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观后感>摩登时代观后感
摩登时代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2-03-02 12:09:53
  • 相关推荐
摩登时代观后感(精选13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摩登时代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1

  《摩登时代》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从影片中就能够清晰地反映出社会的种种问题。他利用滑稽搞笑的形式让人在简便的氛围中感受不简便的寓意。

  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虽然其电影所叙述的历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垄断的时代,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而言是苦不堪言的,应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到无所适从。还有查理第一次从监狱里被放出后的流浪生活,在大部分人都失业的情景下,找一份工作难上加难,因而查梦想再一次进入那个能够免费吃住的'地方—监狱。这是何等的无奈和辛酸啊。然而查理和那个受他帮忙的女孩始终没有丧失对生活的期望,他们梦想着有一个美丽的家,过上一个不用挨饿的日子。

  影片经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小人物的辛酸生活的描述,运用夸张滑稽的行为动作,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陷入一种对社会残酷现实的反思。看过影片之后,我开始感到我们此刻的生活的多么的幸福。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时代,然而我们此刻的发展也沿用了很多资本主义的模式。比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广东省,存在某一程序的流水线生长,存在长时间运用同样的模式工作,也存在巨大的失业危机,很多民工的生活环境也十分的恶劣。因而《摩登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应当使每个人都要反思。虽然说不上“居安思危”,可是我们也应当为了创造出完美和平的社会而努力吧。

  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2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上教师为我们放了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最终一部无声电影——《摩登时代》。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不包括最近一次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也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过渡到垄断阶段。《摩登时代》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影片开始的镜头是一些巨型齿轮,之后便是一个个工人在流水线上重复着属于自我的那一个动作。主人公夏尔洛也是如此——不断地在传送带上拧螺丝,经过长时光的重复这一动作,他被弄得精神失常,之后又被自动喂食机整得死去活来,还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总的看来,影片里的工人已经等同于机器部件,自由几乎被机器剥夺了,人的健康也被机器毁坏了。

  工业礼貌给社会带来了什么给资本家带来了更多的财富,给工人带来了更多的贫困生活。工人的无时不刻不再给社会创造着价值,当然这些价值全被资本家榨取走了。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来解释一下: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光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透过缩短必要劳动时光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光生产的.剩余价值。片中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还正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所以资本家们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剥削工人。工厂老板不停地催促工人做工,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休息时光,其中发明喂食机来缩短用餐时光这一成产模式又用能用另一个理论来解释——泰勒管理方式。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到达共同富裕的基础,要到达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为了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他赤裸裸地向工人宣讲:“我雇你们来是为了用你们的体力和操纵机器的潜力。至于用头脑,我们另外雇了人。”显然他把工人等同于机器,忽视人性。人在有生产力的同时也有主动性。资本家在久而久之地执行这一管理理念时,与工人的积怨则会越来越深。影片中的工人罢工,工人运动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写照。

  影片中有几个完美的梦想:夏尔洛的进监狱的梦,伊莎贝尔的“小天堂”梦……监狱都比外面好,小破屋就是一个少女渴望的归宿。可见当经济危机到来时,下层贫苦人民的生活是这么的悲惨。生产的相对过剩——这是一事实,工人农民无力购买商品,这又是一事实。资本家就不能降低产品价格来“救济”贫困的人吗我就应多问了,资本家的宁可销毁食品等商品来限制商品数量从而持续价格不变,甚至还想将商品价格提高。这对矛盾似乎在资本主义世界里永远都会存在。

  片尾男女主人公相互鼓励,携手微笑地向前走去,这似乎给影片画上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但他们会走向哪里那里的生活又会是怎样他们仍然不知,这一切还只是个未知数……

  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3

  一个假冒的魔术师,机缘之下走上了一条救赎自我的道路。《摩登年代》的故事内核,像极了那个从狗熊变英雄的大魔术师奥兹,只是后者走的是英雄主义的救赎,而《摩登年代》则更像是一出从亲情、感情中衍生的奇幻秀。很显然,《摩登年代》让徐峥再一次的踏上了喜剧之王的路子,这帽子或许太高,但断裂的男演员序列中,徐峥填补的是与葛优不一样的喜剧路子,并且这条路子既被大家认可又成为了徐峥本人的风格和标签,甚至是卖点。

