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观后感>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2-05-10 08:57:12
  • 相关推荐
攀登者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攀登者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攀登者观后感1

  今天,老师给我们播放了电影《攀登者》。

  这部电影讲了中国登山队勇攀珠峰的故事。主角方五洲和杰布、曲松林在1960年登上了珠峰,却因未能用摄影机拍下360度影像,一直不被认可。

  所以在1975的'时候,重新组建了登山队。但第一个窗口期提前结束,导致大风口风力加大。幸好方五洲想到法子,用绳子拴上石头,才平安无事,但方五洲却受了伤。

  第二次上珠峰,也出了意外。来了一阵强风,松林建议赶快在风暴来临前上山,五洲建议稳扎稳打,因为松林是副总指挥,所以采取了他的建议。但是雪崩了,然后李国梁带领的突击队没能登顶,他还牺牲了。

  最后气象组徐樱发现了短暂的窗口期,但因突击队有危险,为了告知突击队员,她牺牲了。最终,方五洲领着突击队登上了珠峰。

  在电影里,我最感动的杨光和李国梁。

  杨光在第一次登山时不幸犯了病,他的右腿截了肢,但他说“我还能跳上去。”就为了上去,和爸爸说一说别后悔。他装上了假肢,在大雪飞舞的花絮里,攀上了珠峰。

  李国梁在第二次登峰时,作为队长在第一个人滑落时,本能地帮忙,但不幸被东西打中,滑了下去。在滑落的过程中还不停地用工具缓冲。到了最后,他顶着一头血,却把摄像机给了其他人,亲手割断了绳子,留给队友生的希望。

  这部影片告诉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攀登者观后感2

  近几天在电视上观看了19年国庆献礼片《攀登者》,颇受感动。

  电影《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已丢掉了摄影机,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

  从1960到1975,中国的攀登者们遭到了15年的质疑与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们的遗愿如犹在耳,第二代攀登者们再次出发,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极度冷冽的风雪,气象专家多次建议停止攀登,雪崩袭来被吞噬淹没或跌入山谷,山间缝隙甚至要靠登山队员冒死纵身一跃……一系列的艰难险阻,

  终于登顶了,终于留下了影像证明。这个“终于”来之不易。看到预告里“为国登顶”这四个字我挺骄傲的。真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运动员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创造了奇迹,他们在极其严寒和饥饿的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

  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国梯”,让后来许多国家的登山队员顺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然而,几名登山队员也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部分登山员因严重冻伤做了截肢手术,落下终身残疾。就是他们的团结拼搏无畏艰险,映照着中国人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也在一代一代人身上继续传承下去,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攀登者观后感3

  今天和朋友一起走进了电影院,很久之前就想约要来看一看攀登者,吴京的出演仿佛就是票房保障,之前在网上看了徒手攀岩的纪录片,不知这个电影会以怎样的形式记录。

  影片一开始就讲述了方五洲一行人历经雪崩登上了珠峰,影片中为了救队友方五洲放弃了摄影机导致他们攀登珠峰不被国际认同,后来1975年他们重新攀登了珠峰,经历了两次失败和一些同志的牺牲,最终获得了成功,重新测量了珠峰的`高度。

  除了攀登珠峰本身的伟大意义,它的象征性更令人动容,就像国家从重建到富强,一路上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突发情况,一步步拾级而上,抗过一次又一次风暴,解决一场接一场的危局,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壮举,永不言败,永不放弃,那份坚韧与勇气是长在我们民族根骨里的精气神。而片中的这些攀登者是最佳的代言人。前进道路上经历的所有苦难,付出的辛劳和牺牲,都在五星红旗飘扬在珠峰顶时,成了永载史册的光辉,足以激烈后人挑战自我,冲向有形或无形的“世界之巅”!

  有些事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攀登者观后感4

  电影《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克服万难,成功首次北坡登顶珠峰,并在1975年,于珠峰“第二阶梯”架设“中国梯”,成功精确勘测珠峰的“中国高度”两次大事件,证明了中国的毅力与硬实力。

  《攀登者》中登山队员们为了登顶,玩命往上冲,为了团队,坚决不拖后腿,为了梦想,砥砺前行。登山过程中,扑面而来的暴风雪,让原本容易的几十米变得举步维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停歇,冷风直灌。

  恶劣的环境,让人们由起初的信心满满,慢慢转为立场的动摇。有的人开始怀疑,开始麻痹,置身于死亡的边缘,带着一股令人恐惧的气息。

  虽然,影片给人紧张的气氛,但是《攀登者》依然让人心潮澎湃,那种专注执着让人感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专注执着是一种心无旁骛的态度,更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我们“要竭其力,对待事业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有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小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新时代,敬业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小到个人职业,大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上,都能专心致志,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攀登者观后感5

