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6-13 13:04:02
  • 相关推荐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

  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中国少年儿童队”诞生。1953年6月27日,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1978年10月27日,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故事片《英雄小八路》主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原为1961年公映的电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曲。这首歌旋律高亢,充满革命激情,于1980年被评为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歌词简练、易懂、形象,曲调要活泼、明快,有儿童特点。音乐教学中,我们经常唱的歌曲,就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歌了。每当我们唱起这首歌时,总有一种别样的豪情,即使在现在,时不时的还要哼上几句。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唱这支歌子了。有人认为她已经过时了,有人认为共产主义是非常非常遥远的事情,唱这支歌子,有些脱离现实。可是,我认为,共产主义虽然非常遥远,但那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追求。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民族,是个颓废没有前途的民族,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人,也不可能是有所作为的人。唱这支歌子,之所以能激起我们的豪情,就是因为她代表了向前,向上的青春活力!尤其是歌词的结尾: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更是豪迈无比。

  一年级学生尽管他们年龄小,人小志气高,但教唱中我感到要求一年级学生一下完整学唱好,记住不同的两大段歌词,难度是很大的,所以,我认为一年级学生只学唱第一段歌词简单易学好记,二年级再学唱第二段歌词更为妥当为妙。这种事半功倍的有效方法目前在我校音乐教师中基本达成共识,还记得这旋律吗?这旋律伴随我们走过了整个的少年时代。我们也曾在这旋律中充满了朝气,唱响这旋律,就会让我们的希望之火,在心中熊熊蔓延。我们都是从那一阶段走过来的,今天,我们的孩子一样走着先锋队的前进路上。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重温这段难忘的旋律吧。让我们共同用自己真挚的.感情、优美的声音,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深情的演唱了《少年先锋队队歌》这脍炙人口的歌曲,唱响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主旋律,展示了朝阳小学全体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吧!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2

  为了丰富学生们的音乐课内容,我一直都会找一些课外的歌曲给他们听,然后学唱,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对演唱这些优美的课外歌曲怀着极大的热情,有时侯甚至还超过学唱课本歌曲的热情。我相信这也是很多音乐老师们心中的感受和疑问:孩子们到底喜欢什么歌呢?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回答的,所以,希望和其他老师们分享这个问题,集思广益,找到一些孩子们喜爱的歌曲。首先,先聊聊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吧。

  这个学期,学校提出“每月一歌”的计划,我就想起了春节晚会那首生动有趣的《吉祥三宝》。所以,一开学没多久,我找时间给孩子们听了这首歌。低年级的孩子们特别高兴,有的模仿爸爸,有的模仿妈妈和宝贝,那些奶声奶气的声音让我觉得十分好笑。原来以为高年级的孩子不一定喜欢,但是在高年级播放后,他们也特别喜欢唱。对比课本上的歌曲,我觉得《吉祥三宝》之所以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可能是以下的原因:

  1、歌曲内容和演唱形式贴近生活,特别有趣。

  歌曲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用比喻和拟人表现了家庭的温情和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比如:

  女儿:爸爸,

  爸爸:哎!

  女儿: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

  爸爸:对拉。

  女儿:星星出来太阳去哪里啦?

  爸爸:在天上!

  2、歌曲旋律、节奏简单,活泼生动,

  作为大众喜爱的歌曲,借助媒体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流行,所以孩子们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听到这首歌。

  所以,我的感受之一是:

  选取的歌曲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媒体的流行力量不可忽视。

  但是,我觉得问题又来了,孩子们深受媒体影响的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一样多。比如,高低年级的孩子都向我提过,希望可以学唱当时最流行的《两只蝴蝶》、《大长今主题歌》,高年级的孩子更是些五花八门的歌曲,什么《披着狼皮的羊》、《童话》、《笔记》、《七里香》〈化蝶飞〉........总之什么最流行,他们就想学什么,曾经让我很头疼。

  所以,我的感受之二是:

  对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是朦胧、半知半解的。选取的课外歌曲内容一定要健康,学唱课外歌曲目的一样是让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而不是过早的理解成人世界。

  还是要回到最初的问题,那么能让孩子们喜欢,又健康的歌曲有哪些呢?

