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观后感>鲁迅观后感
鲁迅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05-23 18:54:30
  • 相关推荐
鲁迅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鲁迅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迅观后感1

  小雨微飘的江南水乡—乌镇,总给人一种淡淡的随意和幽静,初来这里,让人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鲁迅笔下的旧屋,陌生的又是一种清新的欣然,鲁迅故居观后感。走进小镇,迎面扑来的是满眼的古朴,没有华丽的颜色,没有故作的娇情,有的只是白白的粉墙,黛色的瓦,翘翘的飞檐,雕镂的廊。弯弯的小河从镇中穿过,赋予小镇以生命的流动,又象是一幅笼罩在烟雨蒙蒙下淡雅的水墨画,让人驻足难移。

  缓步走在青石铺就的小街上,两边都是木结构的古式老屋,有着镂空的门窗,雕着精美、细腻的人物和花草。不时又会有一家仿古的作坊呈现在你的眼前,有制作狼毫的`笔店,有蓝印花布染坊,又有公生糟坊和它飘出的阵阵酒香。象在细细地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和辉煌。

  不知不觉间走到鲁迅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都昌坊口,建成于1953年1月,三味书屋由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组成。

  鲁迅故居是鲁迅出生地,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室内陈设按当年原样摆放,不少家具和用品均是原物。百草园是周家原已荒芜的菜园,是童年鲁迅休憩和玩耍的乐园,占地20xx平方米,现基本保持原样。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颇负盛名的一处私塾,鲁迅12~17岁在此读书。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通过大量实物、照片、手稿、书信、图表等展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一生的光辉业绩和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发展历程。

  从鲁迅故居参观出来,漫步在街道上,心中不尽感慨,看到街两旁的古老民宅,看见在空中飞来飞去的燕子,燕子已在屋檐下安顿好了家,老燕子正哺育着一群羽翼渐丰的小燕,并带领它们熟悉周围的环境,好在来年春暖花开的时节重回旧地,观后感《鲁迅故居观后感》。让思乡的情结慢慢地延续着。

  小船在河中轻轻地滑行,摇撸在船公的手中缓缓摆动,击起层层涟漪,向两岸悠悠地荡漾开去。拱形的小桥横卧河上,三三两两的游客流于小桥两端,不时回头远眺或停步细端,也许想在这白墙黑瓦、小桥流水间寻回记忆深处曾有的点点依恋。

  忽然间想起马致远的一支元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幽幽地勾起一丝莫名伤憾,不禁黯然……

鲁迅观后感2

  在寒假期间,我抱着缅怀革命文人,继往开来的心态,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它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了无比的震撼。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给我们这些晚辈留下的,不仅是文章、语言,更多地是精神和灵魂得感动。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财富,无人能及的是他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带来的革命,谁也不能替代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其中有一件展馆是专门介绍鲁迅和许广平之间的爱情经历的。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坛的一段佳话。从1923年起,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执教期间,鲁迅发现许广平是最敢于淘气和放肆的一个。她坐在第一排,好提问题,有时竟会打断鲁迅先生的话。是她的聪明、才气以及肯动脑筋的好习惯打动了鲁迅先生,使鲁迅对她颇怀好感。后来与许广平相识、相知,并彼此倾心爱慕。

  鲁迅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儿子,父亲过世得早,从小是母亲带大的。从小是母亲带大的。所以当他得知母亲骗他回国娶亲的真相后,也没有拒绝,他说过,他说过,与朱安结婚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个意外的礼物,是母亲在娶儿媳妇,“我只能好好地保养她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于是和朱安的名义婚姻一直持续到了鲁迅去世。

  鲁迅的伟大体现在他的'爱国上。他曾经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言并为此而奋斗着,弃医从文是他意识到从精神方面改变国民的重要性所做的决定,为此迈出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当封建制度死灰复燃时,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有力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南京”、“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这段时光中,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忠实伴侣许广平。可以说,正是有了许广平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先生在“在上海”,也是生命的最后9年时间内,留下了浩卷繁帙的文学作品。

  鲁迅,这个名字永远烙印在我心里,每当听到这个名字,尊敬之情油然而生。如今有幸能够参观鲁迅纪念馆,兴奋之情难以言说。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简朴,他把他的一生致力于唤醒国民、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之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鲁迅观后感3

  年少读鲁迅,只知道是著名的作家,老师让记住他的一些用字造词,但总感觉和正规的语文不一样,可能是大家的缘故,只是大家用的,就是对的,我们用的就是错的(好像有鲁迅文字的特点了)。除了描写鲁迅小时候的读书生活的文章,我们读读还有点意思外,其余的似乎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语言这么讽刺,经常用暗喻、正话反说,白话文夹着一点文言文,里面还经常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人物。

