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经》读后感
《经》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02 09:01:40
  • 相关推荐
《经》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读后感 篇1

  寒假期间,我看了《成长胜经》系列丛书,每本都是由一百零一个小故事编成的精选故事集,一个个精彩生动、有形有色的公式深深地吸引了我,还有故事后面的道理,我一口气将这几本书看完,还是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意犹未尽。

  这几本书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是聪明故事集里的《高斯巧解数学题》。它说的是高斯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们的数学老师白尔脱有点不大高兴,它板着脸对大家说只要把这道题做完了,就可以回家吃饭。高斯便利用他的智慧,轻松地做完了这道难题。怪不得他长大以后是德国杰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近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呢。

  这个故事令我觉得生活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难题都非常多。学生要努力学习,完成各种作业和面对各种考试。家长呢,要努力工作,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烦恼,小人物有小人物的艰辛。但同样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却总能从身边的人身上看出不一样的'反应来:有的人表现得游刃有余,轻松自在;而有的人则叫苦连天,整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还得不到好的结果。差距在哪里呢?当白尔脱老师把题目出在黑板上的时候,一定有很多认真的同学就开始按照最普通的思路开始运算了:1+2=3,3+3=6,6+4=。。。。。。没错,这种方法是大家第一个念头就会想到的,最保险业最稳妥。而高斯呢?他没有着急动手算,而是停顿了一下。当时也许他就多项了那么几秒钟,他从100个数字中发现了规律,结果只用了一次加法和一次乘法就解决了表面复杂的问题。差距就产生在开头的几秒钟之间,因为就在这个短暂的时刻里,成功者和落后者已经决定了自己将要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其他同学不努力吗?显然不是。

  但同样的一个问题,正确的方法会让人事半功倍,而错误的方法只能是事倍功半。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如果方向不正确,越努力用功,得到的后果越是南辕北辙。所以遇到事情先不要慌乱,一定给自己的大脑留出一段空隙:想一想,哪种方法是最可行的?当你具有了这种冷静的气质和富裕决断的素质,那么成功就在不远的地方向你招手了。

  回味这些书,每一个故事虽然非常短小,但却描写的精致、活灵活现、而各种真挚、美好、益智和感人的情节,让我的眼睛、头脑、情绪、心情都做了一次愉快的旅行。

  啊!《成长胜经》你真是我的好老师,为我的寒假生活增添了色彩,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道理、活力和阳光。

  《经》读后感 篇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三字经》想必大家和我一样,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吧,那会我还小,只是觉得这些句子很押韵,琅琅上口,但并不知其中的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常识的增多,再次诵读,却有一种全新的诠释,回味无穷。

  寒假的一个夜晚,我坐在被窝里翻看着《三字经》。当看到“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时,我的脸顿时绯红绯红。这句话说的是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他侍奉父亲非常孝顺。酷夏时,黄香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他又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书里用黄香小时候的孝道事迹,来说明孝顺是每个为人子女的本份。

  黄香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知道父亲一个人为了他,为了这个家是多么的操劳,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细心照顾着父亲,尽自己的所能来孝敬父亲。今年我也10岁了,但和黄香比起来,却真有天壤之别。在家里我还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少爷”,只要把自己的作业管好了,家里的事大人们基本不让我插手。

  每天早上都是爸爸开车送我去上学,晚上又开车把我接回家;奶奶想着法子给我做好吃的,保证我的营养;只要我开口,爷爷都会满足我的要求;妈妈在单位忙了一天,下班回家却还要管我的学习。他们为我做了这么多,但我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对他们说声“谢谢!”,以为这些是理所应当的事。我和黄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正想到这里,妈妈进来了,她来陪我入睡。我灵机一动,赶紧把睡热的地方腾出来让给妈妈,自己睡到了冷冷的边上。妈妈诧异地看着我,当她看到我手上的`《三字经》时,似乎明白了一切。我撒娇地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从今天开始,我要学黄香,做你的‘热水袋’”。妈妈听了甜甜地笑了……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弟子规》开篇也说到做人第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和兄弟友爱,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增广见闻,明白数理的变化,研读古今圣人贤士的文章。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今后,我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经》读后感 篇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弟子规》里的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最近,我再次细细品读了国学经典《三字经》,再次感受到孝顺的重要意义。

  在《三字经》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是一个关于黄香侍父的小故事,大意是: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很悲痛,从此就加倍孝敬父亲。所有劳苦家务事他都抢着去做,只为让父亲有较多的时间休息。冬天里用自己的体温给父亲暖被窝,夏天里用扇子把席子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的孝行被广为传颂,成了有名的孝子。而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每个做儿女的都应具备的良好品德啊!