  所以《摩登年代》里也充斥了很多徐峥走在囧途的画面,只是身边陪伴的不再是王宝强那个二愣子,换成了一个独立、早熟的小女孩,特立独行的画面也致敬了《这个杀手不太冷》,只是小女孩手上抱着的不是花盆和面包,而是一个被撞坏的后视镜。不得不说,《摩登年代》在如何利用徐峥的.能量上做的很好,无论是光头还是大脸的特写,或者是徐峥表情的传达,都淋漓的将徐峥在喜剧中的个人特质展现了出来,甚至前松后紧、前乐后悲的情绪转移,也都成了徐峥在喜剧中的形式化表达。所以,观众在看《摩登天空》的时候会有十分的熟悉感,但熟悉并非缺乏创新的同义词。要明白,《摩登年代》早于《泰囧》完成,但出于各样原因才拖延至今上映,未能趁得泰囧的东风。最终,《摩登年代》中所呈现的就很能够合得了观众的胃口。

  同样,在传承的同时,影片并未忘记寻找新意。电影中花心的魔术师遭遇了一个固执又顽强的小女孩,在一出错认的你是我爸爸的尴尬中,两人却所以而走上了一段充满了趣味和人情味的救赎之路。魔术师在骗了很多女人之后,所遭遇的就是被人骗。电影开始的这个回报让这个主角有了良好的成长铺垫,于是当他遇到小女孩和长腿美女和一份非干成不可的工作时,救赎的机会就此到来。而对于小女孩来说,她寻找爸爸的决心即来自于对亲情的渴求,也来自于对自我诚实的证明,因为孤儿院的孩子都说她是骗子。所以影片的趣味就在此,一个真正的骗子要努力不再当骗子,而一个不是骗子的孩子则要借助这个骗子证明自我不是骗子,话虽拗口,但影像的表现却流畅。影片的影像特质是趣味但不恶趣味,感人但不煽情,所以《摩登年代》破碎了很多人看魔术闹剧的愿望,而是很纯粹很直接的将一个烂魔术师的养成故事温情的展示出来。最终,人们记住的不是会魔术的魔术师,而是一个变得有职责感的父亲,和一段简便感性的亲情之旅。

  《摩登年代》的剧作有想法,整体故事亦流畅,欠缺的是某些细节和情节推进上的贴合,比如徐峥与长腿mm的情感进阶就显得突兀,有点为英雄而英雄的突然。但整体来说,放在这个国产片萎靡的时间里,《摩登年代》值得一看。

  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4

  《摩登时代》是讲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其中讲述个人企业与追求个人幸福的冲突。这一句话揭开了电影的序幕。正如这句台词说的,影片一开始的画面就是一群羊跑过,一群人拥挤着跑进工厂,似是前方有无限的光明,宽大的通道,足够的空间在等着。

  影片讲述了二十年代的美国,正值资本主义走向垄断,机械大工业高速发展,资本向少数垄断财团手里集中时期。资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对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进行不尽的压榨,工人的身体和精神都被折磨着,但还是努力的想冲破这个不可能冲破的牢笼,而那些资本家只顾本阶级的利益不断的不断的要工人工作工作。影片的主人公查尔斯正是当时工人中毫不起眼的.一员,他在一个厂房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但那些资本家还是要求他们加速加速。重复繁重的工作压得他喘可是气,当他把人们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当他把盘子当成螺丝来拧,当他想把扣子当成螺丝来拧时,这些种种引人发笑,更引人深思。

  影片是用喜来衬托出无尽的悲,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无情。在彷徨中,是否还在做着美梦,是否还在庆幸;亦或是在抱怨,感叹,无所事事,那么请你细细地品味这部电影吧,其实生活很复杂,可我们为什么也要变得那么复杂呢,我们能够很执着啊,能够很坚强啊,这样生活其实很“艰单”——艰难而又简单。

