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读书笔记>复活读书笔记
复活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4-01-10 08:21:47
  • 相关推荐
复活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复活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活读书笔记 篇1

  我很喜爱俄国闻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非常喜爱他的一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最近看了一本关于他的著作,叫做《复活》。当时看这本书,是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住的,一开始我并不明白其含义,在看完这本厚厚的书以后,我开始领悟到其中的含义,也产生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这本书是俄国非常闻名的一部小说,小说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涅赫留多夫及卡秋莎的故事,并描写了他们在多年以后,通过一次偶然的相遇,从此两个人精神复活的故事。书很厚,所以内容写的也很细致。从一开始,他看到卡秋莎时心里的那种恐惧和可怕,到他为了救她而不顾一切,到处求人,变卖家产等等一系列事件中,他也是不断在改变自己,纠正自己,重新认识自己。而他的这种变化感动到了卡秋莎,导致卡秋莎也开始重新认识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描写了好多非常令人厌恶的一些人,比方监狱长,市长,押解兵,公爵,男爵,庭长,检察官和律师等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个个无比的自私,邪恶和贪欲。他们如同已经麻木,肆意滥用自己的权利,僭越法律,乱审判,乱抓捕,乱判行。但是自己却丝毫感受不到那些通过他们的双手所犯下的罪恶,反而以此为荣,法律给予他们的权利是他们滥用职刑的工具,他们自认为自己拥有权利就如同天生高人一等。涅赫留多夫在一次次的与他们接触中,逐渐感受到了无趣,恶心,厌恶,憎恨,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和他们不同。其实,在他们那个社会,人人都很自私,他在年轻的时候也有想过遵从自己的内心,去把自己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等行动,但是在它的亲人们看来却是好笑的愚蠢的做法,他们强迫着他一次次的改变自己的初心,强迫着他去接受社会的腐败,接受现实,跟从社会潮流。这才使他开始走向颓废。

  而在他犹豫不决,在其中做选择的时候,他跟随着卡秋莎一路流放,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罪犯”。涅赫留多夫认为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是无辜的`,而且其中有许多人就是被冤枉陷害的,甚至连证据都缺乏。显然,在权利面前,逮捕一个人无需理由,只要监狱长想抓就可以抓。而涅赫留多夫在于他们的交流中,发觉许多人身上都有着与自己一样的想法:盼望可以打倒目前俄国的制度,特别是一些政治犯,他们往往都是那些坚持自己,去挽救这种混乱现象而被抓起来的,他们身上有许多宝贵的品质,所以涅赫留多夫觉得和他们待在一起很舒服,很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许多无辜的人被折磨致死,看到了许多人奋起挣扎,所以,他更加坚决了自己所做的决定是正确的。

  虽然最后,卡秋莎虽然没能和他结婚,但是,对于他们两个人,因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都变得越来越好了,重新“复活”了,此时结婚对于涅赫留多夫来说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他还有更重要更伟大的事业要做:他要去拯救那些无辜的犯人,哪怕这要他去乞求那些十分恶心的官5员,他要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努力去改变这一切。这可能就是这本书名为“复活”的意义所在吧。

  复活读书笔记 篇2

  它没有《战争与和平》史诗般的恢宏气魄和明亮的诗意,没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澜与不安的骚动——它,完全是体现了一位伟人的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

  一个纯真美好,曾经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了美好期盼的青年人。在混混沌沌的上流社会中堕落于花天酒地。一个美丽纯洁的姑娘,在长达八年的妓汝生活中堕落。他们似乎是可以就这样生活下去的,他们也许可以满足生活中自己那种。种简单的快乐。

  但是,当两人在审判玛斯洛娃的法庭上相遇时,涅赫留朵夫再也不能够心安理得地面对他曾经伤害过的玛斯洛娃直视他的眼神。似乎是灵魂的反省,两个人在重逢时,眼神中充满了疑惑。那个少年,成为了一个漂浮在上流社会中的“老爷”,那个姑娘,成了一个出处卖弄风情的“窑儿姐”。涅赫留朵夫此时感受到了他曾经给予他多么大的伤害,他的灵魂背负了沉重的罪恶感。

