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作文>古人不远作文
古人不远作文
更新时间:2024-02-12 14:33:48
  • 相关推荐
古人不远作文15篇【实用】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人不远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人不远作文1

  好像在生命刚开始的那一刻,我的记忆里就有了你言谈的影子,朦胧中,我似乎看见你来了,身着一袭袍,醉捧半杯酒,飘逸如仙……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种温馨的感动勾起了我无尽的遐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种独在异乡的孤独令人憔悴。

  你说“长风破浪会有时”,你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你说“千金散去还复来”,你似乎一直用乐观浇灌着生命之根。你宠辱不惊,笑看风云,醉梦中,犹见你嘴角微笑的影子。你似乎将生命视作近乎美丽的圆,有失必得,有始善终。在“众鸟高飞尽的敬亭山旁,你对酒当歌邀明月”,面对有人被贬,你,豪放的你寄愁心于明月,你给生命一份坚定地允诺,用双手撑起一方天空,让欢乐尽情徜徉。

  于是,我是你若生命的信仰。我在彷徨的路口追寻你盈盈的足迹,我在失落的窗口感恩你词句的慰藉。遥空断雁,青苔落蝶,再也勾不起我的惆怅与惘然,我遵循你的人生目标——乐观。然而,我错了,我以为你白色的长袍划下了半空的美丽,我以为你看穿俗世浮尘,只将信念付诸快乐……

  当我静心地重叠你的故事,才发现流泻于生命中的那惘惘情思,你曾因怀才不遇而感到悲愤;你愤世嫉妒,感到仕路艰难;你对得到朝廷的重用而心怀希望;你对自己施展才能,实现理想充满自信。千尺桃花潭畔,你写下“不及汪伦送我情”,将浓意深情表露;明月白露之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盈留着你为游子的怅然;你对着高堂明镜,伤语绵绵悲白发;你厌恶官场的腐朽,“举世皆醉我独醒”的你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对着苦镜,低吟“与你同销万古愁”;你呼道“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然后“仰天大笑出门去”;你又散发弄扁舟,留下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童话……

  是我误解了你。原来,你的人生中也有风中翻飞的秋叶;原来,这才是你充满坎坷与诗意的人生。

  李白啊,你给了我无尽的`感念,你才情洞照时空,你的睿智撼动古今,你肆意地将生命的芳香倾吐,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洒脱,留给人世间幻美的诗页。

  你生命的芳香已被刻骨铭心的收藏。历史的盾牌挡不住生辉的灵魂,华夏的天空激荡着你永恒的人生。

古人不远作文2

  要说古人中我最崇敬的人,那一定要提到他,他是一名隐者,他是“田园文学”的创始人,他是只因一篇《桃花源记》一篇《归来去兮辞》就让我对他崇敬不已的陶渊明,先生是闲云野鹤,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先生有豪放旷达的胸襟,这些都如此的让我心怀敬意。

  先生的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平淡自然,深厚醇美。他赞美田园风光,赞美农村纯朴劳动生活的诗更别具一格,先生向往这样的'生活,自然诗中流露出的是对它的赞美之情,先生过着这样的生活,所以自知其中的乐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使我又想到这样一幅画面,先生在静谧的月光下,挥动着锄头,汗流浃背的工作,但即使是这样先生心里感到很快乐,很自由,很满足,这可算得上是真正的让人心服的“田园诗人”了。

  先生曾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就能体现先生豪放旷达的胸襟。他执着于自己不懈追求的理想,执着于一个无法在污浊世界实现的理想,但他努力了,坚持了,所以为了理想他可以放弃功名利禄,放弃荣华富贵,放弃羁绊自己一切的东西,只要心安,只要不丧失自我,便是他追求理想的真正目的。

  当先生丢掉官帽,回到山村时,我都高兴的欢呼,这样一个人,只适合闲云野鹤般的自由,怎能让世俗把他牵绊住,怎能在尘俗中流连呢,在高山流水中,先生发领飘动,临着风喝酒,借着月光作诗,笑看云卷云舒,这样的日子谁不向往,只是别人甘于流于世流罢了。先生也应是看不惯这世俗的污浊才退隐山林的吧,只有那里才是他的乐土。只有那里,陶渊明才是陶渊明,而不是腐败的、堕落的世人。

