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观后感>《末代皇帝》观后感
《末代皇帝》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12-21 08:13:17
  • 相关推荐
《末代皇帝》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末代皇帝》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末代皇帝》观后感1

  国庆假期期间,我看了一部叫《末代皇帝》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意大利的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写的是中国最后的一位皇帝——溥仪,也就是宣统皇帝。一个外国电影写的却是黄色的中国故事,总是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

  溥仪三岁登基,是全世界唯一一位登基三次退位三次的皇帝。爱新觉罗氏,字耀之,号浩然,英文名亨利。祖父是道光七子,咸丰弟弟奕,外祖父荣禄生父载沣为光绪帝之弟。

  他是一个住在金碧辉煌的紫禁城里的皇帝,但却如同在一个四面都是高墙的监狱里的犯人。而他第一次看到其他小朋友,是六七岁时遇到比他小两岁的`溥杰,外面不管发生了什么都不能出去,只能靠着地板听声音。有一次,他和溥杰一起上课,溥杰说了一句:“你现在不是皇帝了,外面是中华民国,外面有大总统。”溥仪听后更加想出去。溥仪再长大一些,想出去,但士兵看到他就像守城的将士看到攻城的敌人,马上关上紫禁城的大门,还手拉手成一个人墙,气的他把自己的宠物白老鼠给扔到门上撞死了,可以看出他的气愤。后来他近视了,他的老师庄士敦先生给他配了一副眼镜,大臣们他还给他选了两位姑娘,一位是皇后,一位是妃子,就连自己喜欢的人也不能自己选。他在宫中就是一个吉祥物,长大后在伪满洲国就是傀儡,还成为民族罪人,被送进监狱,最后六十四岁病逝。

  电影最后的结局是他回到了自己的家——故宫,他回去时还要买门票,当他小心翼翼地坐上龙椅时,被保安的儿子发现了,小男孩告诉他:“这里你不能坐,这里是皇帝坐的地方,我是保安的儿子,我住这里。”溥仪告诉他:“我以前也住这里。”“证明给我看。”随后溥仪走到龙椅上,掏出了五十多年前大臣陈宝堔送的蝈蝈,交给了他,男孩看着蝈蝈,当他再看溥仪时,溥仪已经不见了,只留下黄昏和紫禁城与男孩。看到这一幕,我忽然想起电影里提到过溥仪的老师庄士敦先生回英国后写下来一本书,叫《紫禁城的黄昏》。而在想起溥仪悲催的一生三岁入宫,却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中年时他当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成为民族罪人,进了监狱;晚年回到自己以前的家还要买门票,这就像在笼子里的那只无人问津的蝈蝈。

  这部叫做《末代皇帝》的电影讲述了中国清朝最后的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的一位皇帝。如果是中国人拍这部电影,充满了中国辉煌的历史。但是在意大利这些外国人拍出来的讲述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末代皇帝.》,却是充满了讽刺。讽刺什么?讽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讽刺这三次登基三次退位的皇帝,还是讽刺当时中国腐败的官员和腐败的社会?

  这就是由外国人拍出来不一样的中国电影《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观后感2

  20xx年11月26日星期一,据外媒报道,《末代皇帝》的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逝世。早就听闻该电影是一部经典之作,在又一伟大艺术家逝世时,这部电影再一次被公众广泛提起,我也因为近期时间相对宽松于是决定看一下这一部经典的电影。

  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溥仪是一个悲剧人物。

  溥仪三岁就离开亲生母亲,登基做了皇帝,在宫中长大。到了约莫六七岁的时候,溥仪的弟弟进宫看望他。两个小孩子相处的这段戏,是第一处体现作为一个皇帝的孤独的片段。溥仪问弟弟,是不是别的小孩子也跟他一样,弟弟反问他没有见过其他小孩子吗,没有人跟他一起玩吗?溥仪说,皇帝是不能到宫外的。

  我觉得这是一件可怜的事情,一个小孩子本该自由自在地成长,可惜溥仪只能在宫中由一群太监、宫女服侍长大,没有同龄的小伙伴,不能走出皇宫。作为一个皇帝,一个天之骄子,连最基本的自由都没有。

