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4-03-18 07:00:36
  • 相关推荐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篇1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第六场如约而至,在节目开始前十分钟,我就早早地坐到电视机前等候节目的开始。

  比赛开始前,点评老师都会用诗词对选手加以问候,这次,王立群老师说的是“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蒙曼老师说的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诗句告诉我们,正因为有诗人的匠心融入到里面去,才成为优秀的经典得以代代流传。

  激动人心的比赛开始了,首先出场的是正在读博士的向芝谊,她顺利答完前四题,但在回答第五题与毛泽东的《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描写同一风景的诗句时出现错误,因为前面已用过绝地反击,所以最后以38分的成绩去了待定区。当看到这个问题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以前不理解这几首诗,不知道该选哪一个选项,但经过王立群老师的讲解后,我知道了《七绝。观潮》是写观钱塘江潮的.雄伟气势的诗,“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写杭州的诗;“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写黄州的诗,“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是写庐山的诗。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选手是来自家庭团的郭晓澄,光前两题她就击败了百人团的37人,我不禁对她有些崇拜了。

  第三题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古代的马车,这可不是普通的马车,他对于文物修复的意义特别重要,是文物修复者用八年的时间修复完成的。当时刚刚被发现时,它是碎成了1685片,断口是有2244个,破洞有300多处,裂缝有50多处,但经过文物修复员的修复,修复的熠熠生辉,非常完美,我们应该向考古工作者和文物修复者致敬!

  在五道题全部答完后,郭晓澄以105分的成绩从个人追逐赛中脱颖而出。通过她答题时的表现,我感觉她的知识面很广,答题时沉着冷静,心里不由对她产生了羡慕之情,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向她学习。

  每看完一场诗词大会,我都会学到许多关于诗词的知识,诗词的积累也越来越广泛。它是一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好节目。现在的我诗词积累比较少,从现在开始,我要多背,多积累诗词,从中感受诗词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篇2

  《中国诗词大会》聚集了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在他们比拼时,我们可以与他们共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诗词的海洋是广阔的,是深厚的,是长久的。纵观千古,各路的英雄豪杰,文人雅士数不尽,他们往往通过作诗写词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从而流传下许多不朽的名作,造就了今日的诗词海洋。每当我们背诵,学习一首诗或词,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心境,无数作者表达的思想。总有一些诗词读起来,眼前浮现出一幅诗词所描绘的`图画,这些诗词就像是赋予了灵魂,拥有灵动性。《中国诗词大会》便能带着我们在诗词的海洋中遨游,让我们对诗词有更多的了解。

  在看《中国诗词大会》时,我总会不由自主的参与进去。每次看到自己学过的诗词,心中都会有种激动感,答错了,就会懊悔自己当初没有用心记下它,答对了,心中就有点小雀跃。很多时候,我总会在屏幕上将它读几遍,尽力记下。

  众多环节中,我最喜欢的是“飞花令”。我第一次接触飞花令是在考试中,以“月”为题,让我们写下诗词。刚开始,我觉得好容易,写出几句后,脑子突然短路了,想不起有什么诗词带“月”的了。而《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更精彩、有趣,两个人轮番说出诗词,一方卡住,全场就会沸腾起来。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体现了诗词的博大精深,也暗含了一些人生哲理。在我看飞花令的时候,不禁联想到了自己,要是有一天,在我志在必得的一件事上,出现一个大敌,他让我紧张,害怕,受到干扰,而乱了分寸。事情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我该怎么办呢?逃避?放弃?这都不是最好的结果。最好的方法是敢于挑战,敢于胜利,敢于自信,做到心中无敌,便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不畏大敌,心态半稳才能完胜。这是飞花令所告诉我的。

  人的一生很短,何不多学一些诗词来充实自己呢?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篇3

  朋友,你们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吗?这是一个极具诗情画意的比赛类节目,里面高手如云。今天,老师就有幸让我们目睹一下他们风采。

