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说课稿>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1-30 07:58:19
  • 相关推荐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之后进行的,在此之后则是《图形的拼组》,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现状的思考,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并不陌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学生几乎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了解的是“内角”的概念,如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本节课我提出的教学的重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画一画,选择不同的一种或者几种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因为《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四年级学生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本节课,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我以引入、猜测、证实、深化和应用五个活动环节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进行数学的思考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一)引入

  呈现情境:出示多个已学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内角”。(把图形中相邻两边的夹角称为内角)长方形有几个内角?(四个)它的内角有什么特点?(都是直角)这四个内角的和是多少?(360°)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呢?从而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将三角形内角和置于平面图形内角和的大背景中,拓展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学知识背景,渗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识的“横空出现”。

  (二)猜测

  提出问题:长方形内角和是360°,那么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验证

  (1)量:请学生每人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接着用量角器量一量,然后把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算一算,看看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撕―拼:利用平角是180°这一特点,启发学生能否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请学生同桌合作,从学具中选出一个三角形,撕下来拼一拼。

  (3)折-拼: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向内折,把这三个内角拼组成一个平角,一个平角是180°,所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画:根据长方形的内角和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一个长方形有4个直角,每个直角90°,那么长方形的内角和就是360°,每个长方形都可以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从长方形的内角和联想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规律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将三角形内角和与平角、长方形四个内角的和等知识联系起来,并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上把握好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发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深化

  质疑: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会是一样吗?

  观察:(指着黑板上两个大小不同但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并说明原因,三角形变大了,但角的大小没有变。)

  结论:角的`两条边长了,但角的大小不变。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实验:教师先在黑板上固定小棒,然后用活动角与小棒组成一个三角形,教师手拿活动角的顶点处,往下压,形成一个新的三角形,活动角在变大,而另外两个角在变小。这样多次变化,活动角越来越大,而另外两个角越来越小。最后,当活动角的两条边与小棒重合时,结论:活动角就是一个平角180°,另外两个角都是0°。

  【设计意图】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容易受图形或物体的外在形式的影响。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与角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让学生观察利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旧知识来理解说明。

  对于利用精巧的小教具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想象,充分感受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感悟三角形内角和不变的原因。

  (五)应用

  1.基础练习:书本练习十四的习题9,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2.变式练习:一个三角形可能有两个直角吗?一个三角形可能有两个钝角吗?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明吗?

  3.(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

  4.智力大挑战:你能求出下面图形的内角和吗?书本练习十四的习题

  【设计意图】习题是沟通知识联系的有效手段。在本节课的四个层次的练习中,能充分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纵横联系,逐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发展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题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特征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内角和知识和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图形特征求三角形内角的度数。

  第二题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的分类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去解释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角的特征,较好地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三题通过两个三角形的分与合的过程,使学生感受此过程中三角内角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

  第四题是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学生能把这些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将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联系起来,并逐步发现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以此促进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知识的整体构建。

  四、说课板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

  引入:

  猜测:

  量——算

  撕——拼

  验证折——拼

  画

  深化

  应用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之后进行的,在此之后则是《图形的拼组》,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现状的思考,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并不陌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学生几乎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了解的是“内角”的概念,如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本节课我提出的教学的重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画一画,选择不同的一种或者几种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因为《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四年级学生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本节课,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我以引入、猜测、证实、深化和应用五个活动环节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进行数学的思考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一)引入

  呈现情境:出示多个已学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内角”。(把图形中相邻两边的夹角称为内角)长方形有几个内角?(四个)它的内角有什么特点?(都是直角)这四个内角的和是多少?(360°)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呢?从而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将三角形内角和置于平面图形内角和的大背景中,拓展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学知识背景,渗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识的“横空出现”。

  (二)猜测

  提出问题:长方形内角和是360°,那么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验证

  (1)量:请学生每人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接着用量角器量一量,然后把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算一算,看看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撕―拼:利用平角是180°这一特点,启发学生能否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请学生同桌合作,从学具中选出一个三角形,撕下来拼一拼。

  (3)折-拼: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向内折,把这三个内角拼组成一个平角,一个平角是180°,所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画:根据长方形的.内角和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一个长方形有4个直角,每个直角90°,那么长方形的内角和就是360°,每个长方形都可以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从长方形的内角和联想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规律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将三角形内角和与平角、长方形四个内角的和等知识联系起来,并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上把握好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发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深化

  质疑: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会是一样吗?

