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学习总结>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更新时间:2022-01-05 09:51:10
  • 相关推荐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通用7篇)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篇1

  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细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当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

  薜宝钗以往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并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

  林黛玉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

  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感情的共同基础。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感情注定是一场杯具。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感情存在的。

  于是嫌弃林黛玉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感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到达了感情的毁灭阶段。

  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终含屈而死。

  那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完美的梦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感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红楼梦》中黛玉葬花一章,极其哀艳感人。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篇2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梦想色彩的杯具形像。

  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杯具性格。而她的叛逆的杯具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并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仅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

  由于黛玉心慧,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变得十分的敏感。周瑞家的送宫花,最终送到她那里,她便疑心是别人挑剩下的。

  作为她诗谶的《葬花辞》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杯具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完美梦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未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经过鹦鹉也会吟哦的描述,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那里。

  诗,对于她,是不可一日无的。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感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

  然而,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还是林黛玉的叛逆者的杯具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并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述感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臣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仅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林黛玉身上闪烁着诗意和梦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

  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强烈地体此刻她对贾宝玉的感情之中。他们的感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感情。这种感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十分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感情而生,又为感情而死,感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然而,他们的感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甚至要为感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再加上她诗人的气质和杯具的性格,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感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泄。林黛玉的哭,分明饱含着现实人生的血肉。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感情最终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这种感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篇3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很多人会对其人物进行评析,许多人认为林黛玉这一人物,体弱多病,心胸狭隘,多愁善感,与薛宝钗相比,他就没有那么受欢迎了。

  我对林黛玉这个人物的了解还是源于越剧所演出的越剧连续剧和越剧的的舞台剧,上海越剧团将《红楼梦》这出戏演出的淋漓尽致。在我看来,林黛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性格还是源于她对贾宝玉的爱。因爱,人会变得小气,变得多愁善感,因被爱而伤害,而会整天病怏怏,没精打彩的。

  这种特质,在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很多女孩子都有,尤其是恋爱中的女人。林黛玉在怡红院尝了闭门羹,回到潇湘馆后是心里的愁结解不开啊,对贾宝玉也是爱搭不理的。在独自一人在花园里葬花,看到贾宝玉后就立刻转身就走。这何不是在撒娇呢?恋爱中的女人,如果哪天打男朋友的电话,打了几个没有接听的话,那女孩子就会开始生气了,男孩子如果事后不以为然,没有回电话,那就死得更惨了,起码要两个星期,女孩子不会接你电话,不会和你一齐出去。如果男孩子看到电话后,立刻回,那时候,女孩子也不会理你的,会毅然地挂断你的电话,如果你去见她,她必须是翘着小嘴,说“你来干嘛,我不想见你,你回去吧!”这时,男孩子千万不要当真喔,要坚持,即使她不听,也要将其原因解释清楚,因为她在向你撒娇,她需要你去哄!

  林黛玉看到贾宝玉和其他丫环一齐嬉戏时,会生气转身就走,或是事后挖苦贾宝玉。那些恋爱中的女孩子们何尝不是这样呢,因为他们同样都是吃醋了。爱是一种完全的占有,所以当男孩子与另的女孩子玩那么开心时,将自我独自丢在一旁,那一股醋味,自然会飘出来。

  林黛玉是林家的独生子女,家道中落,母亲早逝,自小就缺少家人对自我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到了贾府后,虽然得到老祖母的怜爱,可是那毕竟是寄人篱下,在关系错综复杂的大家庭中,根本得不到那种真诚的爱。而唯独,贾宝玉对这个林妹妹是关爱备至,生怕丫环服侍不周到,每一件事,宝玉都是亲历亲为。能够说宝玉是林姑娘在贾府的唯一知心人。所以当贾宝玉与其他人玩得欢时,林妹妹会悲痛落泪,觉得别人抢走了他的知心人。当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时,林妹妹是悲痛至极,自我的知心人,成了别人的夫君,那她以后留在贾府就没有一棵可倾诉的大树,又没有亲人,悲痛欲绝,郁郁寡欢,在宝玉结婚当天悲痛而死。

