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
更新时间:2024-04-04 08:04:41
  • 相关推荐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1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重难点

  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乐学善思办法

  组内赛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借助情境,听读赏诗

  1.播放课件。

  2.师声借助情情并茂地诵读诗文。

  3.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1.同桌互读,看读音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

  2.指名读,全班评议。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一)学习古诗《雪》

  1.指导读诗,感知诗意

  (1)简介作者尤袤

  (2)自由读古诗,结合诗文的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4)同桌、小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诗内容。

  (5)汇报学习情况。

  2.由画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读.全班齐读.练习背诵

  (2)结合背诵,启发学生展开,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二)学习古诗《江雪》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1)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2)自由读古诗,结合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尝试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3)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3.细读古诗,感悟诗情

  (1)自由读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带动作、表情读,从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说一说

  通读两首古诗,边读边结合插图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完成书后的“自选佳句”。

  2.课下搜集关于雪的名句、名言,体会诗人的感情。

  3.搜集有关写景的故事读一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荷语无声-荷语无声

  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

  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

  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左右结构的字:似。

  3、指导书写: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首、似

  六、总结。

  1、背诵古诗。

  2、教育学生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

  七、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生字各写一行。

  教学反思:这是一首经典诗歌,是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繁盛。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及其洗练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物,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本着与学生一起欣赏经典之美的目的,我充满激情地上完了这节课。

  第二课时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庐山瀑布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时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诗题。

  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庐山看看。(出示挂图)庐山秀丽的风

  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来观赏,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今天我

  们来学习赞美庐山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诗句,互相纠正字音,把诗句读正确。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导名读全诗。

  三、再读诗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2、小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师解答学生未解决的词语。

  4、出示挂图,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想象意境,背诵诗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尺、挂、流、烟

  2、记忆生字。

  按结构记字。独体字:尺

  左右结构的字:挂、流、烟。

  3、指导书写。

  五、总结谈话,课后拓展。

  1、这节课,我们和诗人一起领略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到诗人对

  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

  2、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你喜欢的古诗。在古诗朗诵会上读给大家听。

  六: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生字各写一行。

  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

  天

  勒乐歌野广阔、美丽

  牛羊

  望庐山瀑布

  飞三千尺

  壮观夸张

  疑落九天

  教学反思:体会诗的意境是学习古诗的非常重要的方法,这种意境有时靠人们的言传,就破坏了个人对诗境的理解个性,而作为教师又不能不讲,不讲学生就很难理解,就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样以夸张手法表现的意境,学生是不容易体会的,因此,教学中就要想办法缩短学生现有关知识与诗的意境的距离,以便,更好地体会。如前面对“望”的理解就是从直观的观察到实景的观察再到句子的描写,层层递进,而对“望”字的理解,又成为学生理解全诗的一座桥梁,这样对“望”字的品读,理解就应当是有效果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抓住关键词、句,以达到对诗的理解,应当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3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俺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俺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同学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同学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沛了解同学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同学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同学对优秀保守文化的热爱,丰富同学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俺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同学背诵古诗)古诗为俺们出现出美的意境,让俺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俺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同学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效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同学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俺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同学,在感受画面后,启发考虑,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身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同学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同学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同学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同学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背诵。

  (同学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同学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同学认读。

  2、同学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同学评价。

  4、同学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同学展示的机会,体验胜利的快乐,促进同学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同学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同学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同学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同学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身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同学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同学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同学自学,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同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细读

  1、同学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同学评点。

  4、同学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诵读

  1、出示课件,让同学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同学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同学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同学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协助同学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同学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俺会填”,引导同学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身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效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伴教锦囊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示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绩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描写秋景诗两首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诵读中启发想象,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喜欢背诵古诗

  2、激发学生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采取范读、挑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熟读成诵。

  难点: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法与学法

  师:创设情境、示范朗读、参与讨论。

  生:自读、讨论、想象、诵读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读懂第一首诗,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画面。

  3、朗读背诵《赠刘景文》。

  一、导入第一首古诗

  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又叫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奥,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板书试题:赠刘景文)

  二、师配乐泛读古诗,生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三、自学古诗

  1、自由读,读准每个字的音。

  2、指名朗读。

  3、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指名朗读。

  刘菊残君橙橘

  4、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荷尽:荷花凋谢。擎雨盖:指荷叶。(课件展现画面)犹:还傲霜枝:指菊花的花枝挺立在寒风中。(课件展现画面)

  四、再读感悟,启发想象

  1、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并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的菊花的花枝还傲霜斗寒冷。一年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深秋时节。

  2、师再次配乐范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3、说说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CAI出示相关秋景图,学生欣赏。

  五、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1、这么美得景色,你能美美地读出来吗?自由练读--挑战读--齐读

  2、熟读成诵。

  六、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边认读边观察。

  2、说说识记方法。

  3、重点指导书写“首”字。

  笔顺:

  4、学生书写,师巡回指导。

  七、课堂总结

  1、指名背诵《赠刘景文》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吗?

