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作文>古诗改写作文
古诗改写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28 15:50:58
  • 相关推荐
古诗改写作文15篇(精)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改写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改写作文1

  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现在已经是深夜了,可是屋里还点着一盏油灯,一位年轻人在灯下读书,他就是孟郊。

  “儿啊,喝杯茶再读吧。”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出现在孟郊旁边。

  “娘,我不渴,您喝吧,您身体不好。”

  “儿啊,你马上就要去赶考了,还是喝了吧。”孟郊不好推辞,只好把茶喝了。

  唱完了茶,他又开始读书。这时,年迈的母亲坐在孟郊旁边拿起缝衣针开始一针一线地缝,每一针都很认真,缝完了一件衣服,又开始缝另一件衣服。旁边的孟郊看见了连忙说:“娘,您别缝了,这几件衣服我还能穿,不用缝的。”可是老人却说:“不用的'。儿啊,你马上就走了,再多看会儿书吧。”“娘,您不用担心我,您身体本就不好,还是快去睡吧,衣服我自己缝就可以了。”老人却笑了笑,依旧没有停下手里的动作。她这一针一线缝进孩子衣服里的是担忧和牵挂啊!

  孟郊只好给老人拿来两个大饼。老人见了,说:“儿啊,这不是你的干粮吗?怎么拿出来了?我不饿,这个你路上吃。”孟郊只好含着泪把大饼收了起来。

  屋外是寒冷的,可屋内却是暖暖的,孟郊感慨万分,写下了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啊,小草沐浴着阳光养大,可是却不能报答它的养育之恩,孩子也像小草一样,永远也不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古诗改写作文2

  一天,张籍被官臣们押送到了洛阳城里,他在那里关了五年,终于遇到了一位好心人把他救了出来。

  这时,正值深秋,一阵阵秋风吹来,像针刺一般,让他感觉又冷又饿,于是,他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一条繁华的街道,街上有酒家、杂货铺、卖艺的以及大大小小的.货摊。他买了一些肉和菜,又去山上砍了一些柴,采摘了一些蘑菇,在一棵松树下做了一碗汤,吃饱之后,他就背上行李,进了树林。因为小时候他的父母经常带他上山砍柴,并摘些蘑菇给他吃的。

  第二天,他经过一个饱经战乱的村庄,那里还住着一些人家,这时,一个瘦瘦的小女孩出现了,那个女孩身穿破烂不堪的衣服,也没有穿鞋,她拿了一个破碗,碗里什么也没有,她乞求说:“叔叔,给我点钱吧!”他赶快拿出几个钱递给她,她兴高采烈,飞快地走了。

  他看到这一幕,便想起了家乡的亲人,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啊?顿时泪流满面,他突然想写一封信给家人,于是拿出毛笔和纸,飞快地写着,感觉有说不完的话要写,写完后小心翼翼地装好,嘱托一位老朋友帮忙捎给家人,朋友出发后,他便回到家中,哭成泪人。

  故乡,是我们的家,亲人是我们的至爱,离开故乡,更多的是乡愁,等你回来的时候,它可能不复存在,你的亲人,也可能远去了……珍惜亲人,常回家看看。

古诗改写作文3

  洛阳城里,树叶黄了,秋风瑟瑟地吹来,一片片无助的叶子,被那无情的秋风夺走了他们幼小的生命。天上那玉盘似的月儿发出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哦!今天是中秋节了!我不禁想起儿时全家坐在院子里,吃着母亲亲手做的月饼,看着天空中的月亮那幸福的情景。

  眼下这凄凉的情景,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我坐在窗前,想起了远在家乡的.亲人,黯然泪下。我的心里突然掠过一个念头:不如我写封信给家人吧!说干就干,我提起笔,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只是我担心自己想说的实在太多,不知从何写起。

  “亲爱的母亲大人,您好吗?亲人们都好?不知道我的白白可好?”

