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好句>语录>禅意的语录86条
禅意的语录86条
更新时间:2024-02-14 16:36:26
  • 相关推荐
经典禅意的语录汇编86条

  鱼好可怜,伤心的时候,也不能闭上眼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禅意的语录86条,欢迎大家前来欣赏。

1、有些人在激烈的惊涛骇浪中被卷走,从此一蹶不振,被淹没在茫茫的海洋;有些人却迎着风雨,踏过险滩,上了岸。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多了一份毅力和坚持,学会了坚强。风浪和险阻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绊脚石,而是成长的阶梯。

2、在烦的时候没人问,我学会了承受;哭的时候没人哄,我学会了坚强;怕的时候没人陪,我学会了勇敢;累的时候没人可以依靠,我学会了自立。就这样我找到了自己,可贵的是,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渐渐地我成熟了,有压力才有动力,因为没有更大的不如意,所以现在的不如意也是幸福的。

3、无法释怀的,放逐时间,无非就是一段经历一次感慨;不能割舍的,赋予时间,无非就是一个记忆一声叹息;难以解释的,融入时间,其实就是一种结局一抹微笑。时间,是距离是宽恕,让一些东西更清晰,让一些感情更明白,让一切都趋于平静……

4、生活中经过的故事,都是历练心地的因缘,所以要清醒地认识,不被经过的烦恼牵绊,坚守信念的平和,生活原本如此,不管发生什么故事,重点都在面对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

5、睁开眼就看别人,不看自己,忽略了自己,一生都在看别人,为别人而活,活在别人的喜怒哀乐之中,失去自己。殊不知,眼见耳闻心想,无论巨细美丑皆是一心无别。是一心在作怪,是一心在变现差别相而已。明白一心无别,就能找回自己。

6、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曾说:"眼耳及鼻非正量,舌身意亦非正量,倘若诸根是正量,圣道为谁为何用。"

7、没有生过什么大病,是因为此人根本没有能量排病毒。

8、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印光法师文钞—复马契西书三》

9、有爱则人与;人与就平安。

10、社会是个万花筒,这个比喻很陈旧,但耐嚼,不同的人总能嚼出不同的味道。事实上也是这样,这个世界上绝找不出两个相同的人,也绝找不出两件相同的事,不是地点对不上,就是时间对不上。既然是万花,选择哪一朵,寄情哪一朵,就不能那样随便。

11、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如鸟空中只么飞,无取无舍无憎爱。若会应处本无心,始得名为观自在。——《慧能大师法嗣·司空山本净禅师》

12、快乐没有统一标准,更没有可比性,但共同点是能使肉体和精神上的每一部分敏感活跃,所以,人只有在不断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

13、不向一切生灵施暴,无论这些生灵在这世上是强者,还是弱者。

14、学佛,要真正去体会无常;强调无常是要警惕自己。

15、金融风暴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风暴;景气不好不必惊慌,怕的是人心不安。

16、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自己有真正的禅性,就可以不被魔迷惑。

17、每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 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想 方设法地延长生命,但却没有意识到要好好地利用已有的生命,就像一个 饥饿的人一直在憧憬明年的丰收,却不管理好仓库里已有的粮食,任由它 们发霉腐烂。

18、对己知足,对人无争,人与人之间以善善念、善行互动,自然平安自在。

19、要提起即要完全提起,要放下则要全心放下。

20、先学做人,人做好了,才有机会成佛。

21、应观四念处:所谓无身住处,无受住处,无心住处,无法住处,无住处建立处,是名念处。

22、自然界给人类的惩罚是如此直接,如果你过度利用,违背自然规律,它就会施以颜色。而正是在黄河断流、长江不断洪灾之际,下岗工人生活状况不佳的现象也越演越烈。人类的阴阳失衡,自然的阴阳失衡,都以各种形式还给我们。

23、在有限的一生中,我们多为自己营造几分快乐吧,一张沉重 母亲的笑,是人间最美的景致;母亲的愁,是举世最大的难 题;母亲的声音,远胜最动听的天籁;母亲的手,超越世上最温润的 春风;母亲的心,是宇宙间最宁静的港湾。即便我千万次飞翔,也飞 不出母亲牵挂的目光。

