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杜甫经典诗词
杜甫经典诗词
更新时间:2022-11-04 10:00:01
  • 相关推荐
杜甫经典诗词

杜甫经典诗词1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杜甫诗鉴赏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八月自鄜州,奔赴灵武(唐肃宗的临时行宫,今宁夏灵武),途中被安禄山叛军所俘,陷于长安时所作。题为《月夜》,是怀念亲人的诗。

  首联,诗人悬想妻子见月忆己,这正是诗人自己见月忆妻的移入。不说自己想,而说对方在想;不说自己见月思亲,却说对方见月忆人。这种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不但表现了诗人臻入化境的艺术技巧,而且渲染了诗人怀念亲人的真挚感情,表现了诗人对妻子的真挚而深厚的爱。次联流水对句转到小儿女作陪衬,以加强上联的情思。

  未解忆长安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小儿女不知道想念在长安的父亲;另一层是说小儿女不理解妈妈看月的心事。后一层意思更深厚些,因为小儿女不理解妈妈的心事,当然就更不懂得去想念父亲了。这不仅写出诗人对儿女的想念,同时通过对天真的儿女的想象,也加强了诗人怀念的深度。这两句将只独看

  突现出来,而长安二字点出自己的所在地;鄜州二字点出所怀念的对象所在地。遥怜、未解陪衬出独字来。

  三联描绘想象中的妻子的望月之久,忆夫之深,以至夜深不寐,鬓湿臂寒。是独看的正面文字。

  末联写自己的愿望,也就是妻子的愿望。说何时,实际是茫茫然不可知,但却又想得那么细致和急切,连重逢时望月流泪都写进去。说重逢时流泪,正映衬现在望月时流泪,说重逢时的'泪可以被月照干,正反衬望月思人的泪是照不干的呵!照字应月字,双字应独字,双照与独看,对举成文,由虚入实,回忆过去的欢乐,感伤现在的孤独,将团聚寄托于将来。语意玲珑,章法紧密,感情深挚,表现出回环不已、一往情深的夫妇之情。

  全诗两句写对方,两句兼言彼此,而中心写妻子,层层转折,层层深入,词意婉切,情悲笔丽。

杜甫经典诗词2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3、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

  4、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5、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8、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9、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1、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1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3、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14、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6、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17、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1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9、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0、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1、人生有情泪沾衣,江水江花岂终极。

  2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23、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2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25、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2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7、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28、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29、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30、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3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4、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3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6、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37、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38、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39、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40、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1、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4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3、人生七十古来稀。

  4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5、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4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7、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48、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李逐水流。

  49、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5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5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52、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5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5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55、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56、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

  5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58、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59、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6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61、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62、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63、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64、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5、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66、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67、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68、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69、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0、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71、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72、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7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4、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7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76、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77、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7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79、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8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8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4、桃花细逐扬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8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6、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7、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88、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8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90、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9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92、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伴此身?

  93、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9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5、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96、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97、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9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99、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10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01、江山如有得,山木更无私。

  10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03、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0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5、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0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107、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08、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09、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110、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111、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112、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1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14、志士仁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

  115、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16、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1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118、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119、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120、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121、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杜甫经典诗词3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当时 ,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此诗虽题为寻花 ,实为遣愁散闷 ,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诗人共作7首《江畔独步寻花》,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首先,诗人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 ,给人以壮美的感受。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黄师塔前 句 ,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 黄师塔前句 。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 ,且倚微风,以寄雅怀。

  下两句着力写桃花。在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耳。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则无人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这与七绝句的总调子是合拍的。但此诗重点毕竟是写爱花 ,故也萦绕着喜的气氛。可爱深红爱浅红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这就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杨伦评道:绮语令人欲死,叠用爱字有致(《 杜诗镜铨 》卷八),可谓肯綮。明王右仲也说 :其五: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而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妙甚。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 。(《杜臆》卷之四)如果说七绝句前四首是在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的话,那么,此首(其五)却表达出爱花 、赏花时的喜悦之情。如此由悲入喜的描写,造成了节奏的起伏变化,给人以新奇的美感。这种喜悦之情 ,并未戛然作结,而是自然而然地向后延伸;以致在下一首,达到了最高潮。如果缺少了它,就缺少一个必要的情感过渡,而显得美中不足。

