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观后感>《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11-08 08:11:46
  • 相关推荐
《秋之白华》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之白华》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之白华》观后感1

  4月23日晚六点,经济院的同学到学生事务中心观看红色电影——《秋之白华》。它讲述了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爱情故事。为了劳苦群众的解放和利益,出身于贵族世家的杨之华孤身来到上海大学社会系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在求学过程,杨之华结识了思想先进、博学多识的瞿秋白。在听瞿秋白讲课的过程中,杨之华被瞿秋白的智慧、学识以及气质所吸引,渐渐开始崇拜甚至爱慕瞿秋白,相反和自己的丈夫沈剑龙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过了不久,瞿秋白的妻子王剑虹因病去世。杨之华终于下定决心向瞿秋白表白,在给丈夫的信中提到了"离婚"二字,这在当时是非常艰难的。杨之华向瞿秋白表白,而瞿秋白也早已对杨之华暗生情愫,两人于是情投意合。

  随着与帝国主义者的斗争激化,两人还没来得及享受新婚的喜悦,就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中。在32年4月一次反围剿的突围中,瞿秋白不幸被捕。在三年的牢狱之灾中,反动派多次威逼利诱,希望让瞿秋白投降。但革命立场坚定的瞿秋白始终没有屈服。最终,在1935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瞿秋白面带微笑走向了刑场。

  影片过后小编采访了经济院的同学。在被问及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时,同学提到当时的革命者能再那样艰苦的条件还能坚持战斗,非常令人佩服。

  是啊,现在的我们生活在没有战乱、安定和谐的社会里,没有经历过国家危亡,腥风血雨的时刻。但如果只满足于现状,一直沉溺在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中,缺少风里来,雨里去的磨练。势必会一无所知、一无所有。报效祖国,强我中华,现在有多少人还怀着这样一份热情投入学习和工作?如此一来,国家又会如何?我们观看红色电影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不忘初心。不要忘记我们享受的丰富资源,是由先烈们的鲜血换回来的。

  国家的未来掌握在新世纪的我们手中。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拥有坚实的实力铺垫,才能将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

《秋之白华》观后感2

  《秋之白华》,一部迄今为止最让我感到浪漫与真实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写意的手法如散文诗歌般将革命先驱瞿秋白先生和妻子杨之华的爱情故事描绘出来,平淡的言语,精致的画面,从中又闪烁着革命精神的光辉。

  瞿秋白和杨之华缠绵的爱情故事,在那个年代是显得那样前卫洒脱,可不管怎样,感情的升华与真情的流露足以让人感动。“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如此才华横溢英明大义的瞿秋白,美丽温柔中又不失倔强勇敢的杨之华,这样完美的结合,让多少人羡慕他们的爱情!那个在外白渡桥上的黄昏,那段没有第一人称的彼此表白,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直指人心。因为爱情,他们走到一起;因为革命,他们彼此相依。

  秋白之华,秋之白华,白华之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

  “秋之白华”那枚鲜红的图章印记,印刻着只属于他们的爱情。“赠我生命的.伴侣”的金胸针,伴着他们的爱情走过历史,走过他们的爱情岁月。

  瞿秋白先生在着作《多余的话》中的这段话:“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在表达他内心坚定的革命情怀的同时,我们为何不可将它理解成,他对于这份爱情的珍惜呢!

  没有过多的缠绵情话,无言的眼神交汇,贯穿在这份革命的爱情故事中。杨之华对瞿秋白的每一个细小体贴的动作,生活中每一个细致入微的情节,此时无言胜千言,此时情话非多余。那枚小小精致的铜扣,锁住的是他们的爱情,锁住的是平静外表下那颗炽热的心!这样的故事太过唯美了,美得不真实,却又真实存在,没有什么能够让我们不相信这份刻骨铭心的真挚爱情。

  因为爱情,所以爱一直都在……

【《秋之白华》观后感】相关文章:

秋之韵作文12-26

秋之景作文03-06

秋之赞歌作文04-10

秋之叶作文04-07

秋之韵作文02-25

秋之美作文04-15

秋之怀古作文06-02

秋·之韵作文06-11

秋之印象作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