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幼儿园个案分析
幼儿园个案分析
更新时间:2024-04-09 12:21:58
  • 相关推荐
幼儿园个案分析(通用20篇)

  案例分析题是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考生阅读分析给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做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幼儿园个案分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个案分析 1

  班级:小二班

  幼儿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4岁

  教师:初梓然

  一、案例背景

  经过观察该幼儿饮食习惯不好,吃饭时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存在。总是推迟吃饭时间,每次吃饭都比别的小朋友晚。吃饭前总会有各种事情。不是要去上厕所就是还有东西要玩,不能做到按时吃饭。

  二、案例分析

  该幼儿在家时家长特别疼爱,幼儿每次吃饭都要家长哄着才会吃。入学前幼儿每次吃饭家长都要给其一些玩具玩或哄好久才会吃,这就养成了幼儿吃饭前的一些不良习惯。

  三、应对措施

  第一阶段:(第一周至第二周)

  经过谈心和说教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按时吃饭。教导幼儿按时吃饭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且经过一些漫画故事来教育幼儿,好孩子是要听教师的话按时吃饭的。并且和家长达成共识来一起引导幼儿,在此过程中逐渐减少幼儿饭前的玩玩具等的不良习惯。初期改变幼儿不良习惯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打骂幼儿。要以缓和的口吻来引导幼儿,让幼儿自己意识到饭前要有好的`习惯,不按时吃饭对身体是不好的。幼儿才会去改变,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第二阶段:(第三周至第四周)

  经过和家长达成共识督导教育幼儿养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经过第一阶段的引导慢慢减少幼儿饭前玩玩具时间直至幼儿养成饭前不玩玩具和按时吃饭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能太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逐渐减少幼儿饭前不良习惯。当幼儿饭前习惯有所好转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经过赏识教育让幼儿有成就感,幼儿发自内心的去改变饭前不良习惯。幼儿改掉饭前不良习惯后,家长要配合教师使幼儿这一按时吃饭的好习惯坚持下去。

  四、矫正结果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芷煊的观察与指导,天乐基本上改变了饭前玩玩具的不良习惯。此刻,孩子饭前习惯良好,能按时吃饭,即使偶尔饭前想玩玩具,教师和家长经过引导幼儿也会放下玩具,按时吃饭。家长反映,此刻我的孩子按时吃饭了,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为此他们多次感激教师的关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园个案分析 2

  一、案例实录

  (一)早上,铭铭很早就来到了幼儿园,班里仅有一个小朋友。两人在放好书包之后坐在一起开始聊天……突然,铭铭冲我大声的说:"教师,乐乐带玩具了,幼儿园不许带玩具。"还没等我说话铭铭很快从她的手里将玩具抢了过来拿给我。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我要得到表扬。一旁的乐乐却哭了起来……

  二、案例分析

  长期以来幼儿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致使她产生了“这样的东西不属于我”“为什么你有我没有?”这样的想法,从而渐渐构成了妒忌心理。不管是抢别人的东西,还是不断的告状都体现了幼儿的这种心理。当别人的东西比她的好或者别人表现的比自及强都会激发她的妒忌心理。孩子的妒忌具有明显的外露性,具有攻击性,破坏性。幼儿妒忌与大人妒忌的不一样之处,主要是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大人在十分妒忌时还会尽量忍受,心中虽然不高兴,但也不会形之于色;幼儿却直接而坦率地表露情感,根本不研究后果。就如铭铭看到乐乐的玩具产生妒忌心理一样。那个玩具吸引她,她想要玩又怕乐乐不给所以就也"抢夺"的方式把乐乐的玩具抢来让教师没收,从而到达心理的平衡。之所以告状是因为她好胜心强,想以此来引起教师的注意得到教师的表扬。

  三、策略

  1、要正确评价孩子。铭铭好胜心强,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表扬得当,能够巩固其优点,增加她的自信,促进她不断提高;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认为仅有自己好,别人都不如自己,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她好,她就难以理解。

  可是要和她讲清楚没有经过别人允许就抢别人的东西是没有礼貌的也是不礼貌的。喜欢别人的东西能够征求他人的同意后一起玩。或者找家长买给自己。当孩子理解了教师的意见后再给予其表扬。例如:"铭铭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等。同时要让她给对方小朋友真诚的赔礼道歉,以便缓解尴尬的气氛。好让其明白知错能改还是个好孩子的道理。

  2、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孩子因为自己有能力,但没有受到注意和表扬,因而对那些受到注意和表扬的小朋友产生妒忌。所以在纠正妒忌心理同时还必须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谦虚使人提高,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坚持自己的长处,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的才干就会更强,就会真正地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家长还要了解自己的孩子,适当地指出她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忙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3、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妒忌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提高和取长补短,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四、反思

  在对嫉妒心理幼儿的教育实践中,我觉得家园共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关键,家长认识到嫉妒的危害,幼儿认识到自己嫉妒的行为使自己不受欢迎,更不能解决问题。由于6岁的孩子自控力还不强,经过一段时间后,因嫉妒某些表现会反复出现。辅导矫正嫉妒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家园配合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更需要针对性、特殊性、反复性和长期性,使她们在正面的引导中逐渐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她们对自己心态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学会用心理换位法去理解他人的心境,我运用了现实疗法,交往分析法和情境等来减除心理压力。并给予她很大的宽容,给予充分的接纳和支持,为她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辅助家长学习,让他们了解对嫉妒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帮忙家长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和家庭教育观,改善教育方法,妥善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构成家园教育共识。

  孩子需要一个公平的宽容的心理环境,光靠教师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所有家长和孩子都能意识到心理健康对孩子的重要性,提高家长教育的技能和水平?如何开展和促进家园共育工作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幼儿园个案分析 3

  一、案例现象:

  小潘是我班的一位小朋友,他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身黝黑的健康肤色,教师和小朋友们都说他长得像个小运动选手,尤其是他的嘴特别甜,我们都特别喜欢他。但接下来他的表现让我感到很为难:

  观察一:早上进班级时,他会以冲刺的速度闯进教室,热情的和教师打招呼问好,早餐时间到了,他会先看看是什么饭,如果是他不喜欢吃的他会很生气的撅起小嘴搬上自己的小板凳坐在最终面说:“我不想吃饭,我不吃饭······”这样的话,谁要是劝他吃饭他就特别的不情愿,这时候,教师就会苦口婆心的劝他哄他他才会吃一点,看到他最终吃了我们就安心一点了。

  观察二:中午的`午饭时间开始了,小潘趁教师不注意,偷偷的看看今日的午饭时什么之后看他的表情就明白爱吃还是不爱吃午饭,比如是菜比较多的炒面、拉面、米饭菜之类的饭他就又搬起小板凳走了坐在最终面,但如果是好吃的没有放菜的肉抓饭他就会特别高兴的搬上小板凳第一个坐在桌子前面等着教师开饭,每次遇到他不爱吃不想吃的饭时我们就会说:“小潘,如果你不好好吃饭、吃菜,以后的肉抓饭你都别想吃了!”刚开始,这招对他还挺有用的,但时间长了他就还是不愿意吃了!

