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2-12-28 13:20:05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认识3个新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4.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 ,在 。”仿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3.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 ,在 。”仿写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看、听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

  2. 看拼音读词,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中的词语,你还认识吗?谁来读读第一行……

  3.小朋友们回忆一下课文内容,如果能用上这边的词语就更棒了。

  4.现在让我们走进文本,看看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词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二、细细体会,美读欣赏。

  1.分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多媒体放映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动画。

  2.师述:天空中聚集起片片乌云,不一会儿,雨点就落下来了,有的`落进了池塘,池塘里多平静啊,一点波纹都没有,雨点像躺在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有的雨点不小心来到了小溪里,伴随着缓缓流淌的溪水悠闲地散起步来;另外一些……“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

  雨点可爱吗?你想跟着去哪里游玩,就把那句话仔细地读读。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①在池塘里睡觉。出示池塘图片,想象池塘像什么?雨点躺在池塘这张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多舒服。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二句。

  ②在小溪里散步。动画演示小溪缓缓流淌的画面,雨点好像在小溪里干什么?为什么?小雨点跟着溪水正悠闲自在地散步呢。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三句。

  ③在江河里奔跑。联系学校运动会上长跑比赛理解“奔跑”,多媒体演示江河水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的情景。小雨点欢笑着要赶上前面那朵浪花。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四句。

  ④在海洋里跳跃。多媒体演示雨点在海洋里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小雨点的表情猜猜他的心情,指导朗读。

  让我们拿起书,加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看图背诵课文。

  (1)雨点落进了那些地方?

  A.生答师出示图片:池塘、小溪、江河、海洋。要求学生说话要完整。(图片随意摆放)

  B.谁能用一句话来回答: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和_____里。

  C.看看这几幅画可以怎么排列?

  学生上来排列,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排?(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等)

  D.师小结:书上作者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因为雨点落进池塘里,池塘里的水要流进小溪里,小溪里的水要流进江河里,最后所有的水都要流进海洋里。

  E.谁能读出他们不同的气势来?指名读再齐读: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2)雨点落进这些地方在干什么呢?

  A.生答师出示雨点各种姿态的图片与相应的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跃、

  B.想一想,课文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练习。

  C.指名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D.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它的姿态也就各不相同,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加上动作把它表演出来?找个好朋友一起练一练。

  E.指名上台表演朗诵课文。

  F.配乐朗诵课文:叫几对好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在下面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美读韵文,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三、拓展延伸,积累语言。---悟

  1.快速看课文,这首诗歌共有4句话,每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你能用这样的句试也说一举句诗吗?“雨点落进______。”

  3.这阵子绵绵的春雨给世界万物带来了春的生机,老师让小朋友去找春天,相信小朋友都有许多收获。你们注意观察过吗?雨点还会落到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

  用句式“雨点落进 ,在 ”口头填空:“雨点落在果园里,点红了 ;雨点洒在树梢上,染绿了;雨点落在田野里,滋润了;雨点落在池塘里,唤醒了。”

  4.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学着书上的写诗方法,写一首《春雨》的小诗。

  师生共同编儿歌,如:

  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

  雨点落在树梢上,在树梢上欢笑。

  雨点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蹦跳。

  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唱歌。

  ……

  编好后一起拍手念一念,有条件的还可以谱成曲子唱一唱。

  (设计意图:仿写课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四、指导写字,迁移学习。---写

  1.认读生字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谁能边读边给它找个朋友?