  一开始出场的小男孩叫冯子一,他只有8岁,当他迈着短小而自信的步伐走到台上时,同学们的脸上都流出不以为然的神情,就连我也不禁想:“只有8岁,刚刚上学的小朋友能背几句古诗啊!”可是,当他熟练地答对了一道又一道题后,我又对他刮目相看,真是英雄出少年。冯子一就像一块翡翠,虽然渺小,却吸收天地之精华,光彩夺目。

  下一个出场的是一位藏族少年,他生活在遥远的边疆地区,本来是可以骑在马背上驰骋,领略一望无际大草原的美丽风景的,却放弃了玩耍的时间,用来学习汉语,接触古诗词。虽然他的汉语说得还不怎么标准,但是他那一心渴望学习,渴望去古诗词的海洋深处探险的精神,让我铭记、使人赞扬。

  不过最让我敬佩的,还是第三个出场的那位姑娘。她虽然天生残疾,虽一度陷入痛苦和绝望之中,却始终不向困难屈服,越困难的事,她越要去试一试、闯一闯。她琴棋书画样样都会,样样都精,当有些同学得知她看过的书可以铺满篮球场时,甚至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虽然这位姑娘最终还是以失败淘汰告终,但是她敢于迎难而上,用努力奋斗来弥补自己天生的缺陷与不足,那么认真勤奋,像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她已经是我们心目中的'冠军了。

  这一回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不仅让我认识到了中国古诗词文化的渊源流长,还让我懂得了学习知识的道理,那便是“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点评]作者开篇引入简练、直奔主题,后文中运用了三个具体的例子,使得文章在内容上十分丰满。并且对每一个例子的描写都是细致而生动的,结合自己的感悟使得文字立体鲜活起来。并且作者三个例子的主题统一,都歌颂了求知若饥、孜孜不倦的当代少年品格。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篇4

  4月4日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最后一场——第10场冠军总决赛的时候,期待仿佛正午阳光下单位墙角盛开的红花——但终抵不过七绝、七律、如梦令的敷衍,在热浪和寒流中无所适从,就像彭敏一样。

  一个急于得到结果,一个乐于享受过程——这是彭敏与雷海为冠军之争的心境分野。

  欲速则不达,欲求则不得。

  任何竞技,除却技术,实为心态角逐。赛者如此,观者亦然。

  网民对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颇有微词,譬如:选手只会背诗,不会作诗啦;飞花令重复啦,题目难度不大啦;等等。

  平心而论,这些问题伴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产生与发展。尤其是第一个问题,直点命门:《中国诗词大会》实质上就是背诗、诵词、吟曲的大会。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之后,我在博文述及此事——相形之下,《香港诗词大会》以作诗为主,《中国诗词大会》以背诗为主,背诗难,作诗更难。从背诗到作诗,戛戛乎其难哉。有一点是肯定的,作诗与背诗没有必然联系。

  本季赛事,规避了诗学、词学、曲学的基本知识,或是汲取了上季康老师口占七绝之祸,未可知否。

  竞赛题目中,常有“五(七)言唐诗”之类表述,语焉不详。

  唐朝,犹如诗歌风景线上的分水岭,又像诗歌坐标轴上的原点——在负半轴上,有古体诗(古风),或五言,或七言,或杂言;在正半轴上,有近体诗(今体诗),或五言,或七言。

  一、诗词知识传播很少,诗词背景还原很多。如:《春晓》《江雪》是五言古体唐诗,简称五古,不是绝句。

  二、诗(词)人身份界定不能一概而论。如:李白不仅仅是诗人,他填的`词也非同凡响;李煜、苏轼、李清照、纳兰容若岂止词填的好,他们的诗更是风华绝代;贺知章不仅仅是诗人,更是书法家,他的章草《孝经》与孙过庭的《书谱》合称“草书双璧”。

  三、曲与词不能混为一谈。词,发于唐;曲,发于宋,存在继承与发展(创新)问题。词牌有别于曲牌。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篇5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美,鲜花之美、苍柏之美、彩虹之美、海洋之美、飓风之美、沙漠之美、草原之美……美不胜收!

