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说课稿>艺术说课稿
艺术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2-14 08:14:54
  • 相关推荐
艺术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艺术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艺术说课稿1

  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歌曲《拉拉勾》是《家园共育资源包》中大班下学期的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生动的描写了两个小朋友之间因发生了矛盾,从生气到和好又高兴起来的表情和动作。

  2、活动目标:歌曲运用了切分音和休止符来表现幼儿的情绪变化,因此把握好这些也是学好这首歌曲的关键,因此我设置了以下目标: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探索在歌表演中运用眼神、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培养幼儿爱护动物,和动物作朋友的情感。

  3、活动重难点:《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我将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作为重点,探索在歌表演中运用眼神、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作为活动难点。

  说教学方法:

  《纲要》中指出:“音乐教育不是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情感,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在组织活动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音乐欣赏法:我首先完整播放歌曲,让幼儿进行聆听、感知歌曲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

  (2)演示法:我通过范唱让幼儿对歌词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以便幼儿更好把握歌曲的情绪变化。

  (3)练习法:学唱歌去,让幼儿感知切分音和休止符,并用这些去表现歌曲的情感,以此突破活动的重点。

  (4)律动教学法:我让幼儿合作创编动作,让他们把歌曲内容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以此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5)游戏教学法:孩子们喜欢把一切活动都变成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学习。因此我设计了“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让幼儿戴上动物头饰做游戏,既对歌曲内容进行了巩固,又渗透了爱护动物的情感。

  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情境导入——情景表演:我不理你了。

  1、两名幼儿表演为了玩玩具闹矛盾的'场景,师幼观看。

  2、讨论: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

  3、引出活动内容:《拉拉勾》

  (本环节的设置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带入本次活动的情境中来。)

  二、游戏活动准备——幼儿学唱歌曲《拉拉勾》

  1、老师播放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词内容。

  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处,教师要有较明显的动作暗示。

  4、教师引导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轻快的唱法演唱后半部分。)

  5、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表情来表现歌曲内容,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翘嘴巴。

  (让幼儿通过聆听,感知歌曲情绪,并能在演唱时用切分音和休止符去将其表现出来,最后创编动作,用肢体语言加以巩固和表现,做到理解透彻,表达准确。)

  三、游戏活动过程——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游戏说明:全班幼儿分成两部分,围成里外两个圈,外圈幼儿戴上头饰,面对面站好。音乐《拉拉勾》响起时里圈幼儿一边自编动作一边走,等到了“我们又做好朋友”时停下来和对面的幼儿拥抱。可重复游戏,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动物朋友。

  游戏规则:里圈幼儿在音乐响起时沿顺时针方向走,当听到“我们又做好朋友”时必须停下来和对面的小朋友拥抱,犯规的幼儿活动将被淘汰出局。X局(重复次数以实际情况而定)后不犯规的幼儿为胜利者。

  1、师幼开始游戏。

  2、老师总结游戏,给优胜者发“小星星”以示鼓励。

  (这个游戏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幼儿在游戏中对歌曲进行了巩固的同时,又理解了我们还要和动物做朋友,保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延伸:

  1、和家长或者同伴一起玩歌表演:拉拉勾。

  2、分享和好朋友、动物朋友友好相处的办法。

  (设计和家长同伴玩游戏,是为了加强幼儿的亲子关系,多认识朋友。分享和朋友、动物友好相处的办法,是为了让幼儿从小学会和谐友好的和朋友相处。)

艺术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 这一单元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本课分为2个课时 。 设计理念:“视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理念。所以在设计中。针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活动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除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摄取知识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用语言、文字等进行主观能力的表述。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既要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教师讲述的弊端,又着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以这些为教案设计的理念,具体组织教学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活动,进一步评论和认识作品中常用的艺术交流语言,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审美经验,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这个目标的确定是承接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在总结基础上在加以拓展和深化的。因此,1、认识目标:通过欣赏了解西方传统绘画的总体风格,掌握欣赏写实性绘画作品的基本方法。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对外国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等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3、德育目标:学习艺术巨匠们勤奋、刻苦和钻研的精神,领悟大师们的.情感和心灵的表达。重点还以欣赏为主,理解西方传统绘画写实风格。在此教学重点活动中,能否形成自觉运用艺术语言来欣赏表述自己认识的艺术作品的能力和习惯,因此也就成立本节课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没有固定的形式。一下是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1、准备阶段:美术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我觉得很重要,如果在学生一进入教堂,就能感受并被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包围起来的时候,他的心身必定会受到感染。因此,课前播放音乐,并展示制作好的精美艺术图片,学生就能感受到不同。我选择的是旋律特点很强的贝多分的钢琴曲《命运》。并为下一步的导入作好铺垫。也是有备而来得。

  2、导入阶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欣赏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如果没兴趣,更不会用心欣赏作品进而探讨了。所以,采用了激情质疑兴趣导入:教师:听了《命运》交响曲,你有如何感受?生:畅谈感受,激情增趣。这里引导学生对音乐交流语言的认识,也可以扩展:舞蹈家*动作舞蹈进行语言交流,诗人用文字诗歌进行表达交流等。在兴趣激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定位课题了。音乐用旋律、节奏,音符等作为交流的语言,美术作品又是如何运用造型要素和手段进行交流的呢?

  3、发展阶段:具体分了来年各个活动,第一个是回顾评论艺术作品中造型要素与手段的运用。首先,教师质疑:在你所搜集的和上节课欣赏的作品中,你最喜欢那一幅?你认为作品中突出运用了那种造型要素和手法?

  学生分组探讨交流所搜集的作品,并选组员代表进行阐述。 评论活动:及时在以上欣赏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重点认识西方传统绘画写实风格。先引导学生, 对课本上的作品进行分析。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设计质疑问题:描绘了人物逼真?给你怎样的感受?教师可以讲解有关创作的故事试。分析画面的构成和色彩等。同时学生凭直观感受自由论述,集体讨论,认识西方传统绘画写实风格。

  四、总结与尝试探究阶段

  这一阶段是本节课的难点。用学到的知识去进行作品欣赏。形成自觉的意识。首先设计了竞答热点: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你对这些作品的认识?以此为活动启发,各组交换搜集到的作品,或结合教师出示的作品,尝试以本节课评述总结的你对西方传统绘画写实风格的认识。这是本节课的提升阶段。学生进行评书时以鼓励为主。

  五、课后拓展:

  1、尝试比较中国画与西方传统油画的不同点,从而体会东西方艺术、文化、情感的差异。

  2、积极进行课后网上查找资料的习惯,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艺术说课稿3

各位领导、同志们:

  你们好!