  2.书写剩下的生字

  说说怎么记住它(师范写)

  3.学生练写(音乐)

  (设计意图:给优秀作业加圈圈,对老师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孩子的激励作用很大,这一设计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要。)

  板书设计:

  2.雨点(图片)

  ↙ ↓ ↓ ↘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 池塘 小溪 江河 海洋

  △△△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教学后记:

  整节课,我非常注意引领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问题出教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不正是我们所极力推崇的吗?苏教版常务编委高林生教授说:“情趣是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这节课,情趣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孩子们通过与课文的对话,历经感悟、积累、迁移等心理过程正在形成朗读能力。孩子们通过与课文的对话,历经感悟、积累、迁移等心理过程正在形成朗读能力。并让孩子们学会认真书写每一个汉字,为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作准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在教学《春晓》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参考,学习了许多有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文章,并作了充分的教材分析:《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景。

  1、通过《春晓》这首古诗的学习,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了解“矢”的演变过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体会世人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掌握本课生字词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我想,那我该如何来教学这一课,让我们一(1)班的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真正能体会诗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呢?倘若我在教学过程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这样的文化性就不能体现了。

  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完善?我动了一些脑筋。《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利用课件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为此我作如下教学设计:

  1、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上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播放《春晓》教学课件,让学生观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初读感知

  教师在范读的同时演示课件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得连贯。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重音,读出韵脚。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重点理解“晓”“眠”“觉”“啼”“闻”等词的意思。

  (2)在游戏过程中理解诗意。玩寻找最佳搭档的游戏。提供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寻找诗句来搭配。

  同时告诉学生,古诗语句由于字数的严格限制,常常要省略一些词语,要联系上下文和题目补充出来。如“夜来风雨声”一句,联系诗题,可以知道是“(我忽然想起)(昨天)夜里的风雨声”的意思。

  4、拓展延伸

  春天里处处有美景(提供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只要同学细心观察,就会在春天里发现更多更美好的东西。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更美的景色。

  5、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全方位发展,我还布置了如下作业:

  给古诗配幅图画,把诗中的景色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下来,画好之后同学之间交流,共同分享这美丽的景色。

  把古诗变成描写春天的小短文,读给同学听,比比看谁写的好。

  把《春晓》写成书法作品,在板报中展览。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詹天佑》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认识詹天佑是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教学开始我让大家通过用一句话概括收集的资料的方式,让学生从整体初略地了解詹天佑这个人。接着出示京张铁路100周年的时候搞的一些活动的报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什么这条铁路如此重要?带着问题走进课文。通过快速读文,了解文中重点介绍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时候三件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教学时直奔重点段落4~6自然段。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4~6自然段,把感动自己的细节画下来,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印象深?

  学生交流的时候其实就是更深一层次的,更多面的,更立体地了解詹天佑这个人。在交流中我重点抓住了这句话反复品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句话是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内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这句话更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教学时我抓住这句话四次品读,通过层层深入地学习,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第一次品读是让学生找詹天佑修筑铁路的时候感动我们的细节描写,这是初步感知;读后让学生找文中哪些语句和词语感受到詹天佑遇到的困难?老师出示课文中的相关词语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画面,交流后再读。接着又出示了资料让同学们感受詹天佑遇到的人为的困难,谈体会之后再读,这三次读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詹天佑不怕困难的.精神。第四次读是在学习了詹天佑所处的历史背景之后,也就是课文的2~3自然段,感受了帝国主义者为什么阻挠清政府的修筑计划?以及了解了他们要挟清政府的目的之后再读这一句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已经深深烙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课文5~6自然段是写詹天佑在修筑铁路时是怎样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的,这是詹天佑杰出才能的充分体现。我在教学这2个自然段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导读法,辅之以示图法、以读助讲法等进行教学。

  我教给学生通过“读──说──画──说”的学习方法来,弄懂课文内容。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两部分写作方法基本相同,我又采用由扶到放的形式,逐步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学完这部分再让学生谈体会,进一步地感受到了詹天佑的杰出。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使感情得到升华。

  学完课文后,我又把话题回到开始的问题:说说一条铁路的诞生为什么那么重要?让学生面对詹天佑的塑像写一写感受。

  整个的教学设计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无论是全文的教材处理,还是一个自然段读的训练,都采取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上完课之后,我陷入了沉思,由于课文长,课堂的容量大,为了实施教案,深深感到有很的地方只是匆匆而过,引导的还不到位,留下很多的遗憾。接下来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4