  人类也有各式各样的美,苗条的美、恬静的美、温柔的美、睿智的美、知性的美、优雅的美、泼辣的美……在我看来,人类最美的是智慧,而承载人类智慧的是知识,比如诗词歌赋。

  从古人留下来的诗词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乡村之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祖国山水之美“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友谊之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可以感受到“诗圣”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从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看到母亲深挚的爱。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海枯石烂、坚贞不变的誓言。诗词教我们要惜时“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谦虚“谦受益,满招损”、要积极乐观、怀抱希望“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诗词之美,还在于它能改变一个人的容颜、气质、谈吐。瞧董卿在舞台上举止落落大方、光彩照人,面对强大的百人团和学富五车的点评嘉宾从容不迫,优美的词句、诗篇信手拈来;她一会儿替能背诵四千多首古诗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人民警察惋惜,一会儿对身残志坚的“无臂少年”彭超赞赏和勉励;她时而俏皮,时而睿智,时而感性……她用实际行动对美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就连“毒舌姐”金星都忍不住给董卿这样的评价:“真正的美人,有闻过书香的鼻,吟过唐诗的嘴,看过字画的眼,董卿的再度走红,让我们看到了不显山不露水的古典美。”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让我们一起学习,做个“美”人吧!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篇6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又开播啦!我看得非常认真。

  今天是第一场比赛!一开场,评委老师给予选手鼓励,都用了两句诗,第一句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第二句是《沁园春·雪》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一场冯子一、扎西才让、张超凡、刘泽宇,来自上海的冯子一记忆力超群,8岁已经上四年级了,在答王维的《山居秋暝》时答错了!遗憾下场。其中提到了王维买了宋之问的“别业”亲手栽下银杏树 。

  热爱诗词的藏族小伙扎西才让,答对四道题。独臂姑娘张超凡是一名国画老师,最终她答对五题,超过了扎西才让,暂时胜出。来自陕西的刘泽宇在高考落榜后,在工地时也没有放弃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他过关斩将,成功答对所有题,获得当前最高分。刘泽宇打败其他三位选手,成为擂主,而攻擂者是百人团中答题最多且最快的彭敏,彭敏表现精彩,反应迅速,以4比1的比分攻擂成功,成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一期的擂主。

  其中,虽然冯子一年龄最小,但是他记忆力超群,他有爱国情怀,跟姥姥、姥爷住在上海,妈妈、爸爸却在北京工作,虽然他答错了题,但是他那种永不磨灭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扎西才让从小生活在大草原,但是他喜欢诗词,热爱诗词,其中《敕勒歌》是他喜爱的一首诗。独臂的张超凡,喜爱诗词,她坚强,答对了五道题。刘泽宇虽然高考落榜,但是他热爱学习,热爱诗词,成功答对所有题,可见他博览群书,虽然最后百人团的彭敏胜出,但是,他们热爱诗词的心是一致的'!

  看了诗词大会,我受到了感染,看到了诗词的魅力,从而得知无论是什么人他都有学习诗词的权利,都有品味诗词的机会,只要你坚持,就可以感受到诗词的魅力,我也要向选手们学习,热爱诗词,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篇7

  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唯有诗词久经千年不朽。诗词是平平仄仄词语中的凝练,诗人写诗能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一方面描写了美丽的大好河山,一方面也体现了诗人命运及国家的兴衰。然而中央广播电视台有这样一档节目,以广泛的题目,激烈的比拼,精彩的解读等等形式将诗词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从20xx年到20xx年共播出了五季,春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这个节目以打擂台赛的.方式进行,选手则是从全国各地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分种族的选择100人组成百人团,然后又从中分成少儿团、青年团、百行团和家庭团参加比赛。现场在百人团中选择四位答题最快的选手参赛,参赛选手要参加个人追逐赛、飞花令中来选出一位最优秀的选手和擂主进行比拼。这档节目的出题也是多样化的,如:嘉宾现场作画,根据图片猜诗句,以出土文物的图片,让你判断其朝代和相关的诗句等等,一系列不只是靠你对诗词的死记硬背来答题,而是要理解诗句了解诗人的朝代背景等才能对答如流……

  通过“中国诗词大会”,我也渐渐体会到了诗词之美,诗人以诗抒情:高兴得意之时会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醉酒豪迈之时会写“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一心想杀敌报国之时会吟出“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诗人感叹生命太短之时会写,“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在赞美大好河山之时会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们在阅读诗词时会感同身受,从而深受启发。