  看了这个故事,我感慨万千,内心十分愧疚。黄香小小年纪,才九岁就这么懂事,这样去孝敬父亲。而我现在都11岁了,很多时候都没有主动去做家务,有时候连自己的衣服袜子还要父母帮洗,一点也不懂得体谅父母,孝顺父母。这一点我必须向黄香学习,在家帮做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分担;更努力学习,加强自我管理,不让父母操心。我要用行动来孝敬父母!因此,本学期初,我跟父母承诺:要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争当表正之星“孝敬奖”。

  记得母亲节那一天,很多同学都忙着给自己的妈妈准备礼物,我也想给母亲送上一个小礼物。我想起爸爸对我说的话:“孝顺,就是实实在在为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就算语言再动听,也不如行动来的更实际。”我就想给母亲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帮做家务,让她在家里休息。说干就干,我亲自下厨,做我的拿手好菜——番茄炒蛋。我先洗番茄,把它洗净,之后用锅炒。因为是母亲节,我可要更认真一点。先打两个鸡蛋,倒点儿油,时不时翻一翻,要小心,别烧糊了,撒点儿盐。好,完成!好香啊!我端出了番茄炒蛋,放到桌上,妈妈见了,惊喜得不得了:“畅,你真棒呀!这个母亲节我过得好开心。”我听了,甜甜地笑了。接着,我帮妈妈盛饭、夹菜、洗碗、扫地,话儿我全干了。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我们从行动开始,从小事做起,把孝顺父母长辈这个中华传统美德,一起传承下去吧!

  《经》读后感 篇4

  第一次知道《山海经》这本书是在那年热播的《轩辕剑》里,里面的角色“书香”是“书妖”原型就是《山海经》这本古籍,当时看到就觉得很惊奇,书香什么都知道,后来上网查了《山海经》才知道这是一本这样神奇的书,后来,就一直想看,但一直没机会。又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这本书。

  全书共分有四个部分,依次是《藏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和《大荒经》。《藏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海经》中的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文字晦涩难懂,记录一个事物往往只用两行字,却要你用很久的时间思考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有的时候甚至五个字中三个都不认识。不过也就是那个时候我明白了,《山海经》也就只是《山海经》,没有人可以证实它是否存在,一切都是荒谬的,这种神物本不应该存于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知道这本书的来历,少有人去深究,却又有很多人去努力的证实其存在的真实性。不过即使验证了又能如何,既然已经知道了股市文化中明显的夸大成分,剔除也是剔除不清的'。我们只能从这些文字、图画中去尝试窥视古人生活的情景,他们的文化,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科学……

  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每一次看他都能获得新的知识。即使是这样,有些人的生平却会被我弄的一团糟,会不停质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不过质疑归质疑,我自己无法解释。我只是沉浸在古人思想的空间中,去用心来看他们用心书写的图画,那种钦佩感会油然而生。而古人那种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是让我感到吃惊,这大概就是我们心心念念寻找的所谓的创新吧!可是时间确实改变了一切,我们那些美好的东西却被遗失在了那里。

  《山海经》是古人智慧的凝结,这本看似平凡的书却一点也不平凡,它是中国特有的,是中国历史的一种传承。它怪,它奇,它内容天马行空。但又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它似乎被我们遗弃了,中国的古老文化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山海经》这本经典怎么能消失呢》我们或许可以静下心来去读一读它,它的魅力,它的文化是使我们终身受益的。