  课文写了“我”从树杈上取下了两个鸟蛋,非常喜欢,后来在妈妈的劝说下,又把鸟蛋放回了树上的故事。

  让学生读课文后自己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注意其回答的重点,抓住重点,化零为整。如:第一个学生说:这篇课文写了拿鸟蛋的事。(我随机板书:拿鸟蛋)第二个学生说:妈妈来劝他了,告诉他,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随机板书:劝说)第三个学生说:我又把鸟蛋放回去了。再看着板书,由我把课文的意思理了一遍。学生大致明白了课文的意思。

  “这会儿鸟妈妈该多么焦急不安?”为了理解“焦急不安”的意思,我又问道:是啊,鸟蛋其实就是鸟妈妈的孩子呀,如果是你的妈妈发现你不见了,会怎么样呢?有人说:她肯定很着急,到处找我。有人说:她会打110报警。……我接下话去:人不见了,还可以找110帮忙,可我们的鸟妈妈只能等着自己的孩子回来,那它是多么着急啊!

  课文最后一段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很难理解“仿佛”在句子中的重要性,到底这位小朋友有么有听到鸟儿的欢唱呢?小朋友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他想看什么呢?于是,组织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再加上我的指导,希望能让他们明白:这里用上了仿佛,意思就是好像,好像听到了鸟儿的欢唱,其实呀,鸟蛋怎么能唱歌呢,是这位小朋友的想象,他希望这两只鸟蛋快快长大,长成小鸟,然后快乐地生活,愉快地飞翔。于是,他看向了蓝天,他多么希望能在天上看见飞翔的小鸟,说不定,再过几天,我们就能看见这两只鸟蛋里孵出的小鸟在天上愉快地飞翔呢!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

  在上课以前我没有认真读课文、教学用书,针对本班实际编写了较为实用的教案。可是上完课后总觉得这课上得不够好,总有许多遗憾。比如说:

  1、学生读书不够流利,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数同学读课文断断续续,读错字、漏字、添字,不是这样的毛病,就是那样的毛病。听他们读书真的需要有耐心。

  2、对课堂突发问题没有解决好。

  上海水五光十色一段时,突然有学生问我:"老师,海水为什么是浅绿的,杏黄的呢?"我只考虑到海水深蓝的、淡青的原因,却没有想到浅绿的',杏黄的原因?课堂上我只是对学生讲:"那是因为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学生对这个答案不满意,我也对这个答案不满意。对课堂预设的不够,缺泛教学智慧。

  3、缺乏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

  课堂上我非常希望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这是一篇描写非常经典的文章,可是学生的朗读仅仅停留在读通、读顺的层次上。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6

  本课利用低年级儿童爱游戏的心理,巧妙地利用临摹的借鉴功能,在“看着画”中保留“想着画”的一些特征,进行非复制性临摹,为学生开拓一个创造的境地。上课之初,我以《天国的神鸟》这个故事导入,并配乐曲《百鸟朝凤》,设置情景,让同学们感知神鸟的美丽。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好像都投入到故事情境中去了,《神鸟变树》教学反思。借此机会利用多媒体出示《神鸟》这幅壁毯画,让同学们欣赏感受它的造型,它的色彩,它的构图,进一步感知天国的神鸟。

  神鸟如何变树是本课的趣味中心,我利用多媒体给大家变了一个小小的魔术,大家兴趣盎然,教学反思《《神鸟变树》教学反思》。同时让大家讲出自己的想法,互相启发。有的同学说想画一棵圣诞树,有的`想画一棵美丽的蝴蝶树,有的想画心中的房子树,大家七嘴八舌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接着我带领同学们一块欣赏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业,强调画面的大胆创新,以及黑色背景的衬托等等。画一棵心中的神数是本课的重点,同学们纷纷拿起画笔彰显自己的才能。

