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作文>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
更新时间:2021-12-26 03:26:40
  • 相关推荐
端午的味道(作文20篇)

  端午的味道作文(一):

  清晨,在一股淡淡的艾草香气中醒来,朦胧中向枕边摸索,摸起的是个精致的香包,不用说,端午节又到了。

  以前过端午节时,外婆总是很早就开始准备,从别处摘一些艾叶来晒干,给我们这些孩子们做香包。其实,在街上也有人推着车来卖,不管是做工还是造型,都要比外婆做的好看不少,但外婆却还是每年坚持做给我们。因为,少了外婆的香包,总会觉得这节过的不完整。

  端午节前一天,外婆会在家包粽子。我就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看着,帮外婆递粽叶,在呈满香米的粽子顶上放上一颗红枣,与外婆合作包好一个又一个粽子。有时外婆包粽子的香米用没了,我便会将买下的米倒进一个干净的盆中,煞有其事的学着外婆的样貌搅着盆中的米。外婆就在旁边看着,任凭我怎样搅动盆中的米。等到差不多了,便叫我将米端过去。当手从水中拿出来时,那股香香的米味就留在手上了。

  外婆继续包着粽子,我便举着双手过去,凑到外婆身边,想与外婆一同分享这香米的味道,闻闻外婆手上也有同样的味道,我笑着跑开了。

  一整个端午节,手上的米味儿退得差不多了,外婆的香包便被我挂在身上,这样,不论我走到哪儿,身上总能带着一股淡淡的艾草香。这味道是清新的,也是独特的。

  那时的端午,总让我期待又回味。那蜜枣的的香甜,配上那糯糯的米,久久不散的味道,还有外婆做的艾草香包的清香。这样的端午,连同那味道,一向在我的记忆中。

  此刻,我早就不是当时那个只懂玩乐的孩童,但外婆却依旧做着同样的事。闲下来时,我也会帮忙。还是记忆中的场景,还是记忆中的.两个人,还是那股端午节熟悉的粽香和艾草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那样的清香,是那样的难忘。

  端午的味道作文(二):

  端午来了。她没有一丁点儿的腼腆,也没有丝毫的急切,更没有向谁打过招呼,就那么自然地、理所当然地来了。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每个角落都弥漫着端午的味道:甜甜的、清新的、浓浓的。

  从我记事开始,每年临近农历五月,母亲就开始准备端午节的吃食:粽子。包粽子的时候,我最喜欢在母亲身边转来转去,名义上说是帮忙,实际上是想借机偷吃碗里的馅。那拌了蜂蜜的粽子异常好看,穿成串,担起来像玲珑的风铃。我偶尔也会动手包几个,只是往往不是多一个角就是少一个角。可是,无论是几个角的粽子,母亲都会夸奖一番,说我能干。

  那甜甜的粽子馅,让我的童年生活变得十分甜蜜。每次回忆,心中都一种甜甜的味道。

  每年端午的前一天,父亲必须会去田野里割艾蒿。回到家之后,把艾蒿整理得干干净净的,捆成捆——我记得是二十棵一捆,准备在端午的一早拿到城里去卖,年年都吃。端午节那天,父亲自然是赶早上城,母亲总是把我们早早地叫起来,让我们去田野里割些艾蒿。回来之后,母亲便念叨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在门窗上。艾草的清香弥漫开来,这般香气很持久。晚上,还要用艾蒿水泡泡脚,睡觉时,被窝里都有一股清新的艾蒿香。

  那清新的艾蒿香,混合着父亲身上勤劳的汗水,似乎永远萦绕在我们身上。

  我异常喜欢过端午,因为她没有春节的忙碌,却有除夕的感觉。大早起,母亲总是亲自给我绑五彩线。那专注的神情,那灵巧的动作,透露出不可替代的温馨。早饭时候,母亲总是为挑选模样最好的咸鸭蛋,让我吃馅最满的粽子。晚上,母亲总是让我第一个用艾蒿水洗头、泡脚。小时候,觉得母亲就应当做这些事情。此刻,我明白了,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浓浓的慈母情。

  端午的味道包含在童年的回忆中,蕴含在父亲的勤劳里,萦绕在母亲的关怀中。我期望我的父母亲能永远健康地生活,因为,他们的儿子期望能在每一年的端午,和他们一齐品尝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作文(三):

  今日是端午节,一想起来我就不由得想到一个食物-—粽子。端午的味道少不了粽子,端午的味道少不了温馨,端午的味道少不了幸福。

  早上一齐床,我就赖在床上。过了一会儿我被妈妈的话吸引了,妈妈说今日是端午节,要赶快去爷爷家吃粽子。听到这句话后,我急忙起来洗漱后去了。爷爷一看见我就说:“快吃,刚做的粽子。”我回过神说了一句端午节欢乐后急忙开始吃了。吃完后感觉很舒服。

  到了午时,我又“偷吃”了一个,剥开粽子皮,鲜红的大枣就浮此刻眼前了,之后一股沁鼻的糯米香飘来。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一口咬下去粽子就少了一半。我这专注的吃着,没注意到爷爷在旁边,我暗暗地说:“遭了,被发现了。”但心里还是感觉十分温馨,十分欢乐,十分幸福的。

  今日是我感觉最好的一天,我的粽子记忆永远都不会忘,今日我体会到端午的味道—真好!