  学习语文,尤其是学习真正的文章,所以我一直建议要读名著,读原文,但一定要在历史背景下读这些文字,否则会不知所云。过去读鲁迅就犯了这个问题,只是知道当时中国处于困难之中,却不深入,而语文老师认为这是历史老师的事情,他们只要教语文知识即可,其实是大谬。因此,我们去读《阿Q正传》,甚至如《药》、《社戏》等都会有莫名其妙的感觉,难免误解鲁迅先生。我幸而遇见一位语文老师,在教我们学习《白毛女》的时候,提示我们要去看原著和歌舞剧,当时我几乎都不知道那段有名的唱段,更别谈那段历史。后来我去看了舞剧,再去看文章,印象就太深刻了,不用背,想忘都忘不掉,这种语文学习才算是有了效果。

  文字乃是过去历史的积淀,没有历史的文字自然是虚假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看美国的引进来的一些语文课本材料,大部分文章都是和美国历史、文学史有密切关系的,虽然也有文法知识的题目,但却有不少历史性的发散思维课后作业,对于我们这些对美国历史略有了解的.人都要去百度下才能明白,对学生而言,不啻于要去补上一堂历史课。读鲁迅的文章,没有一定的历史积累是不行的。所以最近在课本里面的鲁迅先生的文章越来越少了,其实不是坏事,因为与其放在课本里面让学生死记硬背,反而会让现在的学生对其产生误解,倒不如在课外去引导有能力的学生去拓展阅读,有机会去鲁迅的故居和生活场所,近距离接触,更会得到阅读者的共鸣。

  当然,语文不是全部取代历史,也要有优美的描写、崇高的理想,少不了童话、科幻,但是一定要真实,要从人的感情出发,才有感染力。读鲁迅的先生的文字,大部分还要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似乎现在小学生不怎么学习历史了),去尽力理解为什么鲁迅先生要写这样的文字,这样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读《呐喊》后记。

鲁迅观后感4

  一本出自于鲁迅先生笔下的著名书籍,描述了一个叫阿Q的贫困的人的悲惨生活。

  一开始,便是有钱的赵家儿子中举考上秀才敲锣打鼓的隆重场面。阿Q就在一个小茶馆里说自己也姓赵,但根本无人相信他的话。只有一个又一个的接连不断地嘲笑声传入他的耳朵,并且怂恿他去赵家道喜。谁知他还真的去!当然,他被无情地轰了出去还挨了两巴掌。

  阿Q自从从赵家出来以后便一直气愤地边走边说“妈的.,今天被儿子打了,儿子打老子……。”就这样他以这种独特的方法认为是自己赢了。虽然我对他的这种方法很无语,但依然认为他很牛。而他说自己姓赵,这是不是真的,谁又知道呢!?

  没几天,阿Q在街上走着,他无意中踢到了一个壮汉,还责怪起了人家。壮汉本来并未计较。可阿Q偏说个不停,惹怒他,便教训了阿Q一顿。当壮汉要走了,阿Q却还像了孩子一样还了句嘴。壮汉笑笑还是走了。这次阿Q依然以为自己赢了。

  我只想说阿Q是多么厉害!脸皮多么厚!

  阿Q也是一个会赌博的人。他去剧院,根本无心看戏,只是奔着赌钱来的。第一场他几个输了钱,第二场他赢了钱,可是,却被一同赌博的人毒打了一顿。清醒后,拿着他们扔下的钱回到家。在明亮的烛光下,可以清楚地看出留在他脸上大快的淤青与伤痕。回到房间后,回想赌场的事,有的只是恐惧,在他那沧桑的脸上出现恐惶的神色。他的眼睛紧闭着,双手紧握着头,嘴微微颤抖,似乎天旋地转的样子。但他最后还是在精神上以为自己赢了!

  第二天,阿Q在街上看到了一个令他反感的人,他以为他是“假洋鬼子”。而“假洋鬼子”正在与赵家人谈话,他又像在夸赵家秀才,又像在讽刺,他说的那句话是:“现在已经停止选举秀才了,你这个秀才可是稀有货啊!而赵家人的脸色却似乎显出了尴尬且苦笑的样子。“假洋鬼子”说完话便走了。从阿Q旁边走过,阿Q便骂了一句。“假洋鬼子”听到了就转过去拿起拐杖打了一顿阿Q,阿Q不甘心,边走边骂,心头上的火一直未消。

  阿Q就这样走到了小茶馆。等他看到尼姑后,他就认为是她让他这么倒霉,便去调戏小尼姑。等他调戏完后,闻了闻手上,似乎闻到女人特有的气味。回到家嘴上还一直念着“女人”两个字,睡觉都念着。估计是想女人想疯了吧!

  阿Q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精神胜利法和忘却法很牛,也是一个爱面子的穷人。他似乎有些发呆,让人想笑,可是,笑过之后,又让人感到无限的心酸!