  八、课时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读懂《山行》这首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诗

  1、指名背诵《赠刘景文》

  2、齐背

  3、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释题并简介作者。

  二、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1、图上画了什么景物。

  2、师范读古诗,生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三、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1、小组合作学习,读准读通古诗,相互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得问题大家讨论。

  2、每组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3、讨论点拨。

  山行:在山中行走。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白云深处:山中白云飘起的地方。

  坐:因为晚:指深秋霜叶:指枫叶。

  四、再读感悟诗意

  1、生边看图边朗读,从图中感悟诗意。

  2、师范读,生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师描述诗意,生边听边想象。

  抬头远望,有一条石头小路盘旋而上,顺着这条路再一直向上看去,还能看见一缕缕白云后面隐隐约约住着几户人家。因为喜爱这深秋枫叶的黄昏景色,我不由得停下车来,仔细的欣赏。啊,经过霜打的枫叶树叶,红的比早春二月的花儿还要鲜艳呀。

  4、组织各种形式的朗读、吟诵。

  5、一齐背诵这首诗。

  五、知道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枫、于,让学生认读。

  2、讲讲识记方法。

  3、师范写,生临写。

  六、拓展活动

  请分别背诵一首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

  板书设计(略)

  七、课时作业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5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8个生字,正确书写“讶、折、独、梅、暗、寒”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和夜雪的美。

  二、内容分析

  本课所选的两首古诗,写的都是寒冬季节的景色。“色”、“香”、“味”三方面突出梅花的特点,刻画出梅花的洁白、傲雪的品性。《夜雪》通过对雪夜情景和诗人感受的描写,可感不可见的特点。重点:认识8个汉字,会写“讶、折、独、梅、暗、含”6个生字。难点: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体会夜雪可感不可见的美。

  三、学生分析

  古代诗歌,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孩子们学习启蒙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古诗,可以让孩子们背诵一定的古代诗词,又可以学习汉字、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对落实新课标很有意义。

  四、设计思路

  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融读诗、看景、想象、品味为一体,使学生知其景、入其境、悟其情。

  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梅花》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出示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的课件或图片)

  同学们认识这些吗?它们在什么季节开放?

  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梅花?你还了解梅花的哪些知识?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雪花飞舞、梅花盛开的情景。

  雪花纷飞,银装素裹,几枝红梅迎雪绽放。这美妙、飘香的世界,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赞叹。让我们与诗人一起走近梅花,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它的品性!

  3、板书课题。教师边画梅花,边背诵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二、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教师巡视并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并纠正读音。

  墙:qiáng数shù凌:líng雪:xué为:wéi

  3、师范读,学生跟着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以组为单位,学生练习朗读。小组内互相讨论,提出疑难问题并尝试解答。

  5、师生共同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墙角数枝梅:数枝,许多枝。

  凌寒独自开:凌寒,冒着严寒。

  遥知不是雪:遥,从很远的地方看。

  为有暗香来:为,因为。暗香,淡淡的花香。

  6、学生互相提问,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反复练习朗读,想像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怒放的画面。

  8、在读、议、背中感受梅花耐寒、清香、洁白的特点。

  9、师小结:这首诗通过写梅花不畏严寒,冒雪开放,赞扬了梅花坚强的品格。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生字

  1、了解了梅花的品格,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识字朋友吧!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进行认读。

  2、小组合作,进行认读、识记生字。

  梅:形声字,左形右声。

  暗、独:采用旧字加部首的办法记忆。

  遥:和形近、同音字"摇"进行区分记忆。

  寒:和形近字“赛”进行区分记忆。

  凌:可采用编写谜或顺口溜的办法记忆。凌:两点水做准备,土八折文排好队。

  3、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申的生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端正、美观。

  (2)学生试写,教师重点提示:

  独、梅、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书写时要注意避让。

  寒:要注意端正。下面两点要写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舒展,起出宝盖头,三条横线间距要均匀。

  四、引导背诵

  1、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背诵。

  2、播放音乐,学生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背诵。

  3、学生根据诗意,想象画面背诵。

  第二课时《夜雪》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猜一猜:我是水,我会变。太阳一晒,就变成汽升到天空。到空中,变成极小极小的点,连成一片,我就成了云。冷风一来,我就会变成小花朵落下来。你们猜,我变成了什么?

  2、板书课题:夜雪

  3、根据诗题猜猜这首诗写什么?(夜晚下的雪、夜晚的雪景,夜晚出雪……)

  4、试读古诗引导质疑,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二、带种疑问,学习古诗,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听读识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并用铅笔圈出认识的新字朋友。

  3、教师领读生字卡片,并进行正音练习。

  衾:qīn枕:zhěn讶:yà复:fù折:zhé

  4、师领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5、播放雪景课件,师配乐范读。

  6、理解诗句大意,解释重点词语。

  已讶衾枕冷:衾枕,被子和枕头。讶,惊讶。

  复见窗户明:复,又。明,明亮。

  夜深知雪重:重,雪下得很大。

  时闻折竹声:时,时常。闻,听见。折竹声,竹子被雪压断的声音。

  7、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朗读,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8、同桌互相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连起来试说诗句的意思:

  我睡着睡着,感到很惊讶,怎么被子和枕头越来越冷?这时候,我又看到窗户外面的雪特别明亮。夜己经很深了,我知道外面的雪越下越大,时常还能听到大雪压断竹子的声音。

  9、同桌互相说说你读这首诗的感受,想像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三、学习生字,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共同交流记忆方法和结果。

  讶:形声字,左形右声。

  枕:(编顺口溜)木头横着放,倦腿人枕上。

  复:(编顺口溜)人上,日中,折文下,不止一次还复杂。

  3、指导书写。

  讶:讶的第四笔是竖折。

  折:第五笔撇,要写在竖中线上。右边是“斤”,不是“斥”。

  这两个字的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才好看。

  四、想想画画

  把你喜欢的梅花或雪景画下来。同桌互相讲解、欣赏。

  教学反思:

  1、课的设计能够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重视背诵朗读的基础上,把识字的要求在课堂上落实的比较好。

  3、重视听说读写,还能让学生把对诗歌的感知通过绘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能较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通用10-25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学设计04-04

二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01-13

语文古诗词04-12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04-05

语文古诗阅读及答案11-07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02-08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08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说课稿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