  《经》读后感 篇5

  在我牙牙学语之时,妈妈就经常在我面前念叨《三字经》,久而久之,我也能有模有样﹑摇头晃脑地背诵其中的内容;上了幼儿园,妈妈经常给我讲《三字经》里的小故事:《孔融让梨》﹑《孟母三迁》﹑《黄香温席》……这些故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受益匪浅;上小学之后,我识的字多了,自己读起了《三字经》,对这本经典巨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字经》是我国一部经典的蒙学著作,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精华。它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它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有自然常识,有道德规范,也有人生哲理。它不仅教会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做人做事,更教会我们要认真读书和如何读书。《三字经》运用事理并举的`方法,以大量的典故故事阐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约清正廉洁的,有劝诫谨慎持身回国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李志勤学发愤图强的。

  当我和弟弟妹妹争抢东西的时候,“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闲置”让我感到脸红羞愧,我竟不如四岁的孔融谦逊,更没有做到哥哥的友爱关心。

  当我和爸爸妈妈顶嘴吵架的时候,“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让我倍感心灵震撼,小小的黄香能如此体恤父母,而我却无视父母的关爱,还经常惹他们生气,惭愧!惭愧!

  当我在学习上松懈偷懒的时候“古圣贤尚勤学”就会提醒我我: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都不忘勤学,作为在普通人的我更应该刻苦努力地学习。“头悬梁锥刺股”则给我做出了刻苦求学的榜样。

  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临阵退缩的时候,“玉不琢不成器”则会告诫我:玉不经过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经过苦难磨练,是成不了大器的。

  “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更是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三字经》是我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就像一粒思想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它将伴随着我,成就我的梦想,完美我的人生。

  《经》读后感 篇6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话一年级小朋友都明白,这就是三字经的经典“台词”。

  背诵三字经,人人都会,可谁又明白其含义呢?我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了三字经全解。三字经主要是写人的善、恶、学、孝、礼、仪,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

  从最经典的几句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格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其实我觉得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的,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这几句一向到“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向是告诉我们应好好学习,亲近教师和同学并且要不耻下问。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是做人的基础。

  今日读了三字经我学到了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现出我们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个孕妇上了车,两位老大爷因为争着让座吵了起来,其他人像看热闹一样,有的还起哄。结果出来了,但孕妇到站了,她为了明白结果还多坐了一站,但她还是很多谢两位老人。司机转头说:“我看在座的.大都是年轻人,两位大爷虽然为谁让座而争吵,但至少他们有这个想法,为什么除了两位老大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让座呢?”车上的人听了都默不作声,慢慢地低下了头,车内一片寂静。

  这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了我们不懂礼让,虽然每个人都明白为老孕幼残让座,可谁有动于衷呢

  我们应从尊敬兄长和长辈开始,培养自我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不应当计较自我的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21世纪,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尊长,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出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赶快拿起《三字经》,相信你的收获比我更多哟!

  《经》读后感 篇7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但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起,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可以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不过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作文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直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一定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后发扬光大至世界。

  《经》读后感 篇8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一种生活的哲学。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是在现实中会发现身边的人如何如何不如自己,真的好似无任何优点,无法包容一个自己有所厌恶或是不屑的人。又如何三人行就有自己的老师呢?老子的这句话却给了我启示。虽然取自的这一章主要是表达事物辩证统一的论点,却能成为生活的一种哲学。人们知道美的事物之美,是大家清楚什么是不美的事物,是不好的事物;知道真善之为真善,是知道那些不真善的事情。当我遇见一个满是缺点的人时,就把他当作老师,当作一个反面教材,让自己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就行。我想这种哲学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的。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道与名是永恒的,不可用言语来表达出来的,但它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我们平常如果为了做好事而去做某一件好事,为了得到好评而去做某一件好事,那不是善言善行,真正的一个好人,行不言之教,对每一个人都会是同一心境,如春风淋浴,会善待周围所有,你说不出他哪里好,但他总是那么亲切的对你好,大家都说她好,这才是真正的善人,好人。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经》读后感 篇9

  道德经并非是一部讲为人处世等礼节之书,而是哲学角度的人生教诲之典籍。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孝等方面行为准则可以说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所提出的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有益处的对人的`一种规范,理应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是在周朝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对往昔以追忆,可以说是有前车之鉴,是对西周时期的统治思想的一种发展,一种延续。反观老子,其主要是从大千世界中去寻找、去体会,进而来对人生进行一些教诲。相对于儒家来说是把自然之利与世间之利相互契合,而不似儒家是以人之利来看待自然之利。儒家观点沉重而肃穆,庄严以施威;道家之理清然而深邃,自在悠然。