  我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看动画片,还特别喜欢唱片里的歌曲。记得以前读小学,喜欢唱〈黑猫警长〉、〈葫芦娃〉、〈花仙子〉,〈叮当猫〉,所以我找了这些歌曲给低年级的孩子们听,希望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效果不好!除了〈黑猫警长〉男孩子比较喜欢,其他反应平平。后来放的〈挪吒〉、〈四驱兄弟〉,他们兴致就很高,几乎全班齐唱。后来一想,就明白了,现在的孩子看的动画片和我那个时候怎么会一样呢?连以前我们熟悉的“小叮当”,现在的名字都叫“多拉A梦”了。

  所以,我的感受之三是:

  要从孩子们的角度去看、去想,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有时间和孩子们聊聊,看看他们对歌曲的喜好。

  和其他老师聊的时候,她们也提示我,现在给孩子们专门写的歌曲太少了,所以很多好听的歌曲总是以前的。真希望听听其他老师们曾经介绍哪些歌曲获得孩子们的“欢心”呢?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3

  新学期开始了,第一次上音乐课,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级的几个班,他们刚从四年级升上来,并未上过我的课,但他们都认识我,并有学生不时在队伍里偷偷地说:张老师,他就是张老师!

  我知道孩子们是什么心理,于是我立刻面无表情地说:“现在开始站队!倒计时!”学生仿佛意识到了,立刻站好队,有秩序地走向音乐楼,音乐楼门口整好队,我让学生脚尖轻轻踮起,靠右上楼梯,有秩序不讲话,到了教室门口,再次整队,然后让学生有秩序地进教室,直到这时,我都没有一个笑脸,学生用敬畏的目光看着我,其实我是一个很爱笑的人,但是第一天第一次音乐课,如果学生太随便,常规抓不好,以后就后患无穷,所以我宁愿忍受一段时间,看看效果不错,于是我开始认真严肃地讲起了音乐课的一些常规。

  我要求学生准备上课时队伍要快、静、齐,行走过程上下楼梯不允许追逐打闹和讲话喧哗,到音乐楼门口特别注意安全,先站队后上楼,因为班级太多,上课之前的坐姿要求为坐半个凳子,抬头挺胸,坐半个凳子有精神,面带微笑,我们的公约是不把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包括老师,快乐地上课,上发言先举手,想好了再举手,别人在发言时,注意倾听,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听音乐时聚精会神,唱歌时身体坐直,双手捧书,上课语言要规范,不要有口头禅,提倡用我赞同,我不赞同,我有补充,我觉得,我认为等等。

  还有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悲伤的、热情的、高兴的、深情的等等,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发言和每次音乐活动,只要上台的就加分,因为能参与就是一种自信和勇气,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学会客观地恰当地评价别人,评价音乐,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勤于思考,我还给各小组起了名称,四个小组分别为:月亮、太阳、星星、银河,以后由各小组表组命名并确定小组名称,鼓励相互竞赛竞争,既比上课表现,如参与音乐活动,又比遵守常规和纪律,更比各组的高雅风格,输了不气馁,胜了不骄傲,不嘲笑别人,规定每节课需带的学习用品,做到自己的物品专人专用,自己保管,在讲常规的过程,我每讲一条都阐述一下为何这样做,另外还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正反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到这时,我想一节真正好的预备课,除了应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具体要求,更应该让学生对这门课对教这门课的老师产生兴趣和喜爱之情,才能真正留住学生的心,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通过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培养如参与意识、竞争意识等,还露了一两手拿手好戏,如唱歌、吹口琴等,让学生喜欢自己,看到下课了,学生还依依不舍不肯离去,我会心地笑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就是我们共同努力了,孩子们,真的想对你们说:想说“爱”你却不是很容易的事,让我们用行动铸就我们美好的梦吧!