  二、案例分析:

  1、好奇心、好胜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所以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2、父母对孩子管束较松,并且缺少沟通。由于小潘的父母都是工作比较忙,很少照顾他,更别说和他交流了,平时都是老人在照顾他,并且十分宠他。家庭是孩子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他的第一个学校,没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孩子自然会有些娇宠。而这种情绪是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的重要因素。

  这样的孩子,太需要有人去关爱他、宽容他,需要有人去真诚地对待他了。

  三、措施与效果:

  针对小潘平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爱吃菜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吃饭的时候,先让他和其他幼儿交流,之后教师进行鼓励、表扬、奖励等多种方式。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不爱吃菜的问题上多给予帮忙和支持,让幼儿从小就懂得吃菜的重要性和益处。让他在家里时也学会多吃菜,培养他吃菜的兴趣和好处。在日常活动中,多加强幼儿的锻炼以增强幼儿的体质,并多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他的特点,在区角活动时我为他准备了许多有关“我爱吃菜”这样的活动,让他也学着感受,他十分感兴趣。每次我都将他的心得体会展示给大家看,表扬他画得越来越好了。另外,自由活动时,与他多交流,多讲道理,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

  针对孩子不爱吃菜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小潘在团体面前讲述爱吃菜后有哪些好处。另外,请家长平时多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有关不要挑食故事,多接触外面的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引导他一步一步接近做到不挑食的好习惯,渐渐地孩子不爱吃菜的坏习惯有了较大的改善。

  幼儿园个案分析 4

  一、案例现象

  小帆小朋友胖嘟嘟的,十分可爱,可是他有一些习惯很不好。

  观察一:晨间自由活动时他会带着同伴在教室或幼儿园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听讲,他却和周围的小朋友头碰头讲得热火朝天,手舞足蹈……

  观察二:绘画活动开始了,他趁教师不注意,拿着记号笔在画纸上、桌布上乱涂乱画,要不,就拍着桌子大声叫“我画不来”,当教师走近他时,他就对你笑嘻嘻的,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观察三: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一紧张就小脸涨得通红,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会结结巴巴说不清楚,有时直接说“我不会”。

  观察四:自理能力特差,能够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妈妈对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二、案例分析:

  ㈠好奇心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并且,我们那里的积木他以前根本没玩过,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所以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㈡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家里,他是小皇帝,上头还有一个姐姐,长他6岁,他提出的条件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人人都会答应,使他养成了唯他独尊的`性格,以致,什么都不会,因为有人包办了。

  三、措施与效果:

  不良的习惯,不是说一时就能改正的,我软硬皆施,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每一天对他吹耳边风,睡午觉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会反思的,逐渐,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针对小帆画画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还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针对孩子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他在团体面前讲述。另外,请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引导他描述周围的景色、人们的活动,让他复述别人的话,渐渐地孩子的语言有了较大的提高。还有,午睡起床,让他自己穿衣,他每次都穿的满头大汉,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向他竖起大拇指,此刻,穿衣服对他来说,已经很拿手了。

  此刻小帆已有了可喜的提高。早上来园时很有礼貌地向教师问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处;绘画时不但能根据教师的范画进行勾线,还能经过想象进行添画;有时还主动帮忙清洁教室、给小朋友讲故事……

  幼儿园个案分析 5

  场景实录:

  这天中午起床,我又像往常一样门口检查孩子的穿鞋情景,果不其然又有几个孩子穿反了鞋,如果是以前我会直接对孩子说:“宝宝你的鞋穿反了,快换过来吧!”可是这天我突然灵机一动,故作惊讶的指着蒲玉的鞋说:“哎呀,宝宝,你的鞋宝宝怎样在吵架呀?你看它们两个正歪着头生气呢!”蒲玉听后立刻低下了头左看看右看看,笑着对我说:“呵呵,鞋子宝宝真的生气了!”于是我之后她的话说:“哎呀,鞋子宝宝这么好的好朋友,它们怎样会生气的呢,你赶快帮帮她们,让她们别生气了呀!”只见蒲玉蹲下身子,坐在床边脱下了鞋子,把它们换了过来,其他的.小朋友看见了,都低下头去检查自己的鞋子有没有吵架,穿反鞋的小朋友就经过这样个比喻把穿反的鞋子都给换了过来,没想到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比我每一天纠正他们的错误来得有用,从那天以后,我每一天起床后发现他们把鞋子穿反了就会提醒他们:“快看看你的鞋宝宝又在吵架了呢!”孩子们会立刻自我检查并把穿反的鞋倒过来,有的孩子穿好了还会开心地说:“我的鞋宝宝不吵架了。”

  分析:

  1、班级幼儿现状分析:

  我班幼儿由于父母的工作忙,大部分孩子都是由家里老人带大的,可想而知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娇惯程度,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包办,就算是孩子能做的事情他们也担心孩子会做不来,久而久之使得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2、幼儿年龄特点分析: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活动资料的组织应充分研究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就拿穿反鞋这一件小事为例,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只用说教来让孩子认识左右是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如过只靠教师的关注和帮忙,又错失了孩子很好的学习的机会。

  3、采用教育措施的分析:

  小班的幼儿对很多现象都喜欢拟人化,他们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有生机的,他们会对小花、小草说话;会对积木、玩具对话;会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具当成好朋友。两只穿在脚上的鞋子再教师的口中变成了宝宝还赋予他们吵架的情节,帮忙孩子在情节中关注到鞋子是分左右的,仅有穿对了鞋子宝宝才会开心。。所以对小班孩子的教育要依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顺着他们的喜好,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个案分析 6

  【案例背景】

  小可,四岁半,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她还有一个大她七岁的姐姐和一个仅有半岁的弟弟。父母忙着辅导姐姐的学习,照顾弟弟。小可则由已经七十多岁的爷爷接送照管。小可两岁半就上幼儿园,比同班的小朋友小一岁。

  【案例描述】

  每一天早上入园时教师和小可打招呼,她面无表情,从不回应,只顾低头走进活动室。教师点名时,她从不答到,也不抬头看教师,没有任何响应。活动中,她从不主动回答问题,教师叫她时,她不抬头,也不说话。她在幼儿园仅有的交流只限于她和旁边的小伙伴小声地说话,但当她发现有人看到她时,她便立即停止说话,趴在桌子上。

  今日早上,小可妈妈打电话给班主任教师说昨日有小朋友把小可的衣服脱了,话语间显得很生气。但事实是昨日午时天气太热了,班上有小朋友已经穿短袖马裤了,小可还穿的是厚T恤加毛马甲。新来的教师不了解情景,中午让孩子减衣服时,小可不会脱,旁边的一位小朋友帮小可把毛马甲脱掉了。

  【案例分析】

  1、客观因素:过早上幼儿园,和班级中大她一岁的小朋友相比,小可语言、与人交往能力发展就慢一点,孩子交流的不主动构成了孩子的自卑心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导致孩子在给妈妈讲述脱衣服事件时不清楚,只反复强调了别的小朋友脱了她的衣服,而没有说为什么要脱掉衣服,这才造成了妈妈对教师的误解。