  先生虽然归隐山林,但自己的志向让人不会被丢失,所以才“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这样才有了宋代作家欧阳修说的:“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来兮》一篇而已”,先生大义凛然的精神,先生不会泯灭的志向,先生别具一格的才能,先生豪放旷达的胸襟,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让人崇敬,谁不觉亲近。

  写完此文,在梦中我似乎看到先生的梦想终于实现,在那开满桃树的地方,人人安居乐业讲信修睦。先生生活在那里,先生向往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吧,先生在笑,为理想而笑,为远离烦恼而笑,这样的生活,怎能不让他高兴。

古人不远作文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题记

  自古以来,人们都赞赏文人墨客,而不看好军事家,即使偏爱军事家,又看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一类。就像《三国演义》一样,人们喜欢诸葛亮,喜欢刘备,而憎恨曹操。

  但我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我觉得像诸葛亮一样有才华,却无统治的魄力的人不可取,像刘备一样遇着点事就哭哭啼啼的人更不可取。在当今社会,需要的就是曹操这样的人。

  曹操是一名政治家,他拥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勇气;也有着先见之明,他知道天下为定,不宜称帝,而要称王;他更擅长“ 攻心计”,当官渡之战后,袁绍败退,曹操收获了许多写给袁绍的信,其中不少是自己人的,他知道,给袁绍写信的人不止一两个,而是上百个,如果一一查清,只会动摇军心,于是他一封信都没有拆开,只是付之一炬,全部烧毁,从此他的兵卒都死心塌地的跟他了。曹操也是一位文学家。他“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在《龟虽寿》一文中更是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样的`豪情壮语。

  当然,曹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有作为的军事家,在诸多战役中大获全胜,特别是官渡之战,至于赤壁之战,我想杜牧说得很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不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也有一些缺点:他太多疑,以至于误杀吴伯奢;他太自私,“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功应大于过吧,他理所当然应是一位明君。

  在当今社会,有谋略、有才华的人固然很多,但大多都是等待伯乐来发现,渴望像诸葛亮一样有人会赏识,会成就“三顾茅庐”的佳话。但这是理想中的生活,现实毕竟是残酷的,是处于激烈竞争中的,这需要我们能像曹操一样,敢于勇立潮头,劈波斩棘,去开创自己的事业,成就人生的功绩。虽然,我们不能成为帝王将相,可努力了、付出了、奋斗了,可以让人生无憾。如果千里马只是骈死于槽枥之间,不自己尝试走出去,那人生的价值也就没有体现的舞台和机会了。

  我欣赏曹操,欣赏他敢于冲破束缚,欣赏他有勇有谋,我更希望有更多的人像他一样,展现自己,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生的价值,让自己的人生熠熠生辉。

古人不远作文4

  那些过返的人跟事历阅历史的酝酿,越发醇臭,归味悠久······——题记

  皓月该空,是谁在月下伏舞弄清影?大江东去,是谁领没山河如绘的低叹?弥弥浅浪,隐现层壤,又是谁醉眠芳草······子规啼亮月琼瑶映杜宇,不应有恨的婵娟仍旧美妙。昔日的事还在,昔日的己无踪。风又拂功赤壁,在这里感叹我生如梦的你去了哪面?

  密州出猎的狂抬,牵黄擎苍;锦帽貂裘的虚华,千骑舒平冈。虚无的货色果然不会多留片刻,便刻即烟散云销,被逮进狱。暗无天日的103个日夜,你的心在发抖。狱中的日子,你过的还恶吗?“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看着狱吏端着的盘子里的一条鱼,你怀着怎样的心境挥笔撒下二首尽命诗?103个日夜行将停止,而你又怎样的惴惴不安,亦或是豪放哀壮?你乏了吗?看着那些可怜的嘴脸,你恨他们吗?是他们错了吗?亦或是,你错了?仍是你初末执拗着,回避着,不想去想?你累了,实的累了。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黑台诗案之后,你从京乡到杭州,到稀州,到疾州,到湖州到黄州,甚至到了荒漠的海南。也不知你的`心坎有过怎么的抗争?那颗替庶民着想的心有不结束跳动?你给了众人一个快慰的谜底:我试着去转变,我的口还没有失去方向!“簌簌衣巾降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瞅到徐州亢旱遇苦霖,你啼了吗?兴许吧。这颗忧邦愁官的心,从未平息。

  多年般的无故喟叹匆匆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背地,那103个日夜你无法忘记。对此,我无奈指责谁对谁错。你责备积穷积弱的朝廷;你渴看“致臣尧舜”,盼望有晨一日“会挽雕弓如谦月,东北望,射地狼。”;你探听“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你轻狂“谁怕?一蓑烟雨免平生!”然而,“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多少度秋凉。”这些,你没错。可那103个昼夜······毕竟,谁对谁错?