  生活中,许多女孩子此刻都为独生子女,平时与爸妈因为代沟,有些事情会放在心里,不表达出来。而当遇到自我心爱的男孩子时,两个人互诉衷肠,所以女孩子会很容易变得多愁善感,变得敏感!当失恋时,就不能很不能接收现实,会恋得很痛苦,有些甚至会做一些伤害自我的'事。以往遇到过一个女孩子,听她说想过自杀,因为她男朋友向她提出分手,而她则早已认定那个男的是她的一生的伴侣,在生活中,除了那个男的外,自我没有真正的知心朋友。

  林黛玉这个人物性格,就是那些恋爱中的女孩子的性格。一切都源于一个爱字。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篇4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没错,她就是林妹妹。

  书中描写道:“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不仅如此,宝玉还送她一妙字——“颦颦”。可想而知,她是如何的美丽动人!

  她的人生是极其不幸的,幼时就失去了母亲,而且她自小体弱多病。而当她的父亲也离她而去时,她的心就像在冬天被淋了一盆冷水,冰冰凉凉的,将所有人都隔离在心之外。而大观园的出现是黛玉人生的转折点。

  世人常说林黛玉孤僻、高傲、刻薄……常用“小肚鸡肠”来描绘林黛玉的敏感和脆弱,在我心里,并不是这样,因为她寄居他人篱下,所以不敢过多说话,害怕他人不乐,十分敏感、脆弱。当她看见了贾府的荣华富贵,想到了自己,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而后将会有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才有了人们口中所说的刻薄。

  黛玉有她过人的'聪慧和文采。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时,总是艺压群芳,无不体现出她的诗人气质。黛玉虽然吟诗作文无人能比,可她对宝玉的不求上进却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处处暗中帮助,当元春省亲姐妹们吟诗比赛时,黛玉又偷偷地帮助宝玉蒙混过关,这也表现出在黛玉对封建社会的鄙视和厌恶。

  黛玉是受宠的,在贾府得到贾母的呵护;黛玉是幸运的,在贾府得到宝玉的爱;黛玉是幸福的,能得到薛姨妈的关爱……

  提及林黛玉,必想起《黛玉葬花》中的《葬花词》。她将自己暗喻成花,比如:“花开花落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些正是她对自己命运的哀叹和无能为力。“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也写出自己在贾府每天都要应对别人的冷落和抵赖。“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洁身自爱,追求爱情的忠贞不渝。可她一个弱女子终究抵抗不了封建社会家族势力的逼迫,真真可怜!

  她的这一生一世,华丽而至,却终究没能逃出死亡的大门,当我细致的去品她的一生时,突然发现很是压抑,没有无忧无虑,只有长叹短惜!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篇5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做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像鸟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所以,林黛玉突出的性格特征是多愁善感,多疑任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常便泪道不干的。这个性格特征,反映叛逆者同封建主义抗争与苦斗的艰难,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不幸。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世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尘埃。她无视温柔敦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进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多疑任性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作赋不让须眉。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蔑视封建礼教,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账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己。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不渝。但可悲的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以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他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但林黛玉始终保持着和封建势力不妥协的态度。在焚稿断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在黛玉身上又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篇6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任情率性,清高孤傲,单纯坦诚,执著地迫求自主的人格和美好的人生理想。可惜红颜薄命,情路坎坷,她的自尊叛逆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终以悲剧收场。本文将从林黛玉的气质个性、性格成因以及她的悲剧意义三个方面进行简析。

  引言

  在《红楼梦》中,薛、史、林三位是描写较多的角色,其中林黛玉的个性使她从大观园的众姐妹中脱颖而出,“潇湘妃子”表现了曹雪芹想要描绘的不食尘世烟火、跳出人世间的仙子形象,又把竹子安排在潇湘馆以衬黛玉之品格。如此精心安排,黛玉的一生却以悲剧收场,这不得不让我们有所思考:林黛玉的魅力从何而来?她的悲剧又有什么意义?