  在一次次探访监狱的过程中,他见证了太多的不公平。当他把自己的土地廉价分给了农民的时候,他收获的是农民怀疑的眼神,贵族们疑惑的言语;当他决定与玛斯洛娃结婚以洗清自己罪恶的时候,他得到的是亲友们鄙夷的眼神,众人以为不可理喻的回应。他面对这一切困惑了,所有他的精神世界里认为正确的事务无一例外的遭到了鄙薄。然而贵族社会所推崇的却只是花天酒地与吃喝嫖赌。一百多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只因为把身份证弄错了就被关押到臭虫漫天,疾病四溢的牢房中。

  涅赫留朵夫本来是一个纯洁善良、有理想,追求真正爱情的青年,贵族家庭把他养成了种。种坏毛病,贵族社会和沙俄军界纸醉金迷、放浪荒。唐的生活风气又使他堕落。促使他去损害马斯洛娃。聂赫留朵夫本身对于这种生活十分厌恶,但是人因环境而变,所以当他身处在黑暗的环境中时,变得堕落这是自己无法掌控的。但最终涅赫留朵夫在茫然中也看到了希望,玛斯洛娃的改变。让他足以抛弃官场的地位与金钱的诱惑,他的精神复活了。玛斯洛娃也改变了,她为了不连累涅赫留朵夫,接受了政治犯西蒙林的求爱。

  复活读书笔记 篇3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花费超多心血写成一部长篇著作,《复活》讲述资料是托尔斯泰听到一个故事:一次,法院审理一个小姐被控偷窃嫖客一百卢布并将嫖客杀死案子,在陪审团中有一位男士,发现这个案子被告竟是他多年以前在一个亲戚家做客时诱惑养女。于是他良心发现,设法去营救,并表示愿意和她结婚。最后,这个女犯在牢狱中病死。而那个男士也不知去向。

  读完这本书后,我有了许多感触。书中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在大学时期是一个善良,充满活力,有着崇高志愿青年。但当他担任上官职后却完全改变了,整日沉寂在享乐之中,早已忘记自己狂热理想,变得腐朽,落魄,成为了一个真正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见到玛丝洛娃,他回想起许多往事,从而使他觉得自己是那么可恶,便对于自己以前过生活产生怨恨。为了赎罪,他给一些无辜犯人起诉伸冤,将自己名下一部分土地分给了农民,他彻底改变了自己生活,将自己从以前腐朽中拯救了出来。

  这本书名叫《复活》,我想"复活"就是聂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复活,而我从他身上学到最珍重一点就是他自我改变,虽然他以前也堕落过,但当他良心发现后,做了许多好事来弥补过错,这是任何人都值得拥有。我想当一个人犯下错误时,不论这个错误是大是小,最好办法就是深刻检讨自己,承担自己所犯过错。在书中有一对梅尼绍夫母子,因被人冤枉纵火而被关押。最后在聂赫留朵夫帮忙得到清白释放,虽然最后被释放,但是既然无罪为什么当初要受到关押?只因真正纵火人有财,便能够将祸栽赃到他人身上。

  《复活》这本书还从方方面面体现出当时黑暗社会以及人们道德丧失。聂赫留朵夫本身对于这种生活十分厌恶,但是人因环境而变,因此当他身处在黑暗环境中时,变得堕落这是自己无法掌控。这让我懂得善与恶都是一念之差,只要受到影响便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只有仔细把握好生命小船,才不会迷失方向,永远持续真正自我。

  复活读书笔记 篇4

  本文讲述了公爵聂赫留朵夫在一次法庭陪审时看到犯人之一正是姑妈家的养女卡秋莎,沦为,女,等待流放。他认为是自己的行为使起堕落,以至于是他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因此他精神的自己苏醒,想方设法去帮助她,同时在帮助她的过程中也帮助了那些被陷害的无辜的人,到最后甚至放弃自己的财产陪她一起去西伯利亚。