  不足之处就是留给学生自我介绍作品的时间把握不好,自己急于求成一股脑全说了。

  本课利用低年级儿童爱游戏的心理,巧妙地利用临摹的借鉴功能,在“看着画”中保留“想着画”的一些特征,进行非复制性临摹,为学生开拓一个创造的境地。上课之初,我以《天国的神鸟》这个故事导入,并配乐曲《百鸟朝凤》,设置情景,让同学们感知神鸟的美丽。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好像都投入到故事情境中去了。借此机会利用多媒体出示《神鸟》这幅壁毯画,让同学们欣赏感受它的造型,它的色彩,它的构图,进一步感知天国的神鸟。

  神鸟如何变树是本课的趣味中心,我利用多媒体给大家变了一个小小的魔术,大家兴趣盎然。同时让大家讲出自己的想法,互相启发。有的同学说想画一棵圣诞树,有的想画一棵美丽的蝴蝶树,有的想画心中的房子树,大家七嘴八舌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接着我带领同学们一块欣赏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业,强调画面的大胆创新,以及黑色背景的衬托等等。画一棵心中的神数是本课的重点,同学们纷纷拿起画笔彰显自己的才能。

  不足之处就是留给学生自我介绍作品的时间把握不好,自己急于求成一股脑全说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7

  一、珍惜学生美丽的错误

  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我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但有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是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这时,学生也分成了两派,一方认可这位学生的意见,另一方说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突然“从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被打断教学的我显然有些始料未及。在备课时,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突然我灵机一动,向学生讲了两个句子:“你比我行”与“我不如你”让他们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区别。他们都说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我因势利导:“其实大家的答案是一致的,一些小朋友以乌鸦作为参照物,确定瓶口太小,瓶内的水太浅了;而另外一些学生以瓶子作为参照物,认为是乌鸦的嘴太大了。这二者之间没有质的区别,就像‘你比我行’与‘我不如你’两句话一样,是同一答案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只不过两种表达方式中一种是常用的,早已习以为常,另一种很少用到,以致少见多怪。”学生听了也连连称是。小朋友充满自信地“固执己见”,我们怎能不为之喝彩?为孩子的勇气喝彩,也为其中闪现出来的亮丽的思维创新的火花喝彩,这就是美丽的“错误”吧!对于这种“美丽”我们怎能不倍加珍惜呢!

  二、保护学生独特的见解

  通过我的启发,并做了实验演示。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乌鸦真聪明,通过投石子,终于喝到了水的共识!突然一位学生提出了异议——乌鸦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个胖胖的小男生,稚气的脸上满是执着。一语惊人,我有些惊慌失措,“你为何这样说?”我追问。“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孩子忽闪着大眼睛。教室内静得出奇,我也是满腹狐疑。“石子怎么会淹没水呢?连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多动脑筋,希望小朋友们也要注意!”显然我有些发怒了。在学生们的齐声“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丧的神色中透出一丝不服。马上,我后悔了,又向他请教“乌鸦为何不一定喝到水?”开始他十分胆怯,不信任地看着我。经我再三鼓励,他终于同意为大家做一次演示:“昨天我和康康玩过了,他的瓶里装的水多,投进石子后,水满到了瓶口;我的瓶里装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没了。只有瓶中盛着大半瓶水的时候,乌鸦才能喝到水。”我恍然大悟。是呀,书中只说瓶里有水,若是少半瓶的.话,乌鸦就喝不到水了。真聪明!我摸着他圆圆的小脑袋,由衷地赞道:“今天你使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谢谢你,小老师!”孩子终于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且不说“乌鸦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确,但它却充分表现了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更是一种求实的科学品质。不正是由于这种精神、这种品质,才有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真理吗?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没了!”却差点被我视为不知常识,还成了教育其他学生的反面素材。如若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见解就这样被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许就会夭折在课堂这个摇篮里!教学应是一种对话,对话中既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也没有完全无知的愚人。师生双方相互平等,在对话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在以上教学中,我庆幸自己尊重了学生的观点,耐心地聆听了学生的见解,并肯定“乌鸦不一定喝到水”的正确性,对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求实的科学品质作出赞赏,那么此刻,教学的意义就超出了乌鸦能否喝到水的问题了……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教师对问题的理解、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往往与学生不尽一致。这是因为,教师是成年人,经验丰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学生往往富于幻想,思维更具情感性、发散性和灵活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认真倾听学生的答案,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会发觉儿童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他们的心灵纯真无瑕的让人向往。