  1、气质个性

  1.1容颜娇美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便是曹雪芹呈现的林黛玉的第一印象,娇俏柔弱,惹人怜爱。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在宝玉的眼里:“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婉转风流,娇美动人,即使是自小混在胭脂粉里的宝玉也动了情。作者借凤姐的赞扬和宝玉动情的痴态,侧面描绘了她天仙似的美貌,使得多少后人对林妹妹心驰神往。

  1.2才华出众

  黛玉的诗才不只是《红楼梦》众人知道,所有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为之倾倒。

  《红楼梦》动用大量笔墨、创造了大量诗词来显示黛玉才华横溢、颇具“咏絮才”的诗人气度。在贵妃省亲时,借元春对黛玉替宝玉所作的诗的另眼相看,侧面体现黛玉的才华在园中姐妹的超然地位。她触景生情所作的《葬花吟》、《桃花行》、《秋窗风雨夕》等佳作,一一体现了她的多愁善感和高超的诗才。而且黛玉写诗往往是“一挥而就”。写诗时她信手拈来之作总能引来喝彩,这衬托出了她的才思敏捷,且高于大观园中众才女,也可见她积淀之深。黛玉的诗并不局限于伤春悲秋,还会写出像“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这样潇洒的,像“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种富于哲学意味的诗;也有“铁甲长戈死未忘”“驰城逐堑势狰狞”的铮铮之意,也有“盛世无饥馁,何需耕织忙”这样颂圣的。这些诗反映了她性格的多面性,使形象更立体,也表现了她能够驾驭多种题材的强大能力更可以从诗中看出她所具备的不屈服于世俗的傲骨。因为这些,红学家赞她“才、情、性三者具备”,是一个作品既有质量又有数量更有性情的诗人。

  1.3清高孤傲

  林黛玉被许多人认为尖酸刻薄,实际上这只是她率真、不做作的表现。她不像赵姨娘一样,为了寻求在贾府中的一席之地,违背自己的本性,最后连自己的女儿也瞧不起她了。她也瞧不起刘姥姥,将其称为“母蝗虫”,并不是因为对方身份低微,而是因为刘姥姥为了巴结贾府作践自己以逗趣取乐。她自尊自重,也尊重别人,所以对于香菱的请教,她能热枕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她给香菱耐心地讲解诗的.做法以及要求,她还将自己珍藏的诗集借给香菱,为她挑选出阅读篇目,乃至帮她批改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对香菱尚可如此,可见她的孤傲并不绝对。在元妃省亲时,她奉旨作了一首五言律诗应景,显示了她的洁身自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更反映了她对地主阶级的大胆叛逆思想。

  1.4多愁善感

  初入贾府,林黛玉就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她明白虽然自己作为贾母的外孙女,可以得到她的“呵护”,但毕竟不是其“孙女”,自己不可能享受到作为贾府人员的各种待遇,自己的生活是寄人篱下的。在生活琐事中,林黛玉能够用敏感的心去洞察人情世故,但面对各种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也只能自哀自叹。在爱情中,宝钗和宝玉的“金玉之说”使敏感的她更感威胁,一次次耍小性子也是为了试探对方的真心。后来贾府的一系列变故、封建家长们的一系列手段对她身心造成的伤害因敏感而多愁的性格放大得更大,本来就体弱多病的她最终加重病情,吐血而亡。

  2、性格成因

  黛玉的美貌是她的先天优势,她的气质是后天培养的。首先,她的才华来自于父母对她的教养。林家因为“支庶不盛,人丁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且“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又于去岁亡了”,“命中无子”,对唯一的后代黛玉“爱之如掌上明珠”,“使她识几个字”,“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充男孩养的办法让黛玉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也是她才华出众的原因。且年幼丧母,先生可以教他读书,却无法传播封建礼教,这样让她的思想与一般传统女性有所不同,她不顺从于封建思想,她要叛逆,要争取自由。

  黛玉的清高是从父亲林如海那耳濡目染来的。林如海的身份是前科的探花,生前又是巡盐御史,林家更是书香世家,他的嫡妻是贾家人,但林如海与贾家的接触并不亲密。可见他对贾府的腐败奢靡是不屑的,他是清高的。黛玉作为他的女儿,对金银之物需要却并不上心。孤傲则来源于从小被捧在掌心上的她对逢源别人的不屑。另外,她对宝玉一心一意,宝玉虽对她也有情有义,但宝玉对众女儿是博爱的,黛玉的孤傲不失为小女儿吃醋的表现。