  我选择说的课是:岳麓版初一历史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第7课内容,题目是:《隋唐的文学艺术》。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都处于重要地位,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唐诗及代表人物,楷书、草书的代表人物,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隋唐的音乐和舞蹈等。

  通过阅读教材与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政治、经济与文艺关系。

  过程与方法

  感知隋唐文学艺术,学会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隋唐时期文学艺术名家辈出,成就辉煌,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诗歌的黄金时代。

  难点:敦煌莫高窟保存至今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

  (1)多媒体辅助的导谈法: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学习法:所谓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如历史文物、历史遗迹、古人的诗歌等,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如此为学生的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实践学习法: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情景模仿的途径来学习历史,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历史和感受历史。

  三、说学情

  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初一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去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而我所讲的内容偏重文学艺术方面,理性强,学生理解难度较大。为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从而完成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引入课题)

  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学生回答)

  同学们回答非常好。隋唐的科技领先于世界,那么,你知道吗?隋唐的文学艺术成就,也是享誉世界的,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隋唐的文学艺术。

  2.讲授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

  一、诗歌的黄金时代

  (1)唐诗的空前繁荣。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到唐代会出现诗歌的黄金时代?”

  (2)李白: ①学生介绍李白生平。

  ②展示其作品:《蜀道难》。

  ③欣赏《望庐山瀑布》、《下江陵》。

  (3)杜甫: ①学生介绍杜甫生平。

  ②欣赏《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白居易:①学生介绍白居易生平。

  ②琵琶诗及白居易。

  学生讨论“李、杜、白的诗各有什么特色?”

  二、书法与绘画(挂图展示 师生欣赏 学生谈感受)

  (1) 书法: 楷书: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张旭、 怀素

  (2) 绘画: 阎立本 吴道子(欣赏作品)

  三、敦煌莫高窟

  (1)地理位置:(出示挂图)

  (2)欣赏塑像和壁画

  思考:“联系当地自然地理条件,保存较好原因?”

  四、音乐和舞蹈(师生共同欣赏)

  3.巩固练习(略)

  4.作业布置(略)

  5.板书设计(略)

  通过简明实用的板书,使学生对当堂所学的知识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总结(学生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隋唐的文学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隋唐时期文学艺术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为祖国的辉煌而拼搏。

艺术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必修)第九单元的一节鉴赏课,该单元共包含三部作品,分别为《魔王》《鳟鱼》《菩提树》,其中《魔王》是一首戏剧性很强的叙事歌曲,歌曲主要描绘了,一个狂风之夜,父亲怀抱病重的儿子骑马飞奔,魔王不断诱惑儿子,企图夺走儿子生命,最后儿子死在了父亲的怀中。

  整首歌曲的发展里,钢琴自始至终疾快的三连音,营造出一种紧张、危极的情绪基调。第二首作品《鳟鱼》,取材于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音乐轻松、活泼,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统治下的弱者的同情。第三首作品《菩提树》选词于缪勒的诗歌,是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五首歌曲,主要描写了一位流浪汉,看到门前的“菩提树”回忆起过去的生活,表达力主人公期盼能够回到安宁的生活的心境。

  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了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艺术歌曲的定义,以及“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知识的学习,已掌握了一般的学习方法,他们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比较丰富,逻辑思维比较成熟,但是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会积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总结归纳。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1.聆听《魔王》《鳟鱼》,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运用感受、体验、合作、表现等方法,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了解国外艺术歌曲及我国的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欣赏《魔王》《鳟鱼》,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风格特征。难点为掌握艺术歌曲的概念及风格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1.教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

  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听赏法。

  六、说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深入探究——巩固提升——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进行导入,在上课前我会弹唱《摇篮曲》,引导同学们在听赏的过程中说出歌曲的名字,顺势引出作者舒伯特,简要介绍作者,由此导入本课的主题——《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第二环节是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的环节,我共分三部分进行,首先,我会引导同学们听赏《魔王》,并提问同学们这首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又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作答,而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作品的情绪是紧张的、不安的,其主要向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个狂风之夜,父亲怀抱病重的儿子骑马飞奔,魔王不断诱惑儿子,企图夺走儿子生命,最后儿子死在了父亲的怀中的故事情节。随后我会引导学生再次听赏作品,感受作品的演唱方式,学生不难发现,该作品的演唱方式为男生独唱,由一个男演员扮演父亲、儿子、魔王、叙事者四个角色,而后引导学生感受伴随着故事中人物的情绪愈加激动,演唱者的声音也愈发变高,以此感受到演唱者演唱技巧的高超,而后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配乐朗诵,真正的参与音乐当中,成为音乐的主人。

  探究学习的第二步,我会引导学生聆听《鳟鱼》,交流歌曲的主题及人物,简介作品、了解作品的故事内涵、分析歌曲的情绪。

  《鳟鱼》主要讲述了鳟鱼与渔夫的事。作品开始音乐轻松活泼,表达了天真的鳟鱼自由自在的欢快的游着,后来音乐紧张表现鳟鱼遇到了危险。

  最后绝望了。本首歌曲的内容仿佛一个寓言故事一般,在歌词的表象后面隐含着一定的象征意义。这部作品的歌词选自舒巴尔特的诗,因为政治的原因,舒巴尔特被关进监狱,为了表达他向往自由的心情,他写了许多抒情诗。《鳟鱼》,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上当受骗的小鳟鱼。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愤慨和不满。在学生对作品的内涵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带着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切身演唱乐曲。

  深入探究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会引导学生一同总结艺术歌曲。

  概括出艺术歌曲的特点为歌词多采用名家诗作;

  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旋律表现力强;

  表现手段及创作技巧比较复杂;

  对演唱技巧要求高;

  伴奏占有重要地位。是歌曲最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习歌曲、了解歌曲。

  第三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

  我会引导同学们聆听艺术歌曲《嘉陵江上》《教我如何不想他》,感受中国艺术歌曲的博大精深。

  这样做不仅能深入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还能在了解西方艺术歌曲的基础之上,对中国的艺术歌曲有一定的了解,不仅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新学又提高了艺术审美的能力。