  端午的味道作文(四):

  又是一年端午时。

  “来来来,大家吃粽子啰!”

  记忆中的端午,奶奶总是捧着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粽子从厨房里走出来,然后大声地招呼着,她一来,带来的是满身箬叶的清香,馋得我们几个小孩儿直直地流口水。

  粽子握在手中,沉甸甸的,那穿着绿衣的四角粽愈加俏皮。轻轻解开粽绳,掀起墨绿带黄的箬叶,散发出悠悠的糯米香,香得淡雅,香得悠远。红枣粽、蛋黄粽、番薯粽,肉粽、鸡肉粽、牛肉粽……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味道,有的甚至连名字也叫不上,可每个都别具一格,独具风味。其实,我并不喜欢吃粽子,总觉得粽子太过甜腻,或过于咸涩,但却对奶奶的粽子情有独钟。

  粽子很香,是一种很自然的香气;甜,却有不是那么甜,恰到好处。糯米是那么细,仿佛一到口中就会融化。一切都是正好。手中的,是肉馅,伴着淡淡的咸味,轻轻咬一口,微微的油流出,溢满了嘴,细腻而不油腻。

  这是奶奶的粽子,是他人所不及的。每一叶粽叶都是奶奶细细挑选;每一粒糯米都是奶奶慢慢淘洗;每一个粽子都是奶奶亲手包制。粽子一字儿排开,码在阳台上,她暗暗诉说:“端午了,奶奶想你们了!”

  是啊,很久未见奶奶了,她怎样不想孙女呢?如今在外的人,回家过端午的越来越少,阳台上的粽子却越来越多。这粽子中到底是馅,还是奶奶的满满深情呢?

  哦!那一串串粽子应当是奶奶长长的轻轻的呢喃,是故乡对我们的呼唤吧。

  儿时,人们总会在脖子上挂一个彩色的鸭蛋络子,然后装一个粉青色的咸鸭蛋在络子里。端午,奶奶总是起得很早,在锅里煮上两个咸鸭蛋,一个早上吃,另一个就给我挂在脖子上。

  端午,似乎还是游戏的代名词。几个小孩儿围坐在庭前的小木桌上,捧起脖子上的咸鸭蛋细细打量,然后放在桌上,轻轻旋转起来,直直地盯着它们越来越近,然后碰撞、碰撞,忽的一个蛋孤零零地躺在桌面上,旁边散着零零星星的蛋壳。“哇——”的一声,小朋友捧着自我的鸭蛋嚎啕大哭,可却不忘直直地往嘴里递上蛋白。而另一组比赛却已然开始。

  我最喜欢吃奶奶腌的鸭蛋,不淡也不咸,正合口味。但更喜欢拿支筷子,然后插进蛋壳里“吱——”一声红油就冒出来了,映着淡白带绿的蛋壳。我狼吞虎咽,满嘴红油,可却不亦乐乎。奶奶就站在一边,咯咯地笑:“慢点吃,慢点吃。”

  不知今年,能否再吃到这样的鸭蛋。

  端午的味道,奶奶的味道,透着淡淡的咸味。

  可惜,今年,我却不能再陪她过一个端午——我太忙了,忙到无暇脱身。被日复一日的作业压昏了头脑,被囚禁在考试的牢笼中。有时,又因为同学的小聚,背弃了回去看看的诺言。忘记了时间,甚至忘记了即将到来的端午,淡忘了家中的等待。可是奶奶,却是不忘我,还是托着家人,早早地给我捎来了我最爱的一个个饱满的粽子,一枚枚咸鸭蛋。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可却舍不得停下,舍不得让其他人代她掌厨。

  或许,本不该让奶奶一人在山底,默默地为我们送上端午的味道,又冷冷清清的过一个端午。她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可是我什么也做不了。那心中的丝丝愧怍,是渐行渐远的端午味儿。

  ——端午的味道又有谁人知?

  端午的味道作文(五):

  时值晚春,繁密的枝叶已被春风吹成深绿,再过不久,便是屈原为国捐躯的日子,人们为了鱼虾不撕咬他的身体,向河里投入很多包好的糯米,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纪念屈原成为了中国的节日——端午节。

  早在很久以前,人们就不进行向河里投粽子这种浪费的事情了,端午演变成了一家团圆,享受美味的节日。

  南方人吃肉粽,在乳白的糯米团里放上一颗肥腻的肉块,我倒不怎样喜欢这种口味,油腥味掩去了糯米的清淡,失去了原有的滋味。

  家乡的甜粽味道清香,不加修饰,更易品出屈原澄澈真实的想法。晾干的芦苇包裹住清香的糯米,偶尔向其中塞入一颗甜枣,折叠成锥体,绑上纤细的苇杆,载入锃亮的瓷盘,锅中沸水掀起一股股白浪,如龙王的怒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斜端瓷盘,大块浓绿被这波涛淹没,于是又拿起灶台上的锅盖,轻轻扣下,叫他理解洗礼,散发香气。

  苦痛炽热的煎熬总是漫长的,待火光熄灭方才发现,苇杆不知何时变得色深柔软,棕叶绿得油亮,颇有食欲。捞入盘中,松开棕叶之上的束缚,抄起筷子,夹住一端棕叶,慢悠悠地将白玉般的糯米自棕叶退下,忽然眼前一亮,在深绿的粽叶下,糯米光滑的身躯更显洁白明亮。