  在幽山静林之间,你恍然大悟;“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亘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耐客念野。”你不再执着于“奋力有过后志世”,而是“小船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你飘然而破,只愿息一只孤鸿“拣绝冷枝不肯栖,寂寞沙洲怜。”我当怎么对你?你干得所有皆没错可一切又都错了。你从心顶里发出了最实在的感慨“惆怅东南一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赤壁山旁,尔靠在树上望着东往的大江觅找你的身影······

古人不远作文5

  倾听从远古而至的呢喃,一瞬间,我们的心近了。

  当秋风划过历史的天空,那片片落叶记载了他们的心声;当落花随水而流逝,那波光粼粼道出了他们的忧思;当思想的源泉在那刻迸射,眼泪铭记了他们的诺言。

  此刻苍穹之下只我一人,静静品析诗仙李白的浪漫色彩。皓月当空,四周一片寂寥,思绪万千早已化为飞蝶带我去追寻那千年的美丽。

  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中,我读懂了诗仙那不羁的性格;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我读懂了诗仙那友谊无价的`情谊;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读懂了诗仙那不汲汲于富贵的个性;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我品析出了诗仙那醉人的酒香飘扬了千余年之久。从……

  在一瞬间,李白的身影折射在他的千古名句中,那简短的几句成为了现如今富有哲理的人生格言。喜欢他,不仅是因为他那让人心灵为之颤抖的诗,更因为他那放荡不羁的灵魂。

  纤手弄弦,琵琶幽怨。倾听昭君那不朽的传奇。

  落花随水而逝,涟漪微起,眼中的泪水也随昭君手中的花瓣而逝。但那波光如同昭君的内心一般起伏。

  马鸣风萧萧,大漠荒烟,长河落日,战争频起,多少人白发送黑发,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所以昭君决定和亲,不再让边塞狼烟四起,百姓亡死。

  几日后,她身着红装,怀中依旧抱着她视如生命的琵琶,随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含泪走向大漠。琵琶声声幽怨,让那雁儿也应她那凄美的琴声落下,后来便有了“落雁”之称,在那大漠,她依旧为两国友好帮交而努力着,维护了大汉与匈奴50多年的和平相处。

  “猛将谋臣待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也许“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只是外表的代名词,而昭君的故事告诉世人有种美源于内心深处。

  昭君的故事流传千古,昭君的精神彪炳中秋。

  古人不远,李白、昭君,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物抒写了他们各自的魅力。

  抱着残缺的记忆伫立在风中,含泪向已逝的他们送去祝福。其实,他们已在我们的心中,他们不再遥远。

古人不远作文6

  翻开中国历史的长卷,英雄人物可谓举不胜数,星汉灿烂。有些人如流星转瞬即逝;而有些人则似太阳光四射芒。在我心中明朝的王守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守仁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童年富裕的生活和枯燥无味的四书五经并没有改变他成为圣贤的人生目标。在寒风凛冽的蒙古大草原上,他立下了为国家解除蒙古之患的志向。虽然他发出的感叹淹没在了人们的嘲笑声中,但是脚下的土地会记住他的话,多年之后他终证明自己的承诺。王守仁的少年老成,刻在了我的心中。

  滔滔的江水,倒影出王守仁脸上的坚毅。因为直言而被奸臣所害,王守仁被迫发配到贵州龙场。虽然路途遥遥,前方的路上又充满了陷阱,但是王守仁依然选择了前进,有时弯曲不是屈服,而是为了更好的反弹,“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的诗句,写出了王守仁心中的坚毅。他的忍辱负重,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王守仁之所以名垂千古,不光是因为他的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还在于他的处变不惊,沉着冷静。

  在与宁王的决战中,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王守仁既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盲目自信,而是冷静思考,不顾部下的反对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实实虚虚,虚虚实实,最终,王守仁以他的军事天赋,在咸阳湖一战中,一举击败了宁王的'部队,为江西人民免除了灾祸。孔明善战,但他不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战;曾国藩能征,但他只是为了自己的飞黄腾达而征;曹操善用兵,但他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唯有王守仁,也只有王守仁,是真正为了苍生,为了人民,为忠诚而战!

