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阅读>诗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2022-03-31 15:31:00
  • 相关推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如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一: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忙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忙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忙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忙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必须胜利。

  翻译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忙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忙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忙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忙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必须胜利。

  翻译三: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仅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须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可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忙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忙他的人就少。帮忙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忙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必须胜利。

  重点字词解释:

  1、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2、地利:地理形势。

  3、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4、三里(之)城:的。

  5、七里之(郭):外城。

  6、(环)而攻之:围。

  7、(是)天时不如地利:这。

  8、(池)非不深:护城河。

  9、(兵革)非不坚利也:武器装备。

  10、(委)而(去)之:放弃。去:离开。

  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以:凭。

  12、(固)国:巩固。

  13、(威)天下:威慑。

  14、寡助(之)(至):到。至:极点。

  15、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16、天下(顺)之:归顺。

  17(以)天下之所顺:凭借。

  18、(故)君子有不战:所以。

  知识点:

  《孟子》三章

  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孔子'仁'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说,主张以'仁政'来统一天下。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2、《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大学》、《论语》、《中庸》并称为“四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有利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忙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忙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忙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忙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内外亲戚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必须胜利。

  【教学反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教学反思

  文言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研究方向的一个重要组成,但以前上文言文,我也很少去想读写的结合,上完基本的字词梳理,讲完课文内容理解,可能这个文言篇目就“充分的被挖掘了”。当我们组确定了这个研究方向,我们都很感兴趣,这个点应该有所突破。

  结合我的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水平,我认为他们大多数有比较丰富的素材积累,能够选择恰当的论据。但大部分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存在这样的问题:提出论点后就单摆事实论据,罗列一通以后万事大吉,没有意识到“摆事实”只是手段,“讲道理”才是目的。两者相辅相成,以为用事实就能将道理显现出来,所举的事例常常属于同一个层面,思维的纵向深入做不到位,不能结合论据上台阶,作深入的分析阐释。

  因此,我选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的善于辩论,思想深刻。研究孟子的文章如何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是很有内容可挖掘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帮助学生树立纵向展开议论的意识,并且有效的引导他们去思考文本是如何做的,得到启示,列出方法,同时运用到作文修改的过程中,完成教学。

  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广受启发,在杨琼老师的《端午日》和谷润老师的《往事依依中》我明白了课堂要设计一个主问,要能够一线贯穿;在廷梅上《幼时记趣》时我感受到讲好一篇课文,抓住一个点,提出一个主问,解决一个问题是踏实而有效的教学。在郑桂华教授的讲座中,我了解了课堂教学设计的点应该是寻找学生的未知,设计的区域要找准。这堂课是工作室这个平台教会我的。

  在磨课的过程中,我仔细的辨析我设计的是不是到位,有没有紧扣的设计的初衷,我的教学环节是不是有效,整理学生的反馈,同时也进一步对教学的设计做修改。我和廷梅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很多启示,其中她建议我用改写的方式对比原文真是绝妙的,真的很感谢工作室的同仁给与的无私帮助!

  因为同是国培老师来我校听课的缘故,有幸课后还能得到专家的点评,课后成巧云老师说道:“这是有效的课,落的实的课。······”给了这堂课很多的肯定,也给了我鼓励。学生回来也跟我说:“老师,我现在终于明白点议论文怎么写好了。”能完成我上课的初衷,这是欣慰的。

  当然,我也知道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我自己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首先,在点评学生的环节中我没有能很到位的进行指导,这也是缺乏经验的缘故。其次:在设计选题《小议勤奋》的环节,我应该选一个更能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开放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命题,或许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锻炼学生提炼观点深入论证的能力。

  总之,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一颗虚心求教的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龟虽寿原文及翻译03-12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04-11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02-22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02-25

长歌行原文翻译赏析古诗大全12-27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02-27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4篇02-22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4篇)02-23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4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