  这个白白是我的“好朋友”,它是一只被人抛弃的小狗,我见它十分可怜,把它收留了。想当年我离开家乡的时候,白白还追着马车跑了很长一段路,看着它那奔跑的身影,冰凉的泪珠从我的眼眶中流了下来。

  “它是瘦了还是胖了?听说爸爸因为整天在田里忙上忙下,累得生病了,现在好了吗?需不需要从城里寄点药来?院子里的那棵桂花现在应该开花了吧!我好想念以前我和您在院子里一起摇桂花的事儿,那时,我们整天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

  “叮叮当当——”铃铛的声音由远而近,我知道捎信的人来了,只好搁下笔,把信叠得四四方方的,小心翼翼地交给他。当捎信的人正要出发之际,我喊住了他,他极不情愿地把信给我,我打开已封好的信,可不知再写些什么,又把信封好交给他。看着他消失在茫茫雾气之中,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古诗改写作文4

  阳春三月,大诗人程颢离开乡下踏青。

  这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天上的云在轻风轻轻的吹拂下,不停的转变着形状,有时像是一串串的`棉花糖,有时像一只只绵羊,大大小小,姿态各不相同,有时像是一只只小白兔,真是心爱极了!

  诗人离开郊外。只见各种各样的野花争奇斗艳。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黄的赛金,美丽极了。诗人看着看着,不由伸出手来摸了摸花瓣,软软的,滑滑的,如同丝绒一般。

  诗人离开了一条小河边,只见河边杨柳依依,在轻风的吹拂下,柳条如同少女的头发,轻轻飘拂。诗人不由吟起了《咏柳》这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河里河水清亮见底,小鱼小虾在水里嬉戏玩耍。诗人快步走到了河边,弯下腰,想来逗一逗小鱼,可没等他的手伸进水里,小鱼小虾就已经游得无影无踪了,诗人不由哈哈大笑起来,这笑声在上空久久回荡......

  旁边的农人看见了,对他指指点点的,议论着说:“你看这人,不去种田,反而像孩子一样贪玩。”诗人听了,心想:你们只晓得种田,哪里懂得我此时心中的愉快之情。还以为我像少年一样只想着玩呢!

  天色不早,诗人回想着一天的行程,感慨万千,不由吟诵起来: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古诗改写作文5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首诗总在我的耳边响起。虽然我已听了千百遍,但是每次当它再一次来到我的脑海里,我总会陶醉其中。这首诗中有着李白与汪伦之间那比山高比海深的友谊,而当我每次读到这首《赠汪伦》时,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

  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

  一对好兄弟坐在屹立于山顶上的亭子里“举杯邀明月”。他们不知道遭遇到了什么,借酒消愁还是……他们只是一杯又一杯地喝,两人一次次干杯,随之一饮而尽。原来,这是李白与汪伦的一次告别,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这一别有可能就是永别。他们是好兄弟,李白和汪伦在这个被夜晚的黑暗笼罩着的亭子里,一边讲起一些从前他们一起干过的傻事,还是一些高兴的事,他们不知道是哭还是笑,但两人最后还是泣不成声。汪伦对李白说:“走了,要好好照顾自己啊!”仅仅是这几个字,李白却十分感动,两人喝了好久、好久。皎洁的月光洒向亭子,只有那乌鸦在叫,周围很静。

  黎明的阳光照了下来,李白醒了,他知道,自己要离开好兄弟了。他本想叫醒汪伦,可又不忍,于是自己一个人走了。

  他来到了码头,即将远行。坐在舟里,他的酒虽然还未醒,可他仍然清晰地记着昨晚汪伦陪他喝酒的.场面。正当李白依依不舍的时候,岸上突然飘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听就听出,这是汪伦在和他告别。歌声伴着踏步声,李白也从歌中听出了汪伦对自己的不舍,歌中也透露出了汪伦的悲伤。

  突然,李白诗意大发,挥洒笔墨写下了这首《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改写作文6

  在一个炎热的中午,蓬头小儿二娃和桃花村里的小伙伴讨论钓鱼,大伙儿都说二娃是个不会钓鱼的小“土包”。但李呆呆都向大伙吹二娃一天可以钓上三条大鲤鱼。二娃常站在一旁听他们说自己,今天二娃向邻居三毛讨教了一套“超级牛”的钓鱼方法,—到大伙面前就自夸:“我才不是‘土包’呢!我今天就钓给你们看,哼!”二娃说完就跑回家拿渔具去了。

  二娃拿着鱼竿,背着鱼筐一跳一跳地跳向河边。“哇!真美,不愧是咱桃花村的'命根子!”这儿百花盛开,绿草如茵,昆虫们在花朵、草地上开音乐会。小柳树一边让风儿帮自己梳头,一边听昆虫们唱歌,柏树上的小鸟似乎在凑热闹,飞到草地“叽叽喳喳”地歌唱起来。二娃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来,拿了一条小蚯蚓勾在鱼钩上,把鱼竿一抛,“扑嗵”一声,鱼线就在水里了。他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紧紧盯着鱼漂,丝毫不敢放松,生怕一不注意就放跑了大鱼。