  放在盘中托在手上,轻捷地将它们摆在桌上,一家人围坐在方桌几面,面前摆上载着白糖的小蝶,大人身旁附上一杯白酒,夹起粽子蘸少许糖,就着白酒的辣味儿拉起家常,平日工作的劳累一挥即散,仿佛回到古时田园的小家,食物简洁却真情四溢,总觉得这就是屈原先生向往的生活。满嘴溢着甜味,嗯,端午的味道。

  纵使时间老去,年代老去,我们老去,但有一样东西永世繁盛,那就是祖国传统的节日,先人的愿望,我们的和谐,将永不散去,端午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永远都不会改变。

  端午的味道作文(六):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很多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今日我家的风俗就是传统的北方特点,我妈妈今日给我们包粽子、煮大蒜等等。

  今日姥姥和妈妈都在我家包粽子。见姥姥拿起一片粽叶,卷呀卷,卷呀卷卷成一个漏斗形的,然后就把糯米放到了里面,一叠,用细线一裹,就扔进了锅里。我也蠢蠢欲动,想试试怎样包粽子。我也拿起一片粽叶,卷呀卷,卷呀卷的,卷成一个漏斗形。我把米放进去,可是,我放进去的米一会儿就漏光了。姥姥说:”楠楠啊,你都没有把粽叶卷好就把糯米放了进去,你不漏光谁漏光啊?”我一看妈妈,真的,下头一点都没有缝隙,再一看我的,一个小洞。怪不得咧!我又拿起一片,卷的好用力好用力。最终没有了缝隙。我最终自我做了一个粽子,吃起来必须很香!

  妈妈又在煮蒜了,我一看就没有了胃口。蒜那么辣,怎样可能一口气吃下去一个蒜呢?姥姥、爸爸、妈妈、姥爷,甚至我那可爱的弟弟——笑笑吃的也那么香。我尝试性的拿起一个,细心翼翼的剥开,放进嘴里一嚼,嗯……面面的,甜甜的,还有一丝辣味。真好吃!我吃了一个又一个,总是吃不腻,真好!

  姥姥往笑笑受伤挂香包,一会儿也给我做了一个。姥姥说:“你必须戴完今日,不然就不吉利了。”我顺从的点了点头,说:“遵命!”姥姥和大家都笑了。

  我们又度过了一个欢乐的端午节。

  端午的味道作文(七):

  四月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题记

  每年的端午都是这个题记,只因觉得它就是端午的味道,花虽然不多了,但粽子还是热腾腾地从蒸笼里源源不断地端出。

  时事变迁,今年的端午下了一场很大的雨,浩浩荡荡的仿佛在为端午蓄势,绵绵不绝时则似乎在渲染这片江南的万家灯火。雨成了它又一个别致的景象,多了几份萧瑟,犹如古人的遗风在启迪人的心灵。

  还是想到了屈原的长袖,犹如这雨幕,将整个天空卷起,你的眉宇间是你的不羁,再美的日月同辉也不能引起你对尘世的丝毫的眷恋。涛涛的江水在你身边汹涌,翻腾,你闭眼纵身跃去,留给后人无限的追忆,深思。你的长袖化作了浪花,不明白那翻涌的波涛将你带去了哪里。

  这样的感情基调,让端午更多了一点传统和记忆,再之后,故事以“村民为了不让鱼儿啄食屈原的身体,将米饭包在棕叶里,然后投掷到江中,许下自我的期望,屈原活在每个人的心中。”这样结尾了,于早便有了粽子,大人们会将这段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自已的孩子听,孩子也大多会问:“为什么屈原要跳河呢?”妈妈笑笑摸摸孩子的脑袋,爸爸则意味深长地说,是因为屈原看到了楚国的灭亡,和自我虽忠于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听信馋言而被流放,他看到人民疾苦,自我却无能为力,最终投汩罗江而死啊!妈妈说:“以后你也会像屈原这样忧国忧发,以天下为已任,对吧?”

  “恩,我会的。”

  而老者呢,眼中不再会那样清澈的眼眸,但心中却还是如同明镜一般明亮,他们包着粽子,屈原的故事他们很容易就能想起,感动那些古仁人的情怀,眼角总是泛起那样的光。粽叶变成历史的长卷,在他们手中翻折,再折翻。

  我拆开上头的封印,每一层都是一个变化的画面,古人在上头走着,呼吸着,历史从我的指缝中流过,变成一条银白的长河,汇入窗外的雨际。有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有霸王别姬的悲壮,有赢政统一六国的英雄的豪迈,有唐代盛世的繁荣,有宋代诗词的瑰丽,有元朝疆域的空前辽阔……它们流淌着,最终消失在时光的消逝之中。

  这便是端午的味道,在粽香中的思绪不常想起却总也不曾忘记。

  屈原的长袖将这历史的长卷收起,银白色的光黯淡了下来。“与他们明年此时再见吧。”

  我看向窗外,这雨势似乎愈发地大了……

  端午的味道作文(八):

  端午的味道,有如白荷花的清香,淡而优雅;端午的味道,有如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纯洁;端午的味道,有种玫瑰花的芳香,鲜而浪漫。

  说起端午节就不得不说粽子啦!

