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总结>白鹿原简介
白鹿原简介
更新时间:2024-04-24 18:05:10
  • 相关推荐
白鹿原简介

  白鹿原是古地名。即霸上。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鹿原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鹿原简介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的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白家人沿袭村子里的族长,主人公白嘉轩一生娶过七个妻子,最终一个陪他终生,并育有三儿一女(白孝文、白孝武、白孝义、白灵)。鹿三是白家的长工,黑娃是他的长子。鹿家以鹿子霖为代表,他有两个儿子(鹿兆鹏、鹿兆海)。

  小说主要讲述了他们的下一代白孝文、鹿兆海、黑娃这一代人的生活:白家后代中规中矩,黑娃却从小就显现出不安分。长大后,白孝文继任族长,黑娃在外做长工,认识了东家的小老婆田小娥,他将她带回村后,受到村人的排斥。黑娃离开村子后投奔革命军,又成为土匪。在此期间鹿子霖、白孝文等都吸上了鸦片,将家败光,去异乡谋生。鹿三以儿媳田小娥为耻,最终杀了她,因终日被田小娥死时的情形折磨而死去。白孝文则在外重新振作,终有一番作为,白灵加入了共产党。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

  人物特点

  《白鹿原》作品里的人物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们刚正不阿的民族气节和委曲求全窝囊的生活背景,无不反映作品动乱的年代。族长白嘉轩哲人式的思考与内醒,虽然笔墨不多,但从未间断,最终表达了人物更深一步的思想内涵和小说影射的哲理。作者用很多不同的方式不断地丰满这个人物:作者先赋予白嘉轩笔直的腰干,最后又让他终日在夸张的大罗锅状态下生活。赋予他冷静锋利的眼眉,又最终让他失去锐利的所在。这些反衬颇具独到之处,感觉作者无比偏爱这个角色。

  通过白嘉轩也同时表露了自己对人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反观。白嘉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称职的族长。他宽以待人,尤其对自己家的长工鹿三,他们已有几代的交情了。当年白嘉轩的父亲白景德给鹿三娶妻,时隔多年,白嘉轩又诚恳地提出要给鹿三的儿子鹿兆谦娶妻,并让自己的掌上明珠白灵认鹿三做干大……凡此种种,全都彰显了白嘉轩作为族长的仁义。但他的儿子卖房卖地不死不活的样子实在让人心酸,族长恨铁不成钢,硬是拿自己的儿子没有办法。鹿三的儿子后来当上保安营营长的黑娃,感情和经历虽然轰轰烈烈,但结局也是悲惨,作者对黑娃的描写细致入微,对黑娃的相好描写更是入木三分。鹿子霖圆滑,白嘉轩耿直,不管怎样混世都没有好的结果,因为他们活在乱世,黑暗的世道是不让人有好日子过的。

  书中还重墨突出一位满脸沧桑的老头子佝偻着腰,拄着拐杖,瞇着双眼,注视着不远的前方。我想这位老人就是白鹿原上传统文化的代表和捍卫者白嘉轩族长。老人在看什么?也许是在看白鹿原,也许是在追寻逝去的白鹿,也许是在想念自己的儿女…但我更相信,老人是在怀念过去平静的岁月,对眼前发生的感到困惑和无奈。这幅画准确地表达了《白鹿原》作者的意图:为产生于农耕社会的传统文化唱挽歌。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兴起了“反思文学”的创作潮流,这种潮流在此后逐步泛化为80年代的一种普遍的文学精神。这种精神影响到90年代的长篇创作,90年代的不少长篇创作,都在不由自主的向这种精神靠拢,这也使得这期间的长篇创作,在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陈忠实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思潮之中,有了对《白鹿原》的创作欲念,并且完成了这部能够代表这种反思新高度的史诗作品。

  艺术特色

  悲剧色彩

  《白鹿原》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由性格决定的。白嘉轩是传统的农民,骨子里是封建保守的,所以他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比如他娶了七房女人,就是为了给白家传宗接代,因为他是要继承白家的祖业的。他对儿子白孝文期望很大,甚至到了最后一刻,只要白孝文能把他当祖宗一样供奉着,那他就觉得完成了任务。结果白孝文最后不愿意成为一个农民,染上了鸦片瘾,最终把自己搞得家破人亡。鹿子霖是个典型的商人。他是个狡猾、奸诈、贪婪的人。他在白鹿原上,做了一辈子生意,把别人的钱都挣到了手里,甚至到了最后一刻还在算计别人的钱。田小娥生活在那个时代,不能违背男人的意愿,她不肯忍受这种耻辱,最后成了牺牲品。黑娃骨子里的叛逆导致他的一生都是悲剧的,他桀骜不驯高傲倔强,使得他与白鹿原格格不入。