艺术说课稿5

  一、说教材的地位作用:

  《交往讲艺术》是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属于道德板块的内容。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学会交往天地宽,设置这一单元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交往礼仪,提高交往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扩大交往范围,在人际关系中受欢迎,最终实现课程标准——使学生能过有意义的生活,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交往讲艺术》一课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节,是让学生在明白交往基本知识和礼仪的基础上,把握交往的技巧,营造出和谐、温馨的人际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加顺畅、更受欢迎。所以《交往讲艺术》是本单元的落脚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二、说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倾听、表达、赞美他人,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知识与能力】掌握人际交往中倾听、表达、赞美的技巧,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素质。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品表演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达到教学效果。

  2)用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对下文的学习。

  3)采用自学与展示和质疑形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交往讲艺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因为:

  1.交往是一门学问,要成功的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掌握基本的交往艺术。而要引导学生把握人际交往的规律,势必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2.从中学生的交往状况看,因为缺乏交往技巧,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遇到了不少障碍。

  所以在教学和训练中,我根据学生的交往状况,设计了情景剧表演,选取了小故事以及小组展示和班级大展示等课堂活动,深入浅出的对学生进行交往技巧的教育。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交往的三种技巧,而且能够在课堂上,真诚的把赞美施予同学和朋友。

  【教学理念】以生为本理念和有效教学理念

  【教法】创设情景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情景感悟法、合作交流法、问题归纳法、小组展示法、质疑评价法、课堂互动法

  【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境导新课

  1.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交往讲艺术

  二、互动学新课

  1、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交往的艺术有哪些呢?

  2、学生自学、对学,对子互查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给对方予以恰当的评价。

  3、学生群学,根据组内情况,确定人员分工,积极预演,为小组展示做好充分准备。

  三、合作来展示

  (一)学会倾听(一组展示)

  1.学生展示: 倾听有什么意义?应如何倾听?(学生自问自答合作完成)

  2.质疑评价。(四组质疑)

  3.教师点拨引导归纳,应如何倾听。(认真仔细听别人讲话。要耐心、要虚心、要用心、要会心)

  (二)学会表达(二组展示)

  1.听故事 谈启示:

  2.小组展示 :善于表达有什么意义?应怎样把握表达的艺术?

  3.学以致用 :看看以下情境,这样做会_______,应该_______。

  (1)、王浩没完没了地唠叨一些别人根本不想听的事,尽管别人已明显地表示出厌烦,他却坚持要人听到底。

  (2)、张立与人谈话时老爱插嘴,抢着替他人把话说完。

  (3)、小明与同学交谈时十分留意他人的发言,总是纠正他人发言中的错误,令人尴尬。

  (4)、菲菲总喜欢与人嘀嘀咕咕、窃窃私语。

  4.质疑评价。(四组质疑)

  (三)学会赞美(三组展示)

  1.学生表演:愉快的小丽

  2.学生展示:学会赞美他人有什么作用?怎样学会赞美他人?

  3.质疑评价。(四组质疑)

  4.慷慨赞美给小组(同学):

  请你真诚的对优胜小组说一句赞美之词,让他们体验被赞美的温馨。

  四、效果随堂检

  1.我来选择: (PPT)

  2.作业我能完:完成一份交往讲艺术的手抄报。

  五、收获我来谈

  1.学生一句话谈这节课的收获

  六、结束新课

艺术说课稿6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向大家开放的音乐活动是《胖胖熊和小老鼠》。

  我是中一班的xx老师。我园的体验教育包含若干个子课题,子课题的研究就是如何将体验教育理念和思想落实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的环境创设、方法手段的运用上。

  我承担的是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实施体验教育思想的子课题研究。本学期,我班根据体验教育阶段目标和班级教育目标,精心选编教学内容,采用南师大许卓亚教授编的音乐教材以及以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理论和体验教育理论为指导展开一系列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给予幼儿音乐节奏的美。

  在实施过程中,除了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以外,我们还利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帮助幼儿感知节奏,让幼儿去寻找、去倾听、去模仿,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例如:让孩子们去倾听“嚓、嚓、嚓”的手表声、“铛-铛-”的敲钟声、“嘀嘀”的汽车声,去模仿走路、切菜、洗衣服等节奏鲜明的动作,从这些不同的有节奏规律的声音和动作中,孩子们渐渐知道声音和动作有各种各样的节奏。

  每当孩子发现了生活中富含节奏美的事物时,我总是给予热情的鼓励,引导孩子模仿这些声音、动作或形态,增强幼儿对寻找生活中的节奏的兴趣。

  今天我向大家开放的音乐活动是“胖胖熊和小老鼠”,目标定位于:

  1、熟悉故事内容,学习用乐器演奏动物走的节奏,初步掌握节奏型×-|×-|、××××|××××|。

  2、通过探索,初步认识动物走路声音特征,会用乐器表现。

  3、积极参加探索活动,感受故事情节与乐器带来的愉悦情趣。

  我的设计思路是:首先选用节奏鲜明、对比性强的胖胖熊和小老鼠的动物形象,以故事的'形式导入,通过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来感知胖胖熊和小老鼠在外形上的不同;其次,给孩子提供模仿的机会,我则与孩子同学同乐,为了进一步感受节奏的速度和力度,我和孩子们一块儿学熊宝宝-熊妈妈-熊爸爸,由强到更强;学鼠爸爸-鼠妈妈-鼠小弟,由弱到更弱;然后,孩子们根据动物走路的性质选择小乐器来探索乐器声音与动物走路声音的关系,我着眼于启发、引导、点拨,最后,每位孩子手拿一件小乐器跟着老师的故事情节分别敲出胖胖熊和小老鼠走路的声音,从而感受故事情节与乐器配合带来的愉悦情趣。

  在此,无论我今天的活动成功与否,我希望我今天的活动能给孩子带来欢乐,让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学习,这也正是我园体验教育的目标之?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快乐,我是这样做的,我园的其他老师也是这样做的。那今天我能不能将快乐带给每个孩子呢?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艺术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

  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三、[教学重点]

  唐诗及代表人物,楷书、草书的代表人物,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隋唐的音乐和舞蹈等。

  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

  四、[教学难点]

  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2、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

  五、[教学方法]

  展示法

  接着让学生试着说说“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理解,体会“将心比心”指的是用自己的心比别人的心,为他人着想。

  学法指导:

  1、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 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过程]

  新授过程:

  导入:

  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图片,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

  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

  《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1》两幅作品。

  问题思考探讨:

  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

  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这部分内容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又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教师活动:

  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

  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通过拼读音节读儿歌,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

  1、抽象艺术的含义?