  黛玉也是自卑的。从掌上明珠到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是“外孙女”不是“正主儿”,背后缺少家族的支持,这些都是她自卑的根源。她将自己寄托在与宝玉的“木石情缘”上,这一寄托又被更让大家看好的“金玉良缘”打破。她的自卑使她小心翼翼敏感多疑,她的敏感又让她多愁,注定了最后的悲剧。

  3、悲剧意义

  林黛玉的悲剧是注定的,这一点从全文开篇的“还泪之说”便可以看出。作为封建体制下的贵族小姐,她的思想中却很少有封建的色彩。她的思想行为与她的生活环境格格不入,自然逃不了被环境吞没的悲剧。黛玉象征了封建社会女性的独立意识,她的死是用最决绝的方法来证明她与封建制度抗争的意志。她是封建家族文化的叛逆者和牺牲者,也代表了女性摆脱封建束缚的自我意识的开始。贾府的衰败意味着封建体制的没落,也意味着新时代的展开。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篇7

  一、外型

  红楼梦第三回中曾描述林黛玉的外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除此之外,宝玉则有“神仙似的”又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颦儿才貌应世稀”等等之夸赞。

  林黛玉的人物描绘在书中有着精妙的设定。宝玉曾以‘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之句形容宝钗及黛玉两人,可见林黛玉之美以灵气为甚。事实上,书中多次提及黛玉外貌之处皆证明黛玉脱俗的美貌并不比宝钗逊色。宝玉中邪时,呆霸王薛蟠一见黛玉的婉转风流的落泪模样,便“酥倒在那里”。

  二、性格

  黛玉忧愁多思,弱柳扶风,同时喜爱诗书,颇有咏絮之才,具有诗人的特质。

  在大观园中,大多数人对黛玉的印象是多愁善感,伶牙俐齿且爱钻牛角尖。黛玉曾因周瑞家的分送宫花一事使性子,更曾因与宝玉怄气而苦吟葬花词,宝黛二人间的争执与别扭也曾使贾母笑称二人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丫头小红曾言:“林姑娘嘴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可见黛玉并不如宝钗容易亲近,实则黛玉是一名心中充满不安全感的闺阁女子,也因而造就了她多虑心窄的.性格。

  黛玉多病纤弱,有着病西施的形象。而她也好恶分明,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送给她北静王所赠的一串名贵念珠时,反应极大,并说了一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

  虽然黛玉乍看之下不与人亲近,但黛玉其实是全书中少数拥有丰沛真挚感情的角色。林黛玉情榜考语为‘情情’,意旨黛玉对于自身重视的人事能够全心的付出感情。黛玉虽看起来忧愁多虑,不易与人亲近,但对于她所重视的人便会全然的真心对待。

  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思敏捷,注重灵性生活,也造成她由著性子生活的人生哲学,和宝钗的藏愚守拙,压抑情感成为强烈对比,和宝钗的情感压抑不同,黛玉想哭时且哭,想恼时且恼,喜怒哀乐皆无造作,且丝毫不掩饰锋芒。

  相对于宝钗奉传统价值礼教为圭臬,黛玉展露对诗书的热情及才华,不顺从时代的价值观框限。黛玉父母双亡,造就了她敏感多愁,且不安忧虑的心理,更因此纵使和宝玉两情相悦,却终无结果。

  三、外在形象

  兴儿(贾琏的心腹小厮)向尤二姐讲述大观园中诸位姊妹时(第六十五回),曾提到林黛玉:“……我们家的姑娘们不算外,还有两位姑娘,真是天下少有!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名儿叫什么黛玉。

  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兴儿解释道:“不是那么不敢出气儿,是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立面,因为林黛玉属木,而薛宝钗属金。宝黛有木石前盟,而薛与贾乃金玉良姻。薛宝钗出身自富裕的皇商家族,林黛玉则是父母双亡的孤女。两人之间产生鲜明的落差,在角色设定上相互陪衬。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05-04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总结01-25

林黛玉的读书笔记(精选6篇)03-21

林黛玉的作文600字6篇03-14

林黛玉的作文300字10篇02-19

林黛玉的作文300字六篇04-07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04-21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作文11-09

《林黛玉进贾府》语文教学反思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