  2、家庭因素:家中缺少积极交流的环境。父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姐姐的学业和小弟弟的照顾上,对小可的关爱太少。在家庭中,孩子不能引起家长的注意和重视,构成了孩子的失落与自卑的心理。虽然小可有爷爷照顾,但爷爷年龄大,以自己的冷暖为孩子穿衣,孩子穿的比其他孩子厚。老人比较爱安静,和孩子交流的机会不多。和孩子最亲近的'家人对孩子的关爱和言语上交流较少,构成孩子人际交往中的不自信和自卑心理。

  3、幼儿园因素:孩子交流中的不响应,使之成为了语言交流中的被忽视者。教师对孩子缺少长期的关注与引导。

  【措施与方法】

  1、作为教师,积极接纳孩子的表现,帮忙孩子构成心理上的安全感,增强孩子与人交流的自信。班级教师应从心理上真正关爱孩子,细心询问孩子的需要,能够请小可坐到自己的旁边,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他人的事情,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且受人喜欢的。

  2、活动中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孩子的表现。哪怕是一个抬头看的小举动。教师能够抓住机会大肆表扬:“教师刚才在点名时,小可都抬头看我了,教师心里真高兴,下次真期待小可能大胆地说一声‘到’”。另外,多引导小可和性格外向的孩子合作交流,发挥小伙伴的引导作用,并为孩子开辟必须的说话空间,多鼓励,让孩子明白教师喜欢她大胆地表达。

  3、和孩子一起阅读诸如《丽塔和鳄鱼迷路了》的绘本,让幼儿认识到其实安静也没有错,但大声说话,积极地与人交流是一件十分重要和开心的事情。

  4、积极与父母沟通交流,让孩子体验到交流的欢乐,克服心理的自卑和失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经过家访等多种形式,让孩子的父母明白,虽然小可不像小弟弟那样需要手把手照顾,也不需要像姐姐那样有繁多的作业需要检查,但她也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有时间尽量多接接孩子,陪孩子做做游戏,询问孩子的需要,请孩子来做父母的小帮手,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也是真正有用的家庭成员,从而逐步增强孩子的自信。

  【案例反思】

  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待像小可那样的孩子,作为孩子最亲近的教师和家人,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只一味强调让孩子多说话。我们应当多一份接纳和包容,让孩子明白爱安静其实并没有错,但大胆主动地与人交流也是一件十分重要和开心的事情;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她是受重视的真正有用的一员;不期望朝令夕改,只求越来越好。用情感化,用爱引导,让孩子的人生因我们的努力而更加精彩!

  幼儿园个案分析 7

  年龄:5岁

  性别:男

  情景摘述一:

  陈ΧΧ是一个极有个性的孩子,记得有一次早上入园,他和奶奶发生了争执就吵着不上幼儿园,这样,爷孙俩就在幼儿园大门口扯来扯去,当园长出面要牵他入园时,他更是暴跳如雷不肯同意,当通知我下楼时,我看到的他死死地拽着奶奶的衣角,任凭大人怎样劝说都不予理睬,我使用了各种方法都不见效,看样貌这孩子的倔脾气上来了,怎样说都没用,无奈只好硬把他拽进了幼儿园。到了班级当我问他为什么不愿来园时,他也说不上来,只是一味地点头。

  成因分析:

  据对陈ΧΧ奶奶的了解得知陈ΧΧ从小在家性格就较任性,由于父母工作较忙,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奶奶带,所以许多事情老人家都采取一味娇宠的态度,造成陈ΧΧ唯我独霸的习惯,在家中就是旁若无人的样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必须要做到,早上不高兴来幼儿园就是因为奶奶让他喝完牛奶才上学,他就是不肯,甚至把整碗牛奶都打翻在地还怄气不上幼儿园。

  教育策略:

  我将陈ΧΧ找来,耐心地从喝牛奶这件事说起,让他明白喝牛奶的好处,又让他说说自己家里的事情引申到家中的人,让他明白对家里的人一样也要尊重,他也表示以后都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了。之后我在班上开展了一次我爱我家的活动,让幼儿经过多种途径来表现自己对家、家里人的喜爱,明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并让每位幼儿制订了一张表,用于登记每周让家人高兴的事情,经过几周的观察,陈ΧΧ没有再出现不来幼儿园的现象。

  情景摘述二:

  今日放学的时候,伟峰小朋友说他的书包找不到了,问小朋友有没有看到的,都说没有最终,我只好问:“教师看看谁最能干,能帮伟峰找出他的书包?”陈ΧΧ立刻举起了手自告奋勇要去找,不一会儿就找出了大家找了半天都没找到的书包,我问他在哪里找到的,他说在伟峰的床底下,这下引起了我的怀疑,因为书包不可能会掉到床底下去,除非是有人故意放的,于是我又问他你怎样明白书包在伟峰的床底下呢?他回答说:想一想就明白了嘛!在我的追问下,他才说出是自己藏的书包。我问他为什么要藏伟峰的书包,他说因为伟峰早上打了他,所以要把他的书包藏起来。

  成因分析:

  据观察,伟峰和陈ΧΧ能够说得上是一对小冤家,他们俩喜欢在一起,可又不能友好相处,在一起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分钟,就会发生争执,单据观察先发起的十有八次是陈ΧΧ,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会互相揭发,甚至会为了揭发而耐心关注另一人的一举一动,能够说是为了告一次状而处心积虑吧!今日的藏书包事件就是因为早上伟峰在一次争执中打了陈ΧΧ,虽然教师已经批评了伟峰,但陈ΧΧ仍心寸芥蒂于是发生了藏书包的一幕。针对这次事件,看出陈ΧΧ是属于不善于和他人友好相处的小朋友,他愿意和伟峰玩却又要告状,能够分析出他的心理状态:他认为伟峰在班上属于调皮的孩子,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而自己也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人,他觉得伟峰应当属于比他更差的一类,所以他是期望压低伟峰来抬高自我,所以和伟峰在一起的前提实际上是为了找机会揭发他,而伟峰又是属于那种不甘示弱的孩子,一来二往,这两个孩子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冤家”。针对陈ΧΧ的这种情景,其实能够分析出他是期望得到成人注意、期望经常得到他人赞扬的孩子,由于他的表现总不能到达教师的要求,所以他就把这种心理满足寄期望于告状上,要满足他的心理需求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育策略:

  我开始细心挖掘陈ΧΧ的各项长处,在一日活动中稍有一点闪光点都会加以赞许,如:集中的动作快;念儿歌声音响亮;吃饭不说话等等,只要发现他的一丁点闪光点都会及时鼓励,另外让他明白告状的孩子是的得不到表扬的。安排一些需要两人合作的.事情并采用竞赛的手段促使其协调能力的增加,久而久之陈ΧΧ告状的声音少了,开始积极的参加幼儿园的各类活动了。

  情景摘述三:

  离园时,正是家长来接幼儿的时间,有些小朋友趁着我不注意,在活动室内打打闹闹,乱成一团,我正组织他们整理教室的时候,看见陈ΧΧ把一张张已经摆好的塑料椅故意翻倒在地上,我看见后连忙对他说:“陈ΧΧ,把椅子摆好!”他却只是很漠然地看了我一眼,继续把摆好的椅子推倒在地上,我以为他没听清,大声重复了一遍,谁知他却用一种充满挑衅的目光注视了我一下之后继续他的破坏行动,这下可把我给气坏了,走到他的面前,怒气冲冲地说:“陈ΧΧ,你在干什么?把椅子都摆好!”出乎意料的是他仍对我不予理睬,虽然停止了他的破坏活动,却仍是一幅无所谓的样貌,大摇大摆地朝奶奶走去,这下可把我气傻了,但我还是忍住气对他说:“陈ΧΧ,你过来一下,教师有话想和你说。”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连头都没回继续向前走,这一来把我楞在那儿半天说不出话来,奶奶看见了急忙抓住他到我的面前来,让他注意听教师的话,他却拖着奶奶往反方向走,脸上的表情让我想起了上次入园时的样貌,我明白这孩子的倔脾气又上来了。

  成因分析:

  之后回想起今日发生的事情可能是由于午时陈ΧΧ在讲评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我批评了他,所以他将怨气一向带到了放学,根据对其家长的了解得知,陈ΧΧ平时都很喜欢我,每一天回家都不停地念:我XIXI(我的英文名字)如何如何,可今日回家却恶狠狠地说:“我要杀了XIXI。”父母问其为什么他也不说,只是一个晚上都不再提起我,最终才说是因为今日我批评了他所以十分生气表示不理我了。由此可见,这孩子的自尊心十分强,前一阵子多采用了表扬鼓励的方式,让他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如今稍有小挫折又无法理解了,跟其母亲交谈了解到在家中多采用的较民主的的方法,大部分事情都是征求他的同意的基础上才能做的,而在幼儿园都是以全体小朋友的团体利益为准则,所以他往往由于个人主义会受到小朋友及教师的批评,回到家自然也就怨气难消了,在我班开展的评比栏活动,针对幼儿的各个方面进行评比,得到20个小印章的小朋友将获得一个小礼物,妈妈说刚开始时陈ΧΧ每一天回家都会很兴奋地提到这件事,可到了之后却不再说了,问他为什么,他说反正又拿不到,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模样,这不由引起了我的思考,陈ΧΧ经过一段时间的鼓励已经有了必须的起色,但这毕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这段时间里还是应以表扬为主促其个性良性发展。

  教育策略:

  这学期我班在上学期设置评比栏的基础上,又添置了苗苗长大了这一栏目每周评比一次,即有一点儿的小提高都能够,让每个幼儿都有上榜的机会,这周陈ΧΧ上了榜,小朋友的评价是陈ΧΧ吃饭有提高。看得出这个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他十分的兴奋,不断地表示出对我、小朋友们的友好。可见鼓励对于他的成效是显而意见的。

  启示:

  从“不上学事件”、“藏书包”、“推椅子”这几件事情能够看出此刻的独生子女的种种弊端:期望得到表扬,不愿受到任何的批评、期望成人多关注他,不期望受到冷落等等。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点点滴滴进行培养,不能因为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错事就不予理睬,而是要抓住教育契机及时引导。但另一方面是和家长多沟通,孩子的饿性格特征绝大多数是由家庭造成的。我也和陈ΧΧ的母亲进行了一番交流,采用民主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必须的弊端,孩子不能受到必须的约束,对于事情的态度都是我行我素,这对于一个将来要走向社会的人是行不通的,提议其在家中也要某些方应对陈ΧΧ有适当的约束。这样家园共同配合,对一个有着较为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有益的。

  幼儿园个案分析 8

  观察地点:

  中一班午睡室

  观察时间:

  每次午睡时间

  观察记录:

  第一次与晨晨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非常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就拿每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唯一一直睡不着的孩子。针对晨晨这种情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寻着声音找过去,原来晨晨还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接着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晨晨掐我!”原来又是晨晨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

  观察分析:

  晨晨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间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形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晨晨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间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幼儿园个案分析 9

  案例描述

  1、晨间,老师发画册给幼儿讲故事,朋朋根本没有翻书,把书卷起来当话筒玩,惹得旁边几个孩子也跟他模仿,偶尔翻到走迷宫的那一页,指指画画。该收书了,他把书交给小桌长阳阳,突然抬脚踢了阳阳的胳膊。阳阳疼得哭起来,我责问他“为什么踢阳阳”他却回答说:“我踢老虎的!”书上走迷宫那一页的确有老虎,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2、一天早上,朋朋看到王浩搭出一列新火车,他想要,上去就抢,王浩生气地叫喊、哭起来,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赶紧说“对不起”。火车拿在手上才征求人家的意见:“借给我,好不好”在他搭积木时,连续三、四次出现这样的行为。

  3、班上找好朋友玩袋鼠妈妈的游戏,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平时有玩具也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分析诊断

  朋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懂交往规则,有打人、抢东西之类的攻击性行为,不被同伴接纳。我们通过家访、对孩子的观察分析,了解到孩子存在交往问题的原因:

  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朋朋爸爸在外打工,他跟奶奶和妈妈在家生活。爸爸偶尔回家后教育孩子时,也是非打即骂,朋朋十分怕爸爸。奶奶很重视对他的教育,教这教那,但管不住,有时急了也动手打他。这样,到幼儿园后,老师给他讲道理、说服教育,很难发挥作用。不少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儿童早期的同伴交往行为,几乎都是来自于更早些时候与父母的交往。

  2)不懂交往的规则

  向别人借东西要主动协商请求,征得别人同意后方可借用。朋朋不懂这样的交往规则,不懂协商也不会协商。

  3)自制力差,认知与行为脱节

  朋朋情绪冲动,调皮好动,容易产生一些破坏性、攻击性的行为,自制力差。当同伴生气、愤怒时,他才意识到行为的不对,连声说对不起,却不把东西还给人家以改正自己的行为,发生认知和行为脱节的现象。

  4)缺少交往的机会

  此刻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加之朋朋的一些负面行为,不被同伴接纳,缺少互动的机会,更加不能获得交往的经验,增强这方面的潜力。

  指导方法

  1、与家长沟通,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

  这天幼儿园活动安排画热带鱼,朋朋奶奶看到先来的小朋友在画画,便催促朋朋快点画。朋朋东看看西瞧瞧并没有动手,奶奶有点急了,举起手要打朋朋,朋朋吓哭了。我赶紧走上前拉住她奶奶,对朋朋说:

  “赶快画好了我们去玩球。”朋朋一边抽泣一边画。奶奶看孩子画好了才放心。我与她谈心,告诉她孩子的不良表现,可能就是他们平时教育方式不正确,严格要求不必须非要动手打,奶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悔不已。我对她说“如果你当着那么多孩子打朋朋,他多没面子,你要多了解孩子,多想好方法教育他。”

