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说课稿>《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课稿一等奖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课稿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11-14 09:42:23
  • 相关推荐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课稿一等奖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课稿一等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课稿一等奖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七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及上一单元数的整除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基本性质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等知识打基础。本课时内容,教材安排了例1、例2两个例题,以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安排了5道练习题(可说说各题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初步地应用这个关系进行相应的除法计算,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课时内容是学生进行除法计算中,商从整数向分数拓展的转折点。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方面确定了以下三点:

  1、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并掌握这个关系。

  2、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基本的除法计算,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3、培养学生的发现归纳的探究能力以及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课堂作业题纸。

  二、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以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分除法的意义为基点,以直观图(数形结合)为手段,在学生对两个例题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这个关系的掌握,发展学生的计算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可以出示分数,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这里复习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主要目的是为下面的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作了知识上铺垫准备。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学习。本环节的复习可以起到唤起记忆,思维定向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发现关系。

  本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环节的教学

  我设计了以下五步来完成。

  第一步

  设计了一个准备题“把6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列式的依据——总米数÷段数=每段米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这个数量关系也是本课中两个例题的列式依据),搭起解题的框架,以实现解法迁移。

  第二步

  是教学例1(1),通过改题出示例1(1)“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说出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比较上两题的异同,得出除法计算的结果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下,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通过画图使学生1米的3(1)就是3(1)米即1÷3=3(1)(米)。然后追问:如果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10段,每段长多少米?这里使学生认识到1÷m=m(1),初步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第三步

  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线段图,画一画,移一移,比一比,使学生理解2米的3(1),有2个3(1)米,就是3(2)米,即2÷3=3(2)(米)

  第四步

  是教学例2“把3块蛋糕平均切成4份,每份是多少块?”,可以通过学具折剪,移拼展示,力求直观形象,使学生理解3块的4(1),有3个4(1)块,就是4(3)块,即3÷4=4(3)(块)。

  第五步

  是引导发现,得出关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板书,相一想刚才的学习内容,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从而得出并完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以上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得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前面两例的教学其实是为发现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积累表象,准备素材。所以前面两例的教学不要消耗过多的时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也要适当的调控。发现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体现多向互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素养的培养形成需要通过练习,通过对所学新知的应用,才能内化和掌握。巩固练习的设计要遵循准对性、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综合性等要求。本课的巩固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一组除法算式的商。

  第二层次是让学生填空。如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 ),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 ),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 ),( )不能为零。( )÷( )=。这里是直接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第三层次是让学生列式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可以出示例如:

  ①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分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

  ②小华15分钟走2千米,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千米?(用分数表示)

  ③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用分数表示)

  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以怎样来说明这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并能让同学确信、理解。这里是本课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线段图,画一画,移一移,比一比,使学生理解2米的3(1),有2个3(1)米,就是3(2)米,即2÷3=3(2)(米)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课稿一等奖2

  一、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体验分数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一些简单分数的基础上,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再次认识分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一节课起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三、教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四、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引出新知。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2、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 =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 除数=被除数/ 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习。

  2÷3= 8÷7= 16÷5= 10÷12=

  5/6 = ()÷() 13/15= ()÷( )

  12/7= ()÷() 100/6 = ()÷( ) ……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 2 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三、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课稿一等奖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七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及上一单元数的整除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基本性质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等知识打基础。本课时内容,教材安排了例1、例2两个例题,以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安排了5道练习题(可说说各题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初步地应用这个关系进行相应的除法计算,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课时内容是学生进行除法计算中,商从整数向分数拓展的转折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地位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方面确定了以下三点:

  1、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并掌握这个关系。

  2、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基本的除法计算,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3、培养学生的发现归纳的探究能力以及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课堂作业题纸。

  二、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以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分除法的意义为基点,以直观图(数形结合)为手段,在学生对两个例题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这个关系的掌握,发展学生的计算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可以出示分数,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这里复习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主要目的是为下面的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作了知识上铺垫准备。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学习。本环节的'复习可以起到唤起记忆,思维定向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发现关系。

  本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环节的教学

  我设计了以下五步来完成。

  第一步

  设计了一个准备题“把6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列式的依据——总米数÷段数=每段米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这个数量关系也是本课中两个例题的列式依据),搭起解题的框架,以实现解法迁移。

  第二步

  是教学例1(1),通过改题出示例1(1)“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说出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比较上两题的异同,得出除法计算的结果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下,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通过画图使学生1米的3(1)就是3(1)米即1÷3=3(1)(米)。然后追问:如果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10段,每段长多少米?这里使学生认识到1÷m=m(1),初步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第三步

  再改题出示例1⑵“把2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请学生动手画一画,想一想你可以怎样来说明这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并能让同学确信、理解。这里是本课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可以应

  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线段图,画一画,移一移,比一比,使学生理解2米的3(1),有2个3(1)米,就是3(2)米,即2÷3=3(2)(米)

  第四步

  是教学例2“把3块蛋糕平均切成4份,每份是多少块?”,可以通过学具折剪,移拼展示,力求直观形象,使学生理解3块的4(1),有3个4(1)块,就是4(3)块,即3÷4=4(3)(块)。

  第五步

  是引导发现,得出关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板书,相一想刚才的学习内容,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从而得出并完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以上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得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前面两例的教学其实是为发现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积累表象,准备素材。所以前面两例的教学不要消耗过多的时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也要适当的调控。发现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体现多向互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素养的培养形成需要通过练习,通过对所学新知的应用,才能内化和掌握。巩固练习的设计要遵循准对性、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综合性等要求。本课的巩固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一组除法算式的商。

  第二层次是让学生填空。如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不能为零。()÷()=。这里是直接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第三层次是让学生列式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可以出示例如:

  ①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分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

  ②小华15分钟走2千米,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千米?(用分数表示)

  ③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用分数表示)

  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要求:比较本题两问的区别,明确第一问是根据“总米数÷段数”得到每段数,即3÷7=7(3)米,所求结果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是带单位名称的;第二问是把全长看作单位“1”,把单位“1”7等份中取1份,即1÷7=7(1),所求结果表示部分与总数的分数关系,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来思考,结果不带单位名称。通过本题使学生辨析清楚分数表示具体数量、表示份数关系的两种意义。)

  以怎样来说明这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并能让同学确信、理解。这里是本课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线段图,画一画,移一移,比一比,使学生理解2米的3(1),有2个3(1)米,就是3(2)米,即2÷3=3(2)(米)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课稿一等奖】相关文章: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课稿01-12

《分数与除法》说课稿02-2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反思03-21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12-12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04-11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03-13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03-13

《笔算除法》说课稿12-30

分数与除法的应用教学反思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