  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

  代表人物:

  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

  代表人物:

  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

  《百老汇的爵士乐》。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爵士乐:《蓝色狂想曲》),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活动:

  老师介绍:

  1、爵士音乐;

  2、蒙德里安生平简介;

  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

  问题思考与探讨:

  学生活动:

  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这幅作品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块让你联想起什么?横竖交错的线条让你想起什么?

  教师活动:

  老师补充总结

  在以往的活动中,幼儿已充分了解了眼睛的保护方法。本次活动将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环节来组成第一环节:即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将以轻松、愉快的“指指点点”游戏,引入课题,使孩子自然进入活动状态。

  能力练习:

  欣赏几幅作品,判断它们是属于冷抽象还是热抽象艺术作品。

  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思考:

  具象艺术能够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抽象艺术却完全排除现实形象的可辨性呢?那么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问题引出:

  (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

  问题思考: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25页,回答问题。

  1.抽象艺术的形成?

  19世纪中叶照相机的发明加速人们对美术的本质思考,20世纪初,抽象艺术的概念在西方已经基本确立交流法,操作之后,让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让同伴分享自己的成功,同时,老师也统整和提升幼儿的经验。

  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照相机的发明,现代的社会化大分工,西方科学理性的影响。

  抽象艺术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抽象艺术的特点:

  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汇分析、抽离、孤立出来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这就形成了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

  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

  A形式与色彩;

  B构图与笔触;

  C材料与肌理;

  D空间与透视;

  E光影与运动。

  学生能力练习:

  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

  知识补充:

  抽象艺术在我国的独特表现, 抽象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拓展:

  学生欣赏完这些作品后,跃跃欲试,都想创作抽象艺术作品,那么,这时候老师要适时满足学生的欲望

  动手实践,创作作品。

  让学生听一首音乐,创作一幅抽象艺术作品。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重点讲述的是冷、热抽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

  四、板书设计:代表艺术家、特点等环节,分析鉴赏部分作品。

  本册书总体编排设计精当合理,符合学生在这一年龄段的认知能力,注意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冷抽象、热抽象美术作品,分析其分类、法、情感与态度的有机结合。

艺术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我的幼儿园》,这是一个小班的音乐活动,我将从说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设计意图

  《我爱我的幼儿园》是一首简单的4/2拍儿童歌曲,节奏活泼明快,歌曲旋律简单优美,歌词短小易懂,富有生活气息,便于幼儿理解。这些都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符合《指南》中所说的“小班幼儿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小班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环境不熟悉,环境的变化使幼儿感到不安,排斥去上幼儿园,有些幼儿哭着闹着要回家。而这首简单的儿歌通过简单的歌词和旋律告诉幼儿上幼儿园的好处,使幼儿从心底认可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同时《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行成。”因此我选择了《我爱我的幼儿园》作为本次活动的教材。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即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终点。同时《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所以我制订了以下几个目标:

  1、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知道所唱歌曲的歌词是什么。

  2、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能随着音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表演。

  3、感受音乐的美,逐渐产生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三、说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本次活动学会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活动难点:在活动中,能够随着音乐,大胆的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歌曲的表演活动。

  四、说活动准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做了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

  1、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找朋友》。

  2、幼儿日常生活照片制成的教学ppt

  经验准备:幼儿入园已有一段时间,会唱儿歌《找朋友》,且有交好的小伙伴。

  五、说教法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表达法,观察法等教育教学方法。

  游戏法是指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规则的游戏活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活动中,我将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的游戏。

  表达法即发表,表现,是指幼儿经过思考,领悟,用行动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对事物认识的一种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他是什么样的。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为三个大的环节:

  环节一,导入部分(唱一唱)

  在本环节中,我将通过和幼儿的相互问好“小朋友们好,老师您好”进行发声的练习,既复习了音阶,又和幼儿进行了交流。作为活动的导入部分,也可以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环节二:主体部分(学唱歌曲)

  1、游戏找朋友

  在该环节中,教师播放音乐《找朋友》,幼儿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体会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和团体生活的温暖。

  2、听一听

  教师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让幼儿整体感知音乐,体会歌曲节奏的活泼欢快,大体知道歌曲在唱什么。在该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和小伙伴一起听音乐,与歌曲产生联系,让幼儿体会到幼儿园里朋友多,感受歌曲的欢快和美好。

  3、学一学

  通过上一环节听一听,联系生活,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让幼儿想知道歌曲在唱什么,应该怎么唱。在该环节中,教师通过逐句教幼儿唱儿歌,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并快速学会唱歌曲。

  4、比一比

  在幼儿学会唱这首歌的基础上,组织幼儿进行歌唱比赛,可以更好的激发幼儿的歌词兴趣,也可以使部分幼儿得到一定的休息。

  5、说一说

  在该环节中,教师通过播放幼儿的生活照制成的ppt,请幼儿认一认他是谁,讲一讲自己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这既可以使幼儿的嗓子得到休息,又可以加深对本班幼儿的认识,这也是本次活动动静交替的表现。

  6、演一演

  在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时,让幼儿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在本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快乐的动作来表演这首歌,教师也应进行适当的提示如拍手等。通过幼儿大胆的表演,既满足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又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的歌曲。

  环节三,结束部分(游戏大家一起唱一唱)

  在本环节中,教师将再次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唱一唱,演一演,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

  为了更好地完善本次活动,我将活动延伸至美术活动,让幼儿画一画我的幼儿园,画出幼儿自己心中的幼儿园,表达自己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艺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 本活动是自选教材,课题《青花瓷》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一个知识点,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呈现,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在纸上随意画出任何图案,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图形表现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 美育目标: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和乐趣,并且能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 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青花瓷花纹的主要特征,感受其典雅高贵的美,知道青花瓷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

  (3)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尝试用各种图形装饰花瓶

  三、说重难点

  根据活动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了解青花瓷花纹的'主要特征。

  (2)独立用各种图形装饰圆盘。

  四、说教法:

  1、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孩子看,让他们有直接的感受。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观看青花瓷图片和实物,让幼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下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互动法:让每个幼儿都动起手来,有师幼儿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观察指导法:美术活动幼儿操作环节中,经常说到“教师巡回指导”,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目标不明确,需要的巡视来加以指导,也能增加幼儿操作的安全感,同时也便于掌握幼儿在操作中的随机信息,然后老师再把这些信息抛给幼儿,让幼儿说自己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会用什么方法解决,让幼儿的实践操作来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加突显老师再活动中引导者的角色。

  五、说学法 :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探索活动,选择方法很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在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主要运用方法有:

  1、观察法:通过对青花瓷实物和图片的观察,提高了幼儿对事物的分析能、想象思维的发展。

  2、操作法:让幼儿通过绘画了解青花瓷图形的特点。

  3、展示法:让幼儿在展示自己的作品过程中真正体验艺术给人带来的快乐。使幼儿在表现、交流中分享探索绘画的过程和结果。

  六、说教学流程

  (一)、欣赏青花瓷花瓶照片,发现青花瓷花瓶的装饰纹样特点

  1播放歌曲《青花瓷》,幼儿随着音乐一起进入活动室。

  2. 出示青花瓷实物,让幼儿欣赏,引起兴趣。

  3.欣赏一些青花瓷的图片,观察每张图片上都画了什么。教师小结:古代的人们很聪明,把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花草、动物、人物等各种美好的东西都画在了花瓶上。所以,这些瓷花瓶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二)、观察青花瓷花瓶绘制步骤图,了解"青花花瓶"的绘制顺序与装饰要点

  1.观察图示,熟悉"青花瓷花瓶"绘制的顺序。

  2分析布局图示,了解青花瓷花瓶绘制的装饰要点。

  师(小结):花瓶的花纹可以画花朵、太阳、人物、动物等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是要注意将花纹或图案画在花瓶子上,画得饱满和圆润一点。边上的花纹要排好队,不能乱画。

  (三)、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可以根据幼儿能力差异,分别进行语言提示或示范指导。

  (四)、展示幼儿绘制的青花瓷花瓶,相互欣赏与交流

  1、展示幼儿的作品,请个别幼儿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2、采用幼幼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进行讲评,重点围绕主题花纹设计、花瓶边花纹排列、整体布局、艺术审美等展开。

  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瓶”作为新教材内容,要开展好这节美术活动,主要是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欣赏感受,激发兴趣。

  活动首先请幼儿欣赏青花瓷瓶,了解青花瓷的特点。我们选择的青花瓷瓶要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图案清晰简单易于幼儿观察,花纹是否重复对称,主图则可以是对称也可以是有主题的画。

  二、化复为简,贴合幼儿。

  我们从照片、图片上看到的青花瓷图案大多较为复杂,这样的图案让大班幼儿来画也太难了,画不好反而会打击到他们的自信心。所以要对于青花瓷过于复杂的图案要进行简化,准备一些基本的、简单的青花瓷元素图案,就可以用它们构成一个漂亮的青花瓷瓶了。

  三、富有技巧,掌握要点。

  青花瓷的图案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瓶口一般用一些小花纹重复装饰,瓶底也基本上由线条和小图案构成。中间的图案相对大一些,构成主图,有的幼儿想到画云朵和小鸟,有的幼儿想到画花朵和蝴蝶,还有小朋友想到画一串串葡萄,构图很有趣。从幼儿绘画完成后展示的作品中,我发现有的小朋友都是用线条画的,虽然是很认真地画,但是看上去始终显得很单调,其实我的范画也是有规律的,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我直接请一位幼儿在线条内涂上一些颜色,这样一块一块的“面”就有了,整体效果不那么单调了,幼儿们都说比原先的好看了多了。

  美术活动有很多技巧在里面,这需要老师在活动前就要进行深刻认真的思考,孩子的水平基本上是相同是,大班幼儿要帮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一些绘画技巧,这比无目的地练习很多次要来得好,幼儿对点、线、面的掌握是绘画表现造型的最基本要素,点线面是美术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掌握好它,将对绘画的提高有巨大的帮助。

艺术说课稿10

  一、单元目标

  (1)从古今中外优秀绘画作品中,感受各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和自然现象。

  (2)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学生能对绘画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和美感特征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评价。

  (3)通过对本单元绘画作品的欣赏,加深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认识,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与态度。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围绕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这个主题展开,改变了以往绘画欣赏以学科,画种,时代或地域划分内容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课程综合性的特点,提出了从多角度认识欣赏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对作品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

  2、对作品艺术表现的理解和鉴赏。

  3、多角度理解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

  四、课前准备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图片或课件制作。

  学生:课前有关作品资料的收集和学习。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

  通过作品数幅(投影、幻灯或图片)展示充满生命活力的绘画作品

  学生思考讨论:作品中主要描绘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点评并引入本单元学习课题。

  (1)绘画作品形象丰富,相当一部分为充满生命力的形象。

  (2)生命产生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与自然和谐交融。

  (二)、活动一:欣赏与评述:对作品的基本认识

  1、观赏作品数幅(课本第1页,可作适当增补)。

  你是否能对作品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也可将自己课前收集准备的资料作讲稿)。

  2、学生讨论。

  3、学生对作品描述发言。

  4、教师讲评,并作个人发言。

  (1)重点描述作品形象中生命的活动及与自然融洽的关系。作者将这幅画的人物与自然达到巧妙的统一和谐。

  (2)适当提示作品的构图,艺术风格等所传达的效果。

  画面上人物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地平线与直立的树木又增加了构图的丰富性。 《维纳斯的诞生》(意大利)是波提切利画于1432年。

  (三)、活动二:分析与研究: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请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课本第3页,可作适当增补)。

  1、研究思考:

  (1)联系作品思考:自然对生命活动有哪些作用?自然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水、空气、食物(养料)、阳光,同时也能处理生物排出的废物、废气,进行物质能量的循环。

  (2)如何保护自然?促进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小方面: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粮食,不乱扔垃圾、不破坏花草树木等等。

  大方面:减少森林破坏、减少水源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等。

  (四)、作业要求:

  选择课本中第2-3页作品一幅,对作品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上节课欣赏的作品有哪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作品?