  这期间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被欺压的种种不平。法律只保护贵族的利益,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情冷暖,昏庸黑暗。在那个引人堕落的罪魁祸首是什么?那就是当时统治的阶级对于人民的压迫,官官相护,那些人只一味追求金钱权力美色,却泯灭了自己的良知,做出如此罪恶的事。就连善良的狱长因为长期处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而无情地残害着真正有罪或原本无辜的人。通过聂赫留朵夫的视角,以及他对自己的自我救赎,我们看到当时的社会的惨无人道,甚至可以用惨绝人寰来形容。而现如今,在中国社会中,不也到处是如法庭审官的这一号人物吗?自古以来,凡是一旦存在了利益关系,都是没有好结果的。在中国五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没有一个是长久的,也许刚开始可能是执政爱民的,但是因为王位世袭制的缘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弊端就越来越显露出来。皇帝从小就是在优越的环境长大不知道外面的疾苦,只知道纸醉金迷,昏庸和腐朽在这种环境下逐渐滋生。现如今的中国依然还充满着这些,权势,最近从报纸上看到,明目张胆的肆意妄为的抢劫,敲诈。而这种事为什么会如此猖狂?还不是因为做官的包庇这些吗?这些人不但不为百姓谋福利,创和谐,还纵容这种罪行,熟视无睹。你们不想想这些事是损人不利己的事吗?如果枪杀在街头的无辜路人是你的儿女或父母,你作何感想?你还会笑着说他们命该如此吗?同时,我觉得中国的教育体制还是不够完善,现在教育已经成为一件商品了,只要支付得起就能读好的学校,可是,那些山里的孩子条件如此贫乏,考的却是很好。他们能上好的大学,但是却不能上得起大学,只能放弃自己的梦想,放弃自己的前途。有谁过问他们的生活处境?有谁去伸手帮助他们?又有谁知道这些人付出的艰辛最后都是白费力气?寥寥无几。但我们看到别人受到资助时,也许对他感到很欣慰,可是这些人也只是少数的,还有他们背后的.许许多多不曾被人看到过的人却依然很痛苦的过活。一切都是不公平的,残疾人就会受歧视,可是他们做事哪里比正常人差;穷人就得受嘲笑,可是他们比那些富二代更加坚强。因此,不要小瞧那些条件比自己差的人,因为你没资格。他们也会看不起你,有着优越的条件却没有好好利用,糟蹋自己,以为这是刺激而潮流。如果世人把堕落作为一种享受,那他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不敢做出来呢?。金钱,权势,也只是引人堕落的因素。一切也得靠自己,正如书中的公爵在见证了一场场不公正的场景后,灵魂苏醒了,回归到正途。现如今,人民也开始麻木了。当时社会还会懂得反抗,而如今人们却迫切需要这种权势。但别人的权势胜于自己时,自己没有忿恨,反而心生羡慕。没有把这种不公看作是一种犯罪,反而是一种荣耀。只要自己能够借助这种权势达到自己的目的,将原本比自己有实力的人埋葬在自己权势的坟墓,只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怎么不择手段都行。而那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人也只能叹息着自己的命运。

  世人需要复活,要明白自己做的事是如此不义。让精神的自己得胜,战胜,的自己。让那些野蛮都成为过去。社会要变干净,不再充斥着阴谋。中国不会强大,因为人们开始败坏。社会也在不知不觉中分出阶级。如锦绣与短褐,珍馐与地瓜。人们为了这些虚空的事物而执着追求,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啊!其实真正宝贵的不是金钱,而是自己的良知。人活着只是为了权势,那么这人是多么悲哀。这种唯物主义者永远不知道何为幸福,或者说何为真正的幸福。世上不缺少谢列宁这种放弃梦想,一味求全的副检察官,而是缺少聂赫留朵夫这种放弃权势的公爵和玛丝洛娃这种从良的,女。

  复活读书笔记 篇5

  读完了《复活》这一本书,作者在书中揭露了当时法庭、监狱和政府机关的黑暗,揭露了官吏的昏庸残暴和法律的反动。在严肃的法庭上,一群执法者各有各的心思,随随便便地将一个受害少女玛丝洛娃判刑。在主人公上诉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暴露了沙皇政府机构从上到下都没有好人:国务大臣是个贪欲成性的吸血鬼,柜密官是镇压波兰人起义的刽子手,掌管犯人的将军极端残忍,副省长以鞭打犯人为乐,而狱吏也以折磨犯人为能事。这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一个怎样的统治阶级?