  在课改精神的驱动下,教师要跳出编者和自己原先设定好的“方格”,细细琢磨防止孩子的“信天游”,那你眼前呈现的就是固定视角所看不到的景象。这时,教师就会为孩子的“异想天开”而叫好。教师要让孩子有一颗创造“心”,就少给孩子“画”上一个又一个“方格”,以免它成为孩子学习的“紧箍咒”。应该打破原来“套路”,以儿童般的心态珍视孩子的一些“格格不入”。在必要的地方再作适当的引导,这样教师和学生就不会成为“套中人”,彼此都可以在生命的绿洲里快乐而自由地成长。

  在结束语上,我这样说到: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碰到困难的时候,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就象你们这节课的表现一样,老师为你们骄傲。

  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把喜悦埋在心里,深感教师应该从教学的点点滴滴去关注学生,用“心”去体会他们的感受,选择他们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让我们一同为学生的“异想天开”喝彩。

  而对于新课程,我不得不说:收益最大的是学生,而提高最快的是老师。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8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能够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因为是农村小学,所以在学习本课之前,让学生回家观察农民伯伯在田间劳动的情景,在上课的时候将自己看到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可自己拼读、可同桌互读、也可小组合作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并鼓励学生自己上台朗读,让其他学生当小评委,评选出“小诗人”,教师适时给予奖励。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悟出诗中的意境。并适时播放轻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背诵古诗,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锄禾》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9

  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回答精彩时,我带头鼓掌,当某个学生鼓起勇气举起双手时,让学生给他鼓掌,当全班齐读课文很棒时,让学生自己给自己鼓掌,让学生在掌声中成长。看着学生因鼓掌而激动的脸庞,我不禁也深深感动了,不经意的一点掌声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啊!我觉得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掌声,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掌声的内涵,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

  整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品读领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这样五个教学环节。其中第2-4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走到一位同学边,摸摸她的头):英子,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

  学生这时走入文本,把自己当作英子,说:“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

  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让一位女同学上台)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小英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又创设情境:“小朋友,此时,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学生热情的话语打动了我们:“别怕!我们不会嘲笑你!”“勇敢点!”等等,很感人。

  当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热烈的掌声时,老师引导:快把这夸奖的掌声响起来吧!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英子你想说:……“谢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 “你们的爱使我终身难忘。我要自信地面对一切。” 就这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到大家的爱。这部分情境的创设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1、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如本节课重点指导第一次掌声时,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2、在阅读中感悟。

  整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通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3、在体味中升华。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外联助理总干事德·纳伊曼认为,今天所教的百分之八、九十应该放在科学方法论、教育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结论的方法以及分析综合事实的能力上面。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德国莱因兰——法耳茨州教育部提出了“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有的老师把“学法指导”理解成“教授方法”,先提出一种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学习程序一步一步学习课文,这些老师期望学生在这种按部就班的学习过程中快速掌握学习方法。在大量阅读与写作过程中,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有的老师把“学法指导”固定为机械的模式,例如“一圈二划三想”、“一边读一边想”,成为了一种口号。