  今天放学后,我和弟弟跟爸爸妈妈一起去了电影院看电影。开始我们是想要看我和我的祖国,但是我们来的有些晚了,没有买到票,所以我们就看了攀登者。说真的,一开始我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当我看完以后,非常的感动。

  电影讲述的是我们国家登山队两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故事。1960年5月25日凌晨四时二十分,我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峰顶,但是可惜的是因为失误,登山队员唯独缺少了登顶后的.影像记录,所以一直被国外登山界质疑和否定。直至1975年,我国登山队终于再次成功登顶,在峰顶竖起了一个三米高,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字样的金属测量建标,并成功测量出珠峰的高度8848.13米。这不仅仅代表珠峰的高度,更是我们中国的高度。登顶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攀登的过程中,我国登山队员们在面临严峻的气候条件的情况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有人因此牺牲,也有人因此终身残疾。但是为了我们的疆土完整,为了我们国家的利益和荣誉,他们没有退缩,迎难而上。最终取得胜利!这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我也很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攀登者观后感6

  周六,爸爸带我去看了一部电影叫《攀登者》。

  它主要说了:在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可是,队长方五州因为救人,却把相机弄丢了。这时西方国家就说:“没有照片,怎么能证明你们登上了珠峰呢?”这让我们被嘲笑了15年。终于在1975年,国家重组建了一支登山队,向珠峰发起了冲锋!

  让我最感动的地方是:一名队员在登上珠峰北坡6800米高处时被瓶子砸中了脑袋,滚下了山。因为他们身上都绑着绳子,一个人往下滑,所有人都受牵连,往下滑。一名队员眼疾手快用冰锹扣住了冰面,才使登山队没有全军覆没!但一名队员被挂在悬崖边,而相机在他手里。队长要去救他,却被他拒绝了,他坚定地说:“不要为了救我,而又一次登峰失败!快把相机拿走!”说完就把绳子割断,掉下了悬崖。还有一个地方就是:登山队第一次登珠峰时遇上了雪崩。他们立马往回撤,但人怎么跑的过雪崩呢?不久,他们就被追上了,虽然他们躲在岩石后面,也躲不过雪崩。其中副队长就被吹跑了!队长方五州为了救他,却把相机弄丢了,就连自己差点也被雪崩吹走了!

  看完这就电影,我对登山队队员十分敬佩。他们为了国家而不惜自己的`生命,这值得我们学习!

攀登者观后感7

  珠穆朗玛峰(俗称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

  影片开始便看到中国国家登山队员遭遇了雪崩,许多队员都长眠于皑皑白雪之中,影片主角方五洲为救曲松林(兼职摄影师)而丢掉了摄影机,最终中国登山队于1960年5月25日登顶珠峰,并在峰顶留下证物。由于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我们遭到了国际登山界的质疑,西方登山界有人拒绝承认我们登上珠峰。

  影片中的`一幕引起了我的思考,一个学生问方五洲人为什么要登山?方五洲回答道人类是注定要走向未来的,我们就要在这个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走向未来。显然这个解释不足以让我冒着生命危险去像中国登山队员那样登顶珠峰,但当我了解到当时的背景后便不这么想了。当时新中国刚刚从战争中走出来,许多国家都想在我们身上谋求利益,中国与尼泊尔在珠穆朗玛峰领土划分上无法达成共识。因为从人类历史上来看,一直有一个天然的法则:谁先到达一片无主之地,谁就拥有这片土地的主权。这次登顶让中国在之后的谈判中占据主动权,从此珠峰北面属于中国。这次登山关系到我国的领土主权与民族尊严,中国登山队员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土地与尊严。

  人为什么要登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登山,我们登上的山名字叫做生活,我们可能并不像中国登山队那样勇敢与坚强,但我坚信,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即便是一只乌龟我们也能走到终点。

攀登者观后感8

  《攀登者》讲述的是为弥补1960年中国登顶所留下的遗憾,1975年,由“一代攀登者”方五洲(吴京饰)、曲松林(张译饰),“二代攀登者”徐缨(章子怡饰)、李国梁(井柏然饰)、杨光(胡歌饰)两代攀登者组成的中国“最强攀登联盟”,举国之力,向珠峰发起冲顶挑战。

  在攀登过程中更是不断遭遇各种难以预测的危险时刻,多次命悬一线。在种种困难面前,众人未曾妥协,选择团结一心,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展露骨子里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

  “不到长城非好汉,登顶珠峰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队员们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来,让世界见证中国奇迹。“冲顶中国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他们在挑战人类极限,他们在书写中国辉煌。山高绝顶人为峰!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它的颜色必须是中国红。