  2、利用同伴及班群众的力量对朋朋实施影响。

  通过教师引导、同伴约束、家长说服帮忙等,强化朋朋认识到“不能打人”,控制不良行为。

  这天第一节群众活动,老师让小朋友把竖排由竖排调为四横排。阳阳和欣怡很快搬到前排坐下来,朋朋本来应坐在她们中间,他把椅子搬过去,向我报告说不好坐了。我要求她们让开空档,给朋朋坐。她们怎样也不肯,都说朋朋打人。看来他们对朋朋还有成见,有所戒备,我借机教育朋朋说:

  “你还打人吗”

  “不打了!”朋朋直摇头。

  “他不打人,你们给他一次机会!”阳阳和欣怡还是不做声。

  “这天旱上,朋朋还帮忙发接送卡的,给他一次机会吧!”我及时举例让她们看到朋朋的闪光点。

  “如果你再打人,他们真的不让你坐前面了!”我再次提醒他。

  朋朋最后坐在了第一排。他也比较争气,整个数学活动,一向坐得端正,认真听讲,一点都不要老师提醒,还主动举手到黑板前做作业,我特地给他机会,他果真做对了,我带领小朋友送掌声表扬他。朋朋激动得脸都红了。

  教师的表扬或批评,教师对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信任程度,会影响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受欢迎程度。当同伴排斥孩子时,教师及时帮忙,引导他们看到朋朋的闪光点,让孩子处在理解、宽容和谐的同伴关系中;教师创造并抓住教学契机,给朋朋表现的机会,使大家看到他的进步,用语言表扬或掌声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利用班群众的力量激励孩子的学习,树立他的威信,让其他孩子愿意和他交往,同样受到感染和鼓舞。

  3、顺势利导,在实际活动中指导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交往。

  (1)强化认识,预防为先,规则约束,适时引导。

  给幼儿带给充足的游戏活动材料,尽量避免争抢之类的破坏性行为。为了防止幼儿的争抢,我给班上增加了几箱积木,搭积木之前我先强调,大家一起玩,谁抢就取消他的游戏资格。

  一天早上,小朋友又一起搭积木,搭出各种各样好玩的车子。朋朋走在活动室里转来转去,盯着人家的东西看,我问他想不想借辆玩一玩他回答说“想!”我趁他动手抢之前提醒:“先问人家好不好别人同意了,才能拿。玩好还给人家,要说谢谢!”

  我先带朋朋向练练借一辆吊车,指导他说:“把你的吊车借我玩一下好吗我玩一会儿就还给你!”练练愉快地说“好的!”我又让朋朋说“谢谢!”

  朋朋很开心地玩了一会儿。为了巩固练习交往,我推荐他把车子还给练练,再去向阳阳借赛车,他更开心了,借到之后还和阳阳两人一块玩。

  活动之前,明确交代规则,进行约束。活动中洞察孩子的心机表现,在孩子产生不良行为前,适时引导,学习商量征求别人意见,在借玩具、搭积木等实际活动情境中练习,巩固交往行为,体验成功,积累交往经验。

  (2)利用相关性促进幼儿的学习、交往。

  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活动中潜力较强,表现主动、积极,受到多数同伴的接纳、喜爱,在同伴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孩子的学习和交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成功的学习、交往相互促进。我们利用这种相关性,如朋朋当小老师指导伙伴订正作业,一方面促进学习进步,另一方面增强交往潜力。

  (3)利用孩子喜爱的游戏、操作活动培养自制力,促进交往合作。

  朋朋十分喜欢游戏和操作活动,发放材料时我们经常要求他坚持一分钟,在活动中鼓励他耐心完成作业,培养自制力。在主角游戏表演游戏中扮演喜爱的人物、动物,丰富语言表达,加强交往合作。指导效果

  经过我们几位老师和家长的不懈努力,两个多月之后,朋朋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他看到小朋友打闹时,他会说:“打人家,眼睛会红!(意思是会把人家眼睛打伤)把人家打伤了,要送人家去医院!”“打人要被110抓去。”小朋友跌到了,他主动去扶起来,帮忙檫眼泪,安慰伙伴。在一日活动中基本没有攻击人的现象。

  朋朋在活动中更加专注,学习进步明显,好几次做数学作业,完成速度都在班级前几名,手工作品多次参加展出。

  他会与老师小朋友商量、征求意见“老师,我也想搭积木。”、“分给我一些积木好吗”、“我和你一起玩呼啦圈好吗”等等。

  他主动要求当值日生,发放接送卡,整理玩具图书等,小朋友们越来越喜欢和他一起玩。

  反思

  1、本研究主要关注幼儿的交往表现。我们的预期目标是存在交往问题的孩子能尽快趋于正常,到中班基本能和其他幼儿一样遵守常见的规则,妥善解决问题,与同伴友好交往。目前,朋朋也喜欢表现自己,能够帮忙别人,期望受到关注、肯定和夸奖,小朋友不再排斥他。但他在群众生活中规则意识还要增强,有时还需要老师的提醒和督促,处于他助到自助的`过渡期。我们认识到对孩子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他的点滴进步都让我们对他充满期盼和信心。同时,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爱心、耐心以及高度负责的精神去帮忙和等待。

  2、朋朋的不良行为还有反复的现象。偶尔有拉别人衣服、摸辫子等骚扰行为。假期返校刚开始的时候,表现更为明显。我们还发现孩子身上有伤痕,及时与孩子谈话,了解到家长有时还有暴力或体罚的过激行为,导致朋朋产生了逆反心理,表现出对立情绪。我们与家长做了深入细致的交流,指导他们统一所有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保证幼儿园有效的做法向家庭延伸,同时要求家长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一对一的优势,更有效的指导帮忙孩子。

  3、朋朋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活泼好动,他在玩玩具、玩沙、搭积木、做游戏、玩打击乐器等活动中个性专注,我们有针对性的安排,让他参加到喜爱的活动中,少有空闲去攻击别人,减少破坏的机会。

  4、交往潜力与孩子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有关联,朋朋在拍球、画画方面动手潜力较差,缺少兴趣,坚持时间不长。我们和家长共同努力,发展动作协调性,培养自制力。和孩子一起看书,引导他观察,给孩子讲故事,指导他回忆,保持一段时间的安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孩子生理心理素质的整体提高。

  5、对朋朋的关注和指导,我们很重视,但并不表现出刻意地去做,而是渗透在一日活动的环节中。不在同伴面前过分强调他的缺点,也不让他自己和同伴感觉到特殊,适时当众表扬进步,增强信心,树立威信。关注帮忙但不包办,逐步放手,让他走向独立,纳入普通正常发展的轨道。

  6、如今的朋朋已上中班,我们还将利用专门性的社会活动《我是班级小主人》、《我们都是好朋友》,加强对孩子的交往教育

  幼儿园个案分析 10

  典型行为:

  小斌小朋友是个比较活泼开朗的孩子,宝宝比较散漫、随便。在活动中喜欢随便走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睡觉、吃饭他都是最有问题的一个,吃饭的时候喜欢讲话;睡觉的时候经常去惹别的小朋友,就算自己睡也不好好地睡,不是脚翘起来就是自己跟自己讲话或者乱叫,必须要老师盯着才会安静。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叫的却更加的起劲。能够说该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差、自由散漫而且十分任性,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活动力太强了。