  观察:(指着黑板上两个大小不同但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并说明原因,三角形变大了,但角的大小没有变。)

  结论:角的两条边长了,但角的大小不变。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实验:教师先在黑板上固定小棒,然后用活动角与小棒组成一个三角形,教师手拿活动角的顶点处,往下压,形成一个新的三角形,活动角在变大,而另外两个角在变小。这样多次变化,活动角越来越大,而另外两个角越来越小。最后,当活动角的两条边与小棒重合时,结论:活动角就是一个平角180°,另外两个角都是0°。

  【设计意图】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容易受图形或物体的外在形式的影响。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与角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让学生观察利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旧知识来理解说明。

  对于利用精巧的小教具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想象,充分感受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感悟三角形内角和不变的原因。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30~131页。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使学生学会求三角形中第三个内角的度数的方法,同时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归纳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3)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4、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6、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明确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应当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探究验证,通过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一)猜角设疑,揭示课题我们来做个游戏叫“猜角”。请同学们拿起桌子上量好角角度的三角形。你只要报出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我就能猜出你第三个角的度数。想信吗?(不相信),下面我们来试一试。(师生猜角活动。)师:你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猜的吗?其中的奥秘就在今天我们要探索的知识。(板书:“的内角和”并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激励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先创设猜角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对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关系产生好奇,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30~131页。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使学生学会求三角形中第三个内角的度数的方法,同时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归纳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3)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4、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6、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明确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应当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探究验证,通过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一)猜角设疑,揭示课题我们来做个游戏叫“猜角”。请同学们拿起桌子上量好角角度的三角形。你只要报出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我就能猜出你第三个角的度数。想信吗?(不相信),下面我们来试一试。(师生猜角活动。)师:你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猜的吗?其中的奥秘就在今天我们要探索的知识。(板书:“的内角和”并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激励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先创设猜角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对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关系产生好奇,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5

  一、说教材

  首先其推导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通之处。同时本课也是学习梯形、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这部分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所以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三个:

  1、引导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并会用字母表示,会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

  2、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探究学习中,体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严密性和公式的确定性,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探索并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会根据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弄清楚为什么除以2.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他们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体现自主性教学原则。

  学法:根据本课可操作性的特点,以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学法指导上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配以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三角形3个),剪刀一把。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能更好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二)合作探究,寻找方法(三)实践应运,拓展延伸(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我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来引入新课。课件演示:秋天来了,森林的小动物可高兴了,这一天,小狗、小猫、和大公鸡聚到了一起。,它们都认为自己的三角形最大,可是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同学们,你们愿意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那么"要比较三角形的大小就是比较什么呢?"学生会很轻松地回答"要比较三角形的大小就是比较三角形的面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从而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计算,并板书课题。)让学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可能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有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得出:可能与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关系。由此复习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此方法不仅很好的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合作探究,寻找方法

  这一环节我安排了4个小环节:

  第一个环节合作探究奥苏伯尔说过:只有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的东西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里,我没有采用传统"省时高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和长方形材料小组合作想办法解决。

  第二环节汇报交流在小组充分操作、讨论、交流后,出示课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一个长方形可以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直角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直角三角形的高。并对表现出色的小组给予表扬。

  第三环节精讲,再次提出挑战性问题:那么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是否也有这样的关系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来验证一下?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此环节采用小组合作,自由发挥,自主探索,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后每个小组选代表边演示边汇报探究结果。我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每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学习,他们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理解得更加透彻,能清楚的认识到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从而突破难点。然后引导学生说出: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学生拼摆过程中进行转化很自然地渗透"旋转""平移"的思想。同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用课件演示方法,通过演示,使学生的思维开阔了,他们会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会感到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有多种方法和途径。这样学生在今后解决数学问题时,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也会逐渐增强。学生动手操作,不仅仅是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数学知识的需要,而且也是探究型学习方式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间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

  第四环节质疑,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在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学习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突破难点对这部分的知识理解的更加的透彻。

  (三)实践应运,拓展延伸

  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在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检验他们能否学以致用,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与应用达到熟练灵活掌握的目的,实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下面几组练习:

  (1)基本练习,检测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情况,并适时进行品德教育。

  (2)综合练习,深化对推导原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公式特征的认识。

  (3)拓展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紧扣课题,不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而且使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以发展,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素质得到锤炼。

  (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回想这节课所学内容,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这一环节主要是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谈收获谈体会,及时评价,学生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既整理了本课所学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明了重点清晰,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6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第八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第三节的内容。

  一、说教材和新课标

  (包括教材、新课标和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本节内容——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角的分类和三角形的分类知识,知道平角的度数是180°,并且能够通过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教材编排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即每人随意画一个三角形,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求出每个同学画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然后与学生共同分析各活动小组的“三角形内角和”的记录情况,进而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为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和加深学生的认识,教材还编排了“拼一拼”(即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和“折一折”(即先把一个长方形折成一个三角形,再把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成一个平角)这两个实践与操作环节。本节教材的最后编排了已在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的内容。

  2、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其中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就是由过去注重教师“怎么教”到现在更重视学生“怎么学”,因此我认为:学生“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一个学生如果掌握了“怎么学”,就如同拥有了点石成金的仙人指,这才是他一身中最可宝贵的、无穷无尽的财富。基于此,我们的教学目的就不言可愈了。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学习与亲身体念,学习和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已知条件进行有关角的计算;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题的教法和学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思考,让他们亲身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获取知识的认知规律。作为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取操作尝试、观察对比、发现归纳等方法进行教学。

  2、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初步解决问题,体念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的技能;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努力尝试去发现和创造,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这也正是“新课标”赋予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事先邀请两个学生表演两个大小相去甚远的三角形的争辩:都说自己的内角和较大,用夸张搞怪的动作争得唾沫星四溅,以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出问题:到底谁说的正确呢?以“请你做裁判”为名引入课题。

  接着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学习活动,在小组内,每个同学画一个任意三角形,然后分工量角度、登记与求和,并对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左右的初步结论。接着由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归纳各活动小组的计算结果,得出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的结论。

  为证明这个论断的正确性和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师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拼一拼”(即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和“折一折”(即先把一个长方形折成一个三角形,再把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成一个平角)这两个实践与操作活动,使学生更进一步确信: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同时向学生灌输数学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的规律和奥秘,有待同学们去努力探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是知识的应用:已知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以及其他的相关知识和练习。

  四、教学演示

  1、两个学生表演争论自己的三角形内角和大些,以让大家做裁判为名引入课题;

  2、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然后综合归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引导学生实践操作:拼一拼、折一折(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等于180°);

  4、练习:判断题

  ①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②把一个三角形剪成两个三角形后,每个三角形的度数不再等于180°了。

  ③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和等于90°

  5、学习求三角形中角的度数的方法……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7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八册第85页例5——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对学生的后继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也可能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本课的重点不在于了解,而在于验证和应用,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能运用这一规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知识的导出过程,学会学习几何知识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导出过程,能运用这一规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二、说教法和学法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本课的设计上我着力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归纳、运用、拓展等过程,牢固掌握新知。具体的策略是: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用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动画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对话中复习旧知,激发兴趣,调动他们探索的愿望。

  (二)猜想、实验、验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使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二是让学生通过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等方法验证这一结论。

  (三)练习层次分明,呈现方式多样,夯实学生双基。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依据以上的分析,我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复习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课开始,通过课件演示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识这些三角形吗?(课件闪现角)这是三角形的……?(角)每个三角形有几个角?这一情景巧妙地重现知识,改变了复习的方式,再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及“内角和”的概念,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扫除了障碍。接着安排猜角的游戏,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报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老师马上报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并做好板书记录。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很快可以进入愤悱状态,教师便可趁此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板书:三角形∠1∠2∠3内角和30°40°110°70°80°30°90°75°15°

  (二)自主探究,操作验证

  让学生做数学就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教学中我重视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形成结论。

  1、猜想

  首先我会向学生提出:“请你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主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这一规律。

  2、验证

  然后鼓励他们:“你发现的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呢?你能不能想办法验证?”恰当的提问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预计能反馈出计算、拼、折等几种验证的方法。教师在集中反馈时必须向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1)用计算的方法,可能会因为测量有误差而导致计算的结果有误差。完成板书。

  三角形∠1∠2∠3内角和30°40°110°180°70°80°30°180°90°75°15°180°

  (2)用拼一拼的方法:要注意为每个内角注上编号再拼,防止搞错,同时借助课件加以说明。

  (3)用折一折的方法:要注意第一步折的折痕要和底边平行,而且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并用课件演示。

  3、总结概括结论并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然后指导学生看书质疑,并追问:“如果知道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怎样求第三个角度数?”以强化结论的运用。

  (三)巩固运用,夯实双基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应用这一结论,我设计了以下的题组:(课件展示)

  1、猜一猜

  猜一猜小动物背后藏着的角的度数吗?