  这是一种坚持,一种信仰,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新中国成立x周年,70年春华秋实,70年不屈不挠,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闪耀在天空,它承载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为了共同的信仰,多少人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这些感人泪下的故事,让我对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懂得了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种承担,爱是一种荣耀,爱是一种回报,爱是一种奉献……今日的我们更要向爱护生命一样,爱护五星红旗,因为它神圣不可侵犯。接过长辈的旗帜,树立远大梦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

攀登者观后感9

  拍登山运动的题材,国内导演应该还没有经验。于是导演就加了爱情这条线,把一个陌生的题材拍成熟悉的儿女情长片。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把一个宏大的爱国题材变成狭小的爱情题材。

  本来这部电影能把格局升到爱国精神的层面,但却被方五洲和徐缨、李国梁和黑牡丹的爱情故事一搅和,格局瞬间就被拉下来了。

  拍不出宏大的感觉,我们也可以在细小处用功,着重强调细腻的人物情感,但导演显然也不够细腻,把人物的情感表现得太粗糙,有着历史电影的通病——假大空。

  导演的表现手法粗糙提现在哪里呢?例如为了表现人们对方五洲的'偏见安排了砸玻璃的情节,这都是多少年前的表现手法了。例如很多剧情都要靠旁白推进,技术高超的导演会用影像说话,而不是像新闻纪录片一样念旁白,用太多旁白,就会导致电影看起来像博物馆里的历史资料,冷冰冰的。

  电影结构上是的很平庸的平铺直叙,缺乏新意。我认为如果能60年代和70年代两条线并行推进,60年代的剧情影响着70年代人物的做出抉择,最后同时达到高潮,电影在逻辑上会通顺很多,情感上会强烈很多。

  电影透露出的价值观也不符合中国精神,要知道,中国精神强调的是每个个体的默默付出,是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的,片中方五洲个人的主角光环太强,显得其他人都像废物一样,这样设置完全否定了其他人的付出,是不尊重历史。

攀登者观后感10

  这个星期六,妈妈带我去看电影,这部电影叫作《攀登者》,这一部电影非常好看,请听我细细道来。

  这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叫王富贵的人,为了攀登珠峰。第一次,他们攀登珠峰的窗口期过去了,是因为天气预报员预测错了,他们火速撤离;第二次,他们躲过了十二级大风,登上了珠峰的故事。

  看了这一部电影,他们在逆境之中,永不放弃,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也发生过类似的事。前几天,我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脚被扭去了,不能踢足球,我就这样休息了一天、两天、三天……七天,到了第七天的时候,我终于忍无可忍。这一天早上,我就去踢足球了,可脚没有痊愈,我就带痛上场。在半途,我的脚感觉有一种剧痛,我本想打退堂鼓的,但是我又想起了《攀登者》中的人物,他们在逆境中攀上了珠峰,我怎么不能在逆境中克服自己呢?于是,我又振作起来,向前方踢过去,过人,传球,到守门员的面前,我用出九牛二虎之力把球踢了进去,最后,我们胜利了。

  遇到困难,我们要敢于抗争,不要缩手缩脚,只要勇于努力,你肯定会把这个困难给解决。

攀登者观后感11

  9月19日,电影《攀登者》同名主题曲于零点正式上线,该曲由国内著名词作家陈涛、著名作曲家王备共同创作,并邀请乐坛实力唱将谭维维深情演绎。歌曲大气磅礴,词曲具有深厚感染力, “背朝灯火,面朝星光,下一步就在前方”、“必定有我,登上绝顶,只为国旗飘扬”歌词中更是透露出中国攀登者势必登顶的决心和信念。

  正如歌词所说,天地苍茫,哪是方向。在登山途中,等待这群攀登者的是无所不在的危险,而其实在绿幕包围的拍摄场里,演员的登山戏,也是一项攻坚战。最为主演,吴京是串起这支登山队的灵魂人物。

  1960年和1975年,中国人两次登顶珠峰,他扮演的方五洲都担任了队长的角色。前后20xx年的'坚持,方五洲非登不可的理由,除了心中那份国家荣誉感外,还有对队友的那一句承诺,一句承诺,一份信仰。方五洲牺牲了自己的青春还有爱情。

  在此前发布的预告中,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和章子怡饰演的徐缨,两人之间的感情线已经十分明朗,从青涩少年到成熟中年,他们是队友是情侣是艰难年代里那抹最甜蜜的色彩。但如虹的音乐视频好像泄露了两个人的情感走向。

  那座无形的山,那群集结对抗雪崩的人,那座通向登峰的中国梯,9月30号,攀登者的故事即将上演。

攀登者观后感12

  今天和家人一起去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着实被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