  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5

  平心而论,在国内极致追求娱乐化的市场下,尤其是暑期档,像是《摩登年代》这样偏文艺、轻喜剧的亲情题材可能会鲜有关注,石沉大海。但有了后《泰囧》时代的徐铮,其个人影响力足以让本片平地起风雷。《摩登年代》有了足够的曝光率,还要回到电影本身方面,看一下这部电影的质量能否对得起如此高的关注度。

  其实不太好评价《摩登年代》,本片会让很多抱着看《泰囧》式爆笑喜剧片的观众失望,因为该片喜剧成分浅尝辄止,更多还是从小人物的悲惨境遇和父女亲情入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摩登年代》讲述一个骗子与从天而降的“女儿”行走江湖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以亲情为切入点,将魔幻、喜剧与情感进行巧妙融合,父女搭档一唱一和的配置,以同类作品为参照模板,本片既有《十分主播》的搞笑,《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温情,温情要明显大于搞笑成分,这就是本片所要给观众呈现的效果。

  徐铮是一个很有志向的演员,当年主演《嘻游记》之后,在微博上向观众致歉,许诺从此不再拍烂片,从《人在囧途》、《搞定岳父大人》到票房称霸华语影坛的《泰囧》,至今这个诺言似乎没有被打破。《摩登年代》也未让徐铮食言,这部笑料不如预期,但亲情却超出预期的电影固有缺点,但不是烂片。

  《摩登年代》的名字很明显在致敬卓别林的名作《摩登时代》,其实该片更像其另一部作品《寻子遇仙记》。本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将魔术的虚幻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有一丝童话般的色彩,然而这个童话是不完美,一个到处行骗的三流魔术师的惨淡神话,莫名其妙出现的小女儿的纯真天性,成人与孩子格格不入的世界观,将他们联系在一齐的正是魔术。这个桥段不仅仅让人想起来两部作品,其一是法国动画大师的名作《魔术师》,其二是北条司的经典短篇漫画《天使的礼物》。本片与这两部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电影始终在牵动着观众的内心,父女二人面临生活与事业的压力在厦门街头流浪,体验着他们最艰辛最酸楚的底层生活里伴随着爱的温意和感动。而这一部分编导采用含蓄的手法,经过一些惹人发笑的幽默来展示底层生活,典型的卓别林式“苦中作乐”的手法,观众的心境也会随着电影的情节而上下波动。

  所谓过程是悲惨的,结局是圆满的,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是所有亲情片中一贯采用的方式,正当观众认为徐铮饰演的欧大卫会为了女儿、为了自我的.事业最终绝地反击,在所有人面前完成一场旷世的魔术表演时,但电影后半部分的走向却没有如观众猜测的那样,魔术表演失败,父女之间出现裂痕,事业人生双重失败,而电影真正的结局却让人眼前一亮。

  正如《天使的礼物》与《魔术师》那样,电影的结尾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结尾桥段照应开篇,一个带有魔幻色彩的结局,可谓皆大欢喜,却不乏现实笔触,魔术是虚构的,现实世界却是真实的,虚幻与真实的交织,演绎的是残酷与温情并存,绝望与奇迹同生。

  电影在后半部分的煽情段落有些过火,人物也趋于脸谱化,这些都是本片的缺陷。而从整体上而言,《摩登年代》能够说是为徐铮量身定做的一出温情小品剧,很有诚意,经过这个卓别林式的故事、欧·亨利式的结尾,能从中体会到电影的内在含义:女儿是上天赐给自我的礼物,亲情才是最伟大的魔术。

  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6

  昨晚看的《摩登时代》,至今不能让我释怀。最近看电影很多,也被感动过很多次。可仅有《摩登时代》,让我既悲且笑,让我想把这份感动记录下来。

  《摩登时代》是卓别林自导自演的一部拍于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无声电影。记得大学时我看过,没有看完,但对卓别林滑稽的动作很有印象,还特意模仿过他鸭子式的走路。当时欢笑居多。

