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作文>作文600字>参观作文600字
参观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7-23 13:34:06
  • 相关推荐
参观作文600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参观作文600字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参观作文600字 篇1

  在一个凉爽的夏日早晨,我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来到了青岛海军博物馆。

  只见博物馆内陈列了飞机、大炮、水雷、导弹等各种武器装备。在码头停泊着四艘已退役的舰艇,有我国海军第一艘驱逐舰;有参加过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自卫反击战的英雄舰;有新中国第一种防空导弹护卫舰和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这些军舰我都兴致勃勃地上去参观了。

  不过我最感兴趣的是那艘潜艇,它停在码头,远看象条大鱼。

  走近潜艇前部,我发现入口只是一个直径不足一米的小舱口,胖一点的人和高大的人都有可能卡住,不过像我这样的小孩子就可以自由出入了。

  进入潜艇,首先参观的是一舱,也叫鱼雷舱,里面十分昏暗,悬挂着的水兵床很狭窄,床旁还放着一枚枚鱼雷,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潜艇上的人是和鱼雷睡在一起的'。

  走到二舱—电池舱,里面有一个会议室,我了解到会议室的桌子原来也是一个不错的铺位,还可以作为抢救伤员用的“手术台”。在舱室下部还放着一百十二块蓄电池。

  钻过又一个舱门就是三舱—指挥舱,这个舱里是各种指挥用的仪器。

  接下去参观的是四舱,里面有一个微型厨房,爸爸说厨房里只能站一个人,如果同时站两个人,其中有一个人的手臂可能就会被烤熟。

  下一个舱就是最艰苦的舱—柴油机舱了,里面有两台巨大的柴油机,柴油机运转时,舱内肯定是又热又闷,还会有各种怪味和噪音。

  在最后我们参观了电机舱和鱼雷舱。从尾舱舱门钻出来后,阳光又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想在潜艇里要挤下20人就够呛,可是这艘潜水艇乘员却有30-40人,而且他们还要在里面待2-3个月,够艰苦的吧!

  离开博物馆的时候,我回头看去,只见四艘淡灰色的军舰停泊在码头,高大雄伟。高昂的炮口,高耸的桅杆和巨大的导弹发射器给人威风凛凛的感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观作文600字 篇2

  星期天,我们幸运星小记者班的同学们来到了位于市图书馆一楼的天门人馆,穿越时空,对各个时期的天门名人做了一次探访。

  走进天门人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精美浮雕,上面写着“天门人馆”四个大字。在这块浮雕的旁边,还有一些伟大人物的图像呢!

  接着,我们在里面看见了许许多多的伟人雕像,有陆羽、谭元春、钟惺、皮日休、有…。钟惺、谭元春是竟陵人,他们是竟陵派的创始人。在他们的旁边,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物图片,有春秋时期的尹子文,三国时期的军事家刘焉,有晚唐著名的文学家皮日休。

  在这些人物中,让我记记最深刻的是唐朝的陆羽,只见他头戴纶巾,两眼平视着前方,一副十分自信的样子。陆羽是个孤儿,从小就对茶叶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他长期研究茶叶,终于写出《茶经》,他对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继续向前走,看见了“开国将军墙”,有王绍南、魏天棣、李人林、史可全、陈华堂、邓可远、史庆生、李国良…。我印象最深的是李人林,只见他头戴一顶深灰色、有一颗五角星的军帽,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大的鼻子,身穿军装,看起来威风凛凛。这些开国将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日历无声,伴随着长河悄悄流逝;岁月有情,让我们在茶余饭后说古道今……”天门人馆里还有许多杰出名人,他们都是家乡人的骄傲。

  参观结束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我的家乡天门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我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建设家乡作出贡献!

参观作文600字 篇3

  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和姐姐去云南旅行,我们参观了傣族的村寨。

  导游先给我们讲起了傣族的历史,傣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傣族起源于中国云贵高原,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等。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他们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导游带着我们参观了她自己的.家,她向我们介绍,傣家第一代房子是竹楼,但由于竹楼经常要翻修,所以根基已经被裁减,现在村民居住的是第二代砖木瓦房,但还是保留着竹楼架空的特点,这样更有利于防湿、防蛇和防震,房子有两层,底层堆放杂物和关牲畜,二层住人。从导游家出来,导游又带着我们在村里转了一圈,临近中午,导游建议我们到公路旁一个傣家村寨品尝那里的竹筒饭。竹筒饭是傣家烧烤一道风味。竹筒饭看起来简单,制作方法可不简单,傣家人每天都要到山上采来长长青竹,在家里切割成尺把的竹筒,再把事先用水泡过的糯米塞进竹筒,用青竹叶把糯米的一端堵住,放到炭火上慢慢烤,直烤到青竹汁液滋滋响,清香四溢,这竹筒里的糯米才算熟透了,取下来放在一边,我们进店刚坐下,小店主人就用菜刀削去竹筒青皮,用刀背敲裂竹筒,端给我们,撕开竹筒,糯米便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味道真是浓香可口。

  吃过午饭,我迫不及待地让导游带我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导游一脸为难,她告诉我,泼水节一般在傣历新年才会举行,傣历新年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现在这个时间不对。没能赶上泼水节,虽然有点遗憾,但我了解了傣族风俗,品尝到了傣族美食,真是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