24、般若要用、要观照,才有自在;般若要行,行深般若,才能照见五蕴缘生无自性的空理。般若要深观、要深行,才能在它的指导下度一切苦厄。

25、佛法在世间,无论出家人、在家人,修行开悟不可脱离世间,不可拘囿 于身份所限,唯以修行为要。在家人证悟,一切治生产业或经商或从政 或娱乐,皆为佛事。

26、看到别人的善行,我发自内心地欣喜;看到别人的恶行,我 打心眼里厌恶。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会在不自觉间传扬人家的善 行,但对人家的恶行,却没有鞭挞和阻止的勇气。我总是相信感化的 力量,认为这个世界上善如果得到张扬,恶就会少一些。善的能量越 大,恶的能量就越少,这是一种能量守恒。

27、只要甘愿、乐观,人生没有过不去的苦。

28、佛说:"祸福已至,一切随缘。"当面对灾难时,要用主动、平静的心态对待,因为这种态度本身就有逢凶化吉的作用。当收获喜悦时,要保持淡然的心态,因为欢呼收割之前,必须流汗播种。

29、时光过得很快,过了一天,我们的寿命就会减少一天,就像缺少水的鱼儿,没有一点快乐可言。佛教讲修行首先是要修自心,无论是参禅还是念佛,首先都是要人除去长期缠绕在心头的妄想之心。

30、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极欲,恶行日增。《法句经》卷上,爱身品

31、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立场一定要相互交换,投桃报李,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会有成交的可能。这就是易经中讲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玄机。你如果不能设身处地站到对方的环境场态,对方的信息你就带不回来。信息都过不来,你又如何和他交流?

32、持戒恒端严,破戒常丑陋。《天请问经》

33、有多少东西即便占有了,也未必真的属于我们,还可能因为占有而让自己失去太多。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放弃一个有之无益、弃之可惜的工作,舍不得放弃已经逝去很远的往事,舍不得放弃对权力和金钱的角逐……于是,我们只能用生命作为代价,透支着健康与年华。

34、菩萨于自妻知足,不求他妻。于他妻妾、他所护女、亲族、媒定,及为法所护,尚不生于贪染之心,何况从事,况于非道。

35、修行不仅仅仅要有诚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时刻如是,平时不好讲那么多话,舌尖顶上颚,有口小时咽下,那是甘露水。

36、人们都希望身体健康,却很少人寻求精神健康;都希望此生平安,却很少人追求来世光明;都希望打败敌人,却很少人懂得降伏自心;都希望工作成功,却很少人希求修行成就;都希望事业圆满,却很少人追求福慧圆满;都希望得到地位,却很少人祈愿一切众生安置于佛果。

37、凡夫众生就像照相机:它能记录很多影像,还可以通过调整焦距与闪光灯等方法拍摄远近大小明暗不同的照片,却唯独拍不到它自己——照相机。同样,凡夫能感知地球上的信息,也能研究上至太空下至地壳的现象,却唯独不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究竟实相。

38、知足长乐,不知足常怨 才华横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很快就获得了世俗的满足; 另一方面,因所求没有止境,又永远不容易寻得内在的圆满,才华反而成 了自苦的根源。

39、大乘戒于乘缓者,乃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

40、佛家认为,学佛是"大丈夫的事业",对别人的恶毒打骂,不仅能忍,还像喝蜜糖水一样甘甜,这样的境界,大概是忍的最高境界了,到此境界的人,岂止是大丈夫,已经是佛了。

41、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42、做人做事需往好处看、往大处想、往细处察、往深处解。心胸要大,落脚点却须实在;着眼宜深,行动起来却要稳当。小事不做,大事难成,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踏实地走一步路,胜过说一百句空洞的漂亮话。

43、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44、[天天禅语]勇于承担的人,会将压力转为使命,则力量源源不竭,能做得欢喜。

45、身体若稍受风寒,或体温太高即不调和,这是对物

46、于诸境上,心不染,日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坛经·定慧第四》

47、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落花风。

48、幸福源自知足,源自珍惜,源自内心的简约。大凡简洁而执著的人常有幸福的人生。因为简约,才能在纷乱错杂中找到幸福的身影。

49、学诚法师: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今生赚多少钱,带不到来世;今生帮助过多少人,这份善业可以带到来世。把自己的福报储存在善业的"银行"里,是聪明人的做法。