  而昨晚是一个人无聊,特意找的喜剧。想不到看着看着想流泪。电影的时代意义和所表达的讥讽我不想多说,大抵时代不一样。我想说的是引起我强烈共鸣的东西,让我不能释怀的`东西。

  电影首先是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小人物。生活如此不易。他机械的上班,木然的被抓到精神病院和警察局。这是小人物的杯具。还有那个女孩,抢劫超市的工友。都是被现实所逼,为生计所累。每个时代都有底层的人,他们的悲喜如此简单,他们的表情最终木然。人,要么随波逐流,要么就此沉溺,要么踩在沉溺人的头上。

  最近总是被感动。我的内心如此敏感。查理和女孩相遇,一齐逃亡,开始憧憬自我的家。那个想象的家如此完美,如此丰富,如此细致,却只是想象。到之后女孩在水边找到那所破烂的房子。他进门的那句:宛如天堂。瞬间让我内心崩溃。大概年纪越大,就越想有个家。在一个属于自我的地方爱和被爱是多么幸福。所以查理后面的努力我完全理解,我要上班,我要工作,我要养家。哪怕再苦再累。

  电影这段如此之真实。即使中间再多滑稽,也改变不了它的厚重。再后面他们一齐努力,在餐厅差点就能开始完美的生活,社会又让他们一齐逃亡。在最终的路上,查理说:会好起来的。多笑点,你笑起来很美。

  如此完美的结局!

  电影完了,人才想到自我。此刻与未来,梦想与现实,对此我不多说,我一向在努力。

  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7

  概述:摩登时代表现了20世纪初二次工业革命后在机器代替人力生产后,底层工人的艰辛生活。在资本主义被多数国家所采纳的这天,摩登时代为我们展现的不仅仅仅是一幅写实的画卷,更揭露了现今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联系当下,让我们看到了现今在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改良的情形下其意识形态中固有的,无法被改变的矛盾与缺陷。

  资本家从工人身上尽可能的榨取剩余价值;工人为了更多地获得酬劳贴补家用而不得不为资本家鞍前马后;罢工得不到支持,下层人们的生活处于崩溃的边缘;机械化生产代替传统式的手工作坊,工人的创造力能动性被剥夺,取而代之的成为了程序化的机器生产的附属品。这些能够说是摩登时代想表达的核心意思。“影片以批判性的眼光揭露了资本家疯狂剥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以及这样一种以机械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横线处摘自百度文库)

  当然,摩登时代揭露的事实是当时两次工业革命后的真实写照,角度极为犀利,揭露了生产方式改变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但是,作为一部经典的影片,我们就应抽丝剥茧,冷静审视其中所表达的观点,看到某些东西对当下的指导好处。

  一、工业化,机械化的生产对当下的生活其实是必要的

  摩登时代在开头演艺的卓别林拧螺丝最后被送进医院的场景,嘲讽了那时机器代替工人,使得工人只能整天围绕机器,程序式的工作的悲惨命运。当然这样的批评是在与之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相比较的,工人的主动创造性确实随着机器的到来被剥夺了。但是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无论在哪一种意识形态下,机器代替人是一种必然结果,因为机器的运转确实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提高了生产力,确实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机器化的生产方式虽然在摩登时代里被作为反面批判,但它确实是当今不可缺少的。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被揭露,恶劣的本质至今仍未改变

  摩登时代对当下有指导好处的很重要的一点来自于它毫不遮掩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已经许多年,各种改善使得他的本质在当今变得不那么容易捕捉,但无论怎样的改善,资本主义仍然会因为它本质上的缺陷而瓦解。而摩登时代恰好能够让我们看到这一点。