  名师现象:名师有太多的光环,太多的艳羡,太多的潇洒,课堂有诗一样韵味,水一样的流畅,有激情,有思辨,有幽默,有感动。名师的课总能给你一些震撼,一些思考,一些灵感,一些触动。无论是否出于功利,便有了很多人想当名师。我们的教坛如果名师越来越多,教学改革自然就有了希望,语文教学大概也就少了太多的批评和指责。但遗憾的是有的老师是在模仿名师之形,而没有得名师之神。这些老师在课堂上作出潇洒状,课也是大开大合,颇有大家风范。但细一推敲,却与真正的名师的教学相去甚远。反思一下,主要是缺少了名师的内涵。内涵是什么?首先是对教育的真爱,那不是模仿,而是出于对语文的挚爱,出于对作品的尊重,出于对学生深厚而真实的爱。为什么名师虽是异地借班上课,但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在不经意中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和学生融成一体。这除了教师教学设计的高明之外,更主要的是对学生的真爱。而这样的爱,学生很容易就感觉到了。其次是名师们多年来的积淀构筑的渊博的'知识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我们看到的名师风采其实只是他语文功底的一个小角而已。如同一座冰山,真正巨大的是潜在水下的部分,而这一部分常常被人忽视。多少个不眠之夜的反复琢磨,多少个业余时间的苦读钻研,多少篇诗词歌赋的吸收消化,多少次教学尝试的打磨改进,才使一个个普通的教师走向成熟,拥抱成功。有一位成功的教师,当有人问及他用了多少时间备课时,他说可以说是十五分钟,也可以说是一辈子。用在这一节课的时间的确只有十几分钟,但我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教学灵感以及对教学现场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等等却是我一辈子思考与研究的成果。

  要成为名师固然是好事,但千万别忘了,一个名师的成长是多么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理性的认识,可能就会在急功近利的驱使下误入歧途。最后,我想说,名师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的。这个环境不一定就是优越的工作条件,而是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一个民主的氛围,学术的平台,竞争的机制,文化的味道,互助的和谐的生活空间。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更容易出现特别突出的人才。我认为,青年教师应追求名师背后深厚的语文功底,追求名师关注学生心灵,关爱每个学生的胸怀,追求名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坚定,治学的严谨和生命的创新。是不是要争作名师却也未必。正像楼上所说的,名师应在我们心中,在日常的教学中创造属于自己风格的课堂,让每一堂课都有师生生命的律动,都有生成的智慧,这样岂不是比追求名师这遥远的目标更实际一些吗?事实上,在我们身边,更多的教师每天和普普通通的学生作心与心的交流,每天在课堂上飞扬着自己的个性与感悟,学生也是灵动的,智慧的。他们快乐着。这不也是人生一种美好的境界吗?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

  《金翅雀》一课所在单元的文化主题是《真爱无言,大爱无疆》。本文虽然是两条线索并行的,但我认为主线应该是孩子的心情变化。因为父母的爱,是依托孩子所讲述的故事,以无言中的担忧紧张进行表达的;而孩子对小金翅雀那种天真无邪的爱,是依托讲述过程中的忘我和兴奋,以极尽细致的描述来表达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最先关注的,应该是孩子,如果读懂了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父母的情感也就不难了。

  在设计中心话题的时候,我也是思索再三。从“孩子和父母的心情各是怎样的?”入手,我发现孩子们很容易被框在几个表达心情的词语里,无法打开学生的思维,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几次修改之后确定为:“你读懂了谁的内心世界?”因为我认为这样的设计更容易让他们走入文本潜心读书,因为我们应有这样的理念:不能给学生什么,而是在我们地帮助下,他们学到了些什么。在学生充分感受了孩子的内心情感之后,我让他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等到理解父母心情的时候,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去品。最后再回到文本,让学生朗读课文高潮部分的描写,体会作者在文中将两条线索交织推进的结构特点。在最后一段抓住文本的“留白”,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加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最后升华到体会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所有的爱的表达。最后设计的小练笔《小金翅雀“历险”记》,是为了让学生将在本文学习中的收获,饶有兴趣地整理运用。