  (2)、转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欣赏第一单元的前半部分作品,先请同学们把书上的内容自己先看一遍。

  2、教师板书:

  (1)、《野牛》

  (2)、《创造亚当》

  (3)、《溪山行旅图》

  (4)、《孟特芳丹的回忆》

  (5)、《神奈川冲浪图》

  3、请同学们说出这些作品的作者或出处,学生讲教师板书。

  4、重点欣赏、评述:

  (1)、《野牛》

  a、介绍出处发现时间是保存于阿尔塔米拉洞窟中的史前岩画,是由西班牙的马格德林人留下的古人类活动遗迹,距今约1.5万年。

  b、与同学共同讨论其特点:写实、传神。(窟顶壁画中有两只负伤的野牛,它们的身躯卷缩成一团,外轮廓被处理为稳定的三角形状。而在细节方面,诸如抽搐的四蹄、甩动的尾部、斜剌如剑的双角、直竖的耳朵,都采用寓动于静的手法,把野牛处于生命的最后时刻,困兽犹斗的特点表现得惟妙惟肖。)

  c、揭示主题:表现其生命活力和威严的气势。

  (2)、《创造亚当》

  a、介绍作者米开朗基罗的代表壁画《西斯廷天顶画》中的重要部分。及文艺复兴运动。

  b、介绍作品,并对作品内容和形式与同学进行讨论。

  c、突出主题:表现生命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美,体现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3)、《溪山行旅图》

  a、介绍作者是北宋画家范宽的传世名作。及其性格特点:待人宽厚,与人为善,“与山传神”的画家。

  b、介绍作品:构图构图严谨图,层次分明,主次和谐。前后递进,用水贯通、表现画面意境山石轮廓坚劲,塑造了一个"气魄雄浑“的堂堂大山,让人感受到恢弘博大而又逼真动人的气象。

  c、讨论并得出画面揭示主题: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引伸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4)、《孟特芳丹的回忆》

  a、介绍作者及地名孟特芳丹。

  b、介绍作品:构图、表现内容、形式美感、画面意境。

  c、讨论并得出画面表现主题: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的美好心灵。

  (5)、《神奈川的风浪》

  a、介绍浮世绘及作者

  b、介绍作品表现内容并与杜键的《在激流中前进》作对比,学生讨论并概括出浮世绘的特点:造型简练、线条流畅、色彩明快,装饰性强。

  c、讨论画面的对比因素并得出画面表现主题:劳动人民与大自然的搏斗精神。

  5、学生自行欣赏并讨论《维纳斯的诞生》、《红蓼白鹅图》、《禽兔图》、《稷神崇拜图》这些作品是怎样表现艺术是生命和自然的和谐交融。

  6、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会遇到不解的难题,教师及时当众解答。

  7、小结本节课:

  这些美术作品都体现了艺术是生命和自然的和谐交融。不管是人类生命与大自然的抗争还是对大自然的享受,不管自然对生命的渴望,还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都体现生命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谐交融是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

  五、教后感:

  欣赏美术课以何种教学方法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是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欣赏课的教学应体现探究性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艺术说课稿1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这是一堂欣赏评述课。让学生对享誉世界的国画泰斗齐白石先生及其炉火纯青的艺术成就和醇厚无瑕的高尚人格,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对中国画产生浓厚兴趣,为进一步对山水画、花鸟画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喜欢合作与交流。通过四年级的国画课学习,学生对齐白石先生的中国画有粗略的了解。能够掌握计算机的简单操作,初步具有浏览网页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这堂课主要有三大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了解齐白石先生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坎坷辉煌的艺术生涯、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和深刻独特的审美感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在局域网设计创建的“齐白石学习网站”,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网上交流、互动点评的方法,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白石先生艺术人生的了解和代表作品的赏析,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激发学生对国画等艺术形式的兴趣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并学习欣赏齐白石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以文字表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观后感。

  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帮助学生通过个体与小组的探究,自己获取知识。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六步教学环节:

  一、艺术成就导入,营造课堂氛围;

  二、初步浏览网站,调动学习热情;

  三、分组深入探究,汇报探究所得;

  四、名画赏析感悟,学生交流心得;

  五、网上发表感受,师生互动点评;

  六、教师全课总结,升华品德情操。

  在第一、四、六环节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自己创建的`“齐白石学习网站”的形式,以齐白石作画视频、名画赏析、名人评虾与中西画对比等方式层层渗透。

  第二、三、五环节是这堂课应用网络提升教学效果的重点环节,我将整合点诊断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整合点的方法结合这三个环节,为大家介绍一下: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常规欣赏课,我们仅仅是针对教材上原有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学习,兴趣从何而来?把备受学生喜爱的信息技术课与美术欣赏课有机结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在“初步浏览网站,调动学习热情”环节,给学生五分钟时间,通览网站内容,对网站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学生能够选择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在“分组深入探究,汇报探究所得”环节中,考虑到整个班级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个体差异,我利用“小组合作”,分4到6人为一组,在每组中选出一名电脑操作较好的学生负责该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本组纪律,便于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得到及时解决,保证课堂秩序。

  教师自己设计创建的学习型网站紧扣教材,图文并貌,直观清晰、操作方便,网站像一棵知识树,“生平简介”、“绘画题材”、“艺术作品”等网页都将齐白石一生在艺术方面的阶段变化向学生详细地伸展开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深入探究主题内容,主动获取知识,共同提炼知识点向全班讲解,教师及时补充、归纳、总结。让学生把对电脑和网络的兴趣延伸和扩展到对民族艺术的兴趣,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和有机融合。

  在“网上发表感受,师生互动点评”环节,为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BBS留言板,让学生在网站中复制一些精彩的句子,粘贴到自己要发表的观后感中,使学生摆脱了过去回答问题时语言单一、内容枯燥的难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把自己的留言与别人的回复进行比较后,再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和互评。

  教学效果:

  整合课教学,使课本知识立体化、丰富化,让学生们在浓厚的兴趣和愉快的心境中真切而全面地感受齐白石先生德艺双馨的大家风范,可以说,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不但把美术欣赏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必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以上是我对《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课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艺术说课稿12

  音乐的魅力无穷无尽,古人云:“音乐感人至深,能使人乐、能使人悲、能使人奋起。”人在婴儿时听到音乐就知道“手舞足蹈”,在幼儿时期所接受的艺术教育,往往能作用于他的一生,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能陶冶性情,对美好事物有良好感情,对生活无限热爱,并能逐步建立起健康的审美观点。