  我们身上难道没有他的影子吗?自己不也是很多地方都依靠精神胜利法活着吗?自己不也在自欺欺人中过日子吗?自己不也麻木得很吗?

  今后,自己活着谁,是否还是张阿Q,或者是陈阿Q呢?

鲁迅观后感5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鲁迅,他并不完全,只是真正的鲁迅的一部分,萧红写的这篇文章,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神一般的人物,中国文坛的传奇:鲁迅。 朋友们时常谈到寂寞,在像这样的冬夜里我也是深感寂寞的一人。我们常常觉得缺少什么似的,常感到一种未曾填满的空虚。我们也许是在心胸里描写着华丽的舞台,美妙的音乐或新鲜的戏剧罢,眼前向我们躺着的呢,只是一条冰冻的道路;虽然路旁未必没有几株裸树,几个叫花子,几堆垃圾或混着黄灰的残雪,然而够荒凉的了。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的心灵泛起涟漪。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有这样神奇的效果。

  从中国小说发展的角度看,鲁迅的小说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称得上是一次深刻的革命。他用〝借一斑而略知全豹〞的手法,从普通的日常生活事件中提炼情节,揭示现代中国人的灵魂,在有限的篇幅中塑造了具有无限生命力的艺术典型。鲁迅的小说提供了外为中用,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外国,发展我国新文学的经验,还提供了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兼有浪漫主义的手法,吸收其他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营养,使艺术方法多样化的经验。他以自己独特的小说创作实践,实现了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转变。

  对于作者的这篇文章,我想多少会有一点个人的情感在里面,萧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的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如果没有鲁迅先生,也就没有萧红。她很可能默默无闻地寂寞下去,甚至颓唐地毁灭自己。是的,没有鲁迅先生在荆棘满地的前面为青年们开路,萧红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呢?在建立我国现代文学队伍方面,鲁迅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鲁迅是中国青年作家之父,他一生对青年的帮助,是人们万世所感念的

  不管真实的鲁迅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不管他是不是真的勇士,但他一定是看透了中国这个社会。鲁迅所具有的批判精神是我么这个社会最最欠缺的。

鲁迅观后感6

  昨天,我们跟随爸爸开车来到了浙江绍兴市,你们知道绍兴最有名的名胜古迹是什么吗?那就是鲁迅故里。

  早上吃完自助餐后,爸爸开着车把我们送到了鲁迅故里,我们跨进大门,看见了鲁迅爷爷那庞大的石雕矗立在大门口,走进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先来了到了第一景点:鲁迅祖居,我们怀着着急的心情走了进去,听旁边的导游小姐介绍道:“鲁迅的祖父是个做官的,所以鲁迅的家境在当代还算是比较好,怪不得看上去他们的餐桌,家具都用的是上好的木材,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我们又跟随导游小姐去了鲁迅的故居我们参观了书屋,卧室和他们家的德寿堂和思仁堂,······

  它们家有一个后院,名叫“百草园”,那里是鲁迅幼童时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地方,听妈妈说,儿时的鲁迅在这里留下了快乐的时光。在“百草园”的中央,有一口井,据说鲁迅小时候非常调皮,常在井口上跳上跳下。

  不远就是鲁迅的纪念馆,首先呈现在我眼前的是鲁迅爷爷的雕像,下面标着1881—1936年,屈指算来,鲁迅爷爷的寿命才五十五岁。通过纪念馆的资料,图画显示,我得知鲁迅爷爷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医学家,其中有一段话,每天鲁迅在学习中要做到三到,这三到分别是:心到,口到,眼到。这就是他给自己订的学习方法。在纪念馆里,展示了鲁迅爷爷生前的许多文学作品,有很多我都读不懂。我稍微能理解的是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在广阔的天地里》:“我生在都市的大家庭,从小就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看到劳苦大众和花鸟一样,······但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和许多农民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痛苦,和花鸟并不一样了。”我读完这段话后,隐约的感觉到,当年的鲁迅虽然出生富裕的家庭,但思想上没有一丝瞧不起穷苦农民,并富有同情和怜悯之心。

  参观完鲁迅纪念馆后,我们来到了鲁迅幼时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着一棵古松树,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听导游说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裂在四面,,我看到鲁迅的那一张书桌在东北角上,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的。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已经到了中午12点,通过了参观鲁迅故里,我今天认识到鲁迅爷爷是一位多么伟大了不起的人,甚至在世界上都闻名远扬。我敬佩你—来自绍兴的鲁迅爷爷。

【鲁迅观后感】相关文章:

游鲁迅故里作文12-14

鲁迅呐喊好句12-19

鲁迅名人语录04-07

【精选】鲁迅的作文四篇05-04

鲁迅格言40句05-11

鲁迅雪教学反思04-03

鲁迅名言大全400句12-29

鲁迅的名言名句200句01-01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作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