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东方明珠》教学反思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4-18 17:31:02
  • 相关推荐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东方明珠》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

  《东方明珠》一文介绍了上海黄埔江畔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这座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广播电视塔对生活在上海附近的孩子们来说可并不陌生,有很多小朋友已亲眼见识过了,而且这篇课文写得通俗易懂,同学们在读懂的基础上来诵读课文,就能把对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喜欢表达出来了。为此,我设计了“闯关登塔”、“应聘导游”等环节,“闯关登塔”这一情境的创设,增强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他们在自己的小组内练读,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在小组朗读比赛中都读得很棒。

  “应聘导游”这一环节,学生背诵的'兴趣大增,而且不是一般的唱读,而是绘声绘色的表演。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虽还存在问题,但学生表达的愿望很强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尽情地说。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2

  小朋友基本都没去过上海,对东方明珠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如何让学生在脑海里建构起一个形象的、立体的东方明珠,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课上,我首先以形象的图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上的两幅插图,“小朋友们瞧,这就是美丽的大上海,看见东方明珠了吗?你想对它说什么?” “东方明珠你比高楼还高啊!”“东方明珠你真美啊!”“东方明珠你就像宇宙英雄奥特曼!”学生不由的赞叹,显然已初步感受到东方的明珠的高大、美丽。接下来,我就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试着找出描写东方明珠高大、美丽的句子,结果有一半同学不会找,这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大部分同学没有句子的概念,有些也读不懂句子的'意思。后面的教学,我就抓住这两句话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自由大声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赛读等等。学生读得兴致盎然,在这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对东方明珠的印象逐渐加深,也不知不觉积累了语言,如“五光十色”等好词。当然,最后的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3

  《东方明珠》一课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第二课时重点是精读课文,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只有两句话,分别从两个方面描写了东方明珠。学习第一句话时,我让学生先观察书上的插图,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东方明珠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对图的认识,转而引向对文本的认识,这样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巨人” 等词,这样抓住字词,使学生明白了东方明珠的高大,顺利成章地指导了这一句话的朗读。在学习第二句,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语时,有学生说:“有红色的,有蓝色的,有绿色的,还有黄色的,还有许多根本就叫不出名字,都发着光。”我相机指导:说得真好!这么多的颜色,而且闪着光,发着亮,这就我们课本上所用的.一个词“五光十色。”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夜晚东方明珠的美景。没有解释词语的意思,但学生已经了解了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与训练思维联系起来,借助丰富的想象,在学生面前展示更为广阔的世界,让学生去享受学习词语给他们带来的每一个美妙的瞬间。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4

  本文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的内容,通过介绍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反映上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突飞猛进的新风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我通过复习《家》引入新课:蓝天是 的家,树林是 的家,小河是 的`家,泥土是 的家。 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 的家。

  在这个大家庭里,有一个繁华的城市叫做上海,她有一座被称为“东方明珠”的广播电视塔。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东方明珠(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随后,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看看图上画了哪些景物,主要的景物是什么,使学生对上海广播电视塔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紧接着,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抓住东方明珠“美丽的”“非常好看”的特点进行朗读。入情入境,结合插图、课件、视频等,理解“像一个巨人”“五光十色”等词语。

  指导书写汉字时,我抓住重点字“方”的笔顺,“头”的结构和“是”中间有一长横等,进行教学。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5

  一、利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感官,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经验缺少,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有了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小朋友就能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理解,借助了多媒体,学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

  二、利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年级的课文简单浅显,课上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一读就懂,而且在每次读书之前老师都精心设置了一个导入过程,或用简洁生动的导语,或借助画面、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此外,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这和《新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学生达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兴趣”。

  三、注重识字、写字。

  第一课时中,要求学生用已有的拼音能力自读课文,处理好了识与读的关系。以读为本,随读书活动的展开使生字的音、形、义逐步深化。课上分两次学完九个生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又给配上了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热情。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6

  上海市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从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北京市做出一个鲜明的对比来引入课堂教学:

  首先以一条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河流来引入,那就是苏州河。

  苏州河,又名吴淞江,源自太湖,1843年上海开埠后引来外国客商,19世纪后半叶,外国侨民乘船从吴淞江溯流而上,可直达苏州,故称其为“苏州河”,苏州河曾经鱼虾成群,被誉为上海的“母亲河”。1920年苏州河水被污染,到了20世纪50年代河中便难觅活鱼,70年代河水黑臭,成为“生命禁区”,偶尔从太湖游出几条鱼,也是“活蹦乱跳游进来,翻着白肚流出去”。1990年起上海市政府将“彻底整治苏州河”列为城市管理与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并在大力治理苏州河水质的同时,加强两岸绿化和(景观建设,至20xx年,苏州河干流的黑臭基本消失,河里出现浮萍、水鱼等水生动植物。20xx年,上海有史以来首次在苏州河上举办了龙舟比赛。