  一、说教材、说幼儿情况:

  1、材料来源:

  歌曲《小雨沙沙》,是一首来自幼教刊物上的歌曲。这首歌曲能在春暖花开、春雨飘洒的季节,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它的教学对象应该是大班幼儿,通过我对歌曲的了解和分析后我发现这歌曲非常具有儿童化,旋律优美、易记,歌词通俗、易懂,好学好唱。根据歌曲的特点,对于大班孩子可能较简单了。所以我把这首歌作为中班的教学内容进行,希望也能达到好得效果。

  2、幼儿情况分析:

  在此活动之前,我对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有时让孩子们听一些音乐,他们能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感受音乐不同的性质:欢快、优美、或是忧伤。让幼儿多进行呼吸练习,及怎样用动听的声音演唱。孩子们以前唱歌时,不会用方法,常常用嗓子喊歌。也不会换气,通常唱得上气不接下气,通过练习以后情况好多了。还鼓励幼儿常常在听音乐的同时创编动作。通过观察我发现,每次孩子们听到音乐时,他们都会情不自禁的动起来,只是有些孩子不自信、不大胆,不敢把动作做出来。因此,我积极的鼓励每个孩子去创编动作,大大的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这些都为本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始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具体为:(1)、萌发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2)、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初步演唱歌曲。(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据教材的内容、幼儿的情况、和目标的制定,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感知大自然的美好,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活动的难点是: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二、说教法与学法: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对教育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国外流传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作为一节音乐活动,教师除了用柔美的声音,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给幼儿创设了“情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活动是在一定情景下进行的。通过cai课件的优美画面和动听音乐让幼儿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在本次音乐活动中还体现了“协作”的要素,在学唱环节中由为突出。我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导向者,带领幼儿打节奏,合着旋律朗诵歌词,并指导幼儿自己把歌词唱到旋律中。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然后,孩子们练唱时,用了多种形式,如:老师唱一句,幼儿唱一句、幼儿两人拍手唱、加律动演唱等等,处处体现了协作的精神。

  3、活动中,不仅仅是发展幼儿的“音乐智能”,在其他几个方面也有体现。如:“语言智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把看到的画面用语言表述出来,达到理解歌词内容的目的。也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在“肢体运作智能”上有体现,幼儿理解歌词后,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雨和种子”的动作。用他们的身体表达想法与感受。最后,在“人际智能”方面的体现。幼儿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老师的提问、动作、表情给予回应,还要和其他幼儿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增进了孩子与教师、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此外,我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游戏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歌曲的理解,萌发幼儿的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传统的'音乐活动总给人感觉比较枯燥,老师教、幼儿唱或跳,常常口干舌燥。幼儿缺乏兴趣,有声无情,没有表现力,幼儿无法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境。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最优化,我制作了cai课件,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为: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随着欢快的乐曲跳入活动室,营照了音乐活动的氛围。接下来,利用《小雨沙沙》的曲调做练声曲,为后面的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幼儿探索:

  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为幼儿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把抽象化为具体,把复杂变成简单。它能把自然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清晰地印入幼儿眼帘。课件中,我把种子发芽这一漫长、很难观察到的过程。用十几秒钟的时间在幼儿眼前展现,让幼儿看到种子的发芽过程。因此,孩子们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中感受到“小雨沙沙沙的下,种子在发芽”的美好景象。歌曲配上形象、拟人化的动画画面,声象结合富有趣味性,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学习归纳歌词、理解歌词的目的。正是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才使得幼儿探索的过程显得轻松、愉快。

  (三)、学唱歌曲,突破难点:

  学唱歌曲,这一部分是整个活动的难点。孩子们首先通过看课件,欣赏歌词,然后在画面和音乐的带动下边打节奏边朗诵歌词。有了多媒体教学让幼儿一看到画面中的图象就会联想到歌词的内容。孩子们很快地熟悉了歌词。以往孩子们学唱歌时,都是幼儿跟着老师唱,孩子们显得很被动,不能发挥潜能。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我将学唱歌曲这一环节进行了创新,也加大了难度。让幼儿尝试把歌词唱到音乐中,这是幼儿要学习的一个方法,也是难点。正因为课件中歌曲的旋律和表现歌词的画面配合得很好,当幼儿听到旋律时,就会看到相应的画面想到歌词。所以,通过两遍试唱,孩子们就掌握了歌曲的唱法。利用cai课件就轻松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在传统教学中是难以完成的。

  (四)、游戏体验: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幼儿对歌曲基本掌握的情况下,要进行练习。这里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种形式进行,增进情感的交融,幼儿也巩固了歌词的记忆。而后,请幼儿扮演“小雨”和“种子”的角色,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音乐游戏。孩子们在课件音乐的伴随下,看着画面中出现的“小雨”和“种子”的形象。分别表演出二者不同的动作,较好地区分角色进行游戏。其实,游戏的过程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将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所学通过游戏的形式加以体现。

  四、说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运用cai课件,多媒体等教育技术。在整个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萌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cai课件让歌曲中抽象的形象变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幼儿能够较准确的把握住歌曲。多媒体教学能灵活地随意点击,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极大丰富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提高了这次音乐活动的质量。让孩子们享受了音乐带来的快乐,促进幼儿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了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艺术说课稿13

  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课,属于“设计与应用”领域。文字作为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创意字体的构思及类型,阐明了生活中设计无处不在,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创意字活动,从而达成学会独立绘写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随着社会发展的繁荣与进步,美术字在路牌、灯箱、书籍、电视。等方面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学生在生活中耳濡目染,有一定的认识。本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探索创意字的创意所在及设计意图,归纳它们的创意特点,打开思路,自己进行创意设计。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欣赏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美术作品的.产生离不开生活和创造性构思与技巧。

  2、难点:如何理解美术是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五、说教学方法:

  1、教法:情感导入法、启发式和鼓励教学法。

  2、学法:交流合作法和自主学习法。

  六、说教学工具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相关图片、视频。

  2、学具准备:课本、搜集的相关图片,笔和作业本。

  七、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工作,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播放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的朗诵视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闹头脑中想象诗词中出现了哪些场景?(学生听完后可画在草稿纸上与同桌间交流分享)

  2、展示《江山如此多娇》作品,比较一下和你想象中的景象有何不同?(学生各抒己见)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板书:《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同时要求学生写在作业本上。

  (三)新课学习

  1、分析《江山如此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作品里面有哪些祖国美景?