  鱼漂动了,二娃觉得大鱼快上钩了,这时他听到了一阵阵“沙沙,沙沙”的踩草声。二娃小心翼翼地回头一看,呀!原来是个衣裳破烂的秀才,可见这个秀才走了很远的路。二娃见了心想:等我钓好了鱼,我让他到我家大吃一顿。秀才问:“请问小弟这是……”二娃急忙摇摇手又继续钓鱼,秀才站在一边看着二娃钓鱼。鱼漂再次动了,二娃见了拉起鱼竿,哇,一条大大的鲤鱼。二娃急忙把鲤鱼放进鱼筐,收起鱼向秀才解释清楚,并请秀才到他家吃饭,换衣裳。

  回到村里,小伙伴们都来看二娃钓的大鱼,他得瑟极了!

古诗改写作文7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宋·辛弃疾

  夏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你瞧:郁郁葱葱的树木为大地撑开了一把把“太阳伞“,花儿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翻过一座大山,穿过几条幽深的小道,来到了一个偏僻、秀丽的江南小山村。这里很静,除了几声鸡叫和狗吠,再没有别的声音了。

  在山村旁边,有一条从山上流下来的清澈的泉水,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彩,像童话里的宝镜一样美丽、神奇。溪上还有些翠绿的荷叶,像使者一样保护着那娇滴滴的荷花。偶尔一阵风吹过,溪面上便荡起鱼鳞般的涟漪。走到溪边,掬起一捧清凉的泉水洗把脸,立刻感到神清气爽。

  在溪对岸,有座又低又小的茅屋,成片的荷叶为这座茅屋做了绿色的“天然屏障“。在茅屋里,有对老年夫妇,他们好像刚饮完酒,微微有些醉了,红红的脸上荡着笑意。他们用吴地方言互相逗趣、取乐。声音是那么柔美、语言是那么亲切,真幸福呀!在茅屋外面的`空地上,绿草成荫。屋旁一棵大树下,坐着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那对老夫妇的二儿子,他正在给鸡编织笼子。他编的很认真,真是心灵手巧。在二儿子的左边,卧着一个两三岁的顽童,他也没闲着,瞧:一会儿逗小鱼。一会儿剥莲蓬,那调皮、稚气的样子真是人见人爱。在小溪东边的一片豆田里,有一个二十几岁的棒小伙儿,他是老夫妇的大儿子,正挥着汗在田里辛勤耕作,烈日把它晒得大汗淋漓,但他还是认真地干着……

  看着这生活在世外桃源一样的一家人,大儿子、二儿子勤劳、朴实,小儿子调皮可爱,真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农家啊!

古诗改写作文8

  夏天悄悄地来了,瞧!太阳像个大火球,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它发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地面上热气腾腾,连风都是热的,晒得林中的大树、小花、小草没精打采。远处一个骑在老黄牛背上身穿蓝色布褂子,下穿绿色短裤,光着脚丫的牧童。正在兴高采烈地鼓着腮帮吹着竹笛,脚随着动听的笛声一晃一晃的好似在打节拍,听老黄牛正随着笛声发出哞哞的叫声,尾巴一甩一甩地好像和牧童一唱一和的向林中走来。

  一阵阵悠扬地笛声就像清风飘过树林,大树爷爷听了,它的叶宝宝摇了摇似乎在伴奏呢,喜鹊姐姐听了,好似在说:这真是我听过世界上最好的歌声。小草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懒洋洋的,但听了这动听的笛声,突然精神抖擞似乎跳起了舞……

  这时,蝉也来凑热门按捺不住心中那份激动发出了知了知了的声音,牧童听见了,用那灵敏的眼睛四处搜寻,不一会儿就发现了一只又大又肥的蝉,可爱极了!他那灵敏的眼睛顿时睁得老大死死地盯住了它,心想:这么可爱的蝉,我一定要捉住它。于是便轻轻跳下牛背,悄悄地走到树下,又轻手轻脚地爬上大树,一只手紧紧地抓住树干,以免自己摔下来,另一只手慢慢伸出去,他还在给自己创造最好的时机。一分一秒过去了,他认为蝉已放松警惕,一抓,不料蝉早已发现牧童扑的.一声飞到了另一根树杆上。他一点也不甘心,又向上爬了一节,屏住呼吸,眼疾手快,猛地一抓,蝉被逮了个正着。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抓住你了!牧童激动地说。