  这是一个很好的`课堂引入,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上海问题,又可以让学生和北京的环境问题做以对比,这样的效果非常好。更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来听讲。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7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一名新教师,第一次站在众多领导和老师面前上了《东方明珠》这一课,心情难免激动和紧张,现在我就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东方明珠》描绘了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歌颂了我国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的辉煌成就。通过我对学生的课前了解,知道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东方明珠塔是什么,可谓一无所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先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边看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录像。小朋友就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并对东方明珠塔有了一个总体印象。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理解,借助了录像和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这样,我少费了口舌,学生有很好的.理解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读中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领略文章的中心。

  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因此,教学本课,我既注意到课型特点,更注意到教材的特点,课上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一读就懂。所以我在指导朗读时,多媒体屏幕上课文和相应的图片一起出现。让学生在朗读体悟时有感可依。例如学生读到“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时,就读出了气势,这和图片的引导作用分不开。此外,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这和《新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学生达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兴趣”。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对“东方明珠”的赞美之情。

  三、重视识字、写字的指导。

  生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学生字笔顺,然后书空,再观察田字格位置,这样学生对生字就掌握了整体。最后通过教师范写,学生自己描写练写学会生字。课上分两次学完九个生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还通过奖励东方明珠卡片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口头鼓励写字欠佳的学生来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热情。

  上完课以后,感觉自己还存在许多问题:

  1、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不能及时的给以学生一些表扬,这样不能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上课准备充分,没有对问题的设计作多种的预设,以至于上课遇到问题时让我措手不及,甚至打乱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3、上课时还比较稚嫩和生涩,不能放开自己,在这方面还要多加练习,克服困难,争取做到大胆、大方。

  4.这节课学生朗读的时间太少,我也没有范读,这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一年级孩子还小,对一些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因此读起来还有些困难,这时教师的范读显得极其重要。今后我一定加强这方面训练。

  经过这次轮流课,我在磨课、上课的过程中在老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同时也了解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不断思考。这次轮流课也让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我成长历程的一盏指明灯。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8

  《东方明珠》是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六课,课文通过介绍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高大美丽,让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并且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7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课文的重点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始终围绕一个“读字”进行教学,首先是在第一课时学生能正确地读字、词、句的基础上,培养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在读中感悟东方明珠的高大与美丽,最后到能把课文优美地背诵出来。

  上课开始先复习词语,再利用图片来调动孩子们课堂的积极性,保证孩子能在轻松愉快有效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并且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在教授第二自然段时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东方明珠白天、夜晚图片与录像,让学生形象地了解东方明珠的高大美丽。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东方明珠的样子直接映入学生脑海,激起学生品读、美读的欲望。像在理解“头顶着蓝天,脚踩着大地”这一句时,就将顶天立地的东方明珠出示,并分别标注什么是头顶天,什么是脚踩地。在“五光十色”这个词语时,就选用了许多东方明珠夜晚各种颜色的灯光,有紫的、蓝的'、红的等等,让孩子们明白“五光十色”不仅仅是颜色多,而且还发着光。理解熟读课文之后,趁机让学生试着背诵课文,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着图根据提示来背诵课文。

  以上是我本课教学的一些所得。但是,通过本课教学,我也发现了我的不足之处。

  一、缺少板书,孩子没有清楚深刻地记忆东方明珠最主要的特色就是:高大美丽。

  二、写字教学时,没有把所教生字归类,也没有及时反映孩子们的写字情况,起到趁热打铁的作用,让他们写字更规范。

  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多的关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9

  一、利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感官,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由于学生没有起大城市的机会,对东方明珠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如何让那个学生在脑海里构建起一个立体的东方明珠,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于是我运用了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小朋友就能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理解,借助了多媒体,学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

  二、利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由于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课文内容,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在每次读书,我都精心设置了一个导入过程,读书方式多样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

  三、发挥学生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中,我抓住“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这就是东方明珠,面对么雄伟的建筑,你想对它说什么?学生不由得发出了赞叹,从心里感受到东方明珠的高大、雄伟。接着观察感受夜晚的东方明珠,想象“五光十色”这个词语,让学生感受东方明珠的美,并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事五光十色的?提高学生的'说话和表达能力。

  四、注重识字、写字。

  教学中,要求学生用已有的拼音能力自读课文,处理好了识与读的关系。以读为本,随读书活动的展开使生字的音、形、义逐步深化。课上分两次学完九个生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学生观察生字,记忆字形,我相机进行字理分心,达到较好的效果。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0

  《东方明珠》一课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我把第二课时的目标定为精读课文,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