  成因分析:

  小斌小朋友是跟爷爷奶奶一起住的,都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来管的。奶奶更是对他疼爱有加,家中吃饭也都是由奶奶喂他的,又因为此刻是独身子女,父母更是疼爱有加,孩子要吃的'就吃,不要吃的就能够不吃,所以到幼儿园来孩子也把这样的脾气带来了。妈妈反映在家里的时候宝宝也是一刻都停不下来,喜欢到处乱走,乱碰东西,他也谁都不怕,但却只怕也是老师的舅妈,我们也期望能通过家园的良好互动和沟通,使宝宝变的越来越好。

  培养目标:

  通过日常的各种活动,引导教育幼儿积极参加的同时,必须要遵守规则。对于孩子好的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进行正强化。而当宝宝行为出错的时候,也就应及时的进行制止,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能够的,下次不能够这样貌。就这样,表扬的就要表扬,批评的就要批评。期望宝宝能在经过一段学习和生活后,各方面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具体措施:

  1、做好家园沟通,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状况,让家长正视自己孩子的优缺点,共同帮忙幼儿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中,经常关注幼儿,若出现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就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

  3、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如:吃饭姿势、坐姿、睡觉习惯等。

  4、若孩子取得进步,应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有动力去改正,帮忙他一点一点地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个案分析 11

  地点:

  盥洗室门口

  课间休息时,孩子们自由地去喝水、去小便。在盥洗室门口,我猛然看到小庄两手左右开弓正在打小逸,我赶紧走过去拉开小庄,看他气呼呼的样貌,我问他为什么打人,他也说不上来。小逸说:“我要帮他拿杯子,他就打我了。”

  分析:

  我总以为在班上小庄是“弱者”,因为他不会表达,走路不稳。我总怕哪个孩子欺负他,或是他又摔了、碰了。这天看到他还会“凶狠”地打小伙伴,我着实吃惊不小,领教了他也会使用爆力的“强势”。我想,发脾气是每个人都会的本能,特殊孩子也不例外。此刻问题是小庄误解了小逸的本意,这可能跟他不会用口语表达有关。

  措施:

  我立刻把小庄和小逸叫过来,让小逸重述一遍他的想法,让小庄明白小逸的好意。并告诉他,小逸帮了你,你要向他说“谢谢”。再让他对刚才的打人的行为向小逸道歉。“谢谢”他立刻说了,但道歉就是不肯说,我耐心地引导他:小逸没有打你,你却打了他,他被你打得好疼啊。在我的`不断启发、要求下,他最后学着说“对不起”了。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让小伙伴以后要帮他时要先说明白,他才不会误会。

  接下来,我利用午休时为幼儿讲故事的时间,为幼儿讲述友爱互助、礼貌礼让的小故事。让幼儿明白: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不可动手打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的打人行为有所改变了。

  幼儿园个案分析 12

  观察原因:

  这天,小雅的妈妈告诉我,孩子经常一出了幼儿园的大门就要尿尿,而且还是特别着急的那种。在与妈妈的交谈中得知孩子在家就有憋尿的习惯,不到已经快憋不住时不会去尿尿的。看的出妈妈也是很无助,期望老师能给与帮忙。为了纠正孩子这个不良的习惯,我决定对小雅进行个别观察及教育。

  观察实录:

  在进行区域游戏活动的时候,我看到小雅的神情看似紧张,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她要尿尿,我赶紧问她:“小雅,你是不是要尿尿?”可她一脸严肃的告诉我:“没有。”我又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小雅的双腿夹紧,我就对她说:“没关系,老师陪着你,跟你一块上厕所好吗?”小雅没有拒绝,我拉着她的小手一块上了厕所。

  观察分析:

  要想改变小雅的憋尿习惯,我觉得首先要老师细心地观察,在她出现憋尿现象时要及时的给予帮忙。其次要让她觉得这不是一件严重的事,以此来解除她的紧张情绪。第一次帮忙小雅不憋尿得到了成功,正式因为有了这次的成功,让我对她纠正这一不良习惯增强了信心。

  观察实录:

  在餐前准备时,我组织幼儿如厕、洗手,当我喊道小雅那一组时,小朋友都大步流星的走进厕所,只有小雅没有动静,依然坐在座位上,我来到她的身边蹲了下来,拉着她的小手告诉她:“立刻就要吃饭了,要去解小便洗手吃饭啦!”她一个劲的摇头说:“我没有小便”。我怕强迫她去会引起她紧张,她说没有,我就没有再要求了。吃完饭带着孩子们散步回来以后,我又再次组织小朋友如厕,来到小雅的身边对她说:“立刻就要睡觉了,要是不尿尿,憋着会肚子痛,到时还会尿床,好羞羞”。小雅听我这么一说,伸出小手示意要和我拉手并对我说:“老师你陪我一起尿尿。”小雅再一次进步了,离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又前进了一步。

  观察分析:

  小雅的`憋尿现象不是一两天就能改变得了,作为老师不能着急,要有耐心,不能着急。她的每一次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同时,老师应利用幼儿的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取得实效。

  取得的效果:经过这几天的时间老师的耐心引导和家长的配合支持,尽管小雅还不能自己主动的去入厕,但是已经能在老师的提醒下,陪同着去入厕了。孩子取得的进步和家长的配合,老师的耐心,细致的观察是离不开的。

  幼儿园个案分析 13

  一、观察对象:

  幼儿姓名:天天

  性别:男

  年龄:3岁

  幼儿表现:天天是小班的孩子,看起来聪明可爱,感觉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可是他妈妈却告诉我,天天是一个特别内向的孩子,平时在家话不算多,出去玩都只跟家里人玩,只要有别的小朋友靠近了,他就会退让,宁可不玩。他是一个行为表现比较特殊的孩子,表现如下:

  1.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别人接触,更不愿主动交流。

  2.话语少,和教师交流少,不和小朋友交流。即使偶尔和教师讲话,也总喜欢把手指含在嘴里,显得特别紧张。在区域活动时,所有的小朋友都进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天天却不会参与任何活动,一个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拿着区域卡,看着其他小朋友玩。

  二、情景分析

  天天刚上幼儿园,难免会有入园焦虑,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很正常。但时间久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慢慢熟悉起来,都能开开心心来上幼儿园,天天还是这样,早上紧紧抱着妈妈的脖子不放开。据了解,天天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玩玩具度过,遇到幼儿园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他更加沉默,缺乏自信。

  三、观察记录

  有一天孩子们午睡时,我特意坐到天天的床边,等他脱下鞋子后,大声的表扬她:“哇,天天太厉害了,会自己脱鞋了,来,让教师抱一抱。”我温柔的抱起她,第一个给他盖被子,微笑的看着他入睡,这时,他说话了,虽然很轻,可我欣喜的听见了:“我在家妈妈教过我的`。”我又俯下身来,用手摸了摸她的头:“你真是个能干的孩子,教师真喜欢你,教师陪你睡觉好吗?”他含羞的点点头听话的`闭上了小眼睛。

