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实用文>周记>端午节周记
端午节周记
更新时间:2023-07-05 11:08:07
  • 相关推荐
端午节周记[优]

  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转眼一周又结束了,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是时候认真地做好周记了。周记怎么写才条理清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周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周记1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在节日中,我们一早就起来。忽然我闻到了一阵清香,我跑过去一看,啊!好大的一盆粽子呀!真香呀!馋死我啦!再看看旁边的盆里,哇!还有一大盆雪白的.鸭蛋跟蒜头看上去真可爱,好想吃呀!妈妈说:“赶快去洗脸刷牙来吃呀。”我洗完后,赶紧围着桌子坐了下来,爸爸将粽子、鸭蛋、鸡蛋、蒜头端到桌子上。我们一家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吃完了早饭。

  然后,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黄鳝、苋菜,我问妈妈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呢?妈妈说:“这是端午节的习俗”,我还是不明白只好点点头,后来,妈妈又带我去买一些绿油油地艾草回家了。妈妈又用艾草泡水给我洗澡,我问妈妈为什么要用艾草洗澡?妈妈说:“因为这样蚊子就不叮你了”。妈妈又用剩下来的插在门上,我又问妈妈为什么要把艾草插在门上?妈妈说:“因为这样蚊子就不会飞到我们家了”。

  洗完澡以后,妈妈又告诉我端午节还有一个名字叫娃娃节。最后,妈妈又把五颜六色绒线戴在我的手上,今天我知道了许多端五节的知识,真开心!

端午节周记2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五,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挂香包,划龙舟和挂艾草,那一天早上奶奶准备竹叶,蛋黄和一些材料。

  我和奶奶很早起来包粽子,刚开始我包的不太好,后来我越包越顺手,奶奶还说我很厉害呢!包完了粽子,奶奶拿去蒸,这时候大家也起来了我和弟弟也把香包拿起来挂著,我们吃完了奶奶煮给我们吃的爱心早餐,大家各自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我和弟弟一起去帮忙奶奶打扫家里,我知道一个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和吃粽子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以前有一位臣子他叫屈原有一天有一个坏臣子跟皇上说屈原的坏话。

  皇上非常生气,屈原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难过,于是他便跳江死了,皇上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后悔和难过,便派人去把它的尸体捞起来,皇上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便请人做了很多的'饭团让鱼虾吃饱才不会吃掉屈原的。尸体流传到现在就是现在的粽子和划龙舟,挂香包和挂艾草则是要驱赶坏东西。

  我觉得端午节真是个有趣又忙碌的节日,所以端午节我一定会帮忙爸妈做事情,也助你们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周记3

  今天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外婆给我送来了许多好吃的粽子。一个个大大的粽子用长长的绿叶子包成四个角,再用一条细绳子把它系紧。做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还可以在里面添加一些蜜枣、鸡蛋黄、瘦肉、板栗等等。剥开热气腾腾的粽子,顿时芳香四溢,雪白的糯米像变魔术似的'已经成了琥珀色的,晶莹剔透,十分诱人。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果然香甜可口。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除了吃粽子,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有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叶菖蒲、小孩配香囊等等。

  今天,我还上网查看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我知道端午节还可以叫午日节、重午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等。我还知道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

  在这个家家户户飘满粽香的日子里,我不仅品尝了美味的粽子,而且还收获了很多知识。

端午节周记4

  今天是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

  妈妈提前几天就买好了粽叶、豆沙、糯米、莲子、猪肉、虾仁、蘑菇、还有咸蛋黄。全家起了个大早开始包粽子,包粽子看起来简单,包起来可有点难了,我好不容易包出了一个粽子,却像个“受伤的兵”,东倒西歪,好不容易扶起来又倒下了。妈妈看看不像样子的粽子拿过棕叶教起我来:“包粽子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急,把叶片上下叠好,注意别拿反了,把粽子叶靠近叶尖的那一半折成三角斗装,手心向上用拇指压住折过来的叶尖部分,其余四指在叶子下面拖住,先放一颗豆沙把尖部堵严,再放入糯米盖住豆沙,然后放入猪肉、莲子、虾仁、蘑菇、咸蛋黄,再把棕叶长出来的部分折回来盖住包严,在拿绳子捆好扎紧,最后把多余的.线剪掉。”

  我听了心想小小的粽子还有那么多学问,还是乖乖学吧!我把两个差不多大的粽叶按顺序叠好,做成了漏斗状,先放了一块豆沙再放入糯米,然后放入食材,三绕四卷,哈哈!一位“大将军”出现了,给他系上“腰带”他更神气了!