  面对无数的掌声,面对人民的赞美,王守仁没有得意,没有高兴,反而把全部功劳都让给了张永“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千古征战,不过如此!王守仁的淡泊名利,让我永远铭记。

  王守仁不光在战术上卓有成就,在哲学方面也造诣很深。他开创的“心学”门派影响了后世几百年。从叱咤风云的徐阶,到久经磨砺的张居正,哪一个不是从王守仁开创的学派中走了出来。王守仁能文能武,淡泊名利,能屈能伸,如此伟大的人怎能不称其为圣贤!

  古人不远,王守仁将会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我将会以他为榜样,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拥抱属于我的明天。

古人不远作文7

  他已经离开了两千余年,他的精神却存活了两千余年。

  面对国家的生死存亡,他舍弃了一切。燕太子的请求他欣然应允,即使那可能是生命的终点也毫不畏惧,易水河边的和歌成为历史的绝唱。

  他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有着虽然简单,却被世人铭记了两千年,传颂了两千年的名字:荆轲。

  自从读完了《史记》中的《刺客列传》一篇后,我就无法忘记那个站在凌厉寒风中、独自远去的孤寂的背影,以及最后那个倒在血泊中、嘴角仍残留一丝笑容的身影。

  剑客给人的.感觉是很冷酷的,仿佛不食人间烟火一般的存在。他们通常身背一把长剑,在江湖的血雨腥风中成长。很少有剑客会在历史的书简上用剑刻下自己的名字,他们只是时代的过客。

  但荆轲是一个例外。在史书中你会发现,他不像一般的剑客,只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劳模”。他武艺高强,但他也是一个性情中人,会在喝醉时东倒西歪地唱歌以致涕泪交加。这种形象与那些冷冰冰的剑客大相径庭,也因此更使“荆轲”这个人物更为真实。

  在战国时代,实力决定一切。于是,在秦国日益疯狂的进攻下,已经被美酒和笙歌腐蚀的燕国根基终于开始动摇。昔日金台拜将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北之娇燕与西之猛秦在寒冷的易水河边对峙。

  昏庸的帝王却不一定会有昏庸的太子。燕太子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放手一搏,拯救自己的国家。在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历史老人安排荆轲作为主角出场。于是才会有接下来流传千古的易水送别。

  不得不说悲剧的吸引力确实比喜剧的吸引力更大。也因此,荆轲才会因他的悲剧性而名流千古,用剑书写出一段带血的传奇。

  他放弃了平日逍遥自在的生活,慢慢地走向历史已经预设好的结局。或许在别人眼里,他的决定堪称愚蠢。为了一个行将就木的政权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但他一定会为找到了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而兴奋不已,即使那个舞台将会被他自己的鲜血所染红。

  想好了就去做,这是剑客一贯的信条。只是不知道在马车离开故土的一瞬间,心中是否会涌起一丝淡淡的乡愁?此生绝不会再次活着回到这里了。

  于是在穷途末路时,英雄的豪情与游子的柔情并存。

  我喜欢荆轲,并不只是因为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千古传颂,更因为他生要活得自在、死要殆得壮烈,深深地震撼了我。一个能够笑着死的人,他的人生绝不是一张白纸,他真正做到了问心无愧。

  这就是荆轲,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一个敢作敢当、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勇者!

古人不远作文8

  我从小就爱读史书,特别是四大名著之中的《三国演义》。既为演义,则不一定是真史。我找寻《二十四史》中《三国志》。因此,可以说我对此有所研究。

  将《三国演义》读完后,我不禁对书中的人物深思起来,脑子里全是那些人物。刘、关、张得义盖云天,孔明的才智过人,五虎上将的英勇无比,孙权的霸气,周瑜的才干,鲁肃的忠厚……

  可是我最喜欢的却是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让我言不清道不明他是豪杰还是好人。正想之间,忽然感到天旋地转,脑袋晕眩。

  睁开眼,周围是古建筑,好似一座宫廷内院。离我不远处,有一个敞开大门的宫殿。出于好奇,我走进了大殿。这儿有许多穿着古代服装的人围看一座龙床,我怕被别人发现,便躲在挂帘后面,待这群人哭哭啼啼地走出殿去。我一壮胆,走到龙床前,床上卧着一老人,似病了。我刚想开口,他说话了:“何人在此?”这是古代用语,莫非我到了古代。我说:“子是何人?”他乐道:“孤王乃魏王——曹操。”“啊!”我差点没晕过去,“我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后的学生。”

  “子来何为?”他问。

  “我想叩问您的身世。”

  “孤王生于沛国谯县,灭黄巾军,伐董卓,战败袁绍,走南闯北打天下。于今日病重,遗嘱众谋臣与将士。”曹操言之而色悲戚。

  “您曾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您为之乎?”