  这一季中,选手们年龄上至90岁,下至6岁。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参加比赛。在众多选手当中,我最喜欢彭敏,他前几季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为此,他懊恼了很长时间,但他凭借自己对诗词的热爱,从诗词中真正感悟到鼓舞人心的力量,终于在总决赛他以大量的诗词储备量和对诗词的深度理解,终于获得了成功,成为第五季的冠军。

  让我们通过中国诗词大会,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长江后浪推前浪”让我们把中华悠久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篇8

  最近,无意间看到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就被她那优美的画面、选手的精彩表演及嘉宾老师渊博的知识深深的吸引了,我就成为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忠实粉丝,每天晚上到点必看。

  中国诗词大会旨在延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参赛的一百多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各个行业,各个年龄阶段,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留学生。选手答题时场景随着诗句而变换,让人觉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之优美,使人觉得快哉。每答一道题,嘉宾老师会有所点评,点评诗句本身精妙之处、点评诗人性格、点评诗人写诗时所想,仿佛把我们带到那那个地点那个季节那个时代。飞花令环节是我最喜欢的,这个环节最能提现选手诗词储备量,听着他们说着各个时代优美的诗句,让人觉得心情愉悦。擂主争霸赛是最扣人心弦的一个环节,两位实力相当的选手,你追我赶,即是实力,又是心理素质的考验。

  每位上台、立场的选手都会用一句诗来表达自己,让人们看到他们平静的外表下面一颗炽热的`心。其中有几个人让我印象颇深,陈更、武亦姝是那种一直以来我都很羡慕的那种学霸,每一道题他们都能从容不迫的回答,让人感觉他们无所不能、无所不会,一直都很淡定从容,对于他们没有不会的诗词竟然能从诗句的平仄声中来判断选出正确答案,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地下煤田火情勘探员彭红宾是最让我刮目相看的,本以为他上台是去打酱油的,没想到在飞花令环节凭借他强大的诗词储备量竟然打败了过五关斩六将杀出来的罗墨轩,并以他的质朴、自信、慷慨激昂的诗句让我们都为他竖起大拇指。最让我佩服的要数农民出身的白茹云,没有高学历,甚至因为生病都不能正常说话的她,冲出了百人团,在个人追逐赛中淡定从容的答对了九道题;在台上,她一直面带微笑,丝毫看不到她身上被病魔一直折磨的痕迹,她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学习诗词的那段经历深深感染了我,也让我自愧不如,年轻的我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学习呢?

  以前,诗词给我的感觉是为了考试我必须学习它;现在,我越来越能体会诗词的优美,诗人的可爱,也越来越喜欢它。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篇9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又开播啦!我看得非常认真。

  今天是第一场比赛!一开场,评委老师给予选手鼓励,都用了两句诗,第一句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第二句是《沁园春·雪》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一场冯子一、扎西才让、张超凡、刘泽宇,来自x的冯子一记忆力超群,8岁已经上四年级了,在答王维的《山居秋暝》时答错了!遗憾下场。其中提到了王维买了宋之问的“别业”亲手栽下银杏树。

  热爱诗词的`藏族小伙扎西才让,答对四道题。独臂姑娘张超凡是一名国画老师,最终她答对五题,超过了扎西才让,暂时胜出。来自x的刘泽宇在高考落榜后,在工地时也没有放弃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他过关斩将,成功答对所有题,获得当前分。刘泽宇打败其他三位选手,成为擂主,而攻擂者是百人团中答题最多且最快的彭敏,彭敏表现精彩,反应迅速,以4比1的比分攻擂成功,成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一期的擂主。

  其中,虽然冯子一年龄最小,但是他记忆力超群,他有爱国情怀,跟姥姥、姥爷住在x,妈妈、爸爸却在x工作,虽然他答错了题,但是他那种永不磨灭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扎西才让从小生活在大草原,但是他喜欢诗词,热爱诗词,其中《敕勒歌》是他喜爱的一首诗。独臂的张超凡,喜爱诗词,她坚强,答对了五道题。刘泽宇虽然高考落榜,但是他热爱学习,热爱诗词,成功答对所有题,可见他博览群书,虽然最后百人团的彭敏胜出,但是,他们热爱诗词的心是一致的!