  1、工人永远没有自主权,他们的生计只能依靠为资本家卖命来维持

  摩登时代里工人就像片头所呈现的羔羊一样,只能在资本家的驱使下,到工厂里做工。而当他们想要反抗的时候,却又被警察所阻挠,他们的社会地位得不到尊重,生活极为贫困。但即使这样,他们却又不得不依靠到工厂里做工来维持生计。他们的命运完全被资本家所主宰。这种资本家操纵工人的情形能够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而当今,在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有像法国、德国等国组织起的工会来制衡资本家的权利,罢工也经常发生。但最终工人并没有因为这样而获得自主权,他们还是不得不依靠为资本家工作而生存。例如,12月初,发生在西班牙的机场空管群众因不满加班而罢工的事件,虽然其结果影响到了整个西班牙国内航班的正常运行,成功地让人们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但他们却没有因此而胜利,因为最后政府威胁说如果这样下去他们会失去自我的工作。可见,这个例子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状态下工人依旧不是社会主人的事实,工人依旧要为资本家卖命的现实。

  2、资本家为了企业生存,为了剩余价值而不断压榨工人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虽然当今已经距摩登时代所描绘的20世纪初的社会化大生产有近100年了,那种以不断加快生产线速度压榨工人来提高生产率的'原始做法已经不多见了,但这样的情形却以其他不一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某些形式甚至是具有伪装性的。例如,在一些日本公司,老总们每一天会带头到门口向员工们问候早安,他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说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定期组织活动来丰富员工的生活。但在这背后不是员工工作的幸福而是他们工作的艰辛。比如,公司的销售人员每一天要顶着极大的压力来推销产品,他们的销售业绩往往直接与工资挂钩,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则按公司规定扣工资,或直接开除。更有甚者,让销售员工之间产生竞争,规定每年销售业绩最差的员工被开除,而资本家则在这其中坐收渔翁之利,压榨员工的同时获得大笔的剩余价值。

  可见,虽然工人的生活已经不再像那时一样水深火热,但榨取剩余价值的行为却丝毫没有改变。

  最后,摩登时代虽然反映的是20世纪初工业化大生产时底层工人的处境,但是在嘲讽、批判当时的社会的黑暗的同时,也清楚地向后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资本家剥削工人,工人又不得不靠被资本家剥削以维持生存的情形正是资本主义自诞生到此刻不曾改变的本质特征,只是摩登时代里描绘的情形更为直观,当今的情形比较模糊罢了。而在我看来,摩登时代或许也正是因为具有这种揭露资本主义本质的思想内涵而成为一部经典的影片。

  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8

  今天同事问我,资本主义是什么鬼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我想了想,应该回答最简单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区别吗还是回答文化的不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想到深处,突然想到只有这部电影可能会告诉我想要的答案!

  那个年代的美国,资本还大多集中在少数的资本家手中。他们有机器,有大批的生产设备,尽管他们有钱,可是为了更有钱,还是要不断的压迫工人阶级,无限的压迫。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因为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穷人因受他们的压迫和社会不完善的制度越来越穷。那么问题来了,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社会中的消费能力慢慢的跟不上生产能力,工人阶层没有这个能力去如此消费。产品慢慢累计,富人们的公司的产品没人买,资金无法尽快回笼,资金周转不过来,慢慢的公司也没有钱给工人付工资,开始给工人减薪,裁员。公司开始倒闭,失业者增加。他们吃不饱,开始偷,开始抢。

  这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和资本主义低阶的生活写照,就像刚开始的一个镜头,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这样的蒙太奇手法把当时工人暗喻为任人宰割的羊羔,成为资本主义、资本家和金钱的奴隶。

  卓别林以独特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虽然可笑,但反映出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剩余价值而不惜缩短工人吃饭时间至使机器化的工人连休息时间手臂还在不停的'运动,使人们对那个几械化的社会的深深思索。

  卓别林弱小的身躯被生产线吞噬着,而这个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种讽刺,这是一个异化的机器工业时代,人与机器仿佛混为一体;这是一个抹杀人性的时代,上司对于工人如奴隶般的压迫;这是一个荒唐无法理解的时代,一个善良人会在不长的时间里入狱五次。

  这部片是一部默片,但片中运用文字解说,加上演员夸张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让观众更易理解剧情,从而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虽然此片的画面是黑白,但是这种反差恰恰给人强烈的鲜明感。

  其喜剧形式背后是对于社会、对于梦想的思考,有其嬉笑的荒诞和其真实的反思。尽管是一部喜剧,涵义却完完全全的悲剧化。我们要感谢卓别林,正因为他凭对当时社会的敏锐观察力和天才的想象力,记录了那个悲哀的时代,是他为观众生动的演义了一名处在乱世下的小人物,也是他为世界无声影片画上了一个辉煌的句号。

  卓别林的电影是一面镜子,在得意的笑料后,原是生活的骸骨。也只有看镜子的人才知道,欢乐和悲哀原来都是同一服嘴脸。

  大约是过了看默片的时代吧,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家可以看看这部片子!