  “否也。天下负孤者多矣。刘备当年穷途末路投奔孤王,孤对其十分敬重。但其背叛孤,挟孤兵去也,与孤争天下,欲置孤于死地。此不为其负孤乎?想那关云长,孤甚受之,并予其厚遇。可其却降汉不降曹,挂印封金不领情,破我五关,斩我大员上将,其负孤之可见一斑矣!”

  “大王,后人都言子是奸臣为三国之败类,可为如此否?”

  “然亦不然。然,孤王挟天子以令诸侯,战豪杰以夺天下,乃孤精明也。但非孤王有伤天害理之为,于名为害之奸也。而刘备世人却视为汉室后裔,以其正统,天下称其奸。天下何其不公也?况天下乃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姓之天下也,孤夺之何为奸乎?”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看那曹操,当年赤壁大败,但今日此枭雄却动了真情,失声痛哭。曹操其实并不像后人所写所说所认识的那样阴诈,那样无情无义。他是一代雄才,是一个大英雄的'范例,他是有感情,是个有血有肉的大英雄。

  一阵刺眼的阳光袭来,我睁开双眼。原来,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走访草擦。是这个梦让我深深喜爱了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精明英雄——曹操。

古人不远作文9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很多永垂不朽的历史人物,有热情激昂的诗人,有妙笔生花的画家,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也有给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人民艺术家。他们像群星闪耀着光辉,点缀装扮了灿烂的历史长河,使中国五千年人类文明更加辉煌。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哪个历史人物,那就要属诸葛亮了。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刘备三顾茅庐,以真诚感动诸葛亮,于是他成为蜀国的军师。我之所以喜欢诸葛亮,是因为他不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而且博学多识、谋划周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知天文,晓地理,识天象。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体现了他的深谋远虑。他知己知彼,用兵果断,善于发现敌将的弱点,攻其不备。

  他根据自然现象,巧用大雾天,"草船借箭"就是成功的事例。他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计,使10万魏军不敢轻易进攻。在临终前,他安排“木雕计”吓退了追赶蜀军的魏军。在这里,我对他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诸葛亮不仅具有军事方面的才能,在发明方面也颇有成就。为了解决军粮的运输困难,他发明了“木牛流马”。相传他还革新弩机,能连发十箭。

  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身在茅庐”已知“三分天下”,他的“联刘抗曹”策略,使蜀军节节胜利。在“火烧赤壁”中大挫曹军,最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他大力开展屯田,使蜀国有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他七擒七纵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不但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而且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对开发西南地区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诸葛亮还是一位文学家,刘备在“三顾茅庐”时,听到的农夫唱的歌词,就是他的.作品。可惜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以稳定四川、入主中原为己任,率领蜀汉军队五次北伐曹魏。诸葛亮事务繁琐,每件事都亲力亲为,但不注意身体,积劳成疾,“出师未捷身先死”。

  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终年54岁。我不禁为他感到惋惜。我要向他学习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善于思考善于探索的精神。诸葛亮,这位有杰出成就的军事家、政治家、发明家和文学家,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一生是辉煌的,是值得我们颂扬的,他的精神永远照耀在后人前行的路上,我们永远记住他。

古人不远作文10

  古人远吗?从字面上看既然已经是作古的人,那就是远了。但是从对古文,诗词的琢磨、品味中发现,其实古人并未离我们远去。他们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活着”,肉身这个载体已经消逝了,他们是依靠流传给后世的精神财富活着的。