  上好每节课,享受每节课!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4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会常常写“教学后记”或“课后随笔”,但一般只是记载音乐课堂的真实情况,缺乏对教学的深层次反思,即忽略了“教什么?”“怎么教?”“效果、目标达到了没有?”“为什么?”“如何改进?”等一系列问题。往往使课后的随笔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教学——反思——调整——改进教学的积极作用的。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平行班教学的有利条件,运用现代教育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之后重新进行审视、评价,从而调整和改进后面的教学。以下通过对本人教学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案例的反思性研究,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应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案例一:《花蛤蟆》中的识谱与创编教学

  (教学实录)学唱歌曲后,大家兴高采烈地表演起了室内“情景剧”。“哎呀!糟糕。老师忘了请你们学歌谱了!”一双双眼睛滴溜溜地望着我,好象在说“啊呀!怎么办?”。“帮帮老师!你们能自己学唱歌谱吗?”“能!”不到三分钟,大家就顺利的唱会了对他们来说稍有点难度的歌谱。“你们能按照这样的节奏(歌曲前两小节)用口琴自己来编好听的音乐吗?”“好的!”“我会!”“没问题!”……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教师随机板书,并把其中的四句组合起来唱,“嗯!还蛮像民歌的!”一个小男孩情不自禁的“评语”引来了全班的开怀大笑。

  反思:

  “识读歌谱”是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以来,识谱的效率一直是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很多学生就因为识谱的枯燥、厌烦而挫伤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识谱是一种辅助性的,为表现音乐服务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本例识谱内容的安排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使识读乐谱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让学生能准确的表现歌曲情境。在充满情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发即兴创编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在成功尝试中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

  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例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反思性教学是“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开展音乐的反思性教学,建立教学反思回路,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教与学的规律,将音乐课堂教学得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主体合理性。丽莲·凯兹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去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新世纪呼唤“思考问题与改进教学”的反思型音乐教师!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5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小学音乐这短短的半年时间,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

  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三、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学生随着年龄特点及乡镇环境的等因素,造就当地大多的学生行为都非常被动,连提问都是极少数学生举手这样的情况,越到高年级就越严重。老师上课就像是一个人在自演独角戏,别说是音乐课里律动和创编这些环节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看到这样的情况我首先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着手,让学生兴趣主动的参与进教学当中来。从这些音乐教学上让学生知道音乐文化价值的所在。一起探讨流行音乐的发展路程,让学生也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世界多元文化。从而把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延伸到音乐教学内容当中来。再让学生用自己所理解的情感来演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从而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6

  歌曲《在遥远的森林里》是一首曲调轻快活泼,音乐形象鲜明的法国儿童歌曲。歌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描绘大自然中“布谷鸟与猫头鹰”亲切话语的情景,富有童趣。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曲中的衬词“咕咕”使歌曲形象更加鲜明。全曲结束在mi音上使人感到亲切的欢叫声在森林里久久回荡。

  《在遥远的森林里》以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活泼悦耳的旋律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建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教学宗旨,引导学生通过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在这堂课中以“学生主体发展”为目标的进程中,达到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这节课我注重情景的创设,首先让学生在《在遥远的森林里》的乐曲声中模仿小动物进教室,既把学生带入到歌曲背景中,又让学生熟悉了歌曲旋律。之后的练声曲和节奏练习也都以森林为主线展开。教学中我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设置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起充分的想象力。在歌曲教学部分,我边范唱边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森林的美丽风光,同学们个个听得入迷、看得聚精会神,为之后的演唱歌曲打下了基础。

  在优化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这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学唱歌词部分,我改变了读歌词的方法,采用了师生问答法,把歌词的内容变成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既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歌词,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牢记歌词。