  不管是咿呀学语的小孩子,还是能做饭洗衣的大孩子,或是白发长须的老孩子,一提到粽子,谁不是立时感到口中被一种鲜香软糯质感填满的充实,谁不是感到唇齿间滑滑腻腻的。把糯米与腌制过的肉、红枣、赤小豆、花生等食材搭配,再用散发着清香的粽叶,将其包裹,放入蒸锅,单单看那小锅连珠炮似的吐气,仅仅嗅一嗅那米与肉、红枣、赤小豆等食材交融的香气,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了!更何况,一层层堆成小山,一口一口满足地扯咬着极富弹性的糯米呢!放入嘴中,那一股清味在嘴中释放,虽淡却不失浓香。在这种美食的熏陶下,让齿感到格外的舒爽,细细品尝,那Q弹米粒让你的味蕾都更加完美。吃下一个个粽子,就算过了几十分钟,也会有一种芳香在口腔中荡漾,让人回味无穷,神清气爽。

  提到粽子也不得不说一说粽子的来历啦!

  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当年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初五,悲愤地怀抱大石投了汨罗江。为了防止鱼虾咬食屈原的尸体,人们创造出了粽子,把其扔到江里,引鱼虾来食。之后,人们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做出粽子祭奠。虽然这仅仅是个传说,可也说明了一个节日中的食物影响之大,在一些看似常见的食物背后往往有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

  端午的味道是那么的香甜,却又是那么的伤感。

  端午的味道作文(九):

  又是粽子飘香时,端午佳节味道多。苦、辣、甜传承了几千年,一向到今日,让我们一齐品尝一下吧。

  苦

  天灰蒙蒙的,空气是潮湿的,他独自来到江边,应对汨罗江,纵身一跃,从此,历史上少了一个叫屈原的伟大诗人,多了一个端午节。屈原立志要为人民造福,虽“吾将上下而求索”,无奈佞臣当道,壮志未酬,只能离开朝廷,他感到愤恨、无助,只能将自我交给这滚滚江水。但他着作的《离骚》被诵读千百年,他的爱国精神和清正、勇敢的品质将永垂不朽。端午是苦的。

  辣

  端午的太阳火辣辣,火辣辣的太阳下进行着一场火辣辣的比赛。队员们虽头顶烈日,但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开始”,伴随一声令下,龙舟比赛开始了,“加油!加油!”人们呐喊助威,“冲刺了!”龙舟冲过终点线,队员们举起划桨庆祝胜利。太阳是火辣辣的,但火辣辣的太阳下到处是胜利的喜悦。端午是辣的。

  甜

  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齐,粽子喷香,甜蜜幸福。妈妈从锅里拿出了粽子,我顺着香味“飘”了过去,哇!深绿的苇叶包裹着白白的粽子,算放出浓浓的香气,迫不及待的尝了一口,真香,又吃到了一颗枣,真甜!给妈妈剥一个、给爸爸剥一个,我自我来一个,很甜美。端午是甜的。

  端午节的味道还有很多,我们慢慢品尝吧。

  端午的味道作文(十):

  今日端午节,一大早起来,煮上粽子,给远在老家的父母打了一个电话。问妈妈煮鸡蛋没有,妈妈说天天吃鸡蛋。老家的端午很少吃粽子,一到端午,家家煮上一锅鸡蛋加大蒜,快欢乐乐过端午。

  给妈妈打完电话,我思索飞扬,飞回到了老家,飞到了妈妈的身边,老家过端午情形历历在目。

  端午的前一天,我们都开始忙着准备了,大人们到田间地头个割一捆艾草,绑成小捆分别插在门框上,有驱蚊的功效,家家户户都要插,所以整个村庄都弥漫着艾草的浓浓的药香味儿,这端午的味道至今也挥之不去。

  我们小孩子到街上买回香药,手巧的奶奶便穿针引线用不一样花色的布给我们制作香囊,有时我忍不住也会自我动手做,虽说针线粗糙些,但也是爱不释手。小小的香囊花花绿绿,有心形的,蝴蝶形的,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图案,那时候觉得香囊很异常,挂在自我的脖颈上能够避邪,甚是喜爱,节日过了很久也不肯取下。

  妈妈喜欢把她用作绣花的彩色棉线,选取五样颜色缠绕在一齐,这叫做五色线,把它们套在我们子妹们的手腕上,象征平安祥和,是代代相传的习俗,小小年纪便心存神奇与敬畏。香囊和五色线,已深深烙在童年的记忆中。

  端午节早上最隆重。妈妈早早起来,煮上一锅鸡蛋,平时舍不得吃,到这一天决不吝啬。鸡蛋分甜的和咸的,煮在一齐,为了区分咸甜,在甜的鸡蛋上用灶台下的小灰抹一黑道。鸡蛋煮好后,自我先不吃,先给邻居东家送几个,西家送几个,彼此相送,虽说都是鸡蛋,但这其中纯朴的风俗,回想起来倍觉亲切。送完鸡蛋,盆子里的鸡蛋大小、颜色不一,妈妈给我们每人分上十多个,敞开肚皮吃个够,吃是吃不完的。怎们办?书包里揣上几个,到校送给教师,分给同学。端午节鸡蛋吃得真叫过瘾,咸的、甜的,有时还能分上半个鹅蛋。

  锅粽飘香,打断了我的思索。

  老家的端午虽说没有粽子,但同样是甜香甜香的,那味道无论到哪儿都不会忘却。随着时光的流逝,它更醇,如一坛陈年佳酿,回味悠长。

  端午的味道作文(十一):

  阴历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如今,又是一年的端午节,随着社会的提高,端午节的过法也有所改变,但最基本的习俗,我相信它会永存。

  端午的这天倾盆大雨,本来想陪家人去看赛龙舟的,可惜不能去了,这时妈妈为了解闷就来考验我:“你明白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吗?”