  你知道这个游戏的秘密吗?

  这一题是用图示的方法,直接口算出三角形的第3个角的度数。

  2、书本第85页的做一做

  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数。

  第二题是用文字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计算出三角形的第三个角的度数。这道题我板书在黑板上,目的是突出解题的规范。

  3、判断、改错

  说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可以检测三角形的角的量度结果。

  4、书本第88页的第9题

  这一题是解决特殊三角形的角的计算问题。

  5、书本第88页的第10题

  第5题是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一题组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注意到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让学生从“会”过渡到“熟”,从“熟”过渡到“活”。

  (四)总结反馈,拓展延伸

  课末,我会让学生结合板书,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对从练习中反馈出来的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辨析、强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最后再出示两道拓展性练习题:

  1、拓展延伸

  帮角找朋友:每组卡片中,哪三个角可以组成三角形?

  2、思考题: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能求出下面图形的内角和吗?

  引导学生通过解决这些拓展性的练习,渗透数学的化归思想,再一次强化对学习数学的方法的认识。

  通过设计多层次的练习,放缓了新知的坡度,既有基本练习,巩固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努力体现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注意改变练习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会新知,形成技能。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8

  一、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节----《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

  二、教材分析:

  在这一环节我要阐述四方面的内容: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各角的特点,掌握了量角的方法。也可能有部分学生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3、教学目标:

  A、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并能初步运用这一性质解决有一些实际问题。

  B、在经历“观察、测量、撕拼、折叠”的验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4、教学重难点:

  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5、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不同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三、教学准备:

  在备课过程中,我阅读了农远光盘中多位名师的教学案例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并收集了农远光盘中的多媒体课件,用课件适时播放。

  四、教法分析

  为了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谈谈本课的教法和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采用了趣味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探究法和直观演示法。

  五、学法分析

  在学法指导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流程:

  (一)猜迷激趣,复习旧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我出示了一则谜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形状是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平面图形)

  由谜底又得出了一个对三角形你们有哪些了解的问题,唤醒学生头脑中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同时很自然引出对“三角形内角和”一词的讲解,为后面的探索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巧引新知(课件出示)

  (三)验证猜想,主动探究。

  本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我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你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身边的学具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学生思考片刻后,我出示学习提纲:

  A、先独立思考,你想怎样验证?

  B、再小组合作探究,运用多种方法验证。

  C、最后汇报,展示你的验证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由简单的问答式教学向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转变。所以,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等有了合作的需要时,再合作探究。此时的合作,学生才会有展示自己的`方法的强烈欲望,才会在不同意见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富有创意的思维火花。在足够的讨论之后,进入了汇报展示过程。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量角求和

  这个验证方法应是全班同学都能想到的,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小组成员在练习本上任意地画几个三角形进行测量并记录。学生通过画、量、算,最后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是180度。

  2.拼角求和

  通过讨论,有的小组可能会想到把三个角撕开,再拼在一起,刚好拼成了一个平角,由于学生在以前学过平角是180度,很快就发现这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为了让全班学生能够真切,清晰地看到撕拼的过程,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了演示。(课件出示)课件播放后学生一目了然,攻克了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3.折角求和

  有的小组还可能想到把三个角折在一起,也刚好形成一个平角。但如何折才能够使三个内角刚好组成平角呢?这一验证方法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学生展示完验证方法后,我又让每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再去验证刚才的发现。最后归纳出结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数学离不开练习。本节课我把图像、动画等引入课件,使练习的内容具有简单的背景与情节,使学生对解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的练习:有序而多样。

  1)基本练习:让学生通过这一习题,掌握求未知角的一般方法。

  2)实践运用:这一习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真切体验到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

  3)巩固提高:使学生了解在间接条件下求未知角的方法。

  4)拓展延伸。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辅助线的桥梁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一个重要数学思想―――转化,为以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2、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对所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量角撕拼折角拼图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七、说效果预测:

  本课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测量、撕拼、折叠等实验活动,得到的不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也使学生学到了怎么由已知探究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成长!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乐趣,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全过程并归纳概括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与验证,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三、说教法、学法

  整个教学将体现以人为本,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放,不是漫无目的的放,而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规律的材料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扶,则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探究方法和出现的错误,给予恰当指导,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规律。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四年级学生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本节课,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这样,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以猜测、验证、结论和应用四个活动环节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进行数学的思考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第一,猜测。

  通过出示一个角形,让学生说知道三角形的知识来引出三角形的内角的概念,让学生自由猜测,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引出课题,以疑激思。

  第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学生做数学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来经历数学,探究数学,这要求老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材料,以及充裕的时间,保证学生能真正地试验,操作和探索。

  这一环节我设计为以下三步:

  1、操作感知。

  组织学生通过算一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根据学生特点,为了节约学生上课的时间,作为预习作业,我提前让学生在家里自制钝角、锐角、直角三角形,并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写在三角形对应的角上,也填在书上的表格里。这时直接让学生计算,学生汇报计算结果,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有可能大于180或小于180甚至等于180,只要相对合理(允许一点误差)都给与肯定。这时可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强调在排除测量误差的前提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困惑,有疑问,而正是这些困惑激发了学生更强的探究欲望,正是这些疑问,使得合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2、小组合作。

  针对探究过程中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得出结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思考新的方法,对于无法下手的学生,要启发他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可以把角合起来看是多少?能用什么方法将三个角合起来。在探究学习中,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探究,尽可能用多种合理的方法,验证结论。

  3、交流反馈,得出结论。

  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之后,在有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将选择不同方法的代表,在展示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我关注的不是学生最后论证的结果,而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可能通过: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通过观察对比各组所用的三角形,是不同类型的而且大小不同的,发现这一规律是具有普遍性的,对于任意三角形都是适用。在学生探究之后,我用课件重新演示了3种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第三是灵活应用,拓展延伸。

  揭示规律之后,学生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就要通过解答实际问题的练习来巩固内化。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我将练习分为以下3个层次。

  1、基础练习。要求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在三角形内已知两个角,求第三个角。由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局限,我将先出示有具体图形的题目,再出示文字叙述题。在这之间指导学生注意一题多解。

  2、提高练习。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的度数;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的度数,求底角或顶角的度数。

  3、拓展练习。针对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我设计的思考题是要求学生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规律,求多边形的内角和。我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去求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这样安排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本节课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探究互动中去,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体验到探索的甘苦,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成长,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板书:

  三角形的内角和

  猜测验证结论应用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后来学习,为学习全等三角形奠定了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意在通过全等图案引入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又由直观演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过渡,学生容易接受。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三、教学重点:

  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五、说教法

  教学生观察、归纳的方法

  为了适应学生的认识思维发展水平,有序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六、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难于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教师要做到教法与指导学习的学法有机统一。学生用学具操作体会,最终完成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1、看听结合,形成表象。看教师演示,听教师讲解,形成表象。

  2、手脑结合,自主探究,学生为主体,充分使用学具,动手操作体会全等三角形。

  七、教学用具:

  剪刀,直尺,三角板

  八、教学过程:

  首先,展示教材上的图案以及制作的一些图案,引导学生读图,激发学生兴趣,从图中去发现有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直观感知全等形的概念。再让学生思考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全等形。

  然后,教师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在一张白纸上任意画上一个三角形,再把两张纸小心的重叠在一起,并固定,然后小心地用剪刀剪出两个三角形,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直观感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给出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然后,教师随即演示一个三角形经平移,翻折,旋转后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体会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从实践中感知: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然后,让学生给刚才剪出的两个三角形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其一:任何时候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吗?其二: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操作交流,从而更深刻理解对应角,对应边,对应点的概念以及关系。

  再次,通过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纸板的观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观察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从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其次,对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深化知识。练习内容为两个全等三角形,任意摆放,找出它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顶点。并用符与表示出两个全等三角形。

  最后,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学会了用全等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九、作业布置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01-11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01-05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03-15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03-11

《四边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04-22

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11-14

人教版《三角形》说课稿01-10

《三角形面积》说课稿12-27

《认识三角形》的说课稿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