  小学生年龄虽小,想象力却很丰富。我认为这个阶段用音乐来启发学生,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创造的能力。在创设自己心目中的森林这一教学环节中,在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教室变成森林,把自己想成森林的一部分,共同表演歌曲,只见有的'学生表演花、草、树;有的学生扮演的猫头鹰和布谷鸟让我看了都忍俊不禁,在音乐的衬托下,学生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很好地表现了他脑中遥远的森林,师生间共享着创造所带来的美妙。

  同样创编歌词部分,我让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互相配合,一起创作,在我适当的指点下和鼓励下,学生的创作欲望也被激发出来,一首首趣味盎然的歌词应运而生,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听到来自伙伴的掌声时,都充满自豪的神情。每个孩子都需要赞美、肯定和鼓励,这样他们对音乐的热情以及创造力会不断高涨。。

  总之,课上还有许多不足和缺点,如:教学思路还应更为清晰;重点要突出;抓手要明确等,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研究与摸索的。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7

  在开展了近两个学期的合唱校本课之后,总结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觉得合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特别是在有些原来音准条件没那么好的学生身上尤为明显。

  如今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合唱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有不少流传久远的优秀的儿童合唱歌曲,深受学生的喜爱。要有效开展二声部合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在课堂上,可以从欣赏优秀合唱作品入手,在音乐课上给学生播放优秀、经典的`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合唱的兴趣,从而产生合唱的欲望。让学生在欣赏中尽情感受多声部效果,建立和声概念,了解合唱歌曲比齐唱歌曲增添一些和声要素,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合唱的作用和情韵。

  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准概念

  要唱好合唱,让学生把音唱准是基本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加强音准的训练,加强识谱唱谱的能力。从低年级段就开始帮助学生建立音准概念,让学生从小就感受这种合作的学习,感受二声部单音的演唱效果,也可以在低年段就多多进行部分歌谱的演唱,为以后的.歌谱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

  教师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解一些歌唱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比较,自发地建立起较科学的歌唱状态,在肯定的基础上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歌唱习惯,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歌唱,不大喊大叫,逐步培养良好的歌唱感觉。

  四、培养学生的听力

  合唱讲究的是一个整体的合作,只有相互地倾听,求得准确和谐,才能保证合唱的成功。通过让学生听录音、听教师范唱、听琴弹奏等等方法,在不断地聆听中培养学生的听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8

  【背景提示】

  大家都知道一年级二班的李洋同学是一个很特殊的学生,上课经常跟你捣乱,时不时地大吵大闹,有时真的让人很讨厌。我有一段时间不去理会他,把他放在一边,随他去。自从有一次……

  【案例描述】

  那天我正在教一首新歌《小乐手》,小朋友都在投入地唱着、跳着,表现很好,李洋一个人趴在桌子上玩,我看他也挺可怜的,就笑着温柔地说:“李洋,你乖一点,宋老师送你一样东西玩。”于是,我就顺手拿了一个小铃(一件打击乐器)给她,告诉他怎么敲,并示范了一下。李洋拿到小铃后开心地不得了,两眼发光,马上敲了起来。一开始,他是乱敲的,可当我弹起《小乐手》时,他居然能和着音乐敲起了节奏,而且敲的很不错。我和同学们都感到很意外的。我带头鼓起了掌,同学们也跟着鼓掌,夸李洋聪明。只见李洋也露出了笑脸,很兴奋的',因为像他这样的孩子,是很难得到称赞的。老师和同学真诚的笑脸给她带来了快乐,同样也给我们自己带来了快乐,这堂课上得特别开心。

  【教后反思】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教育,培养人的健康人格、高尚情操、审美能力,而不是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音乐家。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困惑:老师辛辛苦苦地教学生一遍又一遍唱谱、打节奏、听音程……又叹息孩子的悟性怎么这么差,教了好几遍,总还是似懂非懂。我们是否想过其他的原因呢?孩子是无辜的,他们需要的是音乐的源泉,而非枯燥的乐理、技术;他们需要音乐给予的欢乐,而非畏惧;他们需要活泼开朗、自信的性格,而非怯懦、紧张。<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9