  虽然我们在1960年已经登上珠穆朗玛峰了,但是由于摄影机丢了的缘故而没有拍到珠峰顶。这使的我们虽然登了顶,但是没有被国际上承认,这成为许多人心中的`遗憾。于是在1975年,国家又一次组织登山活动,这一次大家充满信心,一定要让全世界的人民知道中国人的决心。于是在这一年我们中国人又一次成功的登上顶峰。在这期间,攀登者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遇到大风暴,遇到强气流,遇到雪崩,但是中国队员不惧困难,迎难而上,最终又一次成功登顶,使得观众们热泪盈眶,为中国人感到自豪。

  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有许多想法。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因为中国人民不怕困难,勇于挑战。不仅如此,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无比强大,为了祖国而争光,为了祖国而奋斗。我们中国人不怕任何困难,为了自己的国家而努力奋斗,拼搏,这是最值得我们骄傲的。

  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攀登者观后感13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59年,当时我们的邻国印度说:珠穆朗玛峰不能算中国的领土范围,中国人登不上珠穆朗玛峰。这样的情形之下,攀登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人必须完成的任务,所以在1960年派出了214人的登山队,因为当时的气候环境,最后只有四个人艰难的朝峰顶爬去。

  电影中当时的情况是这样,他们四个从珠穆朗玛峰北坡往上爬,在第二阶梯到第三阶梯的时候,有一个30多米的垂直峭壁,他们就只好搭人梯上去,凭借坚强的毅力终于完成了登顶的壮举,因为没有摄相机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所以当时他们的行为并没有被世界认可。

  回来后他们把路线制成地图,1975年第二代登山队再次出发攀登珠峰,并准确找到了当时第二阶梯到第三阶梯的悬崖,建起了一座金属梯子在峭壁上,这就是”中国梯“,中国人终于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了珠峰顶端,用相机记录下来这历史性的一幕。他们用行动告诉全世界我们自己的山,自己会爬。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大山——梦想,只要坚持不懈,勇于攀登,终有一天会完成自己的梦想。

攀登者观后感14

  国庆节的时候,我观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让我非常感动。

  1960年,中国登山队由150个队员组成,准备从北坡登顶珠峰。他们经历了暴风雪、冰裂缝、雪崩等重重难关,终于登上了珠峰的“第二台阶”。而此时,登山队只剩下三个人。终于,在第二天的`凌晨2点16分,他们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

  虽然他们登上了珠峰,但是,因为没有拍到照片,所以不受西方媒体的认同。

  1975年,中国登山队又带领了200余人,准备再次登顶珠峰,并打算测量出珠峰的准确高度。在大量的练习和几次的攀登后,9名登山队员成功登顶,创下了人类首次连续18小时,不携带氧气瓶登顶珠峰的奇迹!他们还测量出了珠峰的准确高度——8844。43米。

  我们要学习登山队员们顽强的斗争精神。电影中,攀登者们在攀登过程中,不断地遇到各种难以预测的'危险,多次命悬一线,却不曾妥协,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

  现在看来,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玛峰,而是中国一步步向世界的新高度砥砺前行!

攀登者观后感15

  简直让人无语,原来满怀期待地看攀登者这种题材,结果电影完全不把重点放在攀登本身,穿插无厘头爱情线,张译那条线也很突兀,攀登本身的记述倒少了,章子怡迷路方去救的那个片段简直太假,还有那么高的山高兴的连帽子都不戴,这很不符合常识好吗?还有既然山上气候变化在几秒钟,为什么还要气候局,章子怡真的不适合这个角色,不是演技的问题,是角色本身的'问题,捧那个女演员可不可以别那么明显?超级让人反感的。攀登者这种题材的不要太多主旋律,把攀登要做的准备,攀登的一些历史时刻,攀登队员之间的情感关系重点拍拍。一定要纪实。剧本乱七八糟的,太差了,别那么多废话,这种不需太多玛丽苏剧情的戏非要强插那么多,哎,失望至极。第一把攀登本身作为电影第一要义,第二主题上升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珠峰目前的危机与人类破坏,第三突出发挥人的性格本质,别动不动就是国家就是民族,多拍拍珠峰本身的景。非常不值得票价,以后不会轻易看电影了,主旋律要拍的高级点,别这么简单逻辑像个小学生似的,哎,就是缺乏一种高屋建瓴的本领以及剧本精细打磨的能力,多学习吧!

【攀登者观后感】相关文章:

《攀登者》观后感05-03

攀登者观后感06-14

攀登者观后感20篇12-27

《攀登者》观后感15篇06-13

《攀登者》观后感(15篇)06-25

攀登者观后感(精选15篇)12-15

攀登者观后感精选15篇12-06

攀登者观后感(15篇)11-17

攀登者观后感1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