  四、指导策略

  (一)家长工作方面

  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间与家长交流教育观点及方法,反馈孩子在园表现,提议家长多腾出时间亲近孩子,固定时间与孩子进行交谈,引导孩子说出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趣味的事,有没有认识新朋友等等。日常生活中多创造他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机会,晚饭后或者节假日带孩子出去玩耍,供给交往锻炼的机会,鼓励孩子与小朋友分享玩具等等。

  (二)语言教学活动

  为了让孩子尽快熟悉新的生活环境,特别组织了语言教学活动,让孩子对团体进行了解和接纳,鼓励天天接触新朋友,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认识,主动与小伙伴儿打招呼,并且鼓励他,表扬他,帮他逐步建立自信心。

  五、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天天有了很大的转变,由原先不喜欢说话的小朋友变得愿意参与同伴游戏,体验到了同伴、教师、父母的关爱,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天天变得开朗多了,偶尔也会过来抱抱教师,看着他一点一点提高,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幼儿园个案分析 14

  观察幼儿:

  小璐

  观察时间:

  20xx.10.12

  观察目的:

  帮忙幼儿多开口说话

  观察过程:

  小璐是九月底来我们班的,性格很内向,在班上很少和教师小朋友说话。

  观察一:

  有一天,吃完饭,我让吃完饭的'小朋友端着椅子坐到操场上,只见她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在一旁的卞琦小朋友就对她说:“你怎样不出去啊?”小璐看了一眼卞琦,不做声,把头低下去。

  观察二:

  午时快放学了,我拿出已学的字卡让小朋友来认,我先出示一张字卡对小朋友说,看哪位小朋友还认识这个字宝宝?”我一说完小朋友都很踊跃的把自己的小手举起来了,小璐想举又不敢举的小手,我看着她说:“小璐,你能告诉教师这个字宝宝怎样读吗?她缓缓地站起来,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不说话,我微笑地对她说:“不要怕,教师明白你是最棒的`!”只见她小声地读:“紫色的紫”我让小朋友为她鼓掌,表扬了她。

  措施:

  1、创造条件,让她多开口说话。

  2、多鼓励她,并多开设一些谈话活动。

  效果:

  经过这一个月的观察,小璐的性格活泼开朗了许多,发现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时候还能看见她高兴的笑容,有时候点她回答问题,也不会向以前那么小声地回答我,和教师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显多。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欢乐成长!

  幼儿园个案分析 15

  观察对象:

  小恒

  观察时间:

  xx年10月10日

  观察地点:

  本班教室

  观察目的:

  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观察记录:

  平日里,经常有一些幼儿把自己从家里带来贴画儿分发给自己的好朋友。今日放学前,我看见武忆冉小朋友把贴画儿发给了自己的.好朋友郭杉、孙宇等。这时我听到小恒小声对武忆冉说:“我也想要一张贴画儿,你给了郭杉两张,你给我一张吧!你不给我的.话我就告诉张教师你带贴画儿了!”于是我便故意装作没看见,让幼儿自己应对问题。这时小恒便跑到我面前对我说“张教师,武忆冉带贴画到幼儿园来,还把它分给小朋友!”

  观察分析:

  经过观察我发现,她们对美工区十分感兴趣,最终因为没有办法很无奈从而选择了图书区。而在图书区她们互相倾诉,图书区似乎成为了她们聊天放松心境的场所,其实,她们彼此的倾诉也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形式,只是她们的倾诉资料相比较较随意。

  教育措施:

  这只是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教师可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导他们自己学着处理;若是较严重的情景则需教师酌情处理。另外,平时注意多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此外,与家庭配合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宽容的品格,以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个案分析 16

  观察资料:

  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观察班级:

  大三班

  观察时间:

  20xx年2月24日

  观察地点:

  活动室

  观察对象:

  王xx

  观察目标:

  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观察实例:

  生活活动中,有一些幼儿把自己从家里带入幼儿园的贴画纸分发给自己的小伙伴,这时,我便看见钱杨小朋友把贴画纸分发给了离自己座位较近的.王思瑶、圣彪、陶哲这些小伙伴。

  这时我便听到王思瑶小朋友面红赤耳地小声说:“你就给我一张,你给圣彪两张呢!你不给我两张的话我就告诉教师你带贴画到幼儿园了!”(幼儿园规定幼儿不能从家带任何东西入园)于是我便故意装着没看见,让幼儿自己应对问题。这时瑶瑶便跑到我面前对我说“教师,杨杨带贴画到幼儿园来,还把它分给小朋友!”

  反思:

  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小事,却与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幼儿对同伴的分享,在心里上存在异议,觉得不平均,从而产生矛盾,她期望教师与同伴进行制止,在心里上得到安慰,这是本班级常见的告状行为,同时也是幼儿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后的告状行为,以此下去,会养成幼儿自私自利的品德。

  应对措施:

  这只是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教师也可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导他们自己学着处理;若是较严重的状况则需教师酌情处理。另外,平时注意多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此外,与家庭配合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一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个案分析 17

  一、个案情况介绍

  小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他从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没有文化。孩子父母虽然都是机关工作人员,但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障碍。

  二、观察时间:

  20xx年3月2日——3月31日。

  三、存在的问题。

  1、心理脆弱。

  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姥姥不来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

  老师让小朋友学着叠被子,他不会叠,也哭;让他学着做值日,他说不会,让他跟小朋友学,他也哭。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据的小韬姥姥讲,小韬的妈妈小时侯也是这样胆小,很怕羞,长大后就改掉了原来的.毛病。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姥姥帮忙,姥姥不在身边,他便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五、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2、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小韬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提议小朋友们不要吓唬他,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和小韬开玩笑的少了,和他争玩具的几乎没有了。

  3、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小韬记忆力非常好的条件,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复述故事,请他朗诵儿歌,慢慢地他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

  4、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小韬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如何叠被子,如何做值日,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

  六、教育效果。

  两个月以后,小韬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自己叠被子,能心情愉快的做值日,自理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初步学会了与人合作。

  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看到孩子进步这么大,小韬的奶奶无比感激,我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了。从中我更坚信了这一点: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你用心了,所有的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幼儿园个案分析 18

  观察时间:

  20xx年12月28日

  观察地点:

  教室

  观察对象:

  恒恒和寒寒

  观察记录:

  本学期,幼儿升入班后,比原先活跃了许多,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

  恒恒就是这些孩子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帮教师做事,可是他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教师告状,说寒寒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

  在我观察了寒寒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寒寒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活动时寒寒在玩搭积木,他搭了一个个性漂亮的`游乐场,而这时恒恒正巧跑到寒寒搭的建筑物旁,不留意把他的.建筑物弄倒了,于是寒寒就大声地说你干嘛啊,恒恒哭着向我告状说寒寒打他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寒寒叫了过来,对他说:你对他怎样了啊?寒寒说:恒恒把我的积木弄倒了,我没有骂他我又问他:你知不明白他为什么哭呢寒寒摇摇头,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用很重的口气对他说话,那他以为你就生气了,不和他玩了,那他就会哭。对吗寒寒想了想,对我说:我明白了,我此刻就去和他一起玩。我笑了,摸着他的头说:对,你是最棒的!