  不久,中华民国成立,溥仪的弟弟对他说,他已经不是皇帝了,溥仪非常生气,他不相信,两个小孩子爬到宫墙上看到了总统,溥仪还是觉得这一切不是真的,他去质问底下的大臣,为什么要建一堵墙,他真的不是皇帝的了吗?溥仪去找从小抚养他长大的奶妈,可惜奶妈要被安排送走,溥仪说,她不仅仅是他的奶妈,她是他唯一的陪伴。偌大的皇宫,成群的太监宫女,还有先帝的后妃,居然没有一个是真正陪伴溥仪的。

  溥仪十几岁,来了一个名叫庄士敦外国的老师辅导他,我认为这个外国的家庭教师的教育对他后来的改革思想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处让我触动的场景是,溥仪的亲生母亲逝世,溥仪试图去见母亲最后一面,可惜城门被锁上了,阻挡了溥仪的去路。溥仪感到不满,他爬到屋顶上试图抗议,可惜大臣们不会妥协,尽管庄士敦老师也为溥仪求情。溥仪根本出不去,连见自己亲生母亲最后一面都不可以。

  溥仪成年了,应该册立皇后和妃子了,他看中了的女子却不能成为皇后,他对他的老师说,他连自己的妻子都不能选择。

  高高的'城墙,重重的城门,将溥仪困在了深宫之中。

  溥仪在位时,由于皇帝的身份,不能出宫,无法与外界沟通联系,不能见识到外面的世界;中华民国成立,溥仪退位了,他依然被人软禁在皇宫,愚蠢的大臣依然相信只要还在这个紫禁城里,溥仪就是皇帝,他们依旧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大臣。

  我之所以认为溥仪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是因为身为一个天之骄子,一个皇帝居然连最基本的自由都没有,他手中掌握着天下人的生死大权,掌握着最高权力,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正如网上所说的,溥仪永远打不开那扇大门。

《末代皇帝》观后感3

  电影的第一幕,是溥仪在候车站割腕的情景。

  画面切到晚清时期,慈禧太后临近驾崩时,年幼的溥仪被从家中带至皇宫。至此,他便被封为皇帝,万历皇帝。他走到父亲身边:“阿玛,回家吧。”可他父亲只是对他重重地磕了个头。

  登基仪式上,紫禁城内满是大臣、太监和宫女。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而他只听到了蝈蝈的叫声,他穿越人群,循声来到一个太监面前。太监满脸谄媚,递过装了蝈蝈的罐子:“若皇上喜欢,这就是皇上的了。”这时,他三岁,眼中只有一只蝈蝈,江山在他心中只是一个不明所以的名词。

  六岁,与皇弟练字时,皇弟不小心说出口:“你已经不是皇帝了。”在溥仪的追问下,皇弟带他爬上皇城的屋顶,只见一群卫兵护送着辛亥革命成功后的民国大总统登上城阶。“我还是皇上吗?我不明白,我一点儿也不明白。”少年,听到城外学生因割让土地而起义的呼声。学生们很气愤,他也很气愤,可他不被允许踏出城墙外一步,即使是他亲生母亲过世也不能过去。

  青年,立志于改革朝廷,没想到第二天就被太监烧了账本。

  之后,他以为自己是大清江山的主人,却做了日本人的傀儡。

  解放后,他坐上了从俄国回来的火车,猜测自己难逃一死,便躲在狭小的卫生间里割脉自杀。可笑的是,他没有死在火车上,还有更多的屈辱等待着他。

  所有他爱的人他都追不上,所有的门都对他紧闭。

  儿时的乳娘被送走,他苦苦追赶,未果,只得落寞:“她不是我的乳娘,她是我的蝴蝶。”母亲去世,他骑自行车想出城探望却被哨兵拦在城门。他气愤,却又无可奈何。婉容皇后离开,他起身追去,却只看得轿车的背影渐渐远去,大门慢慢闭上。不论友情、亲情或是爱情,刚尝到拥有的'滋味,便很快被剥夺。他寂寞,他实在是太寂寞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电影结尾时,故宫管理员的孩子问:“你是谁?”“我是中国的皇帝。”孩子无邪:“如何证明?”年近花甲的他慢慢地越过栏杆,从皇座下摸索出一个竹罐,像孩子一样笑着递给了小童。小童诧异,打开破旧的竹罐,竟有蝈蝈从里头爬出,唱着当年一般的欢快的歌。回头溥仪早已不见人影。