  小说在剧烈地揭露和批判俄国社会的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了两个饱满而复杂的人物形象——涅赫留朵夫公爵和玛丝洛娃。涅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小说通过这个人物在思考和探究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人物思想的开展,来刻画人物的'。在整个小说中,他的贵族阶级旧性不断死灰复燃。因此他每走一步都要经过痛苦的斗争。这一切都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显得饱满和真实可信。不过,最终他的心灵复苏是给人以强烈震撼的。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获益匪浅,我觉得《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呈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冷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看。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感悟,在那样一个社会,有权利的人是如此残暴无知愚蠢,整个社会是那么混乱,法律如同就是一个幌子。在整个社会都做错了的时候,假如一个人仍能区分是非,不被蒙蔽双眼,坚持自己的初心,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真的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这本书揭露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无情的挖苦和抨击了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给当时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让我认识到了,当社会充满黑暗和不公平常,该是多么可怕,我们处于今天这个和谐有序,依法治国的社会又是多么幸运!

  复活读书笔记 篇6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讨论了几个问题:人要怎样才算有意义的活着,才算不虚度一生?为什么人们不能互相理解呢?为什么人天生不平等?为什么有的人生来受苦,还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呢?为什么土地私有,农奴们拼命干活也无法养活自己呢?为什么有的人靠压迫别人过活,却毫无羞耻心呢?为什么有的人依靠法律,能合情合理的施虐他人?是否人们真的有权力惩罚他人?

  托尔斯泰通过聂赫留朵夫的心灵复活之旅为线索,反映了当时沙俄社会现状,探讨如何拯救大众,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若想人人不受苦,幸福快乐的生活,唯有遵从上帝的教诲,把自己视为上帝的羔羊,相亲相爱的生活。这个观点我们中国人是不能苟同的,我们相信祖先,相信自己,但并不相信神明会使我们得到幸福。

  托尔斯泰是个大文豪,但他在这方面的思想认知未免有些软弱。

  但《复活》这本书还是很了不起的,它不仅仅是反映了很多俄国当时的社会现状,更多的是讨论了共性的人类存在问题。在读这本书前,我从没思考过一个问题:人们是否有权惩罚另一个人呢?在看这本书前,我的观点非常简单明了,犯罪应抵罪,伤害他人应该受到惩罚。看这本书后,我还是这个观点,但它让我想到了一些没想到的问题。

  首先,是什么赋予一些人惩罚另一些人的权力呢?在中国古代,是礼法、皇权,在现代,是法律。

  这个公平吗?未必。平等吗?也未必。我们都知道,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有统领者就有被统领者,有被统领者就有被压迫者。没有真正平等、公正的法律,也就是说,惩罚他人的机制并不完善合理。统领者是如何成为统领者的呢?想也知道不会是靠公平正义希望,当他们翻身成为统领者后,就颁布法律,禁止其他人做和他们一样的事。或者说,法律以大众的利益为准,那么为了大众的利益侵犯少数派的利益,正确吗?这是个逻辑上的难题。

  举个例子,在以前,女子适婚年龄仍不结婚是违法,很多时候还要坐牢,这就是为了大众利益牺牲了少数利益。对吗?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不对的,但在当时,是社会的需求。

  其次,人人平等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么伤害他人必定是罪。伤害无辜的人是罪,伤害有罪的人依然是罪。有罪的人受到惩罚,那么惩罚他的人就有罪,为了让有罪的人受到惩罚,而让本来无罪的人变得有罪。这个合适吗?

