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好词>导游词>石鼓书院导游词
石鼓书院导游词
更新时间:2022-06-19 23:30:18
  • 相关推荐
石鼓书院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石鼓书院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石鼓书院导游词1

  虽然已是初秋,但仍是烈日炎炎,我们几位同学不畏初秋的炎热,在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千年学府、衡阳八景之一的石鼓书院。石鼓书院座落于衡阳市城北蒸湘耒三水汇集的石鼓山上,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它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

  步入石鼓广场,在广场前庭的入口处,耸立一块巨石,上面写着“石鼓书院”这几个大字。我们排队经过检票口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禹碑亭”。亭中的两根大柱上清晰地刻着“蝌蚪成点画,天地衍大文”。有趣的是在这禹碑亭中有一块石碑,上面写满了字,文字造型很特别,也很有趣,我们几个同学研究了半天,却一个字也不认识。 后来听老师讲解,禹碑上的文字叫作“蝌蚪文”。听老师这么一说,我们再仔细一看,这碑上的字一个个还真像小蝌蚪呢!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书院的山门,门额上“石鼓书院”这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们同行的'几位同学排成一排在这里合影留念。

  走进山门,我们就能看见一面大石鼓。石鼓高3米,直径1.6米,是1965年建石鼓公园时凿制的。现在已成为石鼓书院的标志。我仔细看这面石鼓,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淋,它已经日渐斑驳,上面的花纹都有些看不清晰了。随行的老师打趣地说:“这千年石鼓很有灵气,谁摸摸它,考试门门都会打一百分。”同学们一听,立即争先恐后地伸着手去摸,我还特意站在石鼓旁让老师给我拍照留影。

  拾级而上,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儒家圣人孔子的塑像。这塑像高3.4米,重约1.8吨。整体用紫铜铸造,配以1米高的蒙古黑石底座,儒雅、庄重,展现了中国一代圣人的风貌。我们几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向孔子塑像行祭拜礼。

  穿过孔子紫铜塑像,我们来到了“大观楼”,这座充满古韵气息的阁楼雕梁画栋、气势磅礴。大观楼的一楼是一间学堂,曾经是七贤讲学的地方,里面的桌椅还是按照当时的位置摆放着。我们真想上去坐一坐,感受一下文人的风韵,沾一沾他们的灵气!可那张贴着“游人止步,请勿乱坐”的警示牌让我们望而却步。二楼是藏书阁,专门用来藏书的,书舍的墙壁上挂满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字画,书舍里展示了古人读书习字的案桌、凳子等学习生活用具。我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看到他们当年寒窗苦读、秉烛夜谈的情景。

  石鼓书院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我为家乡衡阳有这样一张美丽的名片而自豪。

石鼓书院导游词2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石鼓山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蒸水环其左、湘水挹其右、耒水横其前,三水汇合,被誉为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据史料记载,三国时,诸葛亮在这里练过兵;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里为它立过传;唐贞观年间就是游览胜地,杜甫在这里写过诗,齐映在这里建了“合江亭”,韩愈在这里作过《合江亭序》,吕温任衡州刺史时进行过改扩建。

  到了唐元和五年(810),衡州处士李宽在石鼓山上建了一座寻真观,刻苦读书并考取了秀才,后来又在这里教书育人,被认定为石鼓书院的发端,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在六大书院中,只有白鹿洞书院创建比石鼓书院略早,其他几家都要晚一点。

  宋太平兴国二年(978),宋太宗赵光义就为这里赐了“石鼓书院”,希望这里能建起一个国家的人才建设基地。比宋真宗给岳麓书院和应天府书院赐名都要早。但当时石鼓书院还没有真正开办,直到北宋至道三年(997),李宽的后代李士真,拿着先辈李宽的事迹,找到衡州知府,请求在石鼓山李宽教过书的地方重新修建书院,把当地的儒学大家聚集起来讲学,很快得到官府同意,才算是回报了宋太宗的一番美意。

  景祐二年(1035),衡州知府刘沆就石鼓书院的'开办情况专题上书朝廷。宋仁宗一看报告非常高兴,也非常认真,又给石鼓书院赐额“石鼓书院”,还给封了良田,作为书院的经营用地。就这样,石鼓书院先后被宋太宗和宋仁宗两位宋朝皇帝赐名,一下子也让它名声大震,进入了鼎盛时期。

  当时全国许多名流,如苏轼、周敦颐、朱熹、张栻等,都到过这里讲学。朱熹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石鼓书院记》,张栻又亲手将韩愈写的《合江亭序》和朱熹写的《石鼓书院记》书在了一块石碑上,并请人刻好立在亭中。这块碑也被称为“三绝碑”。

  在元、明、清各代历史上,石鼓书院时办时停,为湖湘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7月,石鼓书院原有的楼、阁、亭、祠等建筑,在震惊中外的衡阳保卫战中被日军焚毁。解放后,一些遗迹得到保护。