  一个学期已经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方两个方面体会较深。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就应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潜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用心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1、透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2、透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潜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必须时光观看光碟,对各单元资料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到达开拓视野、提高审美潜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潜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资料。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潜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用心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潜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今后还须努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0

  小学音乐课不是主课,课时远少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每班一周只有两个课时的音乐课,由于受到时间和乐器的限制,开展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间上难以调控:有时候在课堂上刚分好任务,学生还没有进入到合作学习的状态,一节课的时间就过去了。因为学生缺乏时间进行沟通交流,无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有效促进音乐教学效果的提高。但要开展合作学习,需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沟通、交流,形成相互协作的一个小团体。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大声喧哗,趁机吵吵闹闹。这就需要教师事先给学生订立一定的规则,让学生有章可循。否则教师可能控制不了局面,让课堂秩序陷入混乱的状态。不但无法开展合作学习,基本的教学任务都难以完成。失去原有的教学设想,是不足取的。下面以小学音乐第三册歌曲《打花巴掌》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例:第三册歌曲《打花巴掌》

  “琴瑟合鸣”奏乐章——小学音乐合作教学反思(作者:卢晓俊)

  在这一堂课上,我请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进行边花样拍手边念歌词。在组合过程中有点乱,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状况:A要和B合作但B要和C合作,这个时候教师还要调解各方面的关系,会大大浪费课堂上的时间,好不容易完成组合,结果两人一组的学生拍手拍得较协调而三人一组的学生就配合不起来,三人一组的学生在合作不顺利的情况下学生就会产生不良情绪,相互大声讨论,甚至闹不愉快。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教师很难进行安抚,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的情况下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好不容易才让学生安静下来学习歌曲。到了最后一部分拓展,在创编歌词这一环节“打花巴掌的,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刚准备分组合作下课铃就响了,整节课下来原来预定的教学内容根本来不及全部完成。

  针对分工合作、课堂秩序混乱的问题,在组成小组时,我让学生缩小选择范围,限制在前后左右,将能力强和能力强的学生错开,部分由我调整。还以上面的《打花巴掌》一课为例,花样拍手时我先让两人一组的学生站起来展示,让三人一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拍手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指出相对简单易学的拍手方式,再让三人一组的学生进行展示。这样课堂秩序与合作的协调得到了保证,就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针对时间不充足的问题,我将这堂课分成两个课时,将本课两部分合作学习分开,将拓展部分单独一课时,这样前一课时既有利于巩固歌曲,体验花样拍手的乐趣,第二课时又能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编与合作能力,利于学生逐渐适应合作学习的方式。

  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多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何况合作学习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缺乏实践经验的推行初期,需要反复探索,不断完善,本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加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一)固定分组,让学生逐步适应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需要在集体中进行,班级是一个大集体,但要在这个大集体中建立合作关系,这是非常不实际的'做法。所以,本人认为教师应该尝试在班级中进行分组,通过分组来固定学生的合作圈子,避免经常更换合作伙伴,让学生不适应。当然分组也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期限,比如半个学期换一次,或者一个学期换一次,只要不是频繁更换就可以。这样更利于学生在固定的群体中加强协作意识,提高他们沟通交流的能力。而且固定的合作群体,能够更好地让他们养成合作的习惯,在原先个体学习的基础上,也许大多数学生都不具备合作学习的习惯,因为学习本身是独立完成,但在一个熟悉的群体中,他们会更加自觉地去沟通交流,慢慢养成协作学习的习惯。