  反思:

  班幼儿的行为问题增多,更多的是源于班幼儿社会交往潜力的缺乏。作为教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状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使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不断改善,从而减少行为冲突问题发生,保证幼儿顺利进入社会化。

  幼儿园个案分析 19

  观察背景:

  欣悦是我班一个年纪较小的外地新生,经过一个月的幼儿园生活发现其适应能力还是相对较强的,可是做每件事情之前总喜欢来询问教师下一步该干什么,缺乏必须自主能力。

  观察目的:

  是否熟悉幼儿园生活的每个步骤,并能自主完成每个步骤?

  观察策略:

  记录师生间的对话,针对欣悦爱询问的个性特点,采取应答式,在必须情景下也可采取“反问”。

  观察记录:

  欣悦:(来到幼儿园,看到教师)“教师,此刻我们去干吗呀?”

  师:“此刻是晨间游戏时间,你能够和小朋友去游戏,一起去玩。”

  欣悦:“那玩好游戏又去干吗呢?”

  师:“玩好游戏我们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锻炼身体呀。”

  欣悦听完我说的话后,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起去玩游戏了。

  (中午吃饭、睡觉时间)

  欣悦:“教师,我们此刻要去干什么?”

  师:“我们此刻要去洗手吃饭啊。”

  欣悦:“那吃好饭我们在去干什么啊?”

  师:“吃好饭我们散会步,就要去小便睡觉了。”

  欣悦:“那小好便又要去干吗呢?”

  师:“欣悦宝贝,那你来告诉教师我们接下来要干吗呀?”

  欣悦:“是不是应当去午睡房睡觉了啊,对了,我们还应当把衣服、鞋子脱掉,对吗?”

  师:“是的,真棒!欣悦真聪明!”

  分析与反思:

  欣悦宝宝是我班年龄较小的一个女孩。没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龄幼儿的一种表现形式。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小的性质,分析了欣悦的一系列反映。欣悦常常会用询问的口气来征求教师的意见,最主要的目的是因为她想在教师的嘴中得到教师的肯定,从而来证实自己所想的是否正确。其实经过一个月在园的生活,她已经了解在幼儿园生活的每一个步骤,可是往往是因为她对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对教师产生了一种感情的寄托,她期望经过教师的鼓励、肯定等积极的态度来增加对自己的不自信,从而来满足自己的`一系列疑问。应对这类幼儿,我们应当采取“反问”的形式来激励幼儿,对幼儿能够多提一些“你认为呢?”“你想的是怎样的?”等问题来锻炼这类幼儿。能够让这些疑问从他们自己的嘴巴里说出来,让她觉得自己说的也是对的,来逐步锻炼幼儿的表现力、语言的组织里,更加能锻炼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园个案分析 20

  观察时间:

  XXXX年9月6日

  观察者:

  小莉

  观察地点:

  中班

  观察对象:

  鑫鑫(化名)

  年龄:

  4岁2个月

  性别:

  女

  使用方法:

  叙事法儿

  童人数:

  2

  成人人数:

  3

  观察目标

  经过观察了解性格内向的鑫鑫语言方面的行为

  表现:

  观察背景:

  鑫鑫从小班开始一向不肯开口说话。

  观察资料:

  9月6日上午的语言活动中,小伙伴们都抢着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鑫鑫看着大家,她的小脸涨得通红,右手低低地放在左手肘上,举起了手,眼神一向盯着教师看。教师看到她举起了手,就让她回答问题。可当教师说出她的名字时,鑫鑫就低下头,两手搓着裙角。当教师鼓励她时,她抬起了眼睛,结结巴巴地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冒出了一句话。教师表扬了鑫鑫对于问题的思考,鑫鑫坐在椅子上,脸上露出笑容看着教师。

  观察分析与评价:

  1.家人访谈。鑫鑫开口很晚,小时候只会用摇头和点头来表示,她的脾气还很倔,凡事要高兴了才肯做。

  2.同伴访谈。可可说:“鑫鑫讲话速度很慢,我听不懂她讲话。”

  3.教师间访谈。张教师:“怎样我喊她起床,她只是哭,什么话也不说呢?我轻轻地问她几次,她还只是哭,不肯跟我交流。以后我要多关心她,多和她做朋友,让她慢慢地和我说话,做朋友。”

  4.具体评价结论:

  鑫鑫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语言能力比较薄弱。小班的时候很少在上课举手发言,就是难得举手发言,声音也是小小的,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很少。

  鑫鑫语言发展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养太过于溺爱。她平时一向和外婆外公生活,年迈的外婆外公爬不动楼梯,就经常把鑫鑫留在家里和电脑、电视交流、生活。久而久之,她与人交流不会说话,就点头摇头。因为外公外婆会猜鑫鑫的想法和心思,鑫鑫也习惯用点头摇头来顺着外公外婆的心思表达自己的意思,即使他们说得不对,她也不喜欢说出自己的想法了。

  观察措施:

  1.教师要利用早晚接送时间多与鑫鑫的外公外婆交流,将鑫鑫在幼儿园的表现及时告知给他们,当然交流的.语气要婉转一些,并把我们教师的.期望和提议适时地提出来,取得他们的支持,期望他们多和鑫鑫交流,交流的时候语速放慢,鼓励她表达简单的自己的需求;在家里空余时间能够带鑫鑫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沟通,促进她的语言交往能力。

  2.教师要利用校讯通和班级网站、论坛、电访等形式,把鑫鑫的提高和期望她的父母一起协作的跟鑫鑫父母交流、沟通,并鼓励他们抽出时间多陪陪鑫鑫,不要只是用IPAD来打发孩子的时间。

  3.教师在幼儿园多关注鑫鑫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多鼓励她慢慢开口讲话,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教师逐渐产生亲近感和归属感,喜欢和教师交流,不要用点头和摇头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教师在鑫鑫有提高的时候,多鼓励,多表扬,让她感受到成功感,逐渐喜欢多讲话、多和教师亲近、交流。教师多鼓励鑫鑫与同伴交往,让他们有充分交流、交往的机会。

  观察反思:

  我在本次观察中领悟到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要多跟孩子和家长沟通。我作为当班教师跟随鑫鑫一起经历了小班和中班阶段,所以在本学期进入中班后,对于鑫鑫的语言发展的点滴成长是深有感悟的。鑫鑫很聪明,也很敏感,她有时候即使不说话,她的小眼睛会仔细观察,观察教师怎样对她,观察同伴怎样玩,她的心里会清晰地记录下教师和同伴对她的影响。所以,关注能干、自信、开朗的孩子的同时,也让我们的眼睛看一看在角落里不被吸引、内向的宝贝吧。

【幼儿园个案分析】相关文章:

大班个别幼儿个案分析(通用15篇)06-06

小班个案记录与分析措施(通用15篇)06-06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精选30篇)06-02

个案工作介入计划书02-18

个案工作计划15篇01-14

个案工作计划书09-22

幼儿园案例分析(精选20篇)06-04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及反思02-27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通用50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