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读《桃花源记》有感
读《桃花源记》有感
更新时间:2022-06-09 13:20:18
  • 相关推荐
读《桃花源记》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桃花源记》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近日,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深有感触。在做这篇文章时,陶渊明身处动荡不安的时局。连年战乱,百姓生活不易。

  那么他笔下的桃花源所在何地呢?

  文中提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可见桃花林景色极美流水娟娟,两岸芳草萋萋,桃花灼灼,没有一颗杂树,桃花瓣瓣飘落、落英缤纷,隔着文字,仿佛听到流水叮咚、花香扑鼻。

  捕鱼人因沉醉于小溪两岸的美景而误入桃花林,林尽处,便出现一座山,山有一个小洞,穿过洞,桃花源便出现了。

  桃花源就这样出现在如画一般的美景之中,捕鱼人误入桃花源,桃花源的村民很是惊讶,但依然热情的接待了捕鱼人,可见民风之淳朴。

  桃花源中的村民言“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是人们在乱世中寻得的一隅太平之地。桃花源的村民从此自产自足,“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捕鱼人“停数日,辞去。”桃花源村民多次叮嘱“不足为外文道也。”可被热情接待数天的捕鱼人既出,便“处处志之”,这样一个不守信用、不懂感激的人又怎能再寻到桃花林呢?

  桃花源真的存在吗?对此有几点疑问:

  桃花源的出场如此美丽,该是很吸引人的,怎只有捕鱼人一人找到了这里。

  捕鱼人出桃花源后“处处志之”,依旧不复得路,后来南阳刘子骥想去寻,没几天,便死了。

  各种扑朔迷离的情节使桃花源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桃花源呢?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时局动荡,战乱频繁。少时的陶渊明属于中产阶级,他的曾祖父曾任职大司马,他的叔父在朝中做太长卿,父亲曾任太守,然而他的父亲在他八岁那年去世,家族走向没落,乱世中的衰败也摧枯拉朽。桃花源,像作者内心的一隅,纵然外界战火纷飞,桃花源依旧“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何不如此呢,车贷房贷、工资少、工作累、人情冷淡......正因为如此,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才如此珍贵,桃花源,跟着文字一起穿越千年,种在每个人的心里。仿佛一位美好的女子,站在时光里浅吟低笑,独自美丽。

【读《桃花源记》有感】相关文章:

桃花源记读后感03-02

《桃花源记》读后感01-12

桃花源记读后感03-09

桃花源记读后感【精】04-16

【热】桃花源记读后感04-16

桃花源记读后感【推荐】04-16

【推荐】桃花源记读后感04-16

桃花源记读后感【热】04-16

【热门】桃花源记读后感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