  当代之人看待古之事件皆以今之观点析之,纵使自觉客观亦不能处当事人之境会之,今之窠臼仍将作用之。道,似一种规律,然亦非也。以心灵会之,口不能道焉,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大千世界孕育自然之道,自然之道孕育出万般规则,我们所能知道且能道明的道理是自然产生的“有”,是一种载体,或亦即是规律,(规律非道),天、地、人皆归其道,汇入总道,“四域”是道的载体,人亦是各道载体的产物,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道“恍兮惚兮”,如何辩道?尺度若何?何以明己所为合于道?拙见见之曰“旁观,反见之”。道德一经,以道开始,有无相交,阴阳相合,盈虚之理,谓之辩证。以旁观者的心态来看自己行为之结果,先觉之!以水类比,即可见准绳。“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这是自省,即是辩证的理性。

  道乃德之本,然本书内容之先后亦有不同。一曰:道德经;一曰:德道经。德乃道之中枢,是得“道”之征兆。故可产生两种疑问:是否德先盈而后得道?亦或是先体道而后知德?盲目寻求道,则会时刻疑其德;可以追求德,亦会陷入不同伪道。,此乎难!个人有个道,孰乐恭他而弃己?何为正道,亦会纷争不断?此又违背“绝圣弃智”,恐此乃老子亦在愁困之处也。

  然,不论如何,老子思想乃又一璀璨之星也,尚有借鉴之处,恐日后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经》读后感 篇10

  听我爷爷说,我的太爷爷的那个年代私塾先生都很有文化。太爷爷那个年代还没有我,所以他们不能教我读书认字,可是生活在现在的社会我也可以做像他们那样的有文化人,那就是我也要读很多书。

  这天我翻开一本叫《三字经》的书,里面每句话都是三个字的短句,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以前我都是在电视上听到过,今天我也读了这本书,很有用,里面有很多为人的道理,还有历史故事,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就是讲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有“融四岁,能让梨”就是说孔融让梨的故事。里面还有很多关于要我们好好读书的话,爸爸要我向里面的人学习,这样以后才有出息,爸爸还说:“玉不琢,不成器”、这也是《三字经》里面的句子,真是太有用了,看到这本书我真的很高兴,我在里面学到太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比我弟弟看那些动画片的书更有好处,我要好好的读这本书,等以后我会了也要跟爸爸一样教教我弟弟读《三字经》这本好书,让他也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

  爷爷说以前这本书是教学生的。大家都很喜欢《三字经》,我也很喜欢这本书。

  我还要继续努力看这本书,要读会,因为里面有好多字我还不认识呢。也有很多话我看不懂,要爸爸和妈妈告诉我才知道,我要自己读会这本书,就不会占有爸爸妈妈的时间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了。

  平时我们做家长的工作忙,没有时间和自己的'孩子沟通,这回通过这样的一个跟孩子一起读书的机会,我们也感受了很多,也对做家长的教育子女有一些感悟。

  这次我们家的汪欣褀要我教她读《三字经》,其实在教她的过程中也在教育咱们做家长的,《三字经》里讲到五代“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我们做父母的哪个有不是这样的想法呢?人家五个孩子尚且教育成才,更何况我们两个呢?这是我们做家长思考的问题,在日后教育小孩这个问题上是否要好好的反思了。

  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就是一个共同学习和互相交心的机会,也可以获取孩子们成长的信息,最后感谢老师们给我们这次机会。

  《经》读后感 篇11

  缘起

  三年前,大约20xx年夏,感恩给孩子考察幼儿园的机缘,我了解到了一莲瑞德学堂。曾经尝试过加入一莲大家庭。后因一些缘故,机缘还未到。人虽离,心却在。如果用能量场的说法,一莲瑞德学堂有一股巨大的能量,吸引着我,感恩一莲。

  20xx年底,开始加入读经队伍,得益于学友们的陪伴,老师的引领,一直坚持到现在。今天虽然是最后一课,但在人生道路上,修行却是刚刚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修身