  在这几千年间,王朝更迭,世事变迁,就像张养浩说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无论是奢华的宫殿,还是贵族名流,都逃不过历史沉重的车轮的碾压,最终也摆脱不了化作一把尘土的命运。但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他们说过的话,写过的诗,发过的感慨,研究的成果,都被记录下来,让我们现在的人还能够有幸与他们做着心灵上的交流。就像读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的眼前就会出现一位忧国忧民的老人,在倾诉着内心的无助;读到“何当共剪西窗烛”,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李商隐黯然神伤地坐在窗前;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就像站在我的面前,面对雄伟的庐山瀑布放声吟诗。每一首诗中都有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诗中的每一句都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爱恨情仇。当古人把自己的感情浓缩在这区区几十个字中,我的心也随着这些文字或豪放,或忧郁,或喜悦,或悲伤,随着它们穿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找寻人内心最根本的纯真与质朴。

  同样流传下来的,还有他们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影响、教育了无数后人,要他们把民族国家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为国家的兴亡出汗流血。许多人都将范仲淹的这句名言作为座右铭,并且以此造就了伟大的事业,这不就是古人的影响吗?还有孔孟、朱子,这些人已经逝去几千年,而他们的思想却影响至今,他们提倡的忠孝礼义,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精神中的。我们每年都要做祭祖、祭孔这样的典礼,我们一直在倡导要学习古风雅韵,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使我们在如今这个浮躁而功利的社会中静下心来,不要忘记先人们的谆谆教导。也许,他们的话中有我们应当摒弃的糟粕,也许他们的思想精神里有我们当今无法理解的内容,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能够流传千古的,必然是经过了时代长河的大浪淘沙,最终剩下的精萃,必然有值得我们深究的东西。

  古人远吗?不远!当校园中再次传出琅琅的诵诗声,当电视上又播放诗文赏析的时候,我觉得那一位位伟人就站在我的身边,手拿书卷沉思。当我真正明白一首诗中的含义,一段经典里的哲理时,我就会看到,在那历史的大道上,那些人背着书箱喁喁独行,在他们的身后,是无数的追随者,在他们的身前,是无限的光明。

古人不远作文11

  岁月在彷徨琐碎中暗自踱步,历史在一去不返中沧海桑田。它们带着神秘的面纱,站在暗处浅笑,它们身后的墙被磨出青灰色,旧色覆盖。它们永远是神秘的,因为它们是过去的,我们只看得到轮廓而已,看到星星点点的,它们的美丽。

  书柜里陈放着一本厚实的历史书。它有淡黄色的封面,以及墨黑色,用草书所书写的,“中国历史”。翻开它,似乎能感受到浓浓的时光的香,比如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白莲一朵,比如大漠荒北的烈酒一盏;那些古时淡妆浓抹的乖巧女人,那些骑在牛背上专注地捧书细读的书生……他们的命运被记载成作品,他们的笑泪变成那里的风景,他们是一首首歌。在那么一页,有个男人的画像。他有瘦削的身体,带着草帽,身后是高山流水,桃花开得正艳,勾出他一抹淡淡的.笑。

  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澈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的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脱离满是勾心斗角的朝廷,背影孤傲决裂,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岂不惬意?何必以清白之身翻滚于污泥中?”他一定是这么想的,“何况置身乱世,举世混浊?既然无力回天,那就不如坚守心灵的一番净土,还自己一方自由。”五柳先生背负了百十年来最单纯的梦想,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留下一曲悠悠扬扬的小调,是他哼的心情吗?饮酒采菊作诗,这样的生活羡煞多少后人,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凭千万个陶渊明行吗?

  岳飞,一条真正的汉子,为国捐躯,壮烈如同他身后被刻上的那几个字:精忠报国。他为南宋正与金激烈抗斗,黄沙席卷的战场,血流成河的场景,他用力刺入敌人身体的长矛,他大笑着对酒吼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而宋高宗与秦桧这一个庸君一个奸臣,居然迫害这样的忠臣血洒中原。可他的名声,一垂千史。而秦桧夫妇,永久地跪在他的坟前。不知为何,也许是我心里也有一腔热血吧,我喜爱一切灼热如血花的人,我看到他们的心在发光,他们的膝下有黄金,他们心中有不变方向的指向标,他们会不顾一切地捍卫和平与国家,尽管现实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妙,也许最后还是牺牲。

  他们是诗意的文人,或者炽热的英雄。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给后人拓宽成才之路。窗外传来几声鸟鸣。轻缓,带点缠绵。我合上书。心中百感交集。古人不远,只需回头相望。那么一眼,就有了会晤。