  或许有人说,审判机关等不过是履行了他们的职责,只有高尚,哪有有罪一说。但看托尔斯泰怎么说。

  “首先,要让他们相信世界上有一种叫政府公职的工作,从事这种工作可以把其他人当成物品一样看待,不需要和他们保持人与人之间亲如手足的`关系;其次,要那些担任政而我怀着兴趣翻开了这本书。

  书中讲述了一任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早年与一个女仆卡秋莎·玛丝洛娃发生了爱情。聂赫留朵经历了军旅的生涯后,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后来对卡秋莎·玛丝洛娃做出了无法弥补的丑恶行为,并抛弃了她,至使其堕落。在多年后,两人以犯人和陪审员的身份重逢于法庭,作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谴责。为了“赎罪”,他开始了对玛丝洛娃的“救助”。在为此奔波的途中,聂赫留朵夫亲眼目睹了俄国农民的痛苦与贵族的压迫。最后“救助”终末成功。于是,聂赫留朵夫决定与卡秋莎·玛丝洛娃同赴西伯利亚流放地。这时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复话”。

  读过后,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后。才渐有所悟:

  精神是肉体的支柱,有些人虽仍活在世上,却只是行尸走肉。受人唾骂。相反之,有的人虽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过上千万,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于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堕落的人中,也有从新“洗清”自己的人。书中男主角聂赫留朵夫,就是一个从纯洁无邪的少年,在经历了军旅的生涯后,堕落一时,最后终于在精神上恢复了自我。这又体现出了当时俄国政治的腐败。

  我曾经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甚是精彩。望大家也看一下。还有对大家说的:在看一类名著之前,最好看一下作者介绍。有助于大家理解。

  复活读书笔记 篇7

  突然的心血来潮,读了一本厚厚的名著,也懂得了为什么它能成为名著。

  黑幕重重的政府机构,腐朽的上流社会造就了荒唐的法庭、黑暗的监狱、苦难的农村。人性:上流社会的人性。在这环境下,堕落,昏睡。

  聂赫留朵夫作为一名公爵穷奢极侈,荒淫无耻的生活再正常但是了。精神的空虚使他无所作为。也许在他心底的深处有着一颗被深深隐藏的追求正义的种子。

  年轻的时候他抱着“正义不允许土地私有”的观点把一块自我从长辈那里继承下来的土地分给了农民。如今继承了超多土地的他,既不能放下产业,又不愿否定自我年轻时的观点。

  年轻的时候他玩弄和抛弃了喀秋莎之后,对自我的行为产生了内疚。为了使自我愉悦,他迫使自我不去想她,发奋忘却。表面上他成功了,但内心深处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哪怕是他知道了喀秋莎生性放荡,自甘堕落之后。正是正因如此他才会在陪审席上认出喀秋莎后如坐针毡,内心展开一场复杂而痛苦的斗争。

  聂赫留朵夫精神上尽管还有健康的因素,“精神的人”与“的人”常在他内心发生冲突,他还几次进行“灵魂的净化”。他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后,主动上监狱去求她宽恕,并愿意与其结婚,以此来赎罪,可他正真地觉醒了吗?

  没有!在法庭上他心惊肉跳,并非正因谴责自我的可耻行为,而是担忧自我名誉扫地,“目前他说思考的只是这事不能让人家知道,她或者她的辩护人不好把这事和盘托出。”

  但他又迈出了一大步,正因他鼓起了勇气去监狱里探望喀秋莎。这个充满空想的精神探索者最后采取了切实的.行动……

  就在他见到多年未见的喀秋莎时,他还没有在内心承认自我的残酷卑鄙,而是居高临下地审视被他蹂躏的不幸女子。只有在玛丝洛娃的精神完全觉醒下,他的心灵才受到正真地触动。“直到此刻,他才了解自我的全部罪孽……发觉自我罪孽深重……感觉到他害了她到什么地步。……以前聂赫留朵夫一向孤芳自赏,连自我的忏悔都感到很得意,如今他觉得这一切简直很可怕。”

  聂赫留朵夫自此才开始正真觉醒,背离了上流社会:否定了贵族(包括自我),分送了土地,为平民奔波。

  复活读书笔记 篇8

  人为谁而活?为自己?为亲人?为朋友?为同事?为领导?

