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实用文>日记>大年初四日记
大年初四日记
更新时间:2023-07-31 16:51:19
  • 相关推荐
大年初四日记【锦集9篇】

  一天就要结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日记吧。日记写什么内容才新颖、丰富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年初四日记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年初四日记 篇1

  今天是大年初四,我起得特别早,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我要到外婆家去拜年了。

  外婆家住在兰江边上,风景秀丽。我乘车来到这里,感觉到一阵阵清风吹在我脸上,顿时,感到外婆家到了,来到外婆家,我不顾旅途的劳累,直冲向外婆家的.阳台,看见远处一山接一山,高耸入云,山角下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惋如一条巨蛇盘踞在那里。江水缓缓地向东流去,时不时地被风吹起,泛起一道道金光闪闪的波浪,远处还传来隆隆的气笛声慢慢地向我驶来。

  好一幅美丽的图画,像剪纸一样映在我的眼前,真想每一年都来外婆家拜年。

大年初四日记 篇2

  我的妈妈名字叫王永焕。大年初四,我们全家都要去姥姥家。

  姥姥家的.大年初四可真热闹啊!大姨、二姨等都去姥姥家啦!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在呢,我一共有五个姨。没有舅。妈妈排行老三。最热闹的时候当然是吃饭的时候啦,一共四席菜呢!吃完饭我还可以和弟弟妹妹玩。

  啊,大年初四可真热闹啊!

  

大年初四日记 篇3

  在这里还是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年初四的风水习惯,或许大家了解过了,还是会注意些什么。毕竟这些都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习惯,总有他的道理的。虽然被遗忘了、淡化了,但作为对中国风水习俗文化的一种了解,也是很不错的。

  其实这个是以前人们还没有任何网络通信等工具,习惯的见面就说新年好的。不过现代人对礼貌礼仪都比较忽视了。这也是被说“人情冷暖”的.原因之一。现在不在大街大巷里碰面就说新年好,至少接电话的时候,说上一句报喜话。这是一种礼貌,也是初四除霉运的习俗哦。

  大年初四晚,全家一起吃“折罗”

  或许这个说法现在的人比较少听到了,而且也没有这样的习惯了。其实现在一过年,大年初一到年初四五,大家天天都聚集在一起食饭,不是姑姑上门拜访,就是女儿回娘家的,还是那个亲戚好,那个亲戚去,过年天天都有好菜吃。不过现在的人们比较懒了,自己弄个七八样菜的实在麻烦,都喜欢到外面餐馆,酒店里吃。所以“折罗”基本上是吃不到的。所谓的“折罗”就是把前几天的剩菜都煮来吃饭,剩饭剩菜干净,是寓意“扔穷”。

  大年初四有迎神的习俗,不宜出远门哦

  对于各位奶奶、妈妈的都应该知道这个习俗的比较多,需要准备什么贡品来祭神。做生意的也比较清楚,因为大年初五为开市,一般初四就祭财神,好在初五开市图个吉利,望今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而家里的就祭灶神,祈求五谷登丰、家宅平安。相传大年初四,灶神会降临到每一户家里,所以人们忙着要恭迎灶神,不宜出远门。

大年初四日记 篇4

  正月初四,是母亲的生日,杯酒言欢。每年的这一天,无论我们兄妹六人身在何处,都要来到母亲身边,为妈妈祝寿。我与二弟知青下乡到穷乡僻壤的山村,要翻山越岭三小时,才能乘车回到沈阳。那时,我们身于中年的几个兄妹,却像小孩子一样,爱恋地围绕在母亲身旁说着笑着……

  血脉情永恒。1992年端午节后,母亲去世了……之后,正月初四的相聚,成了我们家族的默守成规,弟弟妹妹都会到我这个姐姐家,互述家庭、工作、孩子,等等身前身后事。直至现在,依然是谁家有难心的事,姐弟之间都能热情快肠地伸出援助之手。

  永远难忘的20xx年,正月初四,我正好六十六岁,在我们东北,六十六的生日要在正月初六那天办寿宴。三弟又是早早地把酒店预订好了。

  在初四的早上,老弟弟打来电话告知,“事事就绪,只待共祝姐姐寿比南山啦,哈哈,你问我身体啊,挺好,放心吧,最近血压和心脏都正常……我一会儿去岳父家……”此时的我,不再萦心牵肠了。

  这白天,我和老公欢声笑语,傍晚六点左右,我吃过晚饭出去遛弯的时候,儿子慌慌张张地找到我,未走到近前,便大喊一声:“妈,快走,我老舅不行了!”刹那,我心地宛如晴天霹雳一样!不知道怎么上的儿子的车,车灯闪亮着应急的信号,风驰电掣地奔向弟弟的岳父家,我三步并两步地跑进屋,眼前呈现的竟然是老弟弟直挺挺的身体……我心像针扎的那么痛!嚎啕大哭,泣不成声,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我摸着他的手,想拉他起来……一个49岁,身高1.86米魁梧的男子汉,就这么一句话也没说地离我们而去了。七十多岁的哥哥老泪纵横,哽咽地说:没想到啊,没想到,没想到你最小,你还先走了,我们当哥姐的没有照顾好你啊!