古人不远作文12

  仰望明月,苏轼那首《水调歌头》呼之欲出,远观黄河,李白那首《将进酒》我们烂熟于心。有些人,有些事,有些记忆,即使尘封了几千年,即使那条名叫历史的长河,已经日夜不停的奔腾了千万个日月,但还是会被后人所铭记。

  数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中,我最欣赏,最不能忘怀的三个人,项羽,李白,李清照。

  项羽,有人会说,他只不过是中国历史上多如牛毛的君王中的一位,而且还是为失败的君王。但我之所以欣赏项羽,是因为他那份“破釜沉舟”的.胆识气魄;是他那句“彼可取而代之”得自信霸气;是他至死不肯过江东的决绝;是他高吟《亥下歌》时的傲然。

  正因为如此,项羽即使在楚汉之战里败得一塌涂地,也依然被后世子孙敬仰,也依然会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流传下来。

  一壶酒,一轮月,一把剑,一路狂舞,一路高吟,舞出一颗盛世的利胆,舞出一位盛唐的诗仙。三人之中,我尤其敬仰李白那份豁达乐观的心境。

  也曾有过“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孤独寂寞,但更多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豪气;也曾有过“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的失意茫然,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潇洒达观。在宦海沉浮,官场险恶,重重礼教枷锁所束缚的封建王朝里,唯独李白能过高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唯独只有李白能够持赤子之心吟诵“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般童趣盎然的诗句。

  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为粉饰,不为褒名,沧海一声笑,束发弄扁舟的李太白啊。即使时空岁月已隔千年但千年之后的我亦依然被你的人格伟力所折服。

  李清照,你可谓是我心中的美神,词动京华。你于乱世中擎起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段完美的独舞,你的才气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如同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21世纪最流行的词语是什么没错是个性。这三位古人他们的结局也许并不那么完美,但他们的人生绝对是精彩绝伦的。与现代人所追求的个性,不谋而合。历史长河之畔,我感慨万千…

古人不远作文13

  漫长的历史银河中,诞生了许多璀璨的明星。有一统中原、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有统一北方、乱世奸雄的曹操,有消灭暴元、屠杀功臣的朱元璋,等等。但论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那却非他莫属。

  “力拔山兮气盖世”是对他最好的写照。他二十四岁起兵,以举鼎之力反抗暴秦,可谓勇猛过人。更在巨鹿之战中,以寡敌众,“破釜沉舟”使原本衰竭的士气重新大振,与秦兵生死一决,最终大败秦军。正是这一战,奠定了秦军由强转弱,走向灭亡的基础。也正是这一战是他名声大振,为日后的西楚江山打下了基础。

  他曾腹背受敌,却以三万精兵绕后偷袭,长途奔波与刘邦五十六万大军抗衡!三万对五十六万,看似绝无可能取胜,但他却以这三万精兵尽歼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长途奔波乃是兵家大忌,可是他却得以取得大胜,可见他的战略技巧,及勇猛果断的特点!

  他曾被人说是妇人之仁,因其放走韩信,鸿门宴时未杀刘邦。可是,身为贵族子弟的他,有一身的贵族气,天真,没有心机。但是,仅凭这一点就能说明其为人不忍,妇人之仁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在作战时的勇猛过人,很好的反驳了这个歪理!

  有人说他生性残暴不仁至极,似乎坑杀,屠杀这种事只有他一个人干过。可是当时二十万的秦军并非全都是真心归顺,心里都打着自己的算盘,而且,二十万人,二十万张嘴,若穷尽粮草养活了这二十万人,但这些拿起刀枪就是兵的'二十万人重新反抗又怎么办?虽然坑杀二十万的罪名不好听,但是确是不得已而为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朝的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写了这描述他的诗句。而事实上,他的确没有辜负这人杰二字,说他是人杰,这一点也不为过。半生戎马,自刎乌江,这是他无颜见江东父老!如今,却被有些人说成是不成大器,软弱的表现。他若人间有灵,定会仰天长笑,这楚霸王的称号,就是对他性格的刻画!

  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一个真正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古人不远,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项羽!