  现在我们看到了石鼓书院,是20xx年6月后,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修的。院内有禹碑亭、山门、书舍、武侯祠、合江亭等建筑。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飞檐翘角,矗立江边,别有一番韵味。

石鼓书院导游词3

  据《衡州府志》记载:洞内原有唐人手迹和许多游人留诗,今洞内已经很难见到文字,只有洞门外右下方的“朱陵后洞”几字,刀笔遒劲,相传此字为唐人所书,今然依稀可识。

  又据《潇湘听雨录》记载:此洞为“灵洞”,是石鼓小八景之“真仙遗迹”,在此祈祷能求子、除病。

  最后,我们参观的是合江亭。身置其中,无尘嚣之声噪耳,无污浊之气抠心。唐贞观年间,韩愈任监察御史,因关中大旱,上奏减免徭役、赋税,激怒了皇上,被贬阳山。二十一年后,终于被赫免。他被派往江陵府任法曹参军,在赴任途中经衡州,游石鼓书院,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被后人广为传颂,使合江亭名声大振。因诗中有“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之句,合江亭曾一时被称为“绿净阁”。史书记载,明崇祯十七年,石鼓书院其他建筑全毁,惟有合江亭独在。合江亭壁间的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绝世超伦,张敬夫亲书韩诗的字超群绝伦,张栻号敬夫又称南轩先生,故称两绝,也称“韩墨南轩”。木造门页上雕有寓味悠深的“闻鸡起舞”等典故和美妙的衡阳八景图,回雁峰、石鼓、岳屏、西湖胜景尽收眼里。这些雕花技艺精湛,花纹纹理细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能工巧匠的技艺高超,技压群芳,而石栏上雕刻的“鲤鱼跳龙门”图案,则是寄望学子们高中状元。

  居高临下,俯仰自如,既可溯古鉴今,又可骋怀穷目。西望云母,拱九嶷,郁郁苍苍;北望岣嵝,挹衡山,巍巍峨峨;远眺大江东去,三水帆墙天际隐,岳云湘波碧空流,互相掩映,浑然一气,近观沿河两岸新貌,高楼林立出绿海,双虹飞跨连三镇,新街通衢、中西合壁。若近水,可泛舟破浪,可蹲石垂钓;若登阁,可举杯饮酒,可品茗赏花,或静或动,或游或憩,风物佳丽,处处宜人。靠着湘江边还可以尽览“东崖晓日”之景象。极目远眺,来雁珠晖遥相呼应,南岳七十二峰隐约可数。

  请大家顺着我的左手边看,在蒸湘汇合的下方矶头上就是来雁塔。因城南有回雁峰,取北雁南来之意,故名来雁塔。此塔为镇江、导航塔。据《衡阳县志》记载,此处“水流急湍,矶碍舟行”,船家畏为“鬼门关。”明万历年间,衡州人、礼部尚书曾朝节倡议除礁畅流,兴建此塔,历经了十三个春秋,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才建成。来雁塔通高36米,下为须弥座,垒石而成。塔身砖砌,七层、八楞、空心。塔为密檐式,从第二层起,塔身递缩,越往上收缩越大,各层檐紧密相连。每层设对称佛仓,开两窗四门,可凭远眺。一层正门上有龙凤石雕,嵌汉白玉“来雁塔”横额,为清代兵部右侍郎彭玉麟手书。两旁有楹联:“登七级浮屠;观十方世界。”塔内有石蹬盘旋至顶层。七层棚顶为圆形藻井,饰星象分野图和绘画,中开圆形小孔,直穿塔尖,晚上可从孔中观察天上星象。外面角翘吊风铃,习习风来,铃声悠扬,如奏宫商。

  在江东岸的'是珠晖塔。珠晖指月光,似取意于南朝梁代吴均诗中的“团团珠晖转,炤炤汉阴移。”据载,珠晖塔建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倡建者为安徽巡抚王之春,盐运使程商霖,他们均为衡州人。他俩听形舆家说,湘水过来雁塔耒水入注,其下两岸无俊峰,有碍衡阳风水,不利笃生人才,故建珠晖塔以镇水口。所以,珠晖塔是一座风水塔,塔史上又称文风塔、文兴塔、文笔塔等等,盛行于明、清两代。珠晖塔结构奇特,气势雄伟。日出月上,塔影倒映,犹如巨龙游于湘江碧波之间。

  登高阁,吟名诗,看三江之水滔滔不绝直奔洞庭。正所谓“石鼓南征、诸葛碑留芳草缘,大江东去、昌黎诗压众山青”,难怪人人都说该处风水绝好,天人合一,才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群贤毕至,吟咏风物,不愧为“湖南的第一圣地”。

【石鼓书院导游词】相关文章:

江西白鹿书院导游词08-08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05-27

白鹿洞书院导游词08-08

岳麓书院导游词8篇03-22

介绍长沙岳麓书院的导游词06-02

江西白鹿洞书院导游词12-02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3篇05-30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3篇)11-24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4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