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实用文>心得体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3-04-18 20:41:39
  • 相关推荐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1

  一、了解到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

  有人说,教育教学研究就是建构更为合理的教育意义和活动方式的过程。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还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校里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只有申报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文章;有的则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体验过自己策划、设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访谈、归纳探究、交流分享及结题展示等课题研究过程带来的快乐。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应付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教师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尤其缺乏对教育教学细小环节的研究;课题往往也是“拿来主义”,而不是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

  现状三: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

  现状四: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现状五: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提升,过分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很多教师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适时的、有力的指导,所以对课题研究常常有一种“自我无力感”,觉得课题研究有点“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现状六:课题研究的时效低。前面几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

  但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

  二、学习了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如何选题及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1、小课题的定义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以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

  我们给它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有专家认为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

  确实,“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2、小课题的特点

  一是问题小,研究微观问题。教育问题、教学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

  二是过程活,过程周期短且灵活。

  三是成果多,成果形式多样。

  3、如何选题

  了解了“小课题”的特点,该怎样选题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

  ②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③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④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c

  ⑤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4、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1)问题阶段要明确发现“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

  (2)设计阶段要回答“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提出解决方案,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行动阶段要保证“是否按解决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采用措施去解决问题)

  (4)评价阶段要分析总结“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等。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开展下一步研究。

  5、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

  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6、如何通过研究日志积累资料

  研究日志是研究者围绕着研究问题或针对某个主题对所发生的事件(行)与思考(思)进行的定期记录。

  研究日志一般要定期进行(如每天的某个时间),但为了防止遗忘,可以及时地写下备忘录。研究日志的内容可分为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两个方面,描述性记录包括对研究活动的说明,教育事件的描述等。描述性记录要注重精确性和关注细节

  7、解释性记录

  解释性记录指的是个人的感受、解释、思考、推测、对事件的解说、对研究问题的反思等。解释性记录不能单独构成研究日志,它要依附于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解释性记录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你对事件原因的看法,第二个方面是你对你的行动及其结果的分析,第三个是对下一步怎样做的想法。

  8、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由于所取样本小,其结果一般不用数量统计处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较。

  这里有一个问题想提醒老师们注意一下,就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不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帮助我们能在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结果,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入,这样我们在应用研究结果时会更切合实际,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时在研究中也要学习一些教育科研方法,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去应用。特别是一些调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样编制问卷,怎样与学生谈话和通过谈话达到对学生的了解,在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况就会不真实,这样一来,研究得出的结果就不会真实,研究就没有意义了。

  9、小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

  (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个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述,如课题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作品和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见《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几个问题》)要注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特殊性。《长春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集》采取了由“课题的提出与界定”、“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研究成效”三部分构成的课题研究报告的形式,这并没有充分展示出这些课题成果的全貌,可以通过附录等形式来展示。可以是报告式,也可以是叙事式。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

  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

  引子——说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

  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三、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从这次培训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课题存在的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题的选题可行性有些欠缺,周局长和谢老师讲到选题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行,研究的切入点要小,从小问题入手,研究过程要真实。

  2、研究方法不够具体。就目前而言,我仅用了个案法,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研究方法,特别是直观、形象的问卷调查法和图表法汇总等。

  3、阅读的书籍不多不广。课题研究要看很多理论知识或资料,特别是在课题选题之前,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够。遇到问题要及时不断地进行反思。在研究过程中忠实记录下自己的做法。

  对于这次课题培训,我感慨万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听了讲解才知道自己的浮浅。我要借这次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题,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2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水墨画艺术更是承载中国文化的艺术形式,属中国的国粹艺术。虽然中国画有着它自己的独特魅力,但是它的色彩并不像油画棒、水彩笔那样鲜艳、丰富,主要靠墨色的变化来表现画面。低年级学生喜欢漂亮的色彩这一特点,使中国画不能在第一时间里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而对它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低年级的学生又是很难理解的。那么如何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这值得我们教师好好思考。

  一、以游戏为主调动兴趣

  爱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喜欢想象。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在教学《水墨游戏》时,我用玩游戏的方式导入,用毛笔、墨汁、加水、在宣纸上做各种活动。接着又形象具体的进行了演示,让毛笔站直了走一走,扭一扭,跳一跳,打个滚……然后想一想,添画完成一幅作品。同学们在了解这个奥秘后,都急于尝试。在这个玩的过程中,无论学生的水墨涂抹是什么样的效果,只要表现出了墨迹的"浓淡干湿粗细曲直"等变化,教师就应让学生认识到他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使其充分感受水墨游戏的快乐和墨迹变化呈现的美感,让他们在自由的水墨空间中愉快地散步。通过画面的展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水墨的浓淡干湿和线的曲直粗细,并抒发了自己快乐和愉悦的心情。