  纵观本课的教学,我认为目标基本已经达成。学生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在品词析句中,抓住描写孩子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孩子的`情感,兴趣盎然的讲述孩子所讲述的故事,并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也能在这个基础上体会到父母内心的焦虑和担忧。但遗憾之处也颇多。主要问题在放手让学生体会父母心情的过程中,细节设计还是不够全面,尤其对学生的预设仍显不足,课堂上没有把握好契机,“放”的不够开,“引”的不够到。所以学生的自主仍然有被剥夺的嫌疑。今后还应该认真思考:怎样让学生省时、高效的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自主进行学习。因为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更得让学生“会学”。

  谨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的课堂迈向更理想的境界!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

  1.小学二年级语文《民族小学》原文

  早晨,美丽的彩霞染红了天空。山花盛开的小路上,走来一群小学生,有白族的、景颇族的、阿昌族的,还有汉族的。

  他们虽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一来到学校,很快就成了朋友。他们一起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向老师问好,向树上欢叫的小鸟问好!

  上课了,大家坐在教室里,跟着老师用普通话读课文,清亮的声音真好听!

  这时候,外边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吵了,蝴蝶也停在花朵上,好像在听读书的声音。几只顽皮的小猴趴在窗台上,好奇地向教室里张望。

  下课了,小学生们蹦蹦跳跳来到大树下,有的跳舞,有的摔跤,还有的做游戏。孔雀、小鹿和小猴,都躲在一旁看热闹哩!

  2.小学二年级语文《民族小学》教案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CD片,说说片中哪些少数民族你认识。

  2、教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

  认识生字“傣”

  3、顺势切入。

  这么多民族的小朋友同你们一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上学了。(板书课题)想去看一看吗?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自学课文:

  划——要求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标——表出自然段的序号;

  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读一读,也可请教同桌。

  荐——小组内组长组织读一读课文,互相正音,并做好推荐一位组员的工作。

  2、交流反馈:

  (1)出示生字:

  ①推荐组员互相比赛读生字,其余学生做评委。

  ②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2)认读新词:

  ①自由准备后同桌互读。

  ②开火车读。

  ③男女生比赛读。

  ④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新词圈出,圈好后站起来大声读一读,再坐下。

  (3)试读课文:

  ①指名读课文,正音。

  ②用一句话说说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你喜欢这所学校吗?

  三、再读课文,欣赏朗读。

  1、民族学校那么美,你从书上的哪些地方看出来?请你有感情地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2、学生再读课文,把认为美的句子的用曲线画出来,并读一读。

  3、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

  2、教师着重指导“戴、舞、雀”。

  3、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习

  1、“捉蝴蝶”:把蝴蝶状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台摘卡片认读词语。

  2、开火车读:教师任意抽一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评出优胜小组。

  二、朗读感悟,美读成诵。

  1、全班交流美句。教师随学生回答相机教学相关段落。

  如:第一段: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可以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少数民族的服装,来理解“鲜艳”。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可以进行想象说话,情境表演。同学们会跟小鸟说什么?跟老师说些什么呢?见到国旗同学们会想些什么?说过之后让学生演一演。

  (3)早晨,从山坡上,……还有汉族。

  你仿佛看到小朋友是怎样上学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交流描述。

  (4)你上学的第一天是怎么想的?

  学生畅所欲言。

  (5)是啊!开学了,又可以见到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有可以在美丽的学校学习新本领,是多么激动高兴事啊!你能用这样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吗?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第三段:

  (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好象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很安静?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会如此安静?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引导学生体会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非常专心听讲。

  (2)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也赶来看热闹。

  如果你是“小鸟、松鼠、山狸”看到同学们玩会怎么想、怎么说?

  3、第四段

  说说句中省略号的意思,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字学校的什么样的感情?