杜甫经典诗词4

  有客有客字船子,平生赤脚踏海水。

  身经战斗少睡眠,功名富贵徒为尔。

  自比稷契何其愚,非薄汤武良有以。

  呜呼一歌兮歌激昂,日月惨淡无晶光。

  我生之初遇神祖,四海苍生守环堵。

  旌旗杳杳三十年,金铜仙人泪如雨。

  皇天剥蚀国运徂,况我无家更愁苦。

  沟壑未填骨髓枯,河山已异安所取?

  胡雁翅湿犹高飞,百尺蛟龙堕网罟。

  呜呼二歌兮歌声寒,林木飒飒风漫漫。

  小人有母生我晚,幼多疾病长屯蹇。

  生不成名老何益,蚩尤夜扫兵满眼。

  吁嗟亡国甲申年,二竖沉沉婴圣善。

  呜呼三歌兮歌思绝,鹙鸧昼叫泪成血。

  有妻有妻珮璚玖,十年为我闺中友。

  两男一女未长成,索梨觅栗堂前走。

  汝病数载事姑嫜,伶仃憔悴供箕帚。

  岂知豺狼入我户,使汝惊悸遂不寿。

  呜呼四歌兮歌转悲,饥乌夜夜啼孤儿。

  我有敝庐东门侧,后种梧桐前挂席。

  数椽风雨门长闭,四壁清静苔藓碧。

  自从戎马生疆场,使我苍黄丧家室。

  我行去此安所之?渔樵无地鸡犬迫。

  旧雨今雨花不红,新人故人头尽白。

  呜呼五歌兮声乌乌,浮云为我停斯须。

  有友有友在远方,或称少年或老苍。

  遭乱化作长黄虬,碧血潇洒盈八荒。

  王室风尘此亦得,明明落月满屋梁。

  呜呼六歌兮歌最苦,春兰秋菊长终古。

  有弓救日矢救月,帝阍未开晨星没。

  词客哀时双泪垂,饥寒老丑空皮骨。

  何时东海翻波澜,暂向西园采薇蕨。

  呜呼七歌兮声啾啾,吞声忍恨归山丘。

杜甫经典诗词5

  《蜀相》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翻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八阵图》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翻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登岳阳楼》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翻译】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洞庭湖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为吴、楚两部分,乾坤日夜全映在湖面上。漂泊江湖的亲戚朋友故旧不寄一封信,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关山以北正在打仗,回去已经没有希望了,依着楼窗流下了眼泪。

  《旅夜书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江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翻译】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鸥鸟互相追逐嬉戏,亲亲热热。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小儿敲针作鱼钩。我老了,多病的身体需要的只是治病的药物,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什么奢求呢。

杜甫经典诗词6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文解释】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词语解释】

  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齐鲁:古代二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地区。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

  割:分割。

  层云:云气层层叠叠,变化万千。

  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决裂开了。眦:眼眶。

  会当:一定要。

  【诗文赏析】

  《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清人浦起龙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却是中肯的评价。

杜甫经典诗词7

  杜甫,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创作了大量的“忧国爱民”的诗歌。这首《去蜀》是诗人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这年四月,杜甫的朋友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去世,他在蜀中失去依靠,于五月离开成都。乘船东下,写了这首以“去蜀”为题的诗。“去”即离开。全是如下: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萧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首联“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五载客蜀郡”,“蜀”即指四川。“蜀郡”即四川的成都。这一联诗是说,我(诗人)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时间,其中一年还是在梓州(四川三台)度过的。其中,一个“客”字,暗示了诗人酸辛的心理,蕴含着极为复杂的情感。首联形成对偶,上句的“五载”与下句的“一年”相对照,不但写出了“客居”的时间之长,也表现出了诗人的无奈之感。

