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工作总结>工作资料>下岗再就业(意义与原因分析)
下岗再就业(意义与原因分析)
更新时间:2022-03-25 12:01:51
  • 相关推荐
下岗再就业(意义与原因分析)

  下岗再就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利益得到充分重视和保护的制度特征,它不仅仅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经济工作,也是一项意义十分重大的政治工作。下面为大家带来下岗再就业(意义与原因分析),快来看看吧。

  一、下岗分流和再就业走向市场,建立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机制奠定基础。

  再就业工程有利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最重要一环。由于长期计划就业体制的影响,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市场主体不到位,就业信息发布、传导及其对劳动力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影响很有限,市场在劳动力资像配置过程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撅配置效率低下。再就业工程适应转轨时期的需要,采取一种既不一样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手段统包统配、也不一样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自主调节的应急性和过渡性措施和手段,为失业、下岗人员供给就业指导、就业咨询、职业培训,培育劳动力市场主体,沟通供求信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劳动力流动,最终为实现企业减员增效

  二、再就业工程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客观要求劳动力资像在不一样行业和部门之间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劳动要素的专用性不断加强,新兴产业和扩张部门对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要求、专有技能要求不断提高,职业培训对劳动力就业、岗位转换的意义越来越大。由于人力资本投资和职业培训收益期较长,目前市场自发调节机制尚未到位,再就业工程经过政府投入必须资金,针对结构性失业和下岗人员举办各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创业培训,进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职业技能教育,有利于提高劳动者转岗适应本事,消除劳动力跨部门、跨行业流动障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三、再就业工程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统包统配构成了企业内部庞大数量的冗员,严重地制约了企业活力发挥和经济效益提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客观要求解放人的生产要素,落实企业用工自主权,把企业内部天量畜余人员分流、释放,实现隐性失业社会化和显性化,真正做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缺乏安全网络的特定历史时期,实施再就业工程,组建各级、各类再就业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对企业数量庞大的富余人员实行“托管”,既解决了企业富余人员社会化、显性化问题,又避免了很多失业、下岗人员直接冲击社会的巨大压力。

  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有自身素质不佳、择业观念不当、年龄性别歧视等方面。

  1、自身素质不佳

  下岗失业人员的自身文化素质不全面,技术技能单一,缺乏就业竞争力,直接影响其就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有的下岗失业人员之所以下岗失业、再就业困难,就是由于自身的技能素质较差,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岗位的需要,难以在现代科技知识密集型的企业中寻找到适宜的就业岗位。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有的失业人员往往还面临着跨行业、跨工种就业的现实问题,原有的技术派不上用场,新的技能还没掌握,在寻找就业岗位时他们没有任何优势和竞争力,必然会力不从心。尤其是“4050”人员,其中懂技术的人员太少,大多缺乏就业竞争的技术实力,就业岗位渠道窄,在就业竞争中大多处于劣势。

  2、择业观念有问题

  下岗人员再就业难,除了失业人员自身素质本事不佳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的思想认识有误区,择业观念有偏差。一是脱离实际,好高骛远。比如,有的下岗失业的“4050”人员,虽然自身素质差距较大,但选择就业岗位时,却偏重高、大、上的工作岗位,要求做一些比较体面的工作,不愿意到基层从事那些技能要求较低、相对简单的工作,如清洁工、服务员、小时工、协管员等,以至于他们小工作看不上,大工作干不了,闲在家中无所事事。二是过分依靠政府,等靠思想严重。有的失业人员认为仅有政府安置了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才能算就业,长期等待政府安置,缺乏进取意识精神,不愿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即使政府已经制定和落实了关于保障再就业和鼓励自主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很多失业人员似缺乏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勇气。

  3、性别和年龄限制

  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存在不一样程度的性别、年龄歧视。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设定的年龄要求比较严格,有的限定不招女性,有的甚至在招收清洁工时,还有年龄、相貌等方面条件要求,从而造成部分大龄的失业人员再就业比较难。在下岗失业人员中,女性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如果再加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实现再就业的难度就比较大。异常是一些“4050”人员,往往因年龄偏大而丧失许多再就业的机会。

  五、坚持主动作为,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失业人员思想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家庭情景各异,需要人们认真研究,因事、因地、因人开展再就业服务指导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把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当成“民心工程”来抓

  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解决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在机构建立、设备购置、拨付资金、队伍建设和规范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把开展就业培训服务、实际增加就业岗位、新增就业人数等指标纳入工作考核资料,对工作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定期督促检查落实,使再就业工作确切开展起来。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规范管理

  首先,要健全工作机制。街道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将失业再就业工作拓展到社区。各社区要设立专职劳动协理员或劳动协管员,从机构、人员上保证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完善工作制度。严格落实职责制,将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人;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和运用政策;坚持工作例会制度,街道社保所每周要定期开例会,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听取社区工作情景汇报,沟通情景。第三,要建立工作台账。基层社区工作人员要把辖区内失业人员的具体情景搞清楚,对下岗失业的时间、对就业岗位的需求、技能素质状况、家庭生活状况等方面情景,要逐人进行核对统计,做到一人一档案。按照年龄、专长、从业经历、求职意向等不一样特点,为每一个下岗失业人员建立一表一卡,即“下岗人员情景明细表”和“动态跟踪卡”,用来记录下岗失业人员工作安排情景,使下岗失业人员切实感受到政府对百姓的关怀。