  中午,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真实又香又甜啊!

端午节周记5

  端午节那天,我和爸爸决定去桥边看赛龙舟。我们到了桥边,只见桥上、河边人山人海,把桥挤地水泄不通。过了一会儿,几条龙舟伴着敲锣声和打鼓声向我们驶来。一条龙舟遥遥领先,后面两条也不甘示弱,“嘿呦,嘿呦”地呐喊着,拼命地向前划,有的甚至站了起来。这时,我们宋湖的龙舟也划来了,划龙舟的'人个个身强力壮。随着岸上的“加油”声,几条龙舟奋力向前冲,经过了桥下。接着,又有几条龙舟从远方驶来。这些龙舟你追我赶,比赛十分激烈。龙舟溅起拼搏的浪花,好像在暗暗地鼓励自己:我一定能赢!岸上一会儿欢呼雀跃,一会儿齐喊加油,真是热闹非凡。

  看完龙舟后,我和爸爸来到了外婆家,看见几个婆婆在一起包粽子。只见她们把一种叶子折成一个容器,再把里面填满糯米,又在里面塞了一个红枣,最后用叶子把陷包住,一个粽子就包成了。我也想试一试,心想:包粽子不就这么简单嘛!但是我每次都包失败了。

  啊!端午节真热闹,赛龙舟真激烈,包粽子真有趣,我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周记6

  今天去奶奶家的时候,在楼道里闻到一阵清香,咦?什么这么香?原来是每家的门上挂了一束束青绿色的叶子,那是什么呢?奶奶告诉我那是菖蒲和艾叶,我问奶奶:为什么要挂菖蒲和艾叶呢?奶奶说:因为艾叶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而菖蒲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所以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喜欢在门口挂这两样东西。然后奶奶又问我端午节的来历,我摇摇头,奶奶接着告诉我:你知道屈原吗?他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后来他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端午节周记7

  每一年的端午节都搞得非常的,虽然天气很热,但人们的的心情却很兴奋,过节的`气氛很浓。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在我国大多数地方端午节都是吃粽子与赛龙舟,而在我的家乡会吃一种用麦饼包馅的东西,馅料多得很,有黄蟮,有肉片,有鸡蛋,有炒面………都会被裹在麦饼里面。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饭桌上,我们一家人边吃边聊,屋子里充满了端午节的快乐气氛,弥漫着香喷喷的味道,我开心级了!外婆还会在门前挂艾草,听说用来避邪驱蚊的,好讲究啊!

  我想:过端午节真好,我真想每天都过端午节,天天吃好吃!

端午节周记8

  端午节就是我国“三节”中的一个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早上,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一个节目就是赛龙舟。此时这时,妈妈对我说:“你明白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明白呀!此时相传龙舟竞赛就是为了捞救投进汩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就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妈妈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懂得真多。”奶奶见我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明白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此时这倒就是蛮好玩的。”我和妈妈一齐说道。

  吃过晚饭,爸爸、妈妈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此时我都念着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此时就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节的学问可真多。

端午节周记9

  阳光金黄又柔和,天地问一片明媚。外婆家门前两棵高大的樟树上,站立着两只喜鹊,它们唧唧喳喳,在一唱一和。

  屋外敦厚的外公正肩扛着锄头往家走,手里捏着一束尺把长的绿色叶子。那叶子名叫菖蒲。外公用红纸,把菖蒲粘在门两边的木柱子上,真是好看!我好奇地凑上去,立刻闻到了菖蒲的清香。

