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读《雪地里的期盼》有感
读《雪地里的期盼》有感
更新时间:2024-02-20 17:06:51
  • 相关推荐
读《雪地里的期盼》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雪地里的期盼》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看完《雪地里的期盼》,不禁被故事中的老人和狼深深地震撼了!小说讲述了独居的老人在除夕这一天期盼子孙团圆,最终期待落空,被狼吃的悲剧故事。

  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小说的故事情节中,将老人纠结而复杂的心理描写得非常到位。老人经历了欢喜憧憬—担忧自责—失落黯然—绝望麻木的心理过程。小说以“期盼”串连了整个故事情节。故事安排在除夕,本该是全家人团圆守岁的时候,却只有老人一个人在门口巴巴地等待,等待不正眼看自己的儿子和儿媳。最后老人希望落空,走向被狼吃的命运。故事中的老人,比《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那个小女孩还要可怜。至少小女孩在除夕夜的晚上,在划燃的火柴中看到了希望,最后带着微笑死去。然而故事中的老人,直至被狼吃掉,也没有看见期盼的儿孙出现,最后在麻木的绝望与失望中悲惨地死去。

  小说在精心安排故事情节的同时,巧妙的环境描写也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文章开始的时候,写道:“大雪纷纷扬扬像撕扯着破棉絮”,既写出了天气了寒冷,也突出了老人住的环境的艰苦和偏僻。在后文写老人期盼儿孙回来时,写道:“雪一会儿把脚印盖了,可隔一会儿脚印又出现了……”。既写出了环境的恶劣,也写出了老人急切地期盼儿孙回来团圆的心情,为写老人的绝望做铺垫。在小说的最后,写道:“大雪将门堵死了”,既写出了大雪天气的恶劣,也写出了老人儿女们的无情与冷落,从而作者呼唤与期盼人性的回归。

  纵观小说的本质,其实都在诉说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个美好人文理念,都在呼吁着人性的回归!确实,在当今社会的现实生活中,许多的年轻人为了工作和事业渐渐将家里的老人遗忘,企图用金钱或者千里之外的电话来代替或偿还为人子女的义务。但是,亲情的无价与可贵,真的能通过这些冷硬或无视的冷漠来代替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恩情,真的可以在现实中逐渐迷失吗?我们是社会的人,更是父母的孩子,现实生活的忙碌,绝不是迷失亲情的借口!

  常回家看看,看看家里守望的老母亲,看看佝偻等待的老父亲。亲情的呼吁,人性的回归,不是一个瞬间和短时期的话题,而是一个道德与伦理的问题。回归最真、最纯、至善、至美的人性吧!让《雪地里的期盼》成为一个悲剧的终结,而不是千千万万悲剧的一个开始或者延续。社会需要爱,父母需要爱,我们更加需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