  我思考了一会儿,说:“是纪念屈原吧!”

  “对,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划龙舟以纪念之。借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体身。竟渡的习俗,在吴、越、楚时期十分盛行。”

  经妈妈这么一说,我才明白,这赛龙舟里还是大有文章啊!我果然是孤陋寡闻哟!

  之后,我们还是和以前一样,去奶奶家和外婆家过端午。到了之后见外婆仍在包粽子,并且快包完了。上次本来说好让我包的,没包成,这次必须要包一个好看的。于是。我求了外婆好半天,她才肯让我包,然后她一步步的教我。

  “先取一张叶子,分清正反面,光面挨着米,对叠,弯成勺状。注意底部要折点叶子进去,否则又要和上次那样漏了哈。”我认真听着,并照做了,一下子就好了,这次的手感和上次的就是不一样!

  “你就包肉粽吧,反正也是你最喜欢的,把一勺半糯米放入,轻轻抖动粽叶,让米资实,再放入香菇丝,两颗莲子和一段香肠,盖上一勺半糯米,在轻轻抖动粽叶,让米资实”这一步我最爱了,于是我放了一大段香肠,到最终糯米都不能完全把香肠埋没,外婆说让我别贪心,又让我把它们全部倒出来重做,我那时可郁闷死了!

  “之后,折起粽叶盖住米,注意折成三角形,两边必须要把米盖住,并留出剩余的粽叶,这样才不会漏用绳扎好,绳子必须要紧。”这一步我认为最难了,我把粽叶子盖了好久,啥形状都被我盖出来了。就差没包成三角形。最终在外婆的帮忙下,我才成功包成了三角形粽子。包完后的我有一种成就感,这下有了我,这门传统可不会失传了!

  到了晚上,大家一家人团聚吃饭的时候,舅妈突然对我们说:“你们明白端午节是怎样来的吗?”

  旁边的妹妹又插话了:“我明白,因为屈原不细心掉到河里了,所以大家要扔粽子下去,不让鱼把屈原吃掉,让鱼吃粽子了。”

  顿时饭桌上哄堂大笑,舅妈笑着说:“这也算是吧,至少别人想不到。”这答案太让人|“吐血”了。

  舅舅又说:“端午节是龙的节日,这是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者》与《端午的历史教育》提出来的。此刻学术界大多沿用此说呢。”

  外公看这----说的这么激烈,也来插了两句:“我听说端午节又称‘沐兰节’,原先在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之前就出发,艾与菖蒲中包含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其实在我们的`孩童时代,有的习俗是在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若是药用效果更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成碎末,拌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能够喝了,不知此刻还流行波?”

  舅舅又说:“在古时候,人们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能够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我在一边听着,似乎没我说话的份儿,我刚想说些什么,其他的人立刻又帮我说掉了,害得我在那儿尽吃哑巴亏,但我感觉今日比以往格外的热闹,每个家庭似乎都是这样,门前点着香,挂着菖蒲,每个人都在与家人团聚,享受着端午的芳香,享受着端午的幸福时光,让人意犹未尽……

  这,就是端午;这,就是端午的味道!的节日,节日便能够合理说。

  端午的味道作文(十二):

  端午的味道是那种清香,浓郁的传统习俗的味道。

  端午的粽子

  离端午还有几天,大街小巷里已是粽香弥漫。各种各样,应有尽有。这粽子叶的清香和糯米醇香混杂而成的味道,让我流连忘返。期盼着一个又一个的端午的到来。这阵阵的粽香,让我魂不守舍,总想吃掉那清香,浓郁的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艾叶

  每到端午时节,家家户户的门前总会插上几束新鲜的艾叶。既能防蚊又能辟邪,真是一举两得。同时,灰暗的墙壁也被几许青绿点缀,便有了端午的味道。直至艾叶枯黄也不取下来,带来年端午的时候再换上新的。

  端午的龙舟

  端午,总能听到隐隐的鼓点从遥远的地方传来。远方的某地必须又在进行龙舟竞渡了。几十个人在一个龙舟上划,不仅仅是对龙的纪念,还是端午的味道中的传统的味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是最浓郁的味道。

  这就是端午的回忆,端午的味道,是我最喜欢的几种味道。

  端午的味道作文(十三):

  端午从汩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绿的翠汁,把中华锦绣大地染成粽叶成的奇绿。

  ——题记

  一抹粽香,一斟酒醉,带领我走进端午遗失了的完美。

  端午,你就像那遗失的完美,一种跌跌撞撞,不曾与谁相伴,一向到销声匿迹,而我却要始终带着你的微笑,一路上寻找你遗失的味道。

  端午的气息再度弥漫,氤氲在每一个细胞周围,透过了我的心脏,浸温了我的灵魂。

  沁人心脾的艾香带我走进了70年代的新中国。那时候,建国没多久,农民生产力低下,生活水平不富裕,每逢过端午节,每家每户都要奢侈地包几个粽子,几片粽叶,几粒糯米,再加上两颗红枣,粽子就包好了,孩子们一闻到幽香幽香的粽子味就会忙不迭地掀开锅盖,狼吞虎咽似的吞下了粽子,想到这一幕,内心就泛起了涟渏,一股涩涩的苦,我们真应当珍惜此刻拥有的完美生活。70年代的吃粽子事件都成为欣喜若狂的事,那人民生活,岂不是更凄惨?