  3、进取搭建就业平台,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针对就业压力加大的新形势、新问题,政府应努力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就业信息平台,为社区下岗人员、新增适龄待业人员供给就业指导服务。

  一是开展教育培训提升本事。街道、社区协同,协调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定期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就业技能、安全知识等培训,普及相关劳动就业政策法规,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本事,适应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求,拓宽择业渠道,营造良好的再就业工作氛围。

  二是发挥基层社区党组织作用,积极开展困难帮扶活动。各社区党组织要加强与失业、待就业人员的情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努力经过开展“党员一帮一”“党组织结对帮扶”等活动。对下岗困难职工,社区党组织逢年过节走访慰问,帮忙解决家庭困难,同时主动为他们出点子、想办法,鼓励其自主创业,营造家园氛围,使其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安心找工作。

  三是拓宽信息渠道,供给就业岗位。各基层社区组织要加强与辖区内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收集和发布招聘信息,供给就业机会。加强与各级社会保障部门和就业服务指导机构的沟通联系,动员工作人员走出办公室,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及时反馈辖区外的就业信息,最大限度地开拓就业门路。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探究

  一、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意义

  失业,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就业者失去劳动机会的情况。但每个人对失业的定义是不同的,一是有工作能力,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努力寻找就业机会,但是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求职者称为失业;二是暂时被解雇但正等待恢复工作或到新的工作岗位报到的人也称为失业。在我国,失业一般是指城镇失业人员,主要包括各类学校毕业生和辞去原有工作的人,前者为没有社会经验和就业经历的,后者为有就业经历但失去工作的就业者。

  下岗职工不仅仅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的下岗人员,也包括城市建设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农民没有了土地,也就成了下了岗的农民。还有乡镇企业关停并转的分流人员、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的淘汰人员。这部分人中存在再就业难问题的主要是 “4050”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资金少、门路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目前,应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还不到位。部分困难人群、困难单位、困难地区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大多数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不解决,不仅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还会带来繁重的经济负担,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势在必行,也是我国全面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再就业问题现状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就业困难、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无技能等等,都困扰着大多数的下岗职工。就全国范围的就业结构来看,由于新兴产业的大量出现,下岗失业人员受原有技能的限制不能适应新型岗位的技能需求,导致不能再次就业。在下岗人员的能力结构与就业需求的能力结构要求相互冲突时,再就业问题对社会经济就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下岗人员在就业竞争中又处于劣势,使得当前棘手的就业问题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影响性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困难摆在面前,但希望也在前方。我们坚信,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也是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

  三、劳动力需求的利与弊

  1、劳动力增长过快与需求相对减少的矛盾

  从劳动力的供给来看,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而且大多看好企业,造成企业拥有大量的现有或未来的劳动力资源。而从劳动力的需求来看,企业却呈现相对减少的态势。这也会造成劳动力增多,而企业需求相对减少的现象。

  2、农村劳动力对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冲击

  近几年来,城市经济得到较快发展,这应归功于农村劳动力的弥补,他们来到城市不仅填补了城镇职工不愿去做的岗位空缺,还创造了更多的劳动价值。在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比较喜欢雇用农民工,而不愿接收城镇失业人员,进而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对城镇劳动力冲击的现象。

  城镇职工福利一般是由企业提供的,职工一旦下岗,他们就会失去福利保障,城镇职工进入社会,他们的福利就由社会承担,但目前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还不是非常健全,所以导致城镇下岗职工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再就业也非常困难。

  四、解决再就业问题的途径

  1、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要解决再就业这个问题,就要大力开发各种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形式就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方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以扩大再就业领域。

  很多下岗人员由于文化、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已无法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操作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却可以发挥他们的特点。如服装、玩具等行业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但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并不高。

  同时,要发展新兴农业、新兴产业,发展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和适应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求的新产业。

  发展第三产业就是发展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完善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还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第三产业应坚持多元化模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产业,促进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市场的充分成长,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地发展。

  2、加强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如今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一些地方时常出现岗位空缺、失业人员无技能无法上岗的现象。这一情况促使我们必须重视下岗职工的技能培训。为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率,提高上岗质量,增加企业工作需求,就必须不断完善就业培训制度,健全面向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岗位培训技能,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为企业提供更优的技能型劳动者。

  下岗职工需要社会的关爱,更需要切实的帮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各地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配备专门人员,构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使政府部门能支撑起下岗失业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的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要健全社会服务制度,加快再就业工作,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和信息更新系统,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提供高效、系统、多元的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重视职业培训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救济保障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说,重新上岗,才是让下岗者摆脱物质和心理困境的有效“药方”,要通过“再就业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提供岗前技能培训、学历培训和职业培训,提高职工的各方面要求,帮助员工尽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再就业是推动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长期不懈地抓好,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再就业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岗再就业(意义与原因分析)】相关文章:

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通用9篇)11-30

再就业工作总结04-06

亲情永不下岗02-18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05-04

亲情永不下岗作文12-04

失业下岗的心情痛苦说说04-14

社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总结10-23

亲情永不下岗作文800字01-13

辞职原因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