  一开始,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一位学生读第一句,并相机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上海黄浦江边有一座广播电视塔。我顺势引导,“也就是说上海广播电视塔在黄埔江边,这也就告诉了我们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孩子们很聪明,在我步步深入引导之下,终于理解了第一句话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提出,其实小作者能把广播电视塔的位置讲的这么清楚,多亏了一位生字朋友“有”。这时,我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用“有”来练习说话。学生从教室内讲到教室外,从学校讲到大千世界,思维顿时开扩许多,造出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句子。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时,我提出了两个问题,“她”指的是谁?这个名字好听吗?从哪看出来?引导学生读出“美丽”的感觉。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先观察书上的插图,提出图上画了什么?东方明珠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对图的认识,转而在引向对文本的`认识,这样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巨人”等词,这样抓住字词,使学生明白了东方明珠的高大,顺利成章的指导了这一句话的朗读。在学习第二句时,也是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了东方明珠的美丽。对于课文中的出现的重点词语,应引导学生恰到好处的理解,不能枯燥无味、强硬地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结合观看图片,在边说边想象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这样的教学环节的设计,非常适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乐中学,学中得到知识。

  但是,在整堂课中还有很多遗憾的地方,本人引导的不够巧妙,教学不够机智,比如我提问:“当小朋友看到如此高大的东方明珠塔时,你的心情怎样呢?”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会感到很害怕。面对这一问题时,我未能很好的引导,只是把他硬生生的否定了,课后想来,其实我或许应该这样说:“东方明珠是一个著名的建筑物,并不是怪兽,是让我们去游玩和欣赏的地方,害怕的心情在这儿并不合适。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1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句话,和“五光十色”这个词语展开教学。我请学生说说见过的哪些东西也是“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的,很多学生说了海门电视塔,有一个学生激动地用手比划着,在他眼中海门电视塔是最高的了,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塔顶,简直就是高耸入云,然后我告诉孩子们,海门电视塔和“东方明珠电视塔”比起来,就太矮了,“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塔呢!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五光十色”的理解我最主要借助图片,大街上闪烁的霓虹灯,马路上流动的车灯,路边的火树银花,空中燃放的烟花……一幅幅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五光十色”的美也定格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2

  《东方明珠》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通过介绍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让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并且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7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一、识字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扎实有效。

  《课标》指出:一、二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先用小黑板出示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在出示生字时,我注意了两点,一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课文中词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强化识记,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二是出示生字时,我有意在一类生字的下面用“·”标示,在二类生字的下面用“△”标示,这样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

  二、阅读教学突出规律,方法合理。

  一年级的阅读是“起步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做到“小”、“实”、“趣”。

  “小”即“小”的起点,开口要小,教学目标简明集中,指向性强。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读了每句话知道了什么。

  “实”就是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注意把读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操作,真正能读,真正自己会读。如:读了“上海黄浦江边,有一座广播电视塔。”这一句话以后,我问学生“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知道了广播电视塔在上海黄浦江边。我又问学生“如果你到上海,要找广播电视塔,应该往哪走?”学生说,应该往黄浦江边走。信息的反馈很明了,学生已经读明白了这句话,读懂了话的内容。实践证明,扎扎实实的读是最有效的读。

  “趣”是“情趣”,就是要把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放到重要的位置,并且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在讲“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句话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这是一个比喻句,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塔很高,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非要讲清楚什么是比喻句就有点拔高了。如何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这时,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在动画片里都看见过巨人,而且很喜欢巨人。于是我问孩子们“你在动画片里见到的巨人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巨人就是又高又大的人,有的孩子说,巨人就是又高又大又强壮的人。显然,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这时,我又采用赛读的'方式让学生读这一句,结果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读得好。由此可见,兴趣的激发是最重要的。

  此外,在教学本课时,我还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语,通过看图,学生很容易理解这里为什么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从而有效地发挥了课文插图的作用,也教给了学生一种看图学习的方法。在朗读的指导上,由于孩子们还小,我注意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让学生明白怎么读就是读好了。

  以上是我本课教学的一些所得。但是,通过本课教学,我也发现了我的不足之处。

  一、书写生字的教学程序不明确。

  教学生书写生字时,应该是老师范写一个,紧跟着让学生按笔顺描红一个,起到趁热打铁的作用。课堂练习本上的书写应该由原来的四个字改为三个字,以降低学生练习的难度。

  二、应该在组织教学上再下功夫。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3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越来越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依托多媒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课前,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班上去过上海的孩子很少,部分学生对东方明珠塔认识不够,有的孩子甚至连东方明珠是什么也不知道。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学时,我首先出示了多媒体画面——东方明珠,然后教师再做简单介绍,目的是要学生较快地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并对东方明珠塔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他们对课文就有了一个整体的初步理解。对于“五光十色”这一词语的理解,我同样借助了媒体图片,学生看得一目了然,同时更深切地体会到了东方明珠塔之美。