  如果我们认真而又细致地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你或许会发现,还真得需要仔细地想上一想!而想一想的结果,你就会发现,其实,人是自私的!

  古人就说:“养儿防老”。当我们在热情讴歌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之时,我们的父亲、母亲也许正看着孩子可爱的笑脸,为自己完成传宗接代之任务,也为自己能够老而有所养、无后顾之忧而正自鸣得意、沾沾自喜呢。是的,悠悠说得可能是太现实了一点,讲出了一句大白话,朋友们看着也许不舒服。然而,现实又是如此地不容置疑。

  其实,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则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我们不能否认人有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阳光一面,同样也不能否认人有自私自利、欲壑难填的阴暗一面。

  用《复活》作者托尔斯泰的话说,所有的人都是“由两个人合成。一个是精神的人,自己追求的只是也能使别人幸福的幸福。另一个是禽兽的人,所追求的仅仅是自己的幸福,而且为了自己的.幸福不惜牺牲全世界一切人的幸福”。(第一部,第十四章)所谓禽兽的人,在悠悠看来,更广义地说应该称之为自私的人。悠悠认为,托尔斯泰对人的双面性分析是很透彻的,也是相当到位的。

  《复活》中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就是一个自私的人。他毫无顾及地利用祃丝洛娃对他朦胧而又纯洁的爱意,无情无义地奸并随即抛弃了她。聂赫留朵夫满足了自己的禽兽的欲望,却将终身的痛苦留给了年轻而又无助的祃丝洛娃。最终,祃丝洛娃因不幸怀孕而被聂赫留朵夫的两个姑妈赶了出去,从此,走上了出卖肉体的悲惨的人生之路。

  其实,对于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的贵族来说,像聂赫留朵夫这种禽兽的行为是“常有这种事嘛。申包克跟家庭女教师有过这种事,是他自己说的。格里沙叔叔有过这种事,父亲也有过这种事,……既然大家都这样做,那么,可见这也是必要的”。(第一部,第十八章)一旦禽兽的人占了上风,人的思想就会被无耻的阴暗所蒙蔽着,灵活也就会被私欲所笼罩。

  好在聂赫留朵夫心灵中还保留着那片圣洁的家园,精神的人还能苏醒于他的心间,使他的人性得到“复活”。他开始用他的行动为他的“禽兽的人”赎罪。他抛弃了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将自己所继承的土地分给了农民,他为无辜服刑的人奔走呼号,想方设法为祃丝洛娃争取无罪释放。虽然,他为祃丝洛娃所作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圆满成功,祃丝洛娃最终还是被判苦役,后改成流放。但他的努力显然赢得了祃丝洛娃的原谅与认可。也正是对他这种行为的认可,使祃丝洛娃没有接受聂赫留夫的爱,因为“她爱他,认为如果同他结合,就会毁掉他的一生,而她跟西蒙松一起走了,就使他完全解脱了。”(第三部,第二十五章)

  无疑,《复活》让我们读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活”是如此之不易。

  “人性复活”的过程中痛苦的!为了让人性复活,聂赫留朵夫经常进行“灵魂大清扫”。“往往过了一大段时间之后,他忽然觉得内心活动不通畅,有时甚至完全停顿,他就开始清除堆积在灵魂中的而成为停顿的原因的种种污垢。”(第一部,第二十八章)然而,即便如此,聂赫留朵夫也时常经受不住各种诱惑的考验,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就陶醉于醉生梦死的贵族生活,并以此为乐。

  由此可见,要真正能经受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人必须要经常进行“灵魂大清扫”,让“精神的人”时刻保持着活跃的精神。

  世界充满诱惑。面对诱惑,我们也许真得应该做一个“精神的人”,而将“禽兽的人”囚牢在人心的深处,永远不将之释放。尽管,这或许是一种长期的痛苦!然而,我们应该有这种作出牺牲的勇气!