  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9

  今天把它翻出来看,觉得卓别林真的是个天才!

  《摩登时代》便是卓别林的一部重要代表作。该片拍摄于1936年,是卓别林对西方大工业社会的弊病批判最犀利、揭示最深刻的作品。在影片的开头,流浪汉查理在一家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繁重而紧张的劳动,使他无暇喘息,甚至在被卷进齿轮当中时,双手还不停止工作。而冷酷的老板还嫌不够,拿来一台喂饭机器在查理身上试验,企图连工人吃饭的间歇也要剥夺掉。然而可怜的流浪汉查理,连这样的工作也无法保住。他不断失业,到处碰壁,挣扎着走向没有尽头的远方……

  影片最出色的`,当然是卓别林运用的喜剧语言。他善于把主人公置于尴尬的境地,创造出最自然而又最令人忍俊不禁的笑料。一个简单的道具,他信手拈来,便产生出无穷无尽的喜剧要素,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老掉牙的无声电影,千篇一律的追逐情节,在他的手下,竟显得那样新鲜耐看,妙趣横生。另一方面,卓别林的喜剧要素,是建立在他对贫穷的大众深切的同情之上。这样,他的喜剧影片,能够引起最大多数观众的共鸣,也能够激发起观众的善良和同情心。因此,他的影片不仅在当时深受观众欢迎,直到将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仍然为广大影迷所喜爱。

  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10

  "黑白片、默片,似乎离我们这个时代很遥远了,但找来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一看,依旧被冲击、被震撼,这种来自身体语言的表述似乎更能震撼心灵。这部电影,无疑是最经典的老电影之一,它带给人们工业革命的思考,促使人们关注社会。工业革命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今天,再来观看这部几十年前的老电影,除了思考历史,我更想探寻一些现实意义。

  第一点,我想讲的是事业慢慢摸索。年轻人都太着急,以为所谓“三十而立”就是要在三十岁到来之际事业有成、腰缠万贯,其实不然。卓别林所饰演的角色,在电影中从事过很多种职业,在那个个人命运被社会大潮所裹挟的时代,他也随着时代的大潮就业、失业、就业、失业……但,我们可以观察到,他的几次失业,摒除时代的因素,他自身也是造成失业的重要原因。他大大咧咧、做事毫无章法、不按常理出牌、充满滑稽,这样的特点,或许决定了他不适合从事中规中矩的、需要遵守规则的职业。

  他做产线工人,被压迫导致精神病;做造船厂助手,把船放出了海,自己灰溜溜走了;做百货商场守夜人,第一天晚上便在一堆衣服中睡着了,并被警察带走;做餐馆服务员,进错门撞到同事,搞不清楚客人点的餐是什么……最后,他在餐馆唱歌,因为既记不得歌词,又把袖子上的歌词弄丢了,只能即兴发挥,但就是这种即兴发挥,使他获得了阵阵掌声,观众和上司都认可了他。经过很多尝试,他滑稽的特点,让他找到了适合的职业。这个过程告诉我们,不是每个人都在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根据自身的特点,慢慢摸索,找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总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第二点,伴侣要互相扶持。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人陪伴,互相扶持,能走得更远。片中的女主角美丽、大方、善良、乐观。男主角刚从监狱出来的时候,曾一度接受不了现实的.残酷,想方设法想回到监狱,因为女主角,他才和女主角一起逃过警察,避免再次进入监狱。后来,他积极找工作,积极面对困难,这和他想与女主角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不无关系。来自爱人和家庭的动力一直鼓舞着他。