  而此时正在大树下乘凉悠闲吃草的老黄牛,也发出了哞哞的叫声,似乎也在给它的主人喝彩呢。瞧!太阳落山了,黄昏来了,小牧童又吹起了悠扬的笛声,不过他现在又多了个新朋友———蝉。

古诗改写作文9

  在这个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里,大地早已脱去厚厚的白衣,换上了薄薄的春穿,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生机勃勃。

  李白和孟浩然相约来到黄鹤楼,酒桌前,两人静静地坐着,谁都没有说话。李白拿起酒壶给自己和孟浩然斟酒。他缓缓举起酒杯,对着孟浩然做了一个“请”的动作,眼眶微红地说道:“孟兄,此次黄鹤楼之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了。”孟浩然也端起酒杯,不争气的泪水已夺眶而出,他声音有些哽咽,“是啊!贤弟,此次一番别离,不知再过多少岁月才能再见了。“说罢,他们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这时,船夫上来说道:”客官,时辰不早了,趁着天还亮,赶快起程吧!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怎么伤心,始终也是要分开的。“船夫说完,孟浩然才缓缓起身向停在江边的小船走去。孟浩然上了船,此时岸上的李白已是泣不成声了,他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对着孟浩然说:”孟兄,保重!早晚有一天,我们会再相见的.。“”贤弟,你也保重,我相信那一天不会太遥远。“孟浩然摆了摆手,船开了。

  李白目送着那条小船渐行渐远,终于消失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长江的不停地翻滚着,潮湿的风带着凉意轻拂着李白的面颊,一抹孤独的背影在江边伫立,许久,许久……

  孟兄啊,想从前,我们春天喝酒吟诗,夏天赏花观景,秋日泛舟江上,冬日踏雪而行。而如今这已然都是回忆了。李白轻叹了一声,缓缓离去,为了排解心中的离愁别绪,提笔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诗改写作文10

  在草长莺飞的三月天里,冰消了,雪融了,小燕子飞回了北方,大地换上了一件绿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黄鹤楼里,李白和孟浩然默默地坐在桌子两边,无言地饮着酒。李白斟了一杯酒,缓缓地举起杯,说道:“仁兄啊,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会,多保重啊。”说完,便将酒一饮而尽。孟浩然也举起杯来,眼中含着泪,注视着李白,一仰头将酒喝了下去,缓缓地放下酒杯,说道:“我这一去扬州,不知何时才能归来,贤弟你一定要多保重身体啊!”说着,滴下了泪珠。李白垂下头,看着杯中的酒,眼圈也红了,他心想:真不知浩然兄去扬州之后会怎样,不知我们两何时才会再坐在一起饮美酒啊。

  这时,船工走了进来说:“客官,不早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趁着天亮,赶快起行吧。”孟浩然默默地注视着老朋友,在船工的再三催促下,缓缓站起了身,依依不舍地往船边走去,时不时回头看着老朋友。眼看船就要开了,孟浩然已经泣不成声了,他哽咽着对李白说:“贤弟,后会有期啊。”李白站在江边不停地挥着手,喊到:“仁兄,一路保重。”小船越驶越远,消失在天地之间,只剩下无情的江水咆哮着,拍打着两岸的沙石,仿佛在为他们两人而哭泣着。

  李白望着远去的老朋友,想起了他们两人在春天一边赏花一边吟诗,夏天一边饮茶一边论诗,中秋节时月下相互勉励,冬季对酒谈古论今,不禁流下了晶莹的泪珠。

古诗改写作文11

  在唐朝,住着一个大名鼎鼎的诗人“李白”,人们称他叫:诗仙、酒仙,因为他饮完酒就开始作诗,他的许多好诗都流到了现在。

  有一天,在睡梦中醒来的李白看到桌子上放着汪伦寄给自己的信,他打开信封,看到上面写着:“亲爱的李白,好久不见了!我真是想念你,这个季节正是我们村长最美丽的一个季节,我想让你到我家去做客,我是很欢迎你哦!……”李白看了这封信非常高兴,他准备好行囊,乘着小船出发了,他来到了桃花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高兴地翩翩起舞,他看到一排一排的桃树就像美丽的彩霞,一座座房子整整齐齐,还有绵连起伏的`青山,是多么的美丽呀!突然,看到王伦在迎接他,李白笑了。

