师及时批阅或抽样浏览,了解学生先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的困惑、解题的错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

  (2)二次备课。认真进行学情诊断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设置新的学习任务,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从而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有效。这样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参与活动的保证。

  (3)引领学习。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课堂教学不应该是简单执行刻板的僵硬的模式。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地是由课堂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合理地处理教学生成,创造性地引领学生学习。

  5.学习展示适时指导

  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后,首先要进行课堂展示,以便教师诊断学情,及时采取相关的对策。所以学习展示能呈现并诊断学情,有利于教师及时、适时地进行指导,引领学生深入地学习。在此环节,存在着许多问题:展示不规范,倾听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展示的质量和效果;展示的目标不明确,有问必展、有组必展的机械性状态比较严重;展示的生成性缺少,为展示而展示,学生不能呈现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展示过程中,教师的观察、点拨、评价、归纳水平不到位,把握不到教学生成点。

  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学习展示要注意以下四点:①关注全体;②抓住典型;③呈现矛盾;④突破难点。从而达到既诊断学情,又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保证学与教有机融合的目的。

  三、“学为中心生动课堂”实践的主要策略

  1.以制度推进课改

  (1)加强组织领导。区教育局成立了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中小学课改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推进,各校同时建立课改领导小组。几年来,区教育局连续六次召开小学校长课改会议,局班子成员分片进课堂听课,调研各校推进课改的进程,及时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组织“校长回归课堂”活动,要求校长深入课堂上课、听课、评课,及时协调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

  (2)及时调整课改方案。任何学习方式必须符合课程特征、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各学校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把学科教学常规、学科教学改革情况结合起来,理清学科的操作要素,逐步制订了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或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使方案更加合理、更加能被教师接受。

  (4)改进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的重点放在整体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上,研讨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研讨依据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策略,也就是把集体备课定位在明确教学方向、提供研究范例、学会备课方法上,从而提高集体备课的学术研究性,而不是把集体备课变成资源共享、拼凑教案或学案的形式。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特点、学生情况,进行独立备课,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从而使备课成为教师个性化的日常教学研究活动。

  (4)建立课改调研制度。建立区小学教研协作区群和教研员联校制度,六位教研员每人联系一个教研协作区,参与协作区活动,协调、指导协作区课改工作。对开展课改实验的中心、中心级小学都进行了现场调研,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2.以活动引领课改

  (1)组织区“课改大家谈”活动。一月一个主题,有学案设计、学情诊断、小组学习、学习展示、适时指导等。采取逐项研究、分项突破的方式,进行主题研讨、专家报告、课例分析、教学反思等活动。

  (2)开展生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分协作区、全区两个层面进行,由学科教研员、协作区学科召集人负责组织,一门学科物色区域内2~3节典型课例,举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围绕主题开展讨论。要求与会教师带教学设计听课,课后完成课例分析、反思随笔。

  (3)组织各层面的研讨活动。组织教研员下水课研讨、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教研组长教学研讨等活动,名师、骨干、行政、教师都积极参加研讨,交流课改方案,布置课改工作,这些活动同时也是对课改实验教师的培训。

  (4)举行专家学术讲座。组织第六届、第七届“贸城讲堂”学术活动,邀请专家主讲,主题分别为推动“学为中心”教学改革、省教育厅“深化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解读等。

  3.以比赛促进课改

  (1)举行生动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38所课改学校推荐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优秀课改教师,分协作区进行展示;学科教研员组织开展全区课改优质课评比活动,评出区课改优质课;在集中评审基础上,组织举办区小学“学为中心生动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活动,各项活动都进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教研员作评课总结,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推进课改向纵深发展。

  (2)进行课改论文、案例、反思随笔评比。评比结合“课改大家谈”活动进行,每次一个主题,分别是“学情诊断、小组学习、学习展示、学案设计、展示活动案例分析”等, 38所课改小学的实验教师基本人人参与。根据教师选票统计,综合专家意见,评出课改优秀论文及案例,并汇编成册。

  (3)举行“生动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在课改展评活动、教坛新秀比赛中,我们发现,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而言,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于是,我们引领教师在研读课标、解读教材上下功夫,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上做文章。同r组织全区小学教师参加比赛,统一比赛时间、内容,各学校、协作区评比后进行区级评比,有效促进了教师研读课标、研读教材、研读学情的主动性的提升。