  看了诗词大会,我受到了感染,看到了诗词的魅力,从而得知无论是什么人他都有学习诗词的权利,都有品味诗词的机会,只要你坚持,就可以感受到诗词的魅力,我也要向选手们学习,热爱诗词,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篇10

  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又开播了,我觉得最好看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第十期,这些选手都是前九期以来最强的选手,在这里面,我很看好陈更,因为她已经夺得过三次擂主席位。

  个人追逐赛开始了!第一位上场的是张淼淼,有一句诗是“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这是选自唐代诗人张祜的《集灵台二首》(其二)。她答对了。张淼淼错在第八题上,曾经和葡萄一起带回的舶来品是什么?应该选c——苜蓿。她得了216分。

  第二位上场的是武亦姝,她第一题对了,是“不破楼兰终不还”,而我还以为是”不识庐山真面目。”这是出自《从军行》,65个人答错了。“五岭逶迤腾细浪”,要求填(迤)字,康震老师讲了一下中央红军长征的故事,一共翻过了18座大山,5座山常年积雪,20多条大河,穿越了11个省,中途只休息了40多天。十几天都在决战。每前进1公里就死掉3到4个人,这简直是人间奇迹,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这让我又重温了关于长征的`历史。武亦姝9道题全部答对,总分是317分。

  第三位上场的是新加坡华人李宜幸,她只答对了几道题,然后就ouT了。

  最后一位上场的是陈更,曾经当过3次擂主。她的第一题是贾岛的《忆江上吴处士》第一题得了88分。真是开门红呀。陈更在答对6题的情况下,得了307分她还有3道题没答,我觉得她已经赢了。但是她错在第7题上,真是可惜呀。

  第一轮个人追逐赛获胜者是武亦姝。

  第二个环节,“飞花令”主题字是“酒”。从百人团里杀出来的是王子龙,两人你来我往,针锋相对。但是王子龙一时疏忽,没答上来。

  第三个环节是擂主争霸赛,武亦姝与守擂者是彭敏对决,在答第三题的时候,彭敏误判了,最后,武亦姝是总冠军,彭敏是亚军。

  武亦姝真是太厉害了!今后,我也要向她学习,多背诗词,丰富自己的诗词积累!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篇11

  首先给老师和同学们以及各位家长朋友们拜个晚年,祝大家新春大吉,借用一首我喜欢诗送给大家也送给自己,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词是传承古今的歌唱,诗词是感动天地的情怀,诗词是勇担使命的理想,诗词是创造未来的力量,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后人,都能从中国古诗词中体味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古诗词是渗透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之前和李禹辰在电视上看了诗书中华,体验了诗词的乐趣,在飞花令中出现字时,他也会跟着答出一些背过的'古诗,有些我都没想到,我真是很感概,今天专门和他一起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第十场和第一场,主持人董卿完美的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点评的老师康震和蒙曼也非常有文化底蕴,很有正能量,点评既幽默也精彩。

  在观看第十场飞花令出现酒字时,他脱口而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第一场诗词填字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也答对了,选择题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是什么节日,他也能选择重阳节。这都是在柯老师要求的古诗背诵中学会的,真的很感谢柯老师能为孩子们奠定诗词文化基础,让他们认识到诗词的魅力,可能现在不太能理解诗句意思,但诗读百变其义自现,总有一天他们看到夕阳落霞,脑海自然浮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优美诗句。

  上场的选手诗词储备都很厉害,百人团中喜爱诗词的有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从快速闪过的镜头前,可以看见高龄老叟,也有蓬头稚子,看到他们才体会到诗词的魅力,特别是看到那些和李禹辰差不多大的孩子,有那么大的诗词储备,我深知我们自己的不足,老师布置的古诗还当做作业来完成,需要老师的督促,这些孩子大多从三四岁开始学诗,稳稳的台风,说起诗词娓娓道来,再看看自己的孩子,这差距还是太大了。

