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观后感>参观岳阳楼观后感
参观岳阳楼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30 07:59:39
  • 相关推荐
参观岳阳楼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岳阳楼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岳阳楼观后感1

  农历己亥年秋,携妻等亲友,于农历九月初六来到岳阳。

  午后游洞庭湖,游艇飞驰,水花飞溅,眺洞庭湖两岸,楼房鳞次栉比,船坞码头,逶迤傲立;又见大桥飞架,气势如虹,舟船穿梭,长笛轰鸣,其景其势,今非昔比,亦非古人所能见矣。

  之后,至岳阳楼景区。大门为一仿古建筑,朱门红柱,黄瓦绿饰,飞檐凌空,中间有一匾额,上书巴陵胜状。进得门去,滨湖而行,一侧是洞庭水阔,烟波万顷,天水相连,满目胜景;一侧是景区大观,史上岳阳楼之模型依次而建,古树分列,清水环护,供人欣赏名楼风采,感知沧桑巨变。

  时值夕阳晚照,但见长天秋水一色,洞庭浩渺,波光潋滟,虽无沙鸥云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但却有芦狄生辉,飞鸟鸣戏,霞光涂照,温婉倩影。

  斯楼天下知,范公千古名。岳阳楼三层四柱,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楼高近二十米。上得楼来,聆听导游讲岳阳楼故事,瞻仰范公遗篇,感知历史跌宕曲折,体悟先贤家国情怀。待下楼来,已是夜色轻起,长天幽兰,皓月清辉,凉风入怀。

  走在石阶古道,思古仁人先贤之境遇,之境界,虽誉高远深厚,但朝争党锢不绝于世,终难挽国之大厦兴衰轮回,终难遂长治久安之愿。时在当代,欲使国运长久,国之根基要牢。根基者,乃一国之制度体系也。制度体系科学文明,大厦稳固并可引领世界文明。往昔,常谈以德治国者,不过是罔顾历史与现实,空谈而已.,当今之要,应是以法治国,弘德辅之.....

  思虑漫延,顿觉妄言。天下大事,乃肉食者谋之,吾乃布衣,当以衣暖饭饱为要,何故杞人忧天。倘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娱乐人生,彰显生命本色,吾愿足矣。

参观岳阳楼观后感2

  岳阳楼,自古都是名人雅士所去之地。一座楼,不知寄托了多少诗人、词人的千古之情。有为国报效的豪迈,有忧国忧民的愁心……赏得岳阳楼,就赏得了那穿越了千年的复杂感情。

  第一眼看见的岳阳楼,或许你会有些小小的失望:只有这么点大呀!亦或许你会倍感惊喜: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岳阳楼啊!而我,则是后者,怀着一颗对古人的敬畏之心,仰视这座楼。华丽精致的琉璃瓦,俏皮灵动的飞檐,庄严神圣的龙和凤……它的华丽,让我们欣赏。像很多古建筑一样,岳阳楼也是榫卯结构。虽然从外表上看不出环环嵌合的复杂构成,当你走入它的'屋檐,你就会发现那一块块木榫之间的结合是多么巧妙!望着几座矗立在那的红色柱子,我不禁想起了古时的工匠之用心。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欣赏它。

  走上楼梯,来到二楼,扶着栏杆,眺望洞庭湖。阳光明媚,远处的群山云雾缭绕,像是仙境一般,而这山,正被这片湖水环绕着。微风拂来,湖水波光粼粼,山在水中的倒影也好像被凤吹动了似的,弯曲起来。湖岸的树上枝叶繁茂。随风披拂。而我这样一个穿着现代的人竟然突厄地站在这古色古香的岳阳楼上,实在让我有些尴尬。这山,这水,这楼,让我欣赏。

  眼前看到的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了宋代诗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在写下这篇文章时和我的心情可谓是大相径庭。他怀着一腔报国的热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兴衰。同一座楼,同一片景,同一片天空,而人世间却是物是人非,只留下了诗句和那片心。但他,永远不会被忘记。我欣赏他的诗句。

  岳阳楼,就是这样,作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走遍了古今,看尽了人世变迁,寄托了一份份的思绪,我欣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