  分组合作学习也可以跟创设情境融合在一起。例如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律动就先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将学生分为四组(按人数分也可以是八组六组)进行活动。如双册教材中有以春天为主题的教学内容,我就利用春天的歌曲律动创设一个到田野里亲近大自然的情境,请学生到达目的地后做深呼吸(有利于放松心情,有利于学生自然的歌唱),然后给每一组分一块地(将地用方框画在黑板的边角)让学生一起去播种,每颗种子代表一个学生,表现好的种子就会发芽,如果整组都长出小苗,小组就会开花。用这样的方法让每位学生觉得自己很重要,整组的合作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以此类推,像秋天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创设让果子成熟的情境等等,这样以小组合作融合情境教学的方式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固定合作学习流程,给予学生充分的合作时间

  有些教师在开展了合作学习之后就不注重教学效率,让课堂上学习氛围热热闹闹,看似教学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但是大大降低了效率,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提高效率,本人认为要固定合作的学习流程,不能随意更改。一旦合作学习的流程确定下来之后,教师就不用每一节课都忙着明确分工,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开展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更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营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完善教学管理,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都为一件事烦恼,就是不知道怎样维持课堂秩序,课堂在开展中经常会被混乱的局面打乱,有的甚至失控,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教师总是束手无策。其实合作学习离不开在课堂上沟通交流,有时候学生大声讨论就会让课堂显得秩序混乱,尤其是小学生还不怎么知道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要维持好课堂秩序显得更加困难。为此,在实施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擅于观察与总结,摸索出新的管理方式,不能一味地采取过往的管理方式,这不能适应合作学习这种新教学方式的需求,所以必须要在管理中加强创新。例如每节课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给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对合作组长进行经常性的指导培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当然在这方面需要注意结合小学生心理年龄特点,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只有迎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全面开发学生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良好途径。在音乐中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合作,就像“琴瑟合鸣”奏出的美妙乐章。美妙的音符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跳跃升华,是师生共同追求的教学氛围。我们可以重点从固定分组、固定合作学习方式、完善教学管理着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通过实施合作学习来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1

  现代社会呼唤创造精神。社会学研究认为,人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没有创造,社会就不会进步。重视人的创造发展,就是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1世纪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没有机灵、独立,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工作方法,便很难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因此,教育必须把培养有推动社会进步能力的人作为重要目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制约创造思维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置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心违”。它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构成教与学的关系,这种忽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模式,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的桎梏。因此,我们要大胆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独立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在主动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和发展创新精神。<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2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任教小学音乐这短短的两年的时间内,我便有这样的体会:老师重视识谱的教育,但是学生对识谱的教学是最没有兴趣的,也可以说是最弱的,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运用反向教学

  按照传统的规律教学,上课的时候一般是先练声,接下来是试唱练耳,然后讲乐理知识,最后是上欣赏课或者学习新歌,学习新歌的时候基本上是让学生先学乐谱,然后再把歌词带进去唱歌,在学唱乐谱的过程当中学生感觉很难,有时甚至是应付式的随便哼一哼,这种教学方式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学生不仅没有学到应该学的东西,反而对乐谱失去了兴趣。

  鉴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我采取反向的教学方式,在学新歌的时候,我们先学歌曲,在歌曲已经很熟悉、情感也处理得很好的情况下,再唱曲谱,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地把握节奏,而且也由以前的厌倦曲谱变成现在的对曲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运用这种反向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进行识谱的集中教学

  我在网上看到过金彩云老师讲到的“识谱集中教学法”,我觉得很有道理。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育都是把识谱根据年级分散开来教学,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简谱识谱任务,在初中阶段基本完成五线谱的识谱任务。事实上,这个任务一般都不可能完成。因为分散的识谱方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也不是每堂课都教识谱的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其效果不佳。所以有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无法独立试唱简谱。

  识谱的集中教学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就是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的一个年级的一个年级来完成。这样,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记忆方面的困难,学生也可以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是,他们就基本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一改以往的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求学生的创造意识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让他们走入美妙的音乐自己去寻找和创造,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3

  《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是一首描写傣族风情的儿童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兴趣,我思考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从感性、体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所以我先表演了一段傣族舞蹈,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