  从现在开始,坚持让他熟读唐诗宋词,我跟随着他也重新学习了一遍这些古诗,遇见曾经熟悉的诗词就像偶遇旧友一样喜悦,此时读来别有一番意味,他自己也喜欢对飞花令,我和他一起学习,让生活更具诗意,让他领略诗词的美好,能在诗词里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篇12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致力于拉动全民古诗词的文化氛围的打造。希望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看了比赛的一些集锦,一方面感叹于像武亦姝这样的优秀选手的才思敏捷,无数男女老少被圈粉,以罕见的魅力吸引老中青三代人到节目前,刷新收视率。比赛中,参赛者的沉着、如履薄冰,亦是挑战者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展现。比赛输赢本身没有那么的'重要,但参赛者对学习、对技能的学习态度和坚持的精神值得思考。其在荧幕内外自然掀起了一波波诗词经典学习的热潮,让更多人领略诗词歌赋博大精深的同时,另一方面,更多也感到自己诗词文化知识底蕴的匮乏。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作为国粹经典之一,不仅是“六艺之一,群经之始”,也是每一个中国文人必备的文化技能。“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度和底蕴便藏于此,更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块瑰宝。

  所以,作为未来主力青少年,更是非常有必要去学习中国古诗词,应多去透过古人对于文字和意蕴的手法撰写,体验凝聚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志趣、意境、神韵、博大、精彩,学会用文字和思想去诠释国民精神。

  中国的国民启蒙教育更应该从学诗词、读经典开始,让孩子的成长环境更多自信、乐观。从古诗词中学习顽强执着的精神,途遇困难和逆境仍乐观打拼的不屈不挠。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文化需要传承,知识需要积累,让我们努力用文化的堡垒去武装自己的认知体系。尝试和孩子一起去学习和揣摩,用中国文字之美,音律和意境之美,唤醒和浸润潜藏在我们血脉中的传统文化的基因,远离低级趣味和恶俗,做一个有文化自信的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并非什么都没有,我们有努力改变持之以恒的心态,有愿意踮起脚尖接近阳光的执着信念。

  感恩生活赋予我们一切,作为家长,让我们陪伴孩子一起,抒写出精彩和阳光!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篇13

  我热爱诗歌,特别喜爱唐诗宋词。每逢空闲之时,我都会躲在自己的书房中高声吟诵,体会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乡之情,品味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亡国之恨,领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情感。在我看来,唐诗就像巍峨挺拔的泰山,而宋词就像玲珑如玉的桂林山水。

  这个寒假,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主要以打擂台的形式为主,节目组从各地选出了热爱古诗词的'达人共一百个,包括外国学子,古稀老人,他们组成百人团,挑战选手和百人团同时听题答题,最后以击败百人团的人数为选手分数,从而选出擂主。

  这个节目中真是藏龙卧虎啊!百人团中高手如云,而挑战者更是功底扎实。在第一期的节目中,第一位选手就是一个小女孩,叫李尚荣。她在前面的九题中连连告捷,击败了许多百人团的大人选手,而在最后一题中,因为不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句中“商女”意思而失误,不过也成功赢得了一百二十四分的好成绩。后面的选手更是越来越厉害,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残疾人彭超成为擂主。

  在比赛中,评委老师的点评画龙点睛,文采飞扬,让我受益匪浅。我努力与台上的选手同步答题,只能偶尔答对几题,这让自诩为“经典专家“的我汗颜。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如诗词功底还不够扎实,有很多诗词不能很好地理解,有的诗词我还没有背诵过等等,在他们面前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学生”。

  所以,我一定要多背古诗,多积累,就像台上的一位大姐姐说:“喝水虽能解渴,但是喝茶更能品出它那独特的幽香,用诗歌来熏陶生活,生活会更充满诗意。”说的多好啊!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就让我们以诗歌为生活的指航灯,让它点亮我们的人生之路吧!加油!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经典诗词大会中的孝道02-27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心得05-17

中国诗词大会开场白12-12

《中国诗词大会》心得体会06-01

《中国诗词大会》的观后感06-21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2-23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06-17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06-18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精选)07-05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