  颔联“如何关塞阻,转作萧湘游?”“潇湘”是指湖南两条重要河流,即“潇水”和“湘水”,这里泛指湖南地区。这一联是说,当前到处兵慌马乱,关山交通阻塞的境况下,我为什么反要远去潇湘作客呢?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反问的语气,强调了自己心中的难言的隐衷。其实,在杜甫才到蜀地,是因为当时时局动荡,加上严武又在蜀地当政,为了照顾生活,作起了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然而,由于诗人杜甫的本性忠直,做事认真,却被当时的群僚不容,时时遭受嘲笑,受到一些人的.妒忌与讥讽,特别是自己的靠山严武去世以后,职位也被卸了,不但生活更加贫困了,而且像杜甫这样的为国真诚,为民担忧的人还能在蜀地,在成都还呆的下吗?所以,诗中的“转作萧湘游”就暗示“去蜀”不是自己本意,而是迫不得已。

  颈联“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黄发”指年纪大了。“白鸥”喻示漂泊、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我(诗人)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头上发丝已由白转黄,年纪大了,身衰体弱了,而今只能以抱病残生像江上白鸥一样到处飘泊了。这一联两句相对,上句写自己虽然做了很多事,但如今也年老了体弱了;下句接着写自己一生中剩余的时间不多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事,只能过着无聊的漂泊生活。诗人抚今追昔的感慨,在叹息自己年老力衰的同时,流露出了无比的酸辛,也表现出“去蜀”的无奈,更为重要的是诗人通过述说自己的衰老而来深深表达了自己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真是表现出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情怀。

  尾联“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对于一个“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诗人来说,自己“残生随白鸥”,确实很无奈的,也很伤感。而现实就是如此,所以诗人说,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老泪长流呢!对于这两句,就表层意义来说,表面是在自我解脱,其深层意义确实是发出了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诗人就是知道朝内这些人只能以权谋私,承担不起国家顶梁柱的重任,所以,往往是给予鄙视的。比如,杜甫对朝廷重用诸如鱼朝恩等一批宦官就大骂:“关中小儿坏纲纪。”在《寄贺兰恬》中也说:“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而如今,自己“致君尧舜”的理想就因此惨遭扼杀,所以,诗人面对国家如此混乱的局面,内心是极其愤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对朝廷失去了信心,也没有报多大的希望。所以,清人蒋士铨在《南池杜少陵祠堂》中称赞杜甫说:“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可以说,这正是赞扬了诗人杜甫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的抱负。

  总而言之,对于“穷年忧黎元”(《赴奉先咏怀》)的诗人来说,多么希望“尚思未朽古,复睹耕桑民”(《别蔡十四著作》),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是矛盾的。这首五言律诗,诗人杜甫就总结了自己在蜀五年来的全部生活,不但表现了诗人面对国家混乱的局面而无奈,也表现出诗人杜甫难以实现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而忧虑。在艺术上,首联对偶,不但开启了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诗人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同时,诗歌中,诗人运用反问和反语,不但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语气,而且也使诗歌更具含蓄性和讽刺意味,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感和批判性。

杜甫经典诗词8

  【年代】:唐

  【作者】: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其一)

  【内容】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赏析】:

  长江滔滔东流至四川奉节,即古代的夔州,就进入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之第一峡──瞿塘峡。此诗作于大历初,描绘歌颂了此处的山川形胜。

  东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鄂三省边境,诗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巴”、“东”字在首句重复,前分后合,构成由舒缓转急促的节拍,使人从声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气势。“中巴之东巴东山”,七字皆阴平声,更属创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调,有助于气氛渲染,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次句写江水,“开辟”用如时间副词,意为从开天辟地以来,自古以来。不说“自古”而说“开辟”,极见推敲。因为“自古”只能表达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开辟”这个动词联合结构的'词汇富于形象性,能引起一种动感,仿佛夔门的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结果,既形容出自然的伟力,又见出其地势的古老和险要。