  屋里,外婆在灶台上忙碌着,菜刀切、锅铲炒,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外婆还会拿出一只碗,那碗里倒着些许烧酒,烧酒下沉积着橘红色的雄黄。她一只手拿碗,另外一只手的食指仲到碗里,蘸来烧酒和雄黄直往我耳朵里、脖子上、额头上涂抹。我逃,外婆就追。到后来,在门前的空地上,小伙伴们看到各自部是耳朵里黄黄的,额头上黄黄的,就忍不住笑。

  端午节,在门口插上菖蒲是驱邪避瘟,给小孩子涂抹上雄黄酒,是为了让他们避过虫蝎叮咬,平安过夏。

  这是记忆中的.端午节。它就像那时的阳光,是柔和的,金黄色的。每每想起,我的心情就会明媚起来。

端午节周记10

  光阴似箭,新一年的端午节又来临了。我和家人曾到许多不同的地方去庆祝端午节,也做了许多有趣及令人难忘的事情。

  当天早上,我和家人到海滩游玩。途中,我看见了许多美丽的风景。五颜六色的植物加上蔚蓝的天空,美丽极了!四十分钟后,我们便到达海滩了。在金光万丈的朝阳照射之下,大海形成了橙色。我和妹妹迫不及待地换上泳衣,冲向那美丽的大海。我们在清澈的大海玩得乐不可支。半小时后,我和妹妹都感到饥肠辘辘了,我们便上岸享用美味的粽子。

  接着,我们便带着妹妹到一个大型的商场参加端午节绘画比赛。每位参赛者都带了各自的`画具来参加比赛。不久,绘画比赛便开始了。妹妹全神贯注地在图画纸上绘画,务求把图画完成。一小时后,比赛成绩被揭晓了。妹妹在比赛中得了亚军,我们一家人都以她为荣。

  晚上,爸爸带我们一家人到海鲜餐厅享用美味又新鲜的海鲜。那家餐厅的服务生彬彬有礼,价钱公道,让我们留下了好印象。爸爸赞道:“这海鲜真美味啊!”我们一家人都吃的津津有味。

  我希望每年的端午节都可以和一家人一起快乐的度过。

端午节周记11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子飘香,华夏大地处处弥漫着温馨,炎黄子孙陶醉在粽叶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谓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的鼓声;有岸的地方就会楚歌四起。

  两千三百年前,一位清瘦老人——屈原,在汨罗江边徘徊,他仰望苍天,对当时社会的腐败十分不满,他愤怒、哀伤,最后,他吟诵着“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满腔悲愤抱石跳入江中,以死来扞卫正义。当地的渔夫知道此事后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喂鱼以保全屈原的尸首。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包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食物能像粽子一样寓意丰富,粽子的形状棱角分明,象征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里面包着一颗红枣,象征着屈原的赤胆忠心…………总之,粽子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无比敬重。

  今天一早,和左邻右里一样,妈妈便去菜场买包粽子的材料:糯米、粽叶、红枣……妈妈先把糯米泡好,把粽叶和红枣洗净,洗好后,再把红枣切碎,用调料把红枣与糯米拌在一块儿,过了一小时,妈妈开始包粽子了,她先把粽叶折成一个陀螺形,把拌好的糯米用勺子盛在粽叶里,再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最后用绳子层层缠绕,很快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

  开始煮粽子了,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像一个个小鸭子,在水中快乐的游泳。大约一小时后,满屋飘香,粽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用嘴吹吹,轻轻解开绳子,剥开粽叶,哇!露出泛黄的米粒,咬一口,满嘴都充满着粽叶的清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大枣馅儿。糯米的清香与大枣的香甜结合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

  在这粽子飘香的节日里,我深深感受到炎黄子孙对屈原的尊重和对祖国的热爱,立志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抱负的小公民。