  魔幻现实的手法,把时间拉回他三岁时,从太监手中接过竹罐的那一刻。可这之间,不知已经过了多少韶光,好像这一切都如一场幻梦。那是他与那个王朝的小秘密,人生短短十几年,也不过如蝼蚁。

  他就是这竹罐里的蝈蝈,从他登基那一刻起,就永久地被囚禁在了这皇宫之内。最后蝈蝈爬出,获得自由的那一刻,也是他生命终结的那一刻。

  纵然贵如天子,他也只得像浮萍一般顺着历史的江流而游,在命运面前显得那么无力:他什么也不能改变。看完这部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回家都需要买门票的人,如何不让人感慨。

《末代皇帝》观后感4

  凄厉的风。
  冰冷的月。
  孤独的星。

  北平从未出项过如此完整的夜,冷冰冰,阴森森,就像黝黑的深渊,吞噬了北平所有光明。圆明园的残存的白玉石柱直指苍穹,就像从坟墓中伸出来的森森白骨;华丽精致的雕刻掩盖不了蹂躏的残痕;因留干了泪水又被寒风吹得血肉模糊的眼睛呆滞的望着空旷的苍穹。

  远处,敲锣打鼓声近了,带来了一串幽灵般诡异的火红影子,就像海市蜃楼一般虚无缥缈。走近了才看见是一队送亲的人马,挑着火红的灯笼,举着刺龙绣凤的大旗,护送着一定华丽的大轿。周围簇拥着一群太监宫女,唢呐声响彻云霄。这就是“声名显赫”的大清皇帝溥仪的皇后婉容的花轿!当年群英会萃的国都不知什么时候变的乌烟瘴气。堂堂国都一片阴暗,不见丝毫光明。送亲队伍走向京城,黑色的天与火红的轿如此诡异的交杂着,它黑的怪异、红的凄厉。唢呐声空洞的响着,在矫揉地渲染热闹的同时竟无端散发着巨大的寂静。花轿抬进了宫,这个苟延残喘的紫禁城勉强的抬起头,又吃力的闭上了眼。

  这是《末代皇帝》中的一个片段,不是惊心动魄,却有别样的一番潸然泪下的苍凉,就像那诡异的天空、灯笼和唢呐声,将整个大清王朝沉入深渊,带有的不仅仅是切肤之痛,更深一层是同情与悲悯。

  清朝委屈地存在了两百多年,这应该从进关的那一天算起。悠悠五千年,那长的令人窒息的历史中,长城总是被用作战争的'工具,城脚下白骨一层接着一层,从来没有人数过到底有多少层,原因我想是因为永远数不完,没有必要再去数。而从清朝起,就没有在长城洒过太多的鲜血,人民也因此免遭一次涂炭,这岂不是大功一件?再者,大清王朝的统治者全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草包吗?如果真是草包,还能让一个王朝支撑200多年吗?不,当然不!比较起来,大清王朝的有些皇帝还是古代封建社会出类拔萃的好皇帝。大清王朝曾有一段时间全部开放海禁,清朝的疆域,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以上诸例,我无非是想说明,同其他朝代一样,清朝不是流芳百世,但也绝不是毫无建树,这就像秦的统一中原与焚书坑儒,唐的贞观之治和安史之乱一样,清朝也有康乾盛世和《马关条约》。

  唢呐声仍然在响着,由近至远……

  但是,清朝还是走向腐败与灭亡,是由于闭关自守、列强割据和朝廷腐败,更重要的是由于人们对一个没落制度的厌倦,对与一种陈旧生活形态的背弃。清朝作为20xx多年封建史的句号,无可避免地要走向衰亡,但由它来承受人们对封建专制的全部怨恨那么就对它太不公平了。

  在这新的世纪里,重新又提起那段尘封往事没有特殊的意义,只是每次想起那空洞的唢呐与那不和谐的天空、灯笼,心底总有些沉沉的不安,毕竟清朝的历史是不可背叛的,我们不能因为个人原因错误得理解这段历史。

【《末代皇帝》观后感】相关文章:

《长空之王》观后感,《长空之王》观后感11-18

天将雄师观后感《天将雄师》观后感12-20

央视节目《朗读者》的观后感观看朗读者观后感10-25

最新孝女彩金观后感 孝女彩金观后感12-12

夺冠观后感01-02

上甘岭观后感01-06

《蝴蝶》观后感06-11

故宫观后感06-05

坚强观后感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