  记得老师说过,“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要找经典做靠山,才会底气十足。”听着,学着,悟着,我感觉到经典是圣贤们的总结,如果把人生看成一场探索,那么经典就是指明灯,当我们陷入迷茫的.时候,经典会在冥冥中指引着我,帮助我们拨开云雾,重见天日。

  比如,我以前和现在也会有一些执念,接纳力不足,对于人和事物,只接受好的,不喜坏的,但是现在,我能理解了,人生就如同大自然,有白天,也会有黑夜,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很多时候,心态就会变了,更奇妙的是,当我们的心改变了,周围的能量也跟着发生了转变。

  齐家

  最喜欢子复老师的国学课,还有一点就是,老师总能给恰当好处地将经典和育儿巧妙地结合起来,给了我们家长一些启发。

  反观我的家庭里,亲子问题不是问题,问题在我自己身上,我与婆婆,我与父母。学了一段经典时间后,我发现我们的争执,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太爱了,而这个爱,都太傻了!都是想把自认为好的,带给对方,而忽略了对方真正想要的。当我们收到自己不需要的爱,却不知感恩,反而嫌弃。这样,就进入了情绪恶循环。

  学了经典以后,每当唱起《春歌》我都会泪流不止。当然,现在愈来愈好了。

  我有时候也会反问我自己,学经典是为了什么?这或许就是原因吧,如今我知道了有一条路是修身,齐家,我会继续走下去。大的方向跟对了,自己的小事,自己处理,醒悟,悔改。

  治国

  近几年,在国内外新闻中,总能找到经典文化的影子。

  近期,孩子爸爸带了一条新闻,伊拉克回应美国,要对美宣战。中方发言:“我方不愿与某些国家为敌,但是某些国家想让我方成为敌人,那么我方绝对是一位合格的敌人!”听完了,我问孩子,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有什么疑问,孩子说:“最后一句没听懂,不是说不想打架嘛,怎么后来又说想打架呢?”我和孩子爸爸都笑了……

  得益于学堂,得益于家长涵养班。感恩学堂,感恩经典,新的一年,愿自己:愈错愈改,愈改愈好!

  《经》读后感 篇1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经典作品——《道德经》中的一句话。《道德经》像一束阳光,把万事万物的奥秘和为人处事的规律照得明明白白,让我心中豁然开朗。

  《道德经》告诉我,要尊重事物的发展变化,并注意之间的转化,并难得可贵地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对待自己的人生,以及用什么样的态度来过好自己的生活。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句话告诉我们:过分私爱必然要有重大的耗费,太多收藏必然会有厚重的损失。以前,我从不知道知足,嫌自己的衣服不够名牌,用的笔不够漂亮,嫌妈妈不够优雅,嫌爸爸不是老板……读了这一章后,我明白了要知道知足。衣服虽比不上一些同学的名牌,但是是新的',而且很好看,我每次穿着到农村,农村的孩子们总是围着我看不够。而我用的笔从不妨碍我做作业,考出好成绩。爸爸妈妈用他们的劳动所得让我丰衣足食,周末陪我爬山捞鱼,还能根据我的意愿,出钱让我学钢琴、唱歌,打乒乓球……可见,我生活是多么幸福,我早就该知足了,于是,我放下了心里的包袱,开始知道满足了,突然发现,我原来可以生活得这么快乐。

  “轻则失根,燥则失君”告诉我,办事不能轻率浮躁,否则就无法办成事情。就如去年我准备参加钢琴考级,刚刚开始,我还没有一个音符一个音符仔细弹清楚,我就急着用考级所要求的速度去弹快速的旋律,快是快了,可惜一弹快音符就像被揉成团,乱成了一锅粥。当我看到这一章《道德经》后,发现我弹琴过于草率,我原来的意图是希望自己能快些达到考级所要求的速度,可是因为轻率,急于求成,把曲子的旋律都搞乱了。我静下心来,重新谨慎地把这些音符慢慢“整理”好,很快,曲子就像样了,慢慢地速度也上去了。终于,我通过了考级。我从心里感谢《道德经》,它教会了我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按照规律,踏踏实实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无为而无不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均是《道德经》告诉我的道理,让我渐渐明白了我该怎样对待我的人生,该怎样对待我身边的事物。