大年初四日记 篇5

  今天,我到大舅家吃饭,那些菜我非常喜欢,最好吃的是奶奶做的.拔丝山药。吃完后,我和姐姐到水上乐园去玩。那儿有绳网可以往上爬,有滑滑梯,有船,有大炮,很好玩。我和姐姐互相转动大炮,打着玩,好玩极了。晚上,我还在姐姐家住下了呢。下午,奶奶给我买了一件好看的编着珠子的毛衣,我非常喜欢。

大年初四日记 篇6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姑姥娘家,令我难忘的就是“家庭新年晚会”了。

  我和姐姐因为贪玩了会儿电脑,所以去姑姥娘家晚了些,我们去的时候,三个哥哥已经开始出节目了,其中一个哥哥看见我们来了,说:“来得正好,来得正好,快来出节目。”不一会,节目的事情就解决了,很快,我们就排练完节目了。

  开始演出了,我是负责主持人的身份,开始报幕,开头戏是我们心中年龄最大的哥哥用二胡拉的《赛马》还有许许多多的节目,精彩的`就属我的妹妹小BABY——谢文昭跳舞了,哥哥一放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的音乐,她就手舞足蹈的跳的不亦乐乎,而我呢,就被谢文昭所谓的“优美舞姿”逗得哈哈大笑。最最搞笑又精彩的是我们今晚压轴戏——《狗年好》我们唱完最后一句,就张口来了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人们都吓了一大跳,原以为会是一些祝福的话呢!

  今天真令人难忘。

大年初四日记 篇7

  今天是大年初四,是迎神的好时候。家中的神灵,自腊月二十四日上述职。

  到初四便返回各家各户。过午以后,接神仪式开始:上供,并烧纸钱,神马,燃放爆竹,让诸神归位。年,马上就要过完了。现在过年,年味越来越淡,过春节就好象二十四节气中普通的一个节气,在人们的大脑中一闪而过。过去的`过年那种忙忙碌碌,热热闹闹的情景再难找到,只有在回忆中再现。在没过年的时候,一进入腊月那是天天盼啊!天天掰着手指算,算计着离过年还有几天,想着能穿上什么样的新衣服,想着能吃到什么样的好东西,那种渴望不亚于现在的人们盼望奥运会。也许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也许现在的人情淡了,不光大人们感觉无味,孩子们也感觉无聊,春节拜年见面问个好,有的只是象征性的鞠个躬算是拜年了,更难看到真诚的拜年场面了。

  现在我的老家还是传承着老的传统,过年的时候还是要跪地拜年,现在只有每年的正月的时候在我的老家还可以感受到那种亲意浓浓的场面。

大年初四日记 篇8

  正月初四这一天对于全国其他地方的'人来说早已是崭新的一年,然而对于福建莆田人来说,他们的新年还要在初四这天重新过一遍。为什么莆田初四过大年呢?其实这种算法正因为明代时期流传至今。

  在莆田,除夕大年三十,叫做岁,而初四叫做大岁。这是有着历史原因。相传明朝年间,倭寇不时骚扰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一次,莆田人在高高兴兴过年三十时候,倭寇杀过来,烧杀抢掠,幸存的人们跑进了山里。后来倭寇被打退了,人们也从山里回家了,但是年没过成,而且很多家庭也失去了亲人。

  所以在莆田,初二是严忌去别人家里拜年串门,因为在古代莆田,这个日子,人家在治丧。等过了初三,大伙都觉得,因为年三十没过好年,应该再过一次,因此就定初四再过一次年,而且办的更隆重。于是,这个习俗就被莆田人代代传了下来,直到现在。

大年初四日记 篇9

  20xx年xx月xx日星期x 天气多云

  一转眼,今天就到了大年初四了,虽说今天没有前几天那般的热闹,但是我家还走在拜年的路上呢。

  因为今年新年,我们还没有去姑姑家拜年,所以今天就抽出时间去姑姑家拜年了。姑姑早就齐岱泽我们去她家拜年了,过新年的那天,姑姑就打电话给奶奶拜了年,还一直说着今年我们一定要去她家里拜年。奶奶答应了姑姑,毕竟去年我们因为有太多的事,所以就没有去姑姑家拜年,去年姑姑还失落了一会,所以今年,我们当然要向姑姑拜年啦。

  等到到了姑姑家,姑姑家的大门上贴着红红的对联,还挂上了红灯笼,可喜庆了。姑姑迎着我们进了们,奶奶在姑姑的搀扶在走在最前面。我看着姑姑脸上的笑容,连我自己都高兴了起来。我印象中的姑姑可是没有这么开心的时刻。

  这是拜年,我们来了姑姑家后,姑姑在客厅的桌子上摆放了满满地食物。有糖果,有饼干,有水果,也有坚果很是丰盛。我们在客厅里坐下来了后,我看着放在一个彩色盘子中白色开心果,顿时伸出去拿。但是当我伸出手正准备拿的.时候,突然间发现,所有人都在瞧着我,我差点忘了礼仪了。若是坐在一起的长辈没有动手的话,我们这些做晚辈的是不能先动手。可是我的手已经伸到了半空中,拿也不是,不拿也感觉怪怪的。

  这时,姑姑说话了,“吃吧,没事的。”我又瞧了瞧奶奶和爸爸,他们同样也朝着我点了点头。这时我才放心大胆的拿起白色的开心果吃了起来。

  今天的拜年很开心,所有的人都显得很高兴,脸上全都洋溢着欢笑,尤其是姑姑,一天下来都快要笑的合不拢嘴了。

【大年初四日记】相关文章:

大年初四日记07-20

大年初四日记六篇06-08

大年初四日记四篇06-08

大年初四日记三篇06-10

大年初四日记八篇06-06

[精选]大年初四日记6篇07-29

关于大年初四日记4篇06-29

大年初四日记汇总八篇06-30

大年初四日记汇编7篇07-01

【必备】大年初四日记3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