  带着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段话。

  三、诵读比赛

  1、课文写得那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

  2、代表挑战读课文,评出小小朗诵家。

  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四、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课余生活。

  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画,也可以设计表格。

  3.小学二年级语文《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在教学《民族小学》时,我侧重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语言、通过动手改画来感受语言、通过动笔标画词句来学习语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民族小学》时,综合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讲评和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能更好的体会大画家戴嵩在画画时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以及小牧童的勇敢。

  2、我引导学生在看图时主动展开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动笔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然后同桌之间交流标画的词语,合作学习。在学习第3、4自然段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标画出来,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相关的语句来理解这些词语。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3

  我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谈谈对语文教学想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将军》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学生们觉的有这样一位将军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西湖》,我就找相关的资料图片让学生欣赏,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

  五、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

  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

  六、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

  七、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行为,那如何去备好课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然而,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备课,如何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主动寻找问题。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合作者,那么教师跟学生是平等关系,在学习中,备课中,可以去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堂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与个性,这样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化,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找问题,可以同学提,老师提,再一起解决;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

  《金奖章》是一篇童话,这篇童话写的是地球环境保护组织派使者到鸟国,把一枚金奖章颁发给了对地球有功的鸟—乌鸦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采用分角色朗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在读中去发现群鸟各自是如何对待荣誉的,在争论中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最后回归课文开头,对比读出乌鸦的行为。接着回归第二部分环境大使的颁奖词。乌鸦对待荣誉是怎样的?读出乌鸦和群鸟的`判然不同。接着进行角色换位,晓畅事理。鸟儿们再也不争了。年夜家用尊重的目光看着乌鸦。你晓得乌鸦为何获得人人的尊重?此时此刻你就是鸟王国里的一员,你尊重他甚么?对照自己适才的显露,你想对乌鸦、自己、其他鸟或人人说些甚么?

  同学在组内探讨:你喜欢乌鸦吗?你从这件事情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如果还有一枚金奖章你还将颁给谁呢?为它写一段颁奖词。

  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

  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是著名作家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结撰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并茂,寓理于事,值得玩味鉴赏。由于小动物一向是孩子们喜爱的并愿意了解的,备课之初我就认为这一课一定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可没想到第二课时的教学并不顺利,学生们没见过珍珠鸟,一点儿不感冒。说实话,那种小鸟我也没见过,只知道它长得很小,是否美丽可爱可真不知晓,而我的手边偏又没有有关的图片。

  为难之际,同年级的郑老师推荐了一篇教案,看了很受启发。于是,第二课时上课时,我设计了几处口语训练。首先,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珍珠鸟的外形,叙述清晰者奖励给小珍珠鸟起名的权利。顿时,课堂活跃起来,大家纷纷品读课文,以求能把小珍珠鸟的外形说清楚。最后,经过大家评议,给小珍珠鸟起名的光荣被班长获得,她亲切地称小珍珠鸟为“小珍珠”。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孩子们对这个由他们的伙伴起名的小鸟投入了更多地关注。在了解小珍珠和作者嬉戏的过程时,我趁机让他们揣摩小鸟的心理。我让他们把自己当成“小珍珠”,把我当成作者,于是藏在文本描述后面的心语被课堂上师生间的对话所揭露。就在这样贴近文本,品悟角色内心的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我和孩子们在想象的现场解读着作者的写作动机,感受着文本所营造的和谐。而这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朗读、理解都相当到位,他们对这一课的学习也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认为及时地调整教学,将学生带入文本所设定的环境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新课改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对话,当学生对谈话的主题没有兴趣时,教师的教学就已丧失了意义。这时,如何抓住学生的目光就必须是教师思考的问题了。有些课文所描述的事物可能给学生陌生感,那么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体悟,去感受,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展开教学活动。就像我们可以忽略小珍珠鸟具体是什么样,有多大,但我们可以以一个童真的视角去体察鸟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这不真是文本所要显露的内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