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悉达多》读后感
《悉达多》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2-20 07:11:46
  • 相关推荐
《悉达多》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悉达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完了一遍《悉达多》,感觉很深奥,很哲学,但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读懂,内心的感受不是很强烈,所以写什么读后感,不写了。

  第二遍读《悉达多》。

  一、概述:

  开篇,悉达多在学习,发现已有的知识不足以解答内心的渴求。悉达多决心离开,开始苦行。

  成为沙门,悉达多感到一切都是虚幻,一切都在腐朽,他的目标是堕入空无,无悲无喜无我,以此唤醒最深处的最终的“非我”。但这些修行均从“我”出发,终点总是回归于“我”,回归无法避免。

  离开沙门,聆听乔达摩宣法。乔文达皈依乔达摩,悉达多离开。乔达摩的法义不包含自身的超脱,不包含他成佛的历程,法义不足以让人成佛。悉达多不再苦修,他要拜自己为师,要认识自己。他去往尘世,向伽摩罗学习欢爱,去品尝财富、淫乐和权力的滋味。逐渐深陷20年。

  忽然惊醒,告别这游戏,陷入绝望,步入歧途,抛弃智识,欲投河求死。但这一刻促成他在不幸中、在癫狂中认清自己。

  悉达多回顾自己,为了找到内在的阿特曼,去成为愚人,为了再活,必须犯罪。

  悉达多获得新生,留在河边,成为船夫。

  伽摩罗去世,孩子交给悉达多。悉达多试图通过教育、祈祷和劝诫,使儿子免于轮回。即便认识到自己不能,却无法割舍。爱源自天性,是一种必需,痛苦该去品尝,蠢行该去实践。

  儿子离家出走,悉达多执意寻觅。

  放弃寻找,回头。理解并同情世人由冲动和欲望掌管的生活。

  依旧思念儿子,备受折磨,再次寻找。途中王者自己的面容,忆起父亲,想起自己也曾执意离家,便重新回到茅舍,想着父亲、儿子,挣扎,几近绝望,又感到希望,迫切的向瓦苏迪瓦倾诉。之后两人来到河边倾听,他的灵魂不再执念于一种声音,自我不再被占据,而是倾听一切,倾听整体和统一,他的自我融入统一之中。

  又一次与乔文达相遇。在与乔文达的谈话中,悉达多尝试阐述自己的思想。融入整个世界,爱整个世界,怀抱爱、惊叹和敬畏地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和我自己。思想的重点,我理解是时间的消失和轮回,真、善、美与假、丑、恶,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轮回,爱,即爱全部。石头可能是我,树木可能是我,恶人可能是我。

  二、感想

  悉达多是在追寻自我,还是在消灭自我呢?最终结果,或许兼而有之。在最终阶段,他或许找到了自我,但自我融入了统一,时间不复存在,一切都是轮回,他便同时达到了无我,我是万物,万物皆我,好人恶人都是悉达多,花草树木也是悉达多,自然乔达摩也是悉达多,乔文达、伽摩罗、瓦苏迪瓦、父亲、儿子,都可能是悉达多。这是书中最终达成的世界观,其宗教意味极重,我只是一孩童、愚民、虫豸,不好妄言,谈一些更细微的感受吧。

  1、悉达多曾执意离家苦行,儿子则执意离开悉达多去往繁华,虽去向看似不同,但轮回意味充足,放儿子离去,是黑塞一如既往的教育观,教育是解放,不是束缚,是激发热情,不是强加限制。亲身经历了自己所受的教育,人到中年,又不得不考虑孩子的教育,深感,原则是好的,要尽量贯彻,但教育也是复杂的,人类摸索了几千年。父母、学校,确曾对我严加管教,但我并未像《在轮下》的汉斯一样夭折,我还是混到了大学毕业,现在不是天之骄子,却也安稳度日,庸庸碌碌,我不知道没有严加管教我会如何,是否反而后悔,更加怨恨父母。或许教育这事,需要从最初始,就步步小心。若从孩童来到世间的第一天,便以开放与热情去培育,让他永远身处自在,或许很好。但就像数学常设想两根直线平行,但我们知道,从没有两根直线平行,物理常假设平面光滑,但从没有平面光滑。世间复杂,很考验微操,平面光滑,小球就会一直完美运动,可它不光滑。

  2、悉达多入世,何以如此轻易便体验到如此极致的情欲欢爱与物质繁华呢?众生皆是想得而不可得,于是看破,也不过是想在红尘中翻滚而不得翻滚,不得已作看破姿态,一步三回头,七步、八步、九步后,才狠心离去。飘逸如李白,自诩谪仙人,也只大抵如此。众生绝不是悉达多,连李白都不是。也因此,众生不会成佛(不考虑轮回),走不了佛陀的路,只能勉勉强强学习佛陀的教义,求个心安。

  3、其实重点不是是否成佛,而是经历。学什么教义,去他娘的教义,悉达多不学,我不是悉达多,但我亦不学。去苦行吧,去爱吧,去追求欲望。经历越多,才越接近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