古人不远作文14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宛如镶嵌在天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如屹立在东方的强健雄狮,又好像是盘旋在黄河中的巨龙。

  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大批的文人墨客。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多识的教育家,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在文化史上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五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人才辈出,诸子百年各领风骚。

  作为华夏儿女,祖国的花朵,我由衷的感到自豪。中国历史聚集了许多荟萃,等着我们去探索。中国是一个文化最深远,文字最深奥,道德最为广泛的国家。被能得以称号,祖国母亲是名副其、当之无愧的。

  孔子的思想流传千古

  纵观历史行程,跨越几个世纪,仿佛置身于诸子百年之中,陶醉至今。许多文学人士在这个时候各显风采。许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如:道家的老子,儒家的孔子、孟子《孙子兵法》的孙子,都值得称赞。在当时,孔子的名声是最大的一位。

  今天,我们仍然学习者孔子的名言“是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仁,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们的耳边仍回荡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孔子教诲了我们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让我们懂得做人、做事,孝顺父母。孔子的思想使我们受益匪浅,让它永远流传,永垂不朽。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礼”两个方面。他教诲学生要“以仁待人,以礼治国”。他教的学生大多都是贫穷的孩子。他教的学生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有弟子三千多人,有名气者二十一人。

  孔子铸就的辉煌

  据史书记载,孔子出生于战国时期一个贫穷的家庭,但这种环境并没有打消他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少年时期就背井离乡四处求学,最后拜老子为师。和老子在一段时间后,他慢慢发现,他和老师的思想截然不同,正好相反,辩词别老师,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活。

  最终,孔子创办了私塾,他是创办私塾的先锋,他每天都教导他的学生们。孔子最终铸就了辉煌的成就。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行和举止记录在论语中,用为流传。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教育家。

  弘扬孔子文化

  虽然孔子的灵魂已离我们而去,可他的言行,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永不忘却。

  《论语》是一篇鸿篇巨作。绝不能让它成为废品。作为祖国的花朵,应该努力钻研学习他的精神、品质和思想,更应该弘扬孔子文化,为后世所沿用。

  “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的重要性。让我们作为弘扬孔子文化的人,而努力吧!

古人不远作文15

  做为中国人我是挺自负的,古贤们替我们在文化上打好了底子,在中国这张宣纸上着好了底色,只让我们草草一笔,便“自吹自擂”:我们有五千年的沉淀文化,但,我们仅仅在需要她时,才吹嘘。也许,口头上的古贤已走远。

  学者朱大可说:“孔子的治国主张,从来没有用于治国,反而用于治民,从古至今,中国一直都是外儒内法。”这也因古贤被统治者“束之高阁”脱离群众。如同宝座上虚构的观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但古贤的真正思想精髓却深藏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

  仍记得,一天深夜里,随手翻开一本杂志,有一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如同被电击了一般,这句话似乎孔子对准我的软肋,批评我的,“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是为了给别人看”。一时间我似乎热血上涌,脸颊羞红。那一天,头一次开始讨厌我的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我知道孔子虽已逝去千年,但他精髓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我感觉到他不在遥远,平常如严厉的师长。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是震撼我心灵的伟大古典语句,但我最喜爱的`却是李斯临死时:“牵犬东门,岂可得乎?”意思为:牵着黄犬,到东门打猎,还有没有可能啊?倒运的李斯被赵高诬陷谋反,被腰斩。但他看着与他同罪并死的儿子却设想以前最惬意的事,虽我不喜欢李斯的人品,他将自己比喻为鼠,并贪图富贵,极求名利。妒才,而杀同一师门但技高一筹的韩非子。但他临死时,终于顿悟,追求了一辈子的富贵名利竟抵不上一场有趣的打猎。这时的李斯在我眼中,便分外可怜与可亲。

  最可爱的是,那位在宋朝谈了一辈子理想的辛弃疾,给我留下最深刻的诗句却是:天凉好个秋。此句却道出了他一生的寂寞与忧愁。不远处的他,好似长叹一声,眼中的那汪湖水,如同秋天凉意无限。

  当代有不少人称,想接近古人,熏陶文化。于是,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来到古贤故居,满怀憧憬。但院内熙熙攘攘,忽有大妈喊道:

  “茶叶蛋,一块五!”于是,勾起馋瘾——最后,回到起点,嘴里咂巴的茶叶蛋余香,大脑想的是,某某古贤的居所中茶叶蛋我吃过。

  是当代人们将古贤商业化,甚至书籍的外包装镀金,镀银都屡见不鲜。

  但,肯定有人摒弃书籍外包装的庸俗,在书籍内部寻找古贤。

  在这些人看来,古贤远去,是无稽之谈。

  而以商业利益为重,玷污古贤,欺骗群众。古贤远去,那是理所发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