  4.以评价引导课改

  (1)制订《鄞州区小学生动课堂评价表》。评价项目分“学习设计,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三大部分,充分体现“学为中心生动课堂”教学改革理念,重点突出了“学情诊断、二次备课、小组学习、主动探究、适时引领、教学调整”等课改要素,对课堂教学作了方向性的引领。

  (2)在各项评比中努力体现“学为中心生动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如区先进教研组评比、一师一优课评比、教坛新秀评比等具体指标中都有体现。

教研组活动方案3

  一、抓常规,重落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教科室将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严格落实“文澜中学教学六认真”,本学

  期起启用新的备课手册,它将进一步规范备课要求,青年教师须自觉备详案,教师须及时回顾每课的教学得失,认真撰写课后反思,学校通过备课组、教研组的自查互查和教科室校长室的定期与不定期抽查,通过优秀教案评比展示活动,使教师牢固树立“教学为中心、备课是关键”的观念,要求教师课前吃透教材,精心设计,积极探索提高课堂40分钟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2.进一步规范作业方面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作业,不滥印讲义,要及时批改并总结点评学生作业,各学科必改作业要做好二次批改,要注明作业等第和批阅时间,语文教师的作文批改篇数为大作文6篇,在注重实效的前提下,鼓励语文教师创新作文批改形式。

  二、抓管理,重过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集体备课将定时定地,各组要统一教学进度和教辅资料及教学重难点,探

  讨解决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方法,开展活动后须及时向教科室上交资料,学校领导将巡视检查活动开展情况。

  2.教研组活动应定期开展,组长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文澜中学先进教研组评比细则”,对照细则查找缺点和不足,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活动实效以期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科教学水平。本学期各组要抓住市属论文、案例、优质课评比活动的机遇,广泛发动教师参与,并积极在组内开展相应的活动,争取有较多的文章获较高等级的奖项,争取本组教师能在市属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奖。

  3.各组要积极鼓励教师策划、主持主题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档案。

  4.各组要深入开展说课听课评课活动,组长要及时记录相关情况(听课教师姓名和活动主要内容),每位教师每学年需开设一堂公开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3年内青年教师不少于15节)。学校将创造条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参加外出教研活动的教师返回后须向组内成员汇报学习内容,并将相关资料交教科室存档。

  5.教科室将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为青年教师成长铺设道路、搭建平台,继续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规划”,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自觉制订学期发展计划,在工作中发扬乐于清贫、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不甘落后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争取迅速站稳讲台,达到岗位成材,同时将加强师徒结对的管理:规定徒弟的教案须交师傅审阅后方可上课,每周听师傅和其他教师的课不少于2节,否则一年后不能满师:师傅应无私传授教学技艺,能经常指导徒弟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每周听课或听徒弟说课不少于1节,否则不予“带徒研训成果”。

  三、抓科研,重务实,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我校作为绍兴市教科研先进集体和教科研基地学校,将坚持科研工作“为课

  改实践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提高师生素质服务”的“三为”思想,继续强化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努力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本学期将分别做好两项省级、市级课题的结题工作,学期初将发动各备课组结合校情和教学实际,积极申报校级小课题,做到教育教学中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

  教科室将继续办好学校教科研简报,为我校教师提供理论学习和笔端交流的平台。 1

  四、抓研训,重实效,开展岗位研训活动

  根据11年绍兴市区师训和干训工作实施意见,学校将自主组织以校为本

  的岗位研修活动,初步拟订以下活动;

  1.诚邀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特级教师沈江峰老师来校作讲座。

  2.组织名优教师作主题报告。

  3. 校级优质课评比活动。

  4. 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

  5. 青年教师教案设计比赛。

  具体活动:

  二月

  1.制订教科室工作计划和校本研训计划

  2.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培训和市属教研组长会议

  3.校教研组长会议

  三月

  1.校级课题申报活动

  2.校优质课评比活动

  3.

  四月

  1.市属论文案例选送

  2.沈江峰老师来校作讲座

  3.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

  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