  再来说女主角,她父母双亡后,一个人孤苦无依,不知道怎么维系生命,遇到男主角后,他们一起努力的生存下来。在她成为餐馆的舞蹈演员、男主角也得到认可可以做一个固定的歌手,眼看好日子就要来临的时候,两个以她是逃跑的少年犯为由要逮捕她的人出现时,她和男主角虽然暂时成功逃脱,但是,她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这个时候,男主角鼓励她,让她重新找回对生活的信心,最后,他们一起扶持着走向远方。一个人的战斗总是孤独,有了伴侣,互相鼓励、互相扶持,生活将更有信心和希望。

  追溯历史,我们给这部电影赋予一个宏大的背景;回归现实,我们在这部电影里体会人物经历的起伏跌宕,找寻对个人生活的引导。

  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11

  以一个普通工人的身份,向人们展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是如何压榨无产阶级工人的。在资本家眼里无产阶级工人,就是会吃饭的机器,

  工人的生存价值就是满足贪婪的资本家实现资本积累而进行无限期压榨的工具。在影片中,工人们毫无休息时间可言,就连吃饭都要为资本家工作,就像会吃饭的机器一样。就如这样的生活条件,工人们也还是高兴的,在那种条件下,有工作就已经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资本家无情地压榨,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使用的权力。

  直至他们失去工作,才有上街的觉悟,像主人公一样无意识地领导了一次反抗之后,被关进了监狱中,这种做法是不会起决定性作用的,不会改变资本家贪婪的灵魂,那么就改变不了工人的现状。影片中,主人公由于而进了监狱,可笑的是主人公竟然认为自己进了天堂,保证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便是那个时期无产阶级工人的理想和愿望,

  这是他们的可怜之处,但也正是他们的可悲之处,正是他们的这种不求进取的思维模式才让那么残忍的资本主义无人道的压榨方式得以生长和发展!

  所以无产阶级唯一的出路就是反抗,一直反抗,直到消除一切剥削。

  从整个故事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剥削是没有底线的,在这种制度体系下,资本家是不会有怜悯之心的,他们不会满足于有限的`资产,而尽可能的压榨无产阶级是资本家累积资产的唯一方法,因此想要资本家给一群无产阶级工人带来幸福生活,那是不现实的!

  就好比把羊放入狼群,要让狼不吃羊是不可能的。有些资本家可能会反驳说,资本本主义发现的同时也带动了无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的提高,比如现代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工人同样过上了不错的生活。但我想说,这就好比把狼放入羊群一样,虽然暂时安全,但再多的羊也逃不过总有一天被狼吃掉的命运,羊群想永远生存下去,

  唯一的出路就是赶走那只狼。再反关电影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出,无产阶级工人的出路只有反抗,只有拿回资本家手里控制的生产线,

  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体系,才能更好的为大众谋福利,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生产工人的积极性,更好更多地利用生产资源。就像电影的结尾一样,清晨的第一曙光是属于无产阶级工人的。

  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12

  家里忽然多出一套黑白电影系列,来源处不得而知,好像是别人送的,又好像是别人家里放不下,到了别人的别人家里,再辗转过来。我天生爱旧物,喜出望外。

  老电影推崇主题明晰,好要好得彻底,坏就坏得极致,抛开悲喜剧中的夸张成份,演员和剧情都在卖力的讲故事。但力气大,却失掉了一点点浪漫,或者说是幻想的空间。不试图骗小女生,不设埋伏下圈套,很多意味深藏只在直白的对话中稍稍透露一些。即便故事曲折凄苦,在黑与白的色彩对比下,一切都轻描淡写起来。多数时候,女主角总美艳得惊心动魄,这个是要讲究的,比如这一家爹爹穷得要卖女儿,脸蛋要有说服力;那一家女仆与人私奔,沿路讨生活时动人的脸庞总会看到奇迹;而如果不幸,神秘女戏子巧遇翩翩薄情郎,那婆娑掉落的泪滴会让人唏嘘,多么万恶的旧社会。与她们配戏的对手,可以与容貌无关。黑白影像中的男性,需要动用所有的肢体语言来展现魅力,时而悲愤,时而傻笑,往往超出传统审美范围。这样才使得故事更像个故事,而不是戏台子上的才子戏佳人,或是将军别美人。