  我们此刻依然记得,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我们此刻依然记得,屈原是爱国诗人;我们此刻依然包着粽子,赛着龙舟,祈祷江中鱼儿不要伤害屈原……可是,我们此刻还仍有谁在奉承着屈原的这种高度爱国精神,又有谁,一心牵挂都会百姓,想着祖国,我不禁发出一声由衷的感叹,唉!吃粽子只是满足一下自我对美味的追求,赛龙舟也只成了一种娱乐的方式,再也见不到70年代贫穷生活中的插艾叶的景象了。70年代的环境凄惨,此刻的精神内涵难道就不凄惨吗?

  汩罗江上,我又看到了一位长发壮士,正直不阿,回头一望,长叹一声,投入江中……

  端午的味道,我不想做作也说闻到了什马幽的艾香,我只闻到了这黑暗世界中一切事物发出腐朽的气息,笼罩着每一个人,挣脱不了,被束缚在邪念的臂膀下。这新陈代谢的唯一可能,也被它把握在手中,正是这种不健康的理念让我们把这端午淡淡默化。

  是我们的那一份浮躁遗忘了它,还是那一份喧嚣容不下它?

  那物事人非的端午呀,让我思,让我想……

  端午的味道作文(十四):

  提起端午节,或许人们会立即想到粽子、想到咸鸭蛋。但对于我,端午节却有着异常的、难以名状却永生难忘的味道。

  佳节意味着团圆。从小到大,每一个节日都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一齐分享妈妈亲手包的饺子、亲友送来的月饼、奶奶精心腌制的咸鸭蛋,还有全家合力制作的粽子。一年又一年,我们重复着这样的方式,平淡中蕴藏着幸福的味道。

  升入初三,中考在即,复习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书山题海中奋力拼搏的我们早已无暇顾及什么节日。每一天都以同样紧张和忙碌的步调匆匆走过。端午前一晚,宿舍里不知哪位细心的舍友说:“明天是端午节吧”这才恍然记起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佳节。望着窗外无边的黑夜,想起了以往和家人共度端午的情景,想起了那香喷喷的美味粽子。可明天,这一切都只能化作浓浓的思念,心中充满了失落和惆怅,久久无眠。

  第二天早早来到教室,惊讶地发现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放着粽子和鸡蛋!啊!我猜到了!是教师为每位同学准备的。全班四十几个同学,这么多的粽子,教师要包多久啊!我双手捧起这还带着温度的粽子,轻轻地剥开,里面是白白的糯米,还有两个大大的红枣。一口咬下去,香香甜甜,加之棕叶淡淡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

  看着教师布满血丝的眼睛,想必她昨晚没有休息好吧。我明白,教师是想让我们感受和家里一样的欢乐与温暖。我真的感受到了,小小的粽子里满载着爱的味道。

  也许,每个人对各种节日的不一样味道都有着自我独特的体会和深刻记忆。而这种体会和记忆,不仅仅源于各种节日食品的美味,更是源于掺杂其中的某种情感。就像这端午的味道,那是清清的棕叶香、浓浓的红枣甜、淡淡的感动和深深的师生情。

  端午的味道作文(十五):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到了粽叶飘香的时候,端午节也就在这粽香中带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带着新鲜的节日气氛,欣喜走来。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南朝梁《荆楚岁时记》载:“屈原以是日死于汨罗,人伤其死,所以并舟楫以拯之,今之竞渡是其遗迹。”意思是说,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划船,为的是去拯救屈原的生命。所以,端午的本质意义是为赶一场生命之约,而端午竞舟是一场打捞生命之战。

  而我总是喜欢端午这样的内涵,人们当然明白伟大的诗人屈原早已不在了,但龙舟竞渡这样的活动却保留了下来,并以这样诗意的方式向后世的子子孙孙倾诉:端午节其实是一个关乎生命的节日,是中华几千年民俗文化和爱国精神的积淀,端午节还有“悬蒲叶剑”的习俗。小时候,我总搞不明白,为什么要悬蒲叶剑。问爷爷时,爷爷捋着花白的胡子说,“这个呀,是祖上传下来的风俗,你看那蒲叶,长得多像一把剑啊,这是祖先让我们记得即使是在节日里也不要忘了与邪恶进行斗争……如今,每逢端午,爷爷捋着胡子的形象总是在我脑海中浮现,我也记住了爷爷的话:“与邪恶作斗争”。

  其实,爷爷的话也许有些言过其实,但他给我宣扬的文化内涵却让我深深着迷。

  还有必不可少的吃粽子,这是端午节最为盛行的传统习俗吧无论再怎样忙碌也不能怠慢了端午节,包粽子是迎接端午隆重而又简朴的方式。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繁多,馅料、形状各异,但无一例外地都有着迷人的香味。因为那粽子的浓香里不仅仅包裹着端午节馨香馥郁的文化味儿,也包裹着包粽子人那深不见底的爱。

  还有“佩香囊、“挂荷包”、“拴五色丝线”、“悬钟馗像”等等各种习俗,使端午诗意而丰富。我想,这也就是端午节被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吧,这也就是我们国家为什么从2008年开始,将端午节定为法定假日的原因吧。我想,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保护、传承中华的传统文化,要求我们更好地理解、敬畏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将文化传承进行到底。