  二、名家故事与欣赏教学开拓学生视野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绘画经过各时代、各民族的画派风格、艺术形式、表现技法等不断演变、提高,逐渐形成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一代代中国画家经过各自终身不懈的追求,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绘画作品,流传下来的旷世杰作,不胜枚举,各种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它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欣赏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我经常网上查找有关画家的成长故事,比如:《徐悲鸿三请齐白石》、《齐白石和他曾孙的故事》《唐伯虎学画》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把枯燥的欣赏讲解,生动有趣的`穿插到教学上。学生往往被我惟妙惟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也在语言表达上,概括上,了解画家的成长上,进一步认识了他们成长的经历和优秀的作品。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更多的有关知识。通过欣赏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的古代优秀绘画作品和近现代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少年儿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陶冶少儿的思想情操,提高儿童的精神境界、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从临摹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画起

  中国画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入手,如临一些古代和近现代著名画家的优秀绘画作品。临摹所选择的绘画内容与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地联系,如一些蔬果、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等,因为儿童对这些事物比较熟悉、感兴趣。同时,在临摹的过程,要注意培养儿童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学会分析画家们是怎样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的。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儿童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如在学习猴子的基本画法之后,要求儿童能够画出除书本上的不同的猴子动态。

  四、多种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指导儿童学习水墨画创作时,要用新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等培养。如儿童刚开始接触水墨画时,教师可运用演示法,拿一支饱蘸浓淡不同色墨的羊毫笔在洁白的宣纸上看似漫不经心(实是极精心)的勾、点上一些大小不同、错落有致的点、线、面。然后问学生"老师画的是什么呀?我们在这基础上勾画,它又可以变化成什么?接着老师拿出另一支稍微小一点的狼毫笔稍加勾点,一幅姿势不同、神态各异的、栩栩如生的群雀图跃然纸上。真棒、真有趣!学生们群情激荡跃跃欲试,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随意点画,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把这些点面改画成什么?学生边讨论边思考,教师稍加勾点,各种充满童趣的作品便展现在眼前,学生学习兴趣浓烈,思维活跃,不知不觉中训练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学书法艺术,打国画基础

  书法是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因为写意画的用笔与毛笔字的书法用笔同源,也就是说练习毛笔书法有助于画写意画。所以,小学国画教师在思想上要明确中国画与中国书法的密切关系,在进行国画教学的过程中与小学书法教学联系起来,把儿童在书法课堂上掌握到的运笔、控笔能力援引到国画课教学之中,无疑会大大提高少儿在中国画中对线条的表现能力,使小学国画课的教学达到质的飞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授与学习写意画均不是一蹴而就、立竿就见影之事,它需要过程,需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之路。少年儿童一旦掌握了中国画法的基本绘画技能,其绘画兴趣将会与日俱增,艺术百花园中写意儿童画表达这朵小花将会开得更加鲜艳、夺目。这样,我们的民族瑰宝、民族特色才能一代又一代,被传承和发扬下去。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3

  我校研究的课题名称是“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与其口语表达能力关系研究”,作为国家课题“阅读习惯的养成”的子课题,学校领导和参研教师十分重视,从课题组组建到现在,课题负责领导已组织参研教师多次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我对课题实验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学会自己选题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就存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教育教学情境,寻找具体问题。

  1、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问题。我们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特长爱好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获取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来源。

  2、在反思中提炼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可以为自己提供研究材料的有效途径,反思每天中自己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等。

  3、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解决问题。在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中,可以发现自己未曾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自己的研究意识,将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来源。

  二、教师素质与课题研究的关系

  1、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是前提。教师的研究意识越强烈,就越有可能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如果教师缺乏研究意识,就会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有价值的问题熟视无睹,错失提升教育教学的认识深度和研究能力的大好时机。当然研究意识并不会凭空而生,除了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之外,还要真正体验到课题研究带来的自身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是基础。一个总感到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并能很好地进行研究的教师,往往是教育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的教师。教师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则会很快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本课题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题“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与其口语表达能力关系研究”,就其名称分析,我作为一名参研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积累知识,丰富语汇。在口语交际课和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灵活应对,顺畅表达的能力,努力探索口语表达训练方法、策略,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03-31

课题研究培训心得体会04-03

课题研究教学总结02-23

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04-23

教师课题研究心得体会04-14

课题研究计划(精选7篇)01-14

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12-13

课题研究计划书04-12

课题研究总结(通用12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