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读《陈景润》有感
读《陈景润》有感
更新时间:2024-02-20 14:42:54
  • 相关推荐
读《陈景润》有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陈景润》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作家沈世豪的长篇人物传记---《陈景润》,以细微的视角,全面还原了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传奇的人生,尤其是青年陈景润不畏艰难困苦,刻苦学习钻研,勇于追求真理,攀登科学高峰的数学研究生涯。同时也生动展现了陈景润善良、宽容、内向的个性和他独特甜蜜的爱情故事、晚年幸福的家庭生活以及令人难忘的师生情谊。读者可在陈景润生活的细节中更深刻的领会“陈景润精神”。

  一是陈景润求知若渴、百折不挠的好学精神。陈景润出生在榕城福州,在动荡岁月中,他的父亲却十分重视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正是父亲的谆谆教诲,帮助陈景润打开了数学世界的大门。时局动荡,陈景润的求学之路一波三折,但是他对学习,特别是对数学的热情却从未被削减,浓厚的兴趣让陈景润畅游在数学的海洋中。

  二是陈景润“道精惟一”、甘于寂寞的探究精神。战火并未断绝陈景润的研究之路。陈景润勤业于他的研究。狭小的宿舍空间阻止不了数学思想家深邃的思维,凭借着足够的坚定与坚持,陈景润完成了他的首篇学术论文《他利问题》,对《堆垒素数论》进行改进,这也成为影响陈景润真正走上学术道路的敲门砖。

  三是陈景润心存祖国、立志报国的爱国精神。1978年2月16日,光明日报全文转载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举国沸腾,世界震动,陈景润终于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光芒拢于手心。一大批青年学子深受鼓舞,坚定了科学报国的决心。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领略数学之美,共同点燃青少年对基础科学的热情之火。激励学子能够弘扬陈景润精神,共筑数学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