  前两句从较大角度,交代出夔州的地理环境,下两句进而更具体地描绘其山川形胜。“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夔州之东的北岸高峰顶上。这里是公孙述割据称雄之处,也是三国时蜀汉防东吴的要冲,因它守住瞿塘峡口,足资镇压,所以说是“三峡镇”。在湍急的瞿塘峡江心,旧时有滟滪堆,冬日出水,夏日没入水中成为暗礁,所以“其间道路古来难”,不可谓不险。“百牢关”在汉中,两岸绝壁相对而立,六十里不断,因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用来作比。下联十四字抓住“高”、“险”特征,笔力千钧,把“高江急峡”写得极有气势。两句分承山水,句式对仗,音韵砍截,与散行作结风味全殊。

  如果我们用盛唐绝句传统手法作对照,就会发现此诗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传统绝句注重音调的平仄谐调,句格的稳顺;而此诗有意追求拗调,首句全用平声字,给人以奇离突兀之感。二,传统绝句注重风调,追求一唱三叹之音,尾联多取散行,一般“以第三句为主,第四句发之”(杨仲弘语),构成转合,即使用对结,也多采取流水对;此诗用“的对”作结,类半首律诗,诗意的转折在两联之间,结束的音调戛然而止。三,传统绝句注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纯写景的不多,而此诗两联皆分写山水。纯乎写景,却又并非无情。它通过奇突雄浑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取得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而抒情已存乎写景之中,读者能感到诗人对祖国奇异山川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

杜甫经典诗词9

  原文: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韵译: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赏析】

  诗的主人公是一个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物画廊中,这是一个独特而鲜明的女性形象。

  诗一开头,便引出这位幽居空谷的绝代佳人,接着以“自云”领起,由佳人诉说自己的身世遭遇。她说自己出身于高门府第,但生不逢时,赶上了社会动乱;兄弟虽官居高位,但惨死于乱军之中,连尸骨也无法收葬。在这人情世态随着权势转移而冷暖炎凉的社会里,命运对于不幸者格外冷酷。由于娘家人亡势去,轻薄的夫婿无情地抛弃了她,在她的痛哭声中与新人寻欢作乐去了。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灾难纷至沓来,统统降临到这个弱女子头上。女主人公的长篇独白,边叙述,边议论,倾诉个人的不幸,慨叹世情的冷酷,言辞之中充溢着悲愤不平。尤其是“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的比喻,“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对照,使人想见她声泪俱下的痛苦神情。

  但是,女主人公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吞下生活的苦果,独向深山而与草木为邻了。诗的最后六句,着力描写深谷幽居的凄凉景况。茅屋需补,翠袖称薄,卖珠饰以度日,采柏子而为食,见得佳人生活的清贫困窘;首不加饰,发不插花,天寒日暮之际,倚修竹而临风,表现她形容憔悴和内心的.寂寞、哀怨。无论从物质从精神来说,佳人的境遇都是苦不堪言的。幸而尚有一个勤快的侍婢,出则变卖旧物,归则补屋采食,与主人相依为命,否则,那将是何等孤苦难耐啊!

  诗人在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孤苦生活的同时,也借助“比兴”赞美了她高洁自持的品格。固然,“牵萝补茅屋”──那简陋而清幽的环境,“摘花不插花”──那爱美而不为容的情趣,已经展示出佳人纯洁朴素的心灵;但“采柏动盈掬”和“日暮倚修竹”的描写,却更将佳人形象与“竹”“柏”这些崇高品质的象征联系起来,从而暗示读者:你看这位时乘命蹇的女子,不是很象那经寒不凋的翠柏和挺拔劲节的绿竹吗?同样,“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两句也是象征女主人公的高洁情操的。出山水浊是在山水清的陪衬,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诗人是要用山中泉水之清比喻空谷佳人的品格之清,与“倚竹”“采柏”是出于同一机杼的。