  情节构建

  小说的前五章写了白鹿原社会群体的常态,从娶妻生子、土地种植一直写到翻修宗祠和兴办学堂,整个白鹿原被纳入旧生活的常规。

  从第六章开始,作家着手设置境遇。第一个境遇是改朝换代。白嘉轩在文中说道“没有皇帝了,往后的日子咋过呢”,朱先生为这位群体领袖(族长)拟定了一份《乡约》,似乎有了群体规范就可以保证稳态。然而,这《乡约》却约不住外部社会,于是便爆发了“交农事件”。“交农”虽说是群体对外界社会的抗争,但这事件中每个人都为自己今后的命运埋下了种因。事件过后,初级群体在内部蕴蓄着,主要是新的一代在新的形势下成长,兆鹏、兆海、孝文、黑娃、白灵都在与外部社会接触中进一步社会化。

  从第十一章开始,作家设置了第二个境遇:白腿乌鸦兵围城。在围城事件中,白鹿原社会群体尽管仍作为一体来同外界社会抗争,然而,已经从个人的不同斗争方式上预示了群体的分化。

  接着是第三个境遇:农民运动及国共分裂。至此,群体已分化出三种势力:国民党、共产党与土匪。白嘉轩作为族长尽管还在不遗余力地恢复群体的稳定,但已经回天乏力了。

  接着是第四个境遇:年馑与瘟疫。从第十八章到第二十八章是小说最出色的十章,大自然的参与加剧了社会的变动,已经完全成熟了的年轻一代,以各自的方式投入行动,群体中每一个人,包括此前被置于后景上的妇女都在灾难的漩涡中打转浮沉。自然灾害过后一片死寂,群体的创作还没来得及恢复,就又被卷入社会灾难的漩涡。

  第五个境遇是抗日战争。大概由于西部未曾沦陷,作家才没有对此展开描写,只是用反讽手法写了朱先生投军与兆海之死。

  第六个境遇是解放战争。这最后的五章写得也很动人,尤其是卖壮丁与策反保安团,写得有声有色。决定整个民族命运的大决战,自然也决定了白鹿原社会群体的命运,每个人物都走向自己的归宿。不难看出,结局中笼罩着悲剧气氛。朱先生的死,黑娃的死,鹿子霖的疯,白嘉轩的残,以及鹿兆鹏的下落不明,共奏出一曲挽歌,似在挽悼旧的白鹿原的终结。

  艺术成就

  《白鹿原》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但它的现实主义又不同于以前的革命现实主义。

  革命现实主义,强调政治观念,要求比生活更为集中、更为突出地反映所谓“生活本质”,在人物塑造上有类型化和两极化倾向。这样往往偏离生活的常态,从而陷入政治图解式的叙述。而《白鹿原》力图展示生活原生态,揭示出纷繁社会中的文化属性与文化规律,它通过设置大量看似偶然的事件,把具体的人物命运和宏大的历史进程连结起来,从而使历史呈现出某种浑沌的状态,具有了生命的灵气。

  在具体的创作中,陈忠实大量借鉴了潜意识、非理性、魔幻、死亡意识、性本能等现代主义手法,从而使情节愈显曲折,突出了人物命运的不可臆测。尤其是魔幻手法,在中国传统农村的直观思维中也可以找到根源,农村中那种融主观和客观、生与死于一体的原始宗教的二元论世界观,恰恰是魔幻思想的温床。

  陈忠实正是通过这种魔幻描写,模糊了生者与死者、冥界与人间的界壁,在人与鬼的冲突中来展示人性深处的东西,揭示人性的悲剧、人生的苦难。同时,这种手法还给所叙述的历史带来一种不可预知的神秘性,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仿佛冥冥中有一只巨大的手掌握着人物的命运和历史的发展。

  但是,《白鹿原》的现实主义又不同于曾流行一时的“新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强调“零度写作”,“纯粹客观地对生活本态进行还原”,展现现实的“原生态”,将“原色原汁原味”和盘托出,达到了“毛茸茸”的程度。

  《白鹿原》虽然没去图解历史,注重原生态的生活和细节真实,但它并不是纯粹客观地还原生活,而是力图通过各种势力在原上的冲突和发展,揭示出传统文化的命运走向。陈忠实也并没有坚持“零度情感”,而是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做了深刻的思考。