  我想,端午是一种精神,它重在张扬与爱护生命,重在敬畏与传承文化,重在继承与发扬光大,让子孙后代明白这个节日的来源和底蕴,然后再在屈原忧国恤民的爱国精神中走过,在舍身赴难的政治品格中超然。这才是端午最深远的味道吧。

  端午的味道作文(十六):

  端午,一个古老的节日。自战国时期以来,一向流传至今。它有着它独特的味道。

  了解了端午的来历,很是痛心,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

  屈原,一位爱国志士,忠心侍奉楚王。但却造小人排挤。结果被流放,他空有一身抱负,却报国无门。楚国将亡,他为表达他的爱国之心,以身殉国,投河自尽。原先,端午的背后有着如此令人心酸的故事。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爱国的味道。

  端午,我的.叔叔等人都会来爷爷家过,一齐吃着饭,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

  解开缠着粽子的线,打开粽叶,把里面的饭团沾沾白糖,吃一口甜甜的;家人们团聚,大家一齐有说有笑,暖暖的。看着久违的家人们的变化,喜喜的;味道很多,用两个字概括:幸福。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街上,孩子们带着他们的五彩线,惬意地走着,十分神气。这五彩线,让我回忆起了从前,我每年都会戴。这五彩线是节日的特色,包含着我们中国华民族的独特,流传了几千年。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吃茶蛋,挂艾叶菖蒲……都有着我们中国的独特文化。端午节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如今,端午节已经成功选入了《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深厚的祖国文化的味道。

  生活在21世纪今日的我们,生活十分多姿多彩,端午的活动很多,十分丰富多彩。

  有些城市举行赛龙舟竞赛,大家争先恐后,一齐比赛,尽情享受划船的欢乐。早上也有很多人去踏青,感受自然的气息,在草地上,嗅着泥土的芬芳,和家人一齐去野餐!有很多人登山去采艾蒿,品味粽子的味道。孩子们都放假,在一齐尽情玩耍,身上挂着香包。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欢乐的味道。

  感受端午的味道,是多姿多彩的味道。它是我们民族的节日。无门应当珍惜,重视这个有着自我独特味道的特殊节日。

  端午的味道作文(十七):

  煦暖而和缓的南风从大海那头徐徐吹拂而来,裹在人身上,暖意中带着一股咸腥味。“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一夜之间,田野一派金波涌动,如河流一般金光荡漾、蒸气腾腾。

  麦子熟了,端午节也到了。

  包粽子是端午的一大习俗。家乡包粽子,比较简单,没有其他佐料,基本以淡味为主。通常是用上好的糯米在稻草灰碱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待浸透后,将糯米淘洗干净,晾干,便能够包裹了。

  端午前一天,祖母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先是要制作碱水,将稻草灰放进盆里加水,不停地搅动,再用竹筛蒙上一层纱布过滤,便可制作出黄色的碱水。然后,再将莹白饱满的糯米倒进碱水里浸泡。之后,还要将粽叶一张张刷洗干净,除去叶子上细细的绒毛,最终把粽叶一张一张码起来,浸在一个盛满凉水的塑料盆里,用磨刀石或石秤砣压紧、压实,慢慢把干硬的粽叶浸软。

  端午一大早,节日的气氛便在家里弥漫开来。祖母、母亲和几个姑姑围在一齐包粽子,她们都有一双巧手,拿起一片粽叶,用剪刀“咔嚓咔嚓”把粽叶下端剪齐,再箍成一个倒立的钟样,然后用勺子舀起糯米填进去,用筷子插实,封口,最终用浸过水的干蒯草扎紧,一只棱角分明饱满结实的粽子便扎成了,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粽子包好后,5个或10个结成一串,就像一串串葡萄,一嘟噜一嘟噜的,清清爽爽玲珑可爱。接下来就是煮粽子。锅里加上水,放入粽子,点火,火候大小全凭经验掌握了。在我嗅觉的记忆里,至今还清晰地保留着粽子未出锅时从灶间飘逸出来的香味。在经过漫长的期盼、煎熬后,粽子最终煮好了,刚出锅的粽子热气腾腾的,香味四溢。放凉后的粽子,颜色金黄、晶莹剔透,用棉线切割成小片,蘸上蜂蜜或白糖,吃起来凉滑爽口,齿颊留香。

  端午的另一个习俗是插艾叶和榕树枝。端午节是个驱邪攘灾的节日。民间传说,门户上插艾草、榕树枝可避邪(很多地方都是插艾草、菖蒲,我们这边为什么插艾草和榕树枝,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门框和窗户上都插着一对艾草、榕树枝,且不说去瘟避邪,仅那沁心润肺的植物馨香,就像是穿越田野的风,干净,爽朗,让人神清气爽,浊气全无。

  我最终明白:端午的味道,其实是亲情的味道!端午的味道,也是童年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作文(十八):

  展望历史的动人画卷,感受中华的五千年风采,那些传统节日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常绕。

  品味淡淡的茶香,品味又一年的端午。

  今年的端午和往年的一样,我照例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游玩。还没进门就感受一股喜庆的气氛。进入园内,哇,可真是人山人海,并且有许多外国人,我心里暗自欣喜,今年的端午必须会有新的收获。