  教学目标

  1.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2.顺理成章导入课题。

  如果说过去的音乐教学只是“教学生唱歌”,那么,我感觉到现在的.音乐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兴趣的、主动地融入到音乐中来,这是我在备课、预设过程中的点滴思考。课堂生成亮点:

  1.观看傣族民俗文化风光视频,把学生带入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音乐与相关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有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素养,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及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2.这节课我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又因为少数民族的歌与舞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初听音乐的时候,我让学生观看歌曲视频,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抒情优美,又激发学生学习本首歌曲与热爱傣族的热情。

  3.课堂中人人参与编创傣族舞,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挥学生的编创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去带动学生。学生们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更勇于表现美,真正做到了新课标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

  课堂不足之处:

  1.由于初次上本节课,个别学生积极兴没调动起来,使课堂少了一些生机。

  2.自己普通话还有待与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新课程标准需要我们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更要我们勇于反思,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提升自己教学理念.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4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儿童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首先,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音乐音响,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此外,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而且还需要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大难题。

  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同样可以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达到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从具体到抽象

  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可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 《铃儿响叮当》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儿童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如模仿钟声的 《在钟表店里》、模仿鸟叫声的《百鸟朝凤》等。这两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儿童欣赏纯音乐作品,就水到渠成,不为其难了。

  二、由近及远

  由于儿童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作品,儿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内容的器乐曲;由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歌扩展到其他地区与民族的民歌;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广西是刘三姐的故乡,我们就可以从欣赏妇孺皆知的电影《刘三姐》中的几首著名歌曲(如《对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等)开始,再欣赏中国其它地区、民族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三、看、听、动结合

  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出示芭蕾舞剧《天鹅湖》挂图,有条件的还可播放有关的录像或影碟,让学生边听边看。

  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四、面向全体学生,表现音乐。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使每个学生都受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让他们得到一些锻炼,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改变音乐欣赏课坐着不动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集体讨论动作,然后全体表演。 在欣赏《鸭子拌嘴》过程中,当学生知道乐曲分四部分:清晨出窝、鸭子拌嘴、鸭妈妈劝架 、友好回家,老师提问:“根据这四个情节,怎样表演?”学生说:“老师扮演鸭妈妈,两个小朋友扮演拌嘴的小鸭。”然后集体逐段讨论,逐段表演。接着,请小朋友以三人为一组分配角色、戴上头饰。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而我由感而起: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

  要使音乐欣赏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一定音乐素质的音乐欣赏者,还须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去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欣赏教学更科学合理,更易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我们的音乐教学永远充满着活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

  背景:

  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促进我们的音乐课程进行必须的改革,但课改之事,无本可套。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适应新一轮的课改,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那就要改变以往的传统学习方式,要师生共同合作、参与、体验音乐活动。让学生达到体验美、享受美、综合美、表现美,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描述:

  [片断一]:巧妙发声,解决难点,引出牧童

  1、牧羊人的歌声引出衬词唱法:

  你听,牧羊人唱起了歌儿在召唤羊啰!(师边范唱边用手势表演)

  4/43233—|3231—|123352—|32166—|

  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

  ①比较音高:你们觉得四句唤羊声一样高吗?

  ②再听牧羊人用琴唱,用手势划旋律线区分音高。

  ③学生当牧羊人来听琴唱:(师)你们也来当牧羊人召唤羊儿吧。

  ④学生分角色分组唱。

  2、结合羊叫声来发声。

  师:牧羊人在唤羊,那羊会干什么呢?怎样叫?(咩咩咩—)

  3、唤羊声和羊叫声结合唱(牧羊人唱一句,羊儿唱一句)4/4

  3233—|333—|3231—|111—|123352—|

  (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

  |222—|32166—|666—||

  (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

  4、师生合作,生生分角色,分小组合作。

  5、个别生上台来合作,引出牧童(把上台来的小朋友戴上草帽,挥起羊鞭,召唤羊儿们)。

  [评析: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群体中的协调力。分角色演小羊和牧童,学会了与人交流,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教师引导得轻松愉快,学生也投入到音乐故事之中,使音乐课充满了生命活力。在平等`交往之中,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也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自愿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片断二]:利用创编,认识牧童,解决难点

  1、师谈话:小牧童们,你们想把小羊儿放到哪里去呀?(学生纷纷回答)

  2、用唱得形式问答:(先师生,再生生唱问)

  123352—|32166—|

  (问)你放羊儿啰上哪里?