  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记录作品中的山水景色和你搜集图片中的山水景色。

  老师:现在老师遇到个难题“这些山水景色都来自于哪呢?”请哪位同学愿意帮助我解答下?

  学生:来自于现实生活。

  老师总结:所以我们的美术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

  2、了解《江山如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经历。

  学生:一分钟时间大致看课本上对作品的分析。教师:(补充分析)

  《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画,傅抱石、关山月合作。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毛泽东亲为题句:“江山如此多娇”。画面上旭日东升,江山壮丽,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机。

  整个画面要表现我们伟大祖国的风貌: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

  教师:大家知道作品的题名怎么来的吗?下面就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吧!

  周总理看了画稿以后,指示说,画面还要画上红太阳,体现“东方红,太阳升”之意,他说:“画上红太阳也是象征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特敬请毛主席您老人家来挥毫落款,毛主席高兴地笑着说:“好好!”这时周总理在旁插话说:“主席呀,这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主席站起来了,傅老忙把蘸满浓墨的笔,送到主席手中,主席稍一沉思,便挥毫题上“江山如此之江”六个具有毛主席自己风格的行草大字。

  3、课件展示中国的雪山,云海、日出、长城、山岳等图片,学生欣赏讨论:艺术家是如何让这些景色融入一体的?

  学生:思考,讨论,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补充:美术作品不是照相写实,是需要作者的创造性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八、课堂小结:

  美术作品的产生,一是源于现实生活的感受,二是需要创造性的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美术史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九、布置作业:

  谈谈自己是怎样理解“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的,并书面形式表达出来,100字左右。

  十、板书设计:ppt展示十、教学反思: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你满意吗?

艺术说课稿14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2课的内容。在课程内容开始之前,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了解不同的线条给人所带的不同美感,探索线条不同形式的造型方法,并且运用不同形式的线条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所以,除了探索美术作品中线条的造型方法外,还需对生活中的不同线条进行欣赏,体会造型语言的魅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二、说学情分析

  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思维方式也已从直观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初中阶段也是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美术鉴赏能力、美术创造能力和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的重要时期。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广泛体验,与美术相关的理解力、设计能力、动作制作能力都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知“线”是重要的美术语言之一,认识线条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用线条进行表现,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提炼概括、动手绘画,提高对线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线条的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建立用线条表情达情感的意识,逐步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运用线条进行表现、描绘对象;难点则是建立用线条来表达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提问法、展示法等。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图片、教材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我将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同学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生活中的美充斥在各个角落,要的`是你学会发现,学会欣赏他们。接下来,同学们就跟随老师去捕捉线条中的艺术。由此便引出我今天的课题:《线条的艺术表现力》。

  (二)感知探索,交流体会

  1、直观感知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赏四幅用不同线条表现的生活场景图片,并提出问题:看到了哪些主要的线条?这些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我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直线(挺拔)、曲线(流畅)、射线(尖锐)。在学生对生活中的线条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时,我将会出示一幅作品: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我们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请同学们思考作品中的艺术家是怎样用线条表现作品的?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来进行总结,使学生自主的感受不同线条造型,给人不同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线条的兴趣。

  2、形式分析

  而后,我会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通过对三幅同样物品,但是分别用了三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线条进行分析,掌握了速写:写实、真实;白描:精细;装饰:具有趣味性的特点。

  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发现线条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增强学生对线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线条的兴趣。

  (三)实践练习,展示评价

  1、实践练习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以及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将以下三个物品(小推车、洋葱、菠萝)用合适的线条进行表现。

  2、展示评价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从线条的表现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生生互评,最后我将给予及时反馈与总结。在展示点评环节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小结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

  2、作业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一件相同的身边物品。

  八、说板书设计

艺术说课稿15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明显的节奏变化,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欢乐。

  2、在了解煮面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针对本班幼儿的肢体表现能力,我将能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二、活动准备

  1、煮面的录像、音乐和画有煮面条过程的三幅画(没煮前的面条,刚刚放入锅里的面条,和水沸后的面条)

  2、活动场地中用及时贴贴出一个圆形代表大锅

  3、一个围裙,一顶厨师帽和一把勺子

  4、一张白纸和一支广告笔

  说教学流程,本次活动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入部分,通过谈话和观看录像,让幼儿了解下面条的过程和应该注意的事项。第二部分是完整和分段欣赏音乐,以及感受滑音。教师在幼儿完整欣赏的同时,根据音乐来画图谱,在分段欣赏音乐时主要是为了让幼儿能根据不同的音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不同时候的面条以及和图谱的对应。感受滑音这一环节教师启发幼儿根据滑音创编各种动作,增加幼儿活动的情趣,为后面进行的游戏做好准备。第三部分是完整跟随音乐集体表演,教师出演厨师,幼儿当面条,师幼跟随音乐进行游戏活动,要强调关火后面条就不能动了。活动结束。

  三、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我主要采用谈话法和体验学习法。导入本次活动,本环节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通过谈话引起幼儿兴趣:你们见过爸爸妈妈煮面条吗?是怎么来煮的?第二步看录像,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煮面条的录像,看一看面条是怎样变化的?通过经验的迁移,让幼儿回忆观察表现的对象。

  第二部分我采用的是启发引导法、多种感官参与法、创造性学习法,幼儿通过观看老师画的图谱,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哪一段表现的是直直的硬硬的面条,哪一段表现的刚下锅的面条,哪一段是在锅中沸腾的面条,再次欣赏音乐,你听完是什么样的感觉?谁愿意用身体表现出来?有一个不一样的音乐,再次欣赏,找到并且感受滑音,教师启发幼儿根据滑音创编各种动作,增加幼儿活动的情趣,为后面进行的游戏做好准备。

  第三部分我采用游戏法和体验学习法,让幼儿完整跟随音乐并且集体表演,教师出演厨师,幼儿当面条(或者请一名幼儿当厨师),师幼跟随音乐进行游戏活动。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

【艺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艺术说课稿02-14

五年级美术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说课稿12-26

绘画艺术艺术节活动策划04-01

艺术的作文04-09

艺术的说说03-22

身边的艺术作文12-05

艺术的口号标语03-15

关于艺术的句子03-17

关于艺术作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