端午节周记12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咱们就说说家乡端午节的粽子。

  我们年年都过端午节,可你们知道么,端午节还有一个历史故事呢。说有那么一天,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跳河自杀。他死后,人们为了不让水中的鱼吃掉屈原,于是就创造了‘粽子’让鱼吃。只有将鱼喂饱了,才不会吃掉屈原。水下漆黑,将粽子喂给鱼,鱼才会给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晋代的时候,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的时候,已有“蜜饯粽”元、明时期,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

  记得小时候,每当端午节,奶奶和妈妈就要开始着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我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进去。期待着粽子的出锅。过了几小时,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个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节吃粽子,就像春节吃饺子一样天经地义。吃粽子的习俗,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端午节周记13

  “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唱着这首和谐的童谣,又迎来了今年的端午节。

  一提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屈原和粽子了。屈原是在五月初五跳下汨罗江的,人们为了防止水中的鱼虾吃屈原的身体,所以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往汨罗江投粽子。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其实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过端午,奶奶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那种余香了。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节就顺利闭幕了。

端午节周记14

  今天是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我想端午节应该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吧,可老妈告诉我:"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这下我可明白了。

  我与奶奶来到大街上,四处都会传来热情的喊声。听“卖粽子啦!甜的,咸的,香喷喷哦!”但最令我注意的是小孩子了,他们的`脖颈,手腕或足裸上都系着红,黄,蓝,白,黑五色的丝线,奶奶说,那是长命缕。

  奶奶从大街上买了些艾草与蒜头,中午12点,就拿出去放在太阳下晒,说是可以避邪。

  晚上,一家人吃着饭菜,当然少不了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还有一道菜叫黄龙出海,老妈说:"今天是龙的纪念日,所以要烧这道菜。"电视机里,小朋友们正在做游戏,瞧他们的头上画着"王"字,身上还佩戴着五色香囊。

  端午节可真是有意思啊!

端午节周记15

  前几天,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看到超市里摆上了各种各样的绿豆糕,我很好奇地问爸爸、妈妈超市怎么突然卖起了绿豆糕呢,妈妈说:“端午节要到了,我们不仅要吃绿豆糕,还要吃”五黄”呢!”“五黄”?什么是“五黄”?

  回到家上网查了后,不仅知道了“五黄”指的是: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黄酒。还知道了我们这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了。端午节的下午,我们一家来到了外婆家过节。刚进门就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味道,姨妈说这是锅里煮的粽子飘出的香味。一会,姨妈端上来热气腾腾的粽子让我们品尝,我把粽叶一层一层地剥下,露出了白嫩嫩的'粽子,我咬了一口,哇!真香。吃著吃著,我忽然想起了端午节的来历,想著冤死在汨罗江中的屈原,真希望我能把家里的粽子也抛进汨罗江,让鱼儿不要伤害他,我仿佛看到了在汨罗江里划著船的人们……

  吃晚饭的时候到了,大家看著餐桌上的菜,竟然不约而同地说到了今天应该吃“五黄”,看看外婆准备的晚饭,真不错,在我们的餐桌上出现了“四黄”,唯独缺雄黄酒,外公说,那是因为我们江苏的人不会做雄黄酒,所以大家也都不爱喝。我们一家人边吃边聊,倾听著大人们说他们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时候的趣事,不仅要自己包粽子,而且还要编装鸭蛋网呢,据说鸭蛋网是用五颜六色的彩线编的,编好后装上煮好的鸭蛋,可漂亮了。看著大家说的高兴,外婆竟带著大家忆苦思甜了,说姨妈和妈妈小时候,因家里条件不好,过节也没什么好菜吃,今天这样的情景想都没想过。是啊,我们今天真的是太幸福了,我心里默默地想:“这么幸福的生活我一定要珍惜,也一定要好好学习。”

  一阵笑声打断了我的思路,看著家里每个人开心的表情,我打心里觉得过端午节真好,真希望每天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周记】相关文章:

端午节周记06-12

端午节周记(精选)07-05

(精选)端午节周记07-05

【热】端午节周记06-13

端午节周记【热门】06-13

端午节周记【荐】06-13

端午节周记【精】06-13

端午节周记【推荐】06-13

【精】端午节周记06-13

【推荐】端午节周记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