  命运是悲惨的,情操是高洁的,这是佳人形象的两个侧面。诗人刻画人物的这两个侧面,在行文上采用了不同的人称。叙述佳人命运,是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赞美佳人品格,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率直酣畅,所以感人肺腑,触发读者的共鸣;含蓄蕴藉,所以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两者互相配合,使得女主人公的形象既充满悲剧色彩又富于崇高感。

  关于这首诗的作意,清人黄生认为:“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季,那是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早些时候,诗人不得已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驱使,挈妇将雏,翻过陇山,来到边远的秦州。杜甫对大唐朝廷,竭忠尽力,丹心耿耿,竟落到弃官漂泊的窘境。但他在关山难越、衣食无着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高风亮节,同这首诗的女主人公是很有些相象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杜甫的《佳人》,应该看作是一篇客观反映与主观寄托相结合的佳作。

杜甫经典诗词10

  江南逢李龟年

  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畔独步寻花

  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登岳阳楼

  唐代: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绝句二首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旅夜书怀

  唐代: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经典诗词11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杜甫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是被敌人俘获,被困长安城之时。基于这样的创作背景,所以诗中满是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春望》有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和寓情于事等。关键是化情思为景物,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虽山河依旧,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为全诗营造了气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是这首诗最为人熟悉的句子,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春望”时,目之所及,后四句则转入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对亲人的思念。自安史叛乱以来,战事不断,“烽火连三月”即是对战争的描绘,透露了一种厌恶之情。此时,诗人的妻子儿女正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诗人心急如焚,故有“家书抵万金”的感慨。末两句写的正是诗人苦等家人消息的表现,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禁于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杜甫经典诗词12

  1、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唐杜甫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

  4、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6、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樟?杜甫

  7、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8、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唐杜甫)

  1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矣!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14、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1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6、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17、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1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1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2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FOT

  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2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2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25、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

  2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语录

  2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2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9、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3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3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韵》

  3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白韵》

  3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34、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唐杜甫

  3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3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3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3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9、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40、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样的人;而圣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样的人。神于天,圣于地这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41、一去紫台连朔,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

  42、昔年有狂客,号称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43、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

  44、老去悲秋强自宽。唐杜甫

  45、世路知交薄,门庭畏客频。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首》

杜甫经典诗词13

  此诗作于公元745年秋,此时李白遭奸佞排斥、远离京都、漫游齐鲁,与杜甫相会。李白也在这年秋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可以参照。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此诗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诗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何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焉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将自己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他的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在七绝《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这首七绝,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潮。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诗时,独注“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按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犹云平生飞动意也。旧注俱大谬。”(《钱注杜诗》卷九)是说从新的角度和侧面颂扬了李白的豪侠精神,并突出“飞扬跋扈”的飞动性。仇兆鳌注云:“飞扬,浮动之貌。跋扈,强梁之意。考《说文》:扈,尾也。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杜诗详注》卷之一)此虽就字注字,就词注词,但在《赠李白》中,却是用来象征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

  此诗言简意赅,韵味无穷。为了强化全诗流转的节奏、气势,则以“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且“痛饮狂歌”与“飞扬跋扈”,“空度日”与“为谁雄”又两两相对。这就形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

杜甫经典诗词14

  《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解】:

  1、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分裂。

  2、乾坤:指日、月。

  3、戎马:指战争。

  4、关山北:北方边境。

  5、凭轩:靠着窗户。

  【韵译】: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

  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

  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评析】: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

  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

  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

  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

  然,毫不费力。

杜甫经典诗词15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解】:

  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一直,老是。

  【韵译】:

  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评析】: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杜甫经典诗词】相关文章:

诗人杜甫的诗词01-20

《岁暮》_杜甫的诗词12-27

《渡江》_杜甫的诗词12-27

登高 杜甫诗词01-01

杜甫经典诗词15篇11-04

《黄草》杜甫的诗词12-27

诗人杜甫的诗词8篇01-20

《鹿头山》_杜甫的诗词12-27

《越王楼歌》_杜甫的诗词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