  从黑白过渡到彩色,满足所有服装,夜色,酒馆夜店的场景戏份需求,但演员穿着锦衣华服,在七彩的霓虹下闪闪发光,我却看得懂,她配错了鞋子拿乱了包包,他明明是个三百年前的侠客,为什么要露出酒红色的头发。我说的有些以偏盖全,然而我只能在黑白电影中找到那样的浑朴直接,而现在,太多含蓄讨巧,就连贞洁烈女也会用360度转身,与男主角来个“二人转”,转呀转,两眼泪汪汪。这欲说还休的放纵,让影片又好又叫座,观众也是爱看幽默戏的呀。

  说起黑白电影,印像深刻的是《摩登时代》。卓别林这个老笑星,活生生的成为赵本山的模仿对象,全世界的悲剧都有不同的喷泪点,而所有喜剧只呈现一种欢乐:意外的肢体冲突、俏皮的面部表情,再加一点得意洋洋的天真。他们很有系统的研究人们的爆笑点,从镜头这端跳到那端,你不肯笑么?那么再大胆一点,跳着芭蕾,逛到反派面前,翘起兰花指用慢动作煽他一掌。这下,你肯笑了罢?卓别林的逗趣就是巧妙运用了新鲜的憨拙,而更妙的`是,他在快速的场景变化中随着节拍,用无辜的眼神和清晰的面部表情衬出热闹与他无关,他,所有的刻意全是无意的。不知道是否有人看了《摩登时代》,会像我一样忍不住要掉泪。喜剧演员最爱拿小人物说事,偏偏生活已经够惨了,忍饥挨饿是穷人的习惯,却仍要对未来无比憧憬。说服自己也许简单些,在亡命天涯的起程中,还得要把女主角安慰得好好的,并许下诺言,“我希望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鼓起勇气来,别泄气,我们会好起来的”。这位时时会出状况的流浪汉开始闯天下,长长背影下,女主角动人的姿态带着凄凉。

  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13

  影片描述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背景是当时的美国工业因为转用机器而超多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浪潮,而主角查理是这个时代的杯具代表人物: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饭机器在他悲戚惊恐的脸上不住扇打……。这些影像无不反映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恐惧与打击。最后夏尔洛失业了,他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甚至无意中领导运动的群众,然而最后仍是改变不了他可怜的命运。唯一不用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监狱,所以为了进监狱,查理不惜主动替人顶罪。然而事与愿违,监狱进不去,但是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受他帮忙的那个女孩的爱。现实生活虽然困苦,但要怀抱期望的去生活。因而,影片结尾之处夏尔洛示意女孩改变一脸严肃的神情,满怀期望与喜悦的和他去寻找新的生活。

  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虽然其电影所叙述的历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垄断的时代,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而言是苦不堪言的,应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到无所适从。还有查理第一次从监狱里被放出后的流浪生活,在大部分人都失业的状况下,找一份工作难上加难,因而查理想再一次进入那个能够免费吃住的地方—监狱。这是何等的无奈和辛酸啊。然而查理和那个受他帮忙的女孩始终没有丧失对生活的期望,他们梦想着有一个美丽的家,过上一个不用挨饿的日子。

  影片透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小人物的辛酸生活的描述,运用夸张滑稽的行为动作,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陷入一种对社会残酷现实的反思。看过影片之后,我开始感到我们此刻的生活的多么的幸福。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时代,然而我们此刻的发展也沿用了很多资本主义的模式。因而《摩登时代》所体现出来的好处就应使每个人都要反思。虽然说不上“居安思危”,但是我们也就应为了创造出完美和平的社会而努力吧。

【摩登时代观后感】相关文章:

摩登时代观后感11-05

《摩登时代》观后感11-09

夺冠观后感01-02

故宫观后感11-29

坚强观后感12-01

《蝴蝶》观后感12-08

上甘岭观后感01-06

《夺冠》观后感01-09

《猫》观后感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