  复活读书笔记 篇9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讨论了几个问题:人要怎样才算有意义的活着,才算不虚度一生?为什么人们不能互相理解呢?为什么人天生不平等?为什么有的人生来受苦,还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呢?为什么土地私有,农奴们拼命干活也无法养活自己呢?为什么有的人靠压迫别人过活,却毫无羞耻心呢?为什么有的人依靠法律,能合情合理的施虐他人?是否人们真的有权力惩罚他人?

  托尔斯泰通过聂赫留朵夫的心灵复活之旅为线索,反映了当时沙俄社会现状,探讨如何拯救大众,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若想人人不受苦,幸福快乐的生活,唯有遵从上帝的教诲,把自己视为上帝的羔羊,相亲相爱的生活。这个观点我们中国人是不能苟同的,我们相信祖先,相信自己,但并不相信神明会使我们得到幸福。

  托尔斯泰是个大文豪,但他在这方面的思想认知未免有些软弱。

  但《复活》这本书还是很了不起的,它不仅仅是反映了很多俄国当时的社会现状,更多的是讨论了共性的人类存在问题。在读这本书前,我从没思考过一个问题:人们是否有权惩罚另一个人呢?

  在看这本书前,我的观点非常简单明了,犯罪应抵罪,伤害他人应该受到惩罚。看这本书后,我还是这个观点,但它让我想到了一些没想到的问题。

  首先,是什么赋予一些人惩罚另一些人的权力呢?在中国古代,是礼法、皇权,在现代,是法律。

  这个公平吗?未必。平等吗?也未必。我们都知道,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有统领者就有被统领者,有被统领者就有被压迫者。没有真正平等、公正的法律,也就是说,惩罚他人的机制并不完善合理。统领者是如何成为统领者的呢?想也知道不会是靠公平正义希望,当他们翻身成为统领者后,就颁布法律,禁止其他人做和他们一样的事。或者说,法律以大众的利益为准,那么为了大众的利益侵犯少数派的利益,正确吗?这是个逻辑上的难题。

  举个例子,在以前,女子适婚年龄仍不结婚是违法,很多时候还要坐牢,这就是为了大众利益牺牲了少数利益。对吗?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不对的,但在当时,是社会的需求。

  其次,人人平等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么伤害他人必定是罪。伤害无辜的人是罪,伤害有罪的人依然是罪。有罪的人受到惩罚,那么惩罚他的人就有罪,为了让有罪的人受到惩罚,而让本来无罪的人变得有罪。这个合适吗?

  或许有人说,审判机关等不过是履行了他们的职责,只有高尚,哪有有罪一说。但看托尔斯泰怎么说。

  “首先,要让他们相信世界上有一种叫政府公职的工作,从事这种工作可以把其他人当成物品一样看待,不需要和他们保持人与人之间亲如手足的关系;其次,要那些担任政府公职的人结成一帮,这样无论他们对待别人的后果如何怎样,都不必由某一个人单独承担责任。”

  是不是特别贴切?不管怎样,伤害他人都要对自己心灵造成损伤,凭借公职人员而理所当然的取得这种权力的话,恐怕会造成心灵的不平等。

  最后,我们对有罪的人做出处罚,能够遏止罪恶现象的发生,或能令犯罪者痛改前非吗?前一个答案毫无疑问的“NO”,后一个答案我们还在探索中。

  那么,既然法律、政府都无法相信,有什么应该是公信的、被所有人奉为真理的吗?托尔斯泰说是上帝,我不认同。

【复活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满血复活的说说05-13

满血复活的励志说说03-03

复活节活动方案04-16

满血复活的说说3篇05-16

梦见死人复活(解梦70条)03-15

复活节的由来和风俗04-27

开展复活节活动策划04-29

复活节彩蛋活动策划05-11

复活节活动策划方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