  叙事方法

  顺叙为主、逆叙为辅的叙事方法与《白鹿原》的叙事模式密切相关。小说被称为“一个民族的秘史”,书写了清末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展现了这一时期陕西关中地区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要将时间跨度如此之大、涉及面如此之广的素材表达清楚,同时还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思曲折的故事情节,传达深刻的历史文化反思,采用顺叙方法、遵循历史发展脉络是再合适不过的。顺叙作为传统的叙事手法,在写作方法、情节安排、场景布置等方面有着大量的实践素材和优秀经验,这为《白鹿原》叙事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白鹿原》不仅采用了传统的顺叙方法,其章回体的叙述体式、对故事情节的注重、一个接一个小故事的结构方式等,又是对中国传统叙述方法的传承。而陈忠实不仅重视传承,还要在传统基础上加以创新,兼收并蓄了逆叙方法,丰富了小说的结构样式。同时逆叙在强调重点、突出人物方面比起传统手法有着更大的优势,便于塑造鲜活立体的人物,强调人物主体地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物从属于事件的现象,使小说在宏大叙述里闪烁出人道主义的光芒。此外,结构上对传统的的继承和突破,映射了作者在内容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秉持着“扬弃”的态度,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全知视角下,叙述者比他的人物知道的更多,他可以知道想知道的任何事情而不必解释如何获得这些知识。《白鹿原》大部分篇章所采用的是全视角,以无所不知的眼睛描述着白鹿原上发生的事。如第一章,作者像讲故事一样描写白嘉轩娶过的六房女人,极为细致,包括人物的神态、言行,甚至心理活动也刻画得细致入微。再如第三章写白鹿两家换地,将白嘉轩、冷先生、鹿子霖三人的语言动作、心理变化、表里不一刻画得入木三分,三人不同的性格特点、情感倾向跃然纸上。全视角不受时间、地点和人物的限制,灵活自由,能够鲜活立体地表现人物,兼顾到人物的多面性,是小说最常用的叙事视角。

  《白鹿原》在采用全视角的同时,也常常会使用限制视角。限制视角叙述者和人物知道的同样多,事件根据同一个人物的观察视角进行,或者讲述不同人物观察到的同一事件。多重视角的灵活运用是 《白鹿原》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小说主要运用了全知视角,冷静客观地记载了渭河平原的风风雨雨,呈现出宏大叙事全面广博的特点,全知视角对小说人物事件的审视,恰恰也是陈忠实对渭河平原的审视、对传统文明的审视。而小说中的角色视角让整部作品真正扎根于白鹿原,并与白鹿原上的人们血脉相连。多重视角也满足了塑造鲜活立体人物形象的诉求。叙述语式是叙述者讲故事所运用的话语类型,“涉及叙述者向人们陈述、描写的方式”。《白鹿原》 超越了传统的叙事语式,打破了描写和叙述的严格界限,叙述语言妙趣横生,生动形象又富含哲理。

  人物塑造

  (一)通过“一干两枝”式结构突出小说形象

  小说形成了以朱先生为主干,白嘉轩和鹿子霖为枝叶的“一干两枝”结构,朱先生作为整个作品中传统文化的主要“宣讲人”,他所展示出来的是一种文化与道德的理论底限,而白嘉轩作为朱先生儒家文化传统道德的主要践行者,他所表现出来的是对整个白鹿村道德行为的约束和管理,在这当中,鹿子霖可以说是始终扮演着白嘉轩的对立面,在作品中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到他们俩人对事件的不同立场和处理方法。白嘉轩和鹿子霖一主一副,一正一侧,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原上的乡民,其他人物,作为点缀,构成枝繁叶茂的风景图。

  (二)利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作品中善于运用对比的地方随处可见,比如朱先生和郭举人,两人同为才子出身,品德行为却极其不同,朱先生是白鹿村的精灵,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守护着白鹿原上的每一寸土地和乡民,而郭举人却算得上是阴险狡诈之辈。作品中有这么一段,当他发现田小娥和黑娃的恋情后,他先是装作仁义之人,给黑娃盘缠,让他离开,并告诉黑娃,不要再做这等事,可背地里又派两个人在半路截黑娃,欲图杀人灭口,幸好黑娃会点儿拳脚,才得以逃命。还有对比最明显的就是鹿子霖和白嘉轩了,这对欢喜冤家,作品中对他俩的描述可以说是费尽笔墨,几乎整部作品处处都有这俩人的对比描写。

  (三)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无情节不戏剧”小说也是如此,作者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抓住读者的心,这部作品中,有好多大的社会背景,包括清王朝的倒台,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连年的饥荒与瘟疫等等,每一个大背景下都有不同的故事情节,这些背景丰富了小说的情节结构,让读者放不下剧情。

  (四)通过细节刻画人物艺术形象

  细节决定成败。作者陈忠实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运用了许多的细节描写,用来刻画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的语言特色,处事方式,无不透露着他们的性格形象,不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的小人物,都用自己独特的细节来丰富了人物形象,让每个作品中的人物都栩栩如生。

【白鹿原简介】相关文章:

自我简介的作文03-15

简爱简介50字08-13

狼王梦简介06-17

老子简介学习总结06-26

最美护士事迹简介04-21

简介岗位职责02-18

新颖的班级简介(精选20篇)04-03

事迹简介(范文5篇)01-25

个人简介自我评价06-15

岳飞简介及其诗词作品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