  《经》读后感 篇13

  我5岁的时候,妈妈就买了一本小小的《三字经》教我背诵。我当时只知道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并不知道其中的意思。6岁上青苹果幼儿园的时候,钱老师也教我背会了《三字经》的前两段,我模模糊糊地知道了一点意思,并不完全理解。直到今年暑假的一天,妈妈从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厚厚的《三字经》,我如饥似渴地读了几遍,文中意思才略知一二。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儿童启蒙读物,流传广泛,家喻户晓。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的最高水平。古今许许多多读者给它以高度评价。在《三字经》出现以前,传统的蒙前读物主要是四言体。《三字经》的三字一句,短而易读,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

  《三字经》中包含了种类的知识,它可以分为六个部分。“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为人子,方少时。”到“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懂礼仪、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自。”讲从伏羲神农到清代的朝代变革。“口而诵,心而惟。”到“戎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勤奋刻苦、长大有所作为。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都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孩子在儿童时期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非常强,应在此期学习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尽管此时,理解能力也在增强,到了一定年龄,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三字经》共一千多字,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方面,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是经过历史检验,经过岁月磨砺而沉淀下来的文学瑰宝。在经典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让自己内心世界获得更多的光明,也可以感受到文明发展的轨迹和烙印。我很幸运地读了这本好书,我希望全中国的小朋友乃至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能捧着《三字经》在经典阅读中不自觉得扬起嘴角,享受这些美丽文字带来的快乐。

  《经》读后感 篇14

  我不曾到过西湖,但我领略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景;我不曾到过边塞,但我欣赏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丽;我不曾到华山,但我感受过“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巍峨。泛一叶扁舟,遨游于浩瀚书海,不仅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丰富了我的视野。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套《孩子读得懂的山海经》,这套书共有《神兽》、《神话》和《异人国》三本,分别以神兽、神话、异人国的视角,讲述了珍奇异兽、神话传说、异人奇国的玄幻世界。一拿到书,我就被它精美的封面深深吸引了,翻开书本,里面的故事更是精彩纷呈。在这套书中,那些半人半兽的古怪形象,奇特瑰丽的玉石矿物,罕见神奇的参天大树,珍稀而又绚烂的神鸟……无不把你带入仙境或幽冥之地,令人惊叹不已。

  《神兽》卷中的动物不但长相奇特,而且大多都有令人惊奇的本领。你们知道朏朏吗?它是一种灵兽,长得像猫,有着长长的白尾巴,脖子上有类似马鬃的鬃毛,它可以让人忘记忧愁,也叫忘忧兽。还有一种爱放火的怪鸟,它的名字叫毕方。毕方长得像独腿的丹顶鹤,青色的身体上长满了红色的羽毛,长长的白色嘴巴十分醒目。传说只要毕方出现在哪儿,哪儿就会发生怪火。

  在《神话》卷中,我最喜欢的是后稷。相传在很久以前,人们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后稷看着人们经常为了吃的发愁,就决心找到一种可供人们长期食用的食物。于是他历经艰险,尝遍山上各种野生植物,终于确定了哪些可以食用。回来后他又开始研究种植,成功后把经验传授给了人们,使人们不再食不果腹。后稷死后,人们感念他的功德,称他为“农业始祖”。

  读完后稷的故事,我想起了科学家袁隆平爷爷。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忙碌,时刻把解决中国更多人的`吃饭问题放在心间。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培育出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这个伟大的发明解决了我国亿万人的温饱问题,使人们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袁隆平爷爷被人们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就是我们当代的“后稷”。

  古今两位伟人刻苦钻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我要向他们学习,从小树立坚定而明确的理想信念,直面困难,勇往直前,长大后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孩子读得懂的山海经》这套书不但让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了解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还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想象力。当我合上书本,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依旧印刻在我脑海中,久久难忘。

【《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优秀的经读后感03-01

山海经读后感01-30

《山海经》读后感02-22

《道德经》读后感03-09

《道德经》的读后感02-17

道德经读后感07-13

《道德经》读后感08-18

道德经经典句子06-08

诗经被称为经是在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