  如果说媒体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东方明珠的美,那么朗读则更能增强学生对这种美的感悟。因此,我用了多种朗读方法调动学生朗读兴趣,引导他们读出明珠塔的雄伟壮观。在指导学生读“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时我不但出示了文字,还出示了图片,让学生有感可依,同时,我把这一段的两句话男女生分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刚”“柔”结合,很好地读出了明珠塔的气势。我还采用了小组赛读,师生赛读,为了增强气势,请学生站起来读,等等,学生兴趣盎然,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再背诵,问题也就不大了。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4

  小朋友基本都没去过上海,对东方明珠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如何让学生在脑海里建构起一个形象的、立体的东方明珠,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课上,我首先以形象的图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上的两幅插图,“小朋友们瞧,这就是美丽的大上海,看见东方明珠了吗?你想对它说什么?” “东方明珠你比高楼还高啊!”“东方明珠你真美啊!”“东方明珠你就像宇宙英雄奥特曼!”学生不由的赞叹,显然已初步感受到东方的明珠的高大、美丽。接下来,我就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试着找出描写东方明珠高大、美丽的句子,结果有一半同学不会找,这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大部分同学没有句子的概念,有些也读不懂句子的意思。后面的教学,我就抓住这两句话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自由大声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赛读等等。学生读得兴致盎然,在这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对东方明珠的'印象逐渐加深。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句话,和“五光十色”这个词语展开教学。我请学生说说见过的哪些东西也是“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的,很多学生说了海门电视塔,有一个学生激动地用手比划着,在他眼中海门电视塔是最高的了,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塔顶,简直就是高耸入云,然后我告诉孩子们,海门电视塔和“东方明珠电视塔”比起来,就太矮了,“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塔呢!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五光十色”的理解我最主要借助图片,大街上闪烁的霓虹灯,马路上流动的车灯,路边的火树银花,空中燃放的烟花……一幅幅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五光十色”的美也定格在了学生的脑海。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5

  《东方明珠》一课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小小大余县城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到过上海,更没有见过东方明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用一动画导入,让动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想朗读也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甚至背诵课文,读正确生字、词语、句子是基础、是关键。所以我设计了生字拼读站、词语听力路、句子立交桥三个环节,让学生从读字、词、句到整篇课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

  整堂课始终围绕一个读字进行,首先是正确地读字、词、句,再到有感情地朗读、美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东方明珠的高大与美,最后到能把课文背诵出来,如何让学生乐读、爱读?这就要靠老师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课件,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1)低年级教学重点就是识字,一篇课文中读准生字是最重要的,我把生字制作成五颜六色,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借助拼音读出生字,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2)教学重点第二段东方明珠的样子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东方明珠白天、夜晚情景录像,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发出赞叹:多美、多高大。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东方明珠的样子直接映入学生脑海,激起学生品读、美读的欲望。

  (3)熟读课文之后要求诵读课文,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看着图试着背,再画面消失后大胆背。

  2、老师用极具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读的欲望。

  “谁想来露一手?”

  “谁愿意来显示显示自己朗读的本领?”

  “你的.眼睛最亮,老师请你来读。”

  “谁有本事把东方明珠的高大、神气读出来,那就了不起了。”

  “能不能再读得神气、有力些?”

  “你能带领同学们读出东方明珠巨人的气势来吗?”

  “比比谁能把东方明珠读得最美。”

  “如果对自己充满信心,就站起来背。”

  “银幕上的图不见了,老师知道它们都跑到小朋友们的脑子里去了,没有图也能背吗?”

  3、利用形式多样的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1)指名一人读后学生评论。

  (2)指名多人比赛读。

  (3)小组赛读。

  (4)男女同学赛读。

  (5)师生赛读。

  (6)加动作读。

  (7)当小老师带读。

  4、教师用恰当的鼓动性语言评价学生的朗读,激发再次读的欲望。

  老师用恰当地、具有鼓动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朗读,而不是一味的“好”“很好”“真棒”这些空洞乏力的表扬,可以激起学生大胆朗读、多读的欲望。

  “你读得又准确又响亮。”

  “你的声音真好听。”

  “你的声音最像小老师。”

  “你读得很精彩。”

  “你读得真神气。”

  “你读得很美。”

  我希望语文课堂真正的把朗读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地会读,能品能悟。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东方明珠作文03-17

《东方明珠》说课稿01-03

东方明珠导游词04-09

上海的东方明珠导游词01-12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教学的反思01-07

教学反思04-19

上海东方明珠导游词03-11

东方明珠导游词15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