  (答)我放羊儿啰上山坡。

  去草地。

  ……

  3、拓展:除了放羊,你喜欢放什么?(还是用唱问,学生自己来问答)

  (问)你放什么啰,去干嘛?

  (答)我放鸭子啰,去池塘。

  我放牛儿啰,去吃草

  ……

  [评析: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对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即兴式自由发挥的.探究与创编活动,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与、体验是通向学生创作灵感的大门,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全体参与、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创新来展现音乐美。歌曲难点在学生的创编兴趣之中顺利解决了。这样的教学也适合低段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片断三]利用贴画,描述情景,结合歌词教学

  1、听着优美抒情地《牧童》音乐,请学生描述小羊上山坡的情景。

  2、师总结小朋友的描述情景,用故事的形式边讲边放背景音乐。

  3、学生与师共同贴画,把描述的风景图贴出来。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白云下面有个小牧童赶着羊儿上山坡,绿绿的水,

  青青的草,羊儿羊儿啰,吃个饱,舒服极了。”)

  4、结合儿歌的形式,看着贴好的图,放着背景音乐轻念歌词。

  5、学生自编动作轻念歌词。

  [评析:“综合”是本次课改之中大力提倡的,音乐的学习原则不能依靠描述、讲授,必须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低年级学生记歌词是困难之事,以音乐为主线,这里以音乐为主线将美术贴画、儿歌、故事有机融合,既加深歌词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融为一体。美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

  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条感知渠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认识、体验,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音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片断四]创设舞台,表现歌曲

  1、师谈话:让我们这群可爱的小羊也去草地上、山坡上享受一番吧。

  2、分工合作表演:有的扮演小羊戴上头饰,有的扮演小牧童挥着羊鞭,有的扮演“蓝天、白云、绿水、青草”把小朋友坐的积木凳自己动手搭成小山坡状。

  师旁白:蓝蓝的天飘着朵朵

  白云……

  3、音乐用快慢快的《牧童》音乐。

  [评析: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学生天生爱表演,让他们担任相应的角色,在铺着绿地毯的教室里,寻找青草地的足迹,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综合表现,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对两首不同速度、情绪的《牧童》有进一步的理解、体验,对牧童生活也有了整体认识。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全身心融入了这个故事情节中,享受到了美的愉悦,受到了情感陶冶。]

  案例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以“牧童放羊的行踪”为线索,采用快慢快不同《牧童》的音乐来贯串整个故事情节的。一开始“牧童赶着羊儿高高兴兴去山坡吃草”,用了欢快活泼捷克《牧童》,再是“羊儿在山坡吃草的各种形态”,用了优美抒情的江苏《牧童》,最后“羊儿吃饱了,高高兴兴离开山坡的情景”,又用了快《牧童》音乐。我是以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整堂课融入这个故事情节之中,把音乐与牧童生活融为一体,通过参与、体验、表演、综合、共同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来实现音乐活动,表达歌曲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我在上课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语言不精,启发性不够;2、现代化信息技术掌握不够。

  讨论:

  1、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体现了?

  2、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结合的多还是少?

  3、利用创编解决难点可行吗?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0-04

小学音乐的教学反思04-14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0篇01-03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02-18

小学音乐红星歌教学反思04-15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篇06-13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篇)06-13

音乐教学反思12-31

音乐的教学反思05-11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