  每天,他们都在饮酒作诗,特别高兴,每天早晨和晚上都出来散散步,看看这山村里的美丽风景,闻着淡淡的桃花香,一天一天的过去了,李白想回家了,因为他有一些事还要处理,可是,汪伦不愿意让他走,说:“就一天,一天,明天再走!”一天一天的过去了,李白实在不能等了。

  当汪伦熟睡时,李白拿好行囊坐上回家的小船。李白,突然听到脚踏地唱歌的声音,回头一看,看到他的朋友汪伦,李白特别感动,他们俩挥手告别,汪伦越来越模糊,李白看着桃花潭,说:“桃花潭得水深千尺,也赶不上我和汪伦的情谊深呀!

  当李白回到家,他提起毛笔写了一首诗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把诗装进了信封里,寄给了汪伦。汪伦看到了李白写给自己的诗高兴的热泪盈眶了。这首是流传到现在。人们经常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朋友和朋友之间的感情。

古诗改写作文12

  冷!夜里、我用被子紧紧的泡裹住自已,是下雨了吗?好大的风声啊!

  早晨依然十分的冷,出门一看,雪、竟然是雪!天地之间一片雪白、咆啸着的北风将地上的雪与白草一并卷上天空,再刮到人们的脸上。

  "八月,才八月便如此寒冷!”我不禁说了出来,武判官也与我一并惊呼。身旁的将士们却习以为常,头也不回的依偎在火炉旁。时间久了,觉得有些冷,那股子兴奋的热流被北风吹掉后的我们也匆忙的进了营帐。

  可进去了有什么用呢?雪早己打湿了帘子,并不时的跑进帐子,即使我有狐裘与锦衾也难己御寒吧。一抬头见了那把威武的'硬弓,平时神气的它此时也怕被冻住吹断了吧。与硬弓一样"憋屈"的盔甲也无人擦拭,平时,大将军并要好好的"养护"一番。

  熬到了中午,总算有了些温度,可一想到武判官要回去了,心中自有千百滋味。忧,有位知己又要离开,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喜,他不用再受苦了。百感交杂之时,听到了将军营帐里传出的乐器,这些哀转的笛子可没有皇都的古琴优美,它们正在弹的曲子是那么优伤。

  再见了,我的朋友!我要送他离去!路上,我们都一言不发。过了营门,冻僵的红旗鲜艳夺目,我们要分开了!我们共同望着那茫茫大雪,不肯说再见。“好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再会。”说罢,他转身上车离开。

  一望无垠的白色,静悄悄的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只有雪上那车痕,一直绵延到天尽头,北风呼啸,我的心中却有一丝暖意,有道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古诗改写作文13

  公元二零七年八月,秋高气爽。

  渤海之滨,碣石山下,万马驻立。

  秋风夹着北方特有的萧杀之气冲击这支外来的军队,战旗被吹得哗啦作响,随风狂舞。战士们迎风肃立,目视前方。

  曹操骑着他的血汗宝马,来到队伍前面的一处高地,如炬的目光投向眼前的这支劲旅。

  “弟兄们――辛苦了――”曹丞相声如洪钟。

  “丞相辛苦了――”将士们齐声应答,气势如山,巨大的声浪向四面八方扩散开去,冲击着天地间的一切。

  风更大了,带起巨大的海浪,海浪撞击着山下的岩石,仿佛是在回应着这支队伍的`喊声。

  哗――哗――

  曹操很满意地看着这支队伍,目光在前排的士兵身上一一扫过,他们有的年事已高,有的面黄肌瘦,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的面上呈现出丝毫的疲惫之色,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

  “叛逆就在前方,有没有信心消灭他们?”

  “有――”

  “好,灭乌桓,所有将士加俸三个月,击乌桓者记头等功。”

  “杀乌桓――杀乌桓――杀乌桓――”

  声声呐喊震人心肺。

  “哈哈哈――我曹某人有诸位将士舍身相随,此生足亦。”

  怀着满腔的激情,曹操掉转马头,跃马扬鞭,冲到碣石山顶,府视着山崖下的大海。大海在狂风中咆哮着掀起一层层的巨浪击打着岩石。

  呼啦――嘭――

  呼啦――嘭――

  飞沫溅起,好像下了一暴雨,落在他的身上。

  曹操很坦然地接受着海浪的洗礼,他在享受着这澎湃的气势,在感受大海的力量。

  山岛上的树木在狂风下乌乌作响,与海浪应和着。

  伫立良久,一个信念在曹操的心中慢慢坚定起来。他猛转身,对着将士们喊道:

  “此战必胜――”

  将士们都高声回应:

  “必胜――必胜――必胜――”

古诗改写作文14

  这一天正值清明,诗人杜牧心情郁闷,独自一个人在路上行走,可巧又碰上了下雨。虽然是青草依依、鸟鸣花香的大好时节,可是赶上了这淅淅沥沥的春雨,不免让人内心多了几分凄凉。

  今天这个节日,本该是与家人团聚上坟扫墓,或与好友相约游玩观赏春景。可如今却是诗人独自客游他乡,偏偏又赶上这春雨连绵不绝,身上的衣衫早已湿透,一阵微风拂过,竟会感到冰冷刺骨,让诗人本就烦闷的心情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联想到出门在外的行旅多日,惆怅失意、暗愁深恨一时间通通涌上心头,已经有了不少烦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的又岂止是这清明时节的春雨,还有诗人的魂魄也随之凄迷纷乱了,说是“魂断于此”也不为过!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个时候,倘若能有一个小酒馆,不仅可以让诗人暂避风雨,还可一醉解千愁,岂不快哉。可是,这山间小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去哪里寻得这样一个避风港呢?正在诗人愁苦之时,一个牧童骑在黄牛之上,吹着竹笛,头戴斗笠,缓缓走来。诗人赶忙上前,向牧童打听附近可有酒家?

  牧童似乎有些害羞,未敢言语,却用手指向不远处的一片杏树林。诗人顺着牧童手指的'方向遥望,在那开着大片大片雪白的杏花丛中,隐约看到一座茅草屋,屋前挂着酒幌,走近方可看清酒幌上赫然写着“杏花村”三个字。诗人并未坐到酒馆屋内,而是在门前搭建的凉棚下落座,在如此美丽的杏花林中,微风轻轻吹过,杏花随风飞舞,满园清香沁人心脾,美酒加美景,好不快意......

  尽管身上的衣衫还是湿冷,屋外的春雨依旧连绵不断,只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仿佛一切的愁苦与落寞都随风而逝,不再萦绕心头。一树杏花,一杯淡酒,散尽心头忧愁!

古诗改写作文15

  在一个阳春三月的早上,阵阵鸟鸣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披衣下床,准备出门游玩。

  我轻轻推开窗户,欣赏着窗外的景色,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幽深的小路伸向远方,我报目望去,一座座高达的山峰连绵起伏,雾气缭绕,我对着小路的尽头有所好奇,便决定出去走一走。

  心动不如行动,我来到这里散步,只见路旁的几棵柳树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似得,微风吹 来,柳树的枝条在空中随风飘荡,好像他们在舒展着头发。

  我沿着湖畔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油菜花地,只见这些金灿灿、黄橙橙的油菜花就像黄色的锦缎一样,点缀着绿野,微风拂过,他们在风中翩翩起舞,似乎是一片金色的海洋,阳光洒在上面,似乎是给它披上了金纱,油菜花上的'露珠还未蒸发,被阳光照的发出了一种耀眼的光芒,我情不自禁地摘下一朵嗅了一嗅,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鼻而来,啊!真香啊!油菜花的香味似乎是无形的磁铁,引来了一只只蜜蜂和蝴蝶。

  突然几个活泼机灵的小孩子跑了过来,只见他们眼睛看见那金黄色的蝴蝶,便用手扑了过去,一不小心,脚一滑,便摔了个狗啃泥,蝴蝶也就趁机飞走了,小孩子毫不气馁,再次去追赶蝴蝶,只见他看准时机双脚腾空,用力一蹬,双手用力一抓,顿时,他的手就像变成了一个袋子,把蝴蝶给收了进去,只见他扑在地上,慢慢地打开手掌,想看看蝴蝶,顿时,蝴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入油菜花中。小男孩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小男孩茫然失措,他瞅了我一眼,便蹿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

  我看了,诗兴大发,即兴吟出了这首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近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古诗改写作文】相关文章:

改写古诗作文04-04

古诗改写作文05-07

关于改写古诗作文04-04

古诗文改写12-26

村晚古诗改写12-28

改写古诗作文15篇04-04

古诗《池上》改写作文12-25

牧童改写古诗作文(精选59篇)02-26

有关古诗改写作文(精选41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