50、恒东法师:热闹中以冷静的眼光看待一切,就会省去许多烦心;冷落时存一份热切向上的心,就会享受到真正乐趣。最好的功德莫过于慈悲心;最甜蜜的快乐莫过于心灵宁静;最清净的真理莫过于了解无常的真谛。气象要高旷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趣味要恬淡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51、生活的种种经历,是对每个人生命的持续考验,也是一次次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契机。而我们所需努力的,就是在这一次次的磨砺里,与自己的内心达成一种坦然、明了、洞悉,并在这些过程里积累、强大内心的力量,在困顿中突围,最后成就生命的蜕变。

52、等待是一种智慧。春天到,花儿自然就开了。有因必有果,有因才能有果。凡事条件满足不成也难,等待恰是因为条件不成熟。好比未煮熟的大豆,急着吃就会中毒。千年开一花的铁树,其间的痛苦、寂寞、忍耐只有自己知道。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学会等待便是前进。

53、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

54、当有一天,生命走入苍老,若傍晚夕阳涂满屋檐,你如所愿般被故乡揽入怀中,一口清茶,一栏远山。终于明白,这就是千磨万难之后,最好的时光……

55、一切法本空,心即不无,不无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

56、妄念无生,乃名真心不动。

57、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58、"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悠悠岁月,悄然无声地从指缝间流逝。当醒悟时,剩下的或许只是一声叹息。人生苦短,岁月不待,在有限的生涯里,又何必在失落与苦恼中徘徊?人生是一本厚重的书,需要用一生的时间认真研读,用心领悟,我们很难参透自己手掌,那纵横交错的纹路,仿佛是无言的上苍在说一切命运尽在自己手里。

59、在这样美丽的季节,放下心灵的羁绊,放下所有的不愉快,放下生活的劳碌奔波,别让烦恼遮蔽了双眼,别让郁闷锁住了心房,别把这美丽的季节错过,别把这美丽的世界忽略,学会欣赏生活,学会享受生活,去郊外踏青,去桃林赏春,敞开胸怀去拥抱春风柔柔的温婉和繁花朵朵的绚烂。只有美丽的心情才能感受这美丽的风景,只有美丽心灵才能拥有这美丽的世界。

60、只要我们合理建设自己的内心,就能远离痛苦,获得快乐。

61、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62、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63、你只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好就行,一辈子都在跟别人攀比是人生的悲剧。

64、当您快乐时,您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您痛苦时,您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5、修行人,不能自己毁灭自己。尽管善业寥寥无几,恶业如数家珍;终日活在恶报之中,仍不能纵容自己。人身犹如如意宝,不可荒废。

66、要做好自己,用感恩的心灵去感受自己与世界,会发现,原来我们已经拥有太多的美好。所以要有一颗美好的心,这样才能引来美好的人,美好的事。

67、世间许多事情本来就很平常,无需计较是非黑白,看开了就是快乐。

68、只有在凛冽寒风里颤抖的人,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同样地,饱尝人生的折磨者,始能领悟到生命的可贵。

69、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70、爱情里,疼一个人最难,知道疼她,就是那屋檐下细细的雨滴,湿地三尺,绵延一生。

71、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72、清澈光明,心开意解,如花绽放。

73、谁没有自己相思又相思的春闺梦里人?人,可能一生不能遭遇生生死死的爱情,可是,不会有人不向往爱情,而那让人心碎的境界便是这两句诗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74、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人曰:心在俗世外,不动即亡。

75、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76、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77、不要太肯定自身的见地,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78、用伤害他人的手段来掩饰自身缺点的人,是光荣的。

79、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

80、人生的一切,积于内心世界,投射到外部,成为"现实"。虽然外界的种种人与事,有时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但真正主宰生活的,是我们的心。

81、我们每个人之所以能够安居乐业,是因为有无数从事各行各业的人辛勤劳作和密切配合的结果。——净慧法师

82、人心散乱有二:一是昏沉,一是浮动。昏沉即糊里糊涂,空度时日,懈怠懒惰,不思进取。浮动即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沉浮动荡,无法安静。

83、追求心灵的满足不用以欲望的追求来填补,因为欲望只会造成更大的欲望乃至生出痛苦,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的利益是不同的两条路。

84、尔时迦叶复白佛言。世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时得杂肉食,云何得食应清净法。

85、愿为果,可以收了日月的光华,可以把红尘中的喜怒哀乐放在里面。愿为果,可以坚强而不妥协,抵挡外面的风雨雷电。愿为果,可以在小小的壳里,温暖自己的一生。哪怕飘零枝头,也是一枚果。它不会轻易如花样凋谢,它也许还在来年,生根发芽,等待另一季。

86、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