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七擒孟获》读后感
《七擒孟获》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3-30 16:36:30
  • 相关推荐
《七擒孟获》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擒孟获》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擒孟获》读后感1

  众所周知,蜀国的诸葛亮远征南方,七擒六纵南蛮首领孟获,蛮方才平。读了《诸葛亮七擒孟获》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现在我来大致说一下。

  南蛮造反,诸葛亮引兵远征,第一次活捉孟获,他不服,孔明便放他回去,一连六次不服,诸葛亮便放他六次,又渡泸水,过四大恶泉,经桃花水,迎南蛮野兽,战藤甲兵,终于,孟获及弟孟优,妻子宗党人等,尽皆拜服投降,永不反叛。孟获感其恩德,乃为诸葛亮立生祠,还呼孔明为慈父,各送珍珠,金宝,药材,耕牛,战马以资军用。

  这个故事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在于“七擒六纵”。诸葛亮为什么要放他这么多次呢?因为这样才能使南蛮真正的降服。如果只擒一次就立即班师回国的话,那么南蛮也不能降服多久,久后必反。而且孔明有这个实力捉他七八次,他自己还说:“擒此人易如反掌,直须降服其心,自然平矣。”可以看出孔明的意图不是用武力平叛南蛮,而是让他们心甘情愿的'降服。

  人降,不是真正的投降拜服,心降,才是真正的投降,永不反叛。《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也就描述说明了这一点,“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表面上是跟随曹操,心里却无时无刻念着刘备,这就是曹操没有真正的降服他。

  所以,降其心,才能得其人。

《七擒孟获》读后感2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读的课外书之一,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如《桃园结义三英会》、《诸葛亮三气周瑜》、《关长云败走麦城》、《乐不思蜀刘后主》等,我最喜欢的是《七擒孟获》,让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七擒孟获》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亲自率军南渡泸水,想要平定南中叛乱。诸葛亮率军到达南中时,听说孟获在这里的'名声很高,遂决定生擒孟获,感化他。首战中,蜀将王平佯装战败,诱敌深入,随后埋伏在山谷的士兵一举将孟获生擒。孟获不服,要求整顿兵马,重新再战,诸葛亮便放走了他。第二次,因失粮草,孟获家人失和,于是将孟获捉住赠送给诸葛亮,他同样不服,诸葛亮便再次放走了他。后来数次捉获孟获,但因是外在原因并不是孟获无能,均不服,第六次的擒获孟获,他对诸葛亮说若能擒他七次,他必服。在第七次诸葛亮不用一枪一箭,只用了一场火攻,就把孟获借来的三十多万藤甲兵烧得精光。诸葛亮不但本领高强,而且宅心仁厚,他的所作所为令孟获羞惭不已,心服口服,决定永不叛诸葛亮。

  读《七擒孟获》,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想要取得胜利,需要让对方心服口服。同时,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像诸葛亮一样有智慧、有谋略、有胸襟的人!《七擒孟获》成为千古佳话,想要征服他人,就要赢得人心。读了这个故事,我进一步感受到诸葛亮不但智慧过人,而且心胸开阔。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诸葛亮学习,解决问题不能单靠武力,更要靠智慧。

【《七擒孟获》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七擒孟获》有感01-08

水淹七军读后感01-15

第七猎狗读后感03-12

《七天》读后感05-01

《七彩语文》读后感02-11

美好的七年读后感01-22

《七色花》读后感01-16

七色花的读后感04-16

七色花读后感01-12

《第七天》读后感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