  来到长街上,巨大的条幅跃入眼帘“长跑庆端午,万人齐报名”,这么盛大的节目,我当然踊跃参加了,本自以为跑的很快,但结果只得了一个鼓励奖“粽子”,还蛮好吃的,端午节的粽子真香。

  我们又来到了江边,一列列龙舟像将要离弦的箭,跃跃欲试,舟上有黄头发的美国人,他们露着自信的笑容,仿佛必须会胜利,其他外国人也都满意急切的盼望着比赛开始。我看到中国人正在舒展胳膊,已经胜筹在握,心里暗自为他们加油打气,随着锣鼓的响起,龙舟奔涌而出,我扯着嗓子为中国选手呐喊着,最终他们不负众望,赢得了比赛。外国人虽输掉了比赛,但依旧伸出了友谊的手,相视一握,传达出对中华文化的无限赞叹与喜爱,端午节,真自豪。

  我们又来到大桥上,那里有许多人都拿着粽子向江里投去,眼里满是怀念与赞叹,我明白了他们是在怀念屈原,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演绎了一曲曲生动的爱国史诗,我拿出粽子深情的抛下,心想:屈原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我们新时代的英才应当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端午节,充满回忆与追念。

  最终,我们乘着车回家,在路上遇到两个俄国人,我们顺便搭他们到宾馆,下车时他们用不怎样标准的中国话说:“中国的端午节真热闹,中国人真热情,将来我们还会来中国过端午。”我听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品味端午,只那浓浓的粽子;品味端午,只那浅浅的自豪;品味端午,只那淡淡的追忆;品味端午,是中华民族举世瞩目的风采,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传承。

  我坚信中华文化即将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华民族将成为东方一头傲立的雄狮,品味端午,品味浓浓的中华情……

  端午的味道作文(十九):

  端午节那天我一早醒来,就闻到了一阵阵清香味,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厨房,原先妈妈在包粽子。我问妈妈:“今日为什么要包粽子呢?”妈妈笑眯眯地说:“因为今日是端午节呀!”我恍然大悟。之后又问:“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呢?”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因为以前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名字叫屈原,他不愿意随波逐流地活着,就抱着一块大石头投江自杀了,为了纪念他,每当端午节来临,我们都要包粽子投进江里,以免那些鱼虾来吃屈原的尸体。”我听了,连忙卷起袖子,跟妈妈学着包粽子。

  中午的时候,奶奶对我说:“昊昊,走过来。”我飞快地跑过去,奶奶一手摸着我的'头,一手用手指在我额头上写字,我问奶奶:“你在干啥呀?”奶奶乐呵呵地说:“这是雄黄酒,专门用来驱赶蚊虫的。你的额头上写了王字,你就不会被蚊子咬了,还能祛你身上的毒。”

  今日不仅仅尝到了美味的粽子,还学会了包粽子的方法,异常是了解了包粽子的原因,真是一个有意义、有收获的端午节。

  端午的味道作文(二十):

  时值晚春,繁密的枝叶已被春风吹成深绿,再过不久,便是屈原为国捐躯的日子,人们为了鱼虾不撕咬他的身体,向河里投入很多包好的糯米,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纪念屈原成为了中国的节日――端午节。

  早在很久以前,人们就不进行向河里投粽子这种浪费的事情了,端午演变成了一家团圆,享受美味的节日。

  南方人吃肉粽,在乳白的糯米团里放上一颗肥腻的肉块,我倒不怎样喜欢这种口味,油腥味掩去了糯米的清淡,失去了原有的滋味。

  家乡的甜粽味道清香,不加修饰,更易品出屈原澄澈真实的想法。晾干的芦苇包裹住清香的糯米,偶尔向其中塞入一颗甜枣,折叠成锥体,绑上纤细的苇杆,载入锃亮的瓷盘,锅中沸水掀起一股股白浪,如龙王的怒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斜端瓷盘,大块浓绿被这波涛淹没,于是又拿起灶台上的锅盖,轻轻扣下,叫他理解洗礼,散发香气。

  苦痛炽热的煎熬总是漫长的,待火光熄灭方才发现,苇杆不知何时变得色深柔软,棕叶绿得油亮,颇有食欲。捞入盘中,松开棕叶之上的束缚,抄起筷子,夹住一端棕叶,慢悠悠地将白玉般的糯米自棕叶退下,忽然眼前一亮,在深绿的粽叶下,糯米光滑的身躯更显洁白明亮。

  放在盘中托在手上,轻捷地将它们摆在桌上,一家人围坐在方桌几面,面前摆上载着白糖的小蝶,大人身旁附上一杯白酒,夹起粽子蘸少许糖,就着白酒的辣味儿拉起家常,平日工作的劳累一挥即散,仿佛回到古时田园的小家,食物简洁却真情四溢,总觉得这就是屈原先生向往的生活。满嘴溢着甜味,嗯,端午的味道。

  纵使时间老去,年代老去,我们老去,但有一样东西永世繁盛,那就是祖国传统的节日,先人的愿望,我们的和谐,将永不散去,端午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永远都不会改变。

【端午的味道】相关文章:

端午的味道02-19

端午的味道作文02-20

端午的味道作文600字3篇02-09

端午的味道作文600字7篇05-12

端午的味道作文300字三篇06-06

家乡的味道01-01

阳光的味道12-05

幸福的味道01-28

成长的味道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