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2-07-13 16:55:02
  • 相关推荐
道德经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道德经读后感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德经读后感 1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道德经》的中心是“道”。它继承了《周易》、《洪范》等著作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提醒了事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无神论思想。《老子》将视角放在宇宙之外,与“道”相比,宇宙万物只是渺小的存在。它的内容博大精深,直到如今,在某些方面对《老子》的研讨还没有定论,《老子》之于研讨者,一如它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老子》文约意丰,视角共同,思想深邃,内容博大精深。今天,它依然具有宏大的理想意义,大而言之,它在治国理政、运筹用兵、处置国际关系、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自创意义;小而言之,它是人们为学、修身、处置各种人际、社会关系的肉体圭臬。

  以上是重庆出版社书立方系列口袋书《老子》的前言,也能够作为《道德经》的读后感,我想以我个人观念修正几点内容:1、我对上文“视角共同”异议,应该说《老子》的思想曾经摆脱了“视角约束”,正所谓盲人摸象、各说异端,现代人很难了解和不能正肯定论《老子》的缘由就在于他们的视角的`局限性所致。2、我对“大而言之”的观念做点补充,《老子》的宇宙观,不能只局限于地球,他能解释我们现有的宇宙观,他以至对星际探究、天外生命、克隆技术等前沿科学都有指导和启示作用。能够说它没有时期性,它能够随时间无限延长。3,它能够小到,分子生物学以至更微观的科学范畴,由于人类还没发现0。1飞米以下的物质构造是什么样子。

道德经读后感 2

  《道德经》是老子的一部经典名著,我们都知道老子是道家创始人之一在我国历史拥有重要的地位,他和庄子一起被称为“老庄”。我本身不崇拜任何宗教,但是对于《道德经》确实非常喜欢。今天我又捧起这本书读了起来。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意思是用道理可以讲出的道理,就不是一般的道理。生活中我们经常和别人讲道理,也经常听别人讲道理,但是我们讲给被人听的道理别人是不是听得懂,或者别人愿不愿意听呢。或者反过来,别人讲的道理,我们愿不愿意听,或者是听不听得懂呢。这个问题老子就观察的`很仔细。就这样一句话解释很多的道理。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告诉我们如果天地不仁的话,所有的事物将会被对待的像草狗一样,就是说我们属于天地万物之一也会被当成草狗一样。如果圣人,就是当权者没有任意,则会以百姓为草狗。所以天地对我们是有仁义的。老子在提醒当权者应该善待百姓。

  《道德经》说“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提醒当权者以人民为重,只有不和人民争,所有人都不能和他们来抗争。

  老子希望所有事物都尊崇自然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就像道家说的“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只有爱护百姓,不与民争利,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我们现在生长在社会主义的社会,人人平等,国家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这不就是老子说的社会吗。我们每个人应该像老子说的那样,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

道德经读后感 3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意思是说,政府的政策稳定、开明,人民就安居乐业,民风淳朴;政府的政策要是经常变化,就会使人民变得狡诈,人心变得自私自利,社会诚信缺失。在第十七章中,老子认为,好的政府不会乱发使令,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取得了业绩,只会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和政府没有关系。政策的多变,会造成政府失去诚信,人民不会相信政府。

  这两章内容主要阐述了政府不能随便乱发政策,要“贵其言”。政策的多变使政府的公信力降低,人民对政府的话产生怀疑,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诚信度降低。政策的多变会使一些人不劳而获,别的人就会学他的样子,期待政策有所变化,对自己产生利益,社会因此变得浮燥,人民没有了长期奋斗的目标,急于求成,急于利用当前的政策为自己谋利,生怕政策变化让自己的目标落空。

  老子的这种思想,在唐代得到柳宗元的传承和发展。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认为治理国家,应当像盖房子的工头一样,只需用尺子、规矩和墨斗划出高低、长短的标准,让手下的工人按照标准去做就行了,要是有人做不好,批评或是辞退他,他都不会有怨言。不能事必亲躬,处处向手下的人炫耀自己的本领,代替手下人工作。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柳宗元提出了,治人要像养树一样“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官治民如果“好烦其令”,看起来好像很爱惜人民,政府不停地想办法颁布新政策,人民不停地揣磨政策变化的方向,结果却使政府和人民都觉得很困苦疲乏,社会并不能安定兴旺。

道德经读后感 4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道德经读后感 5

  这些年的尔虞我诈,阴谋算计,我的灵魂都已经浮躁起来了…那些理想、抱负之类的高尚,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

  虽然知道这是奋斗路上的'必经过程,但我还是希望那些手段只是手段,不要让自己迷失了本性。

  《道德经》我已读过数遍,大多名句也都耳熟能详,但以前太浮躁,总不能细品其中之韵味…这些天来终于静下心来真正的沉浸下去,才发现它像一汪永不枯竭的清泉…满载宝藏,放下成见,唾手可得!但其广博与深奥,却让你发现自己的浅薄与不足!

  这是哲学的力量,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却高于一切之上!因为它能让你的心灵真正的强大!不为光怪陆离的表象所迷惑!直达事物本质!正如老子所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尽力使心灵达到极度的放空,使生活清净坚守不变,通过观察万物往复,透过其纷纷芸芸的表象,看到其本源所在。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看清事物的本质,心灵便会宁静,这种宁静不是静止不是消极,更不是终止。而是在认识根本规律后的等待!等待万物并做的时机,这样的人无所不包,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

  《道德经》有如黄钟大吕,一下下的将我心头蒙尘震落…

道德经读后感 6

  解读老子《道德经》的真谛启示,可以使我们解放思想,改变对世界的认知,放弃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许多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做事不给自己和社会遗留后患。从二元论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站在一体同观的全视角看世界,才有真正的恒常快乐,才是真正的全然自由。

  《大道至简——【道德经】真谛启示》就可以奠定人生的基本功,就可以解决人生不同时期的各种痛苦和困惑问题。此版本译文清晰准确,简洁易懂,超出了已往的字面表层译述,将老子真实的意愿全面破解表达出来,从而将老子先生请下了“神坛”,让人民大众真正能与老子的智慧和真理相拥抱,人生的道路就不会偏颇,生命的航船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大道至简,真理人人适用。

  现在读过大道至简这个版本的'各界人士,强烈推荐《大道至简——【道德经】真谛启示》这本书,它将老子思想与现实生活融汇贯通、有机结合,既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对家长、孩子的工作、学习、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拜读、学习后深受启发、颇为受益,建议更多的家长、同学们能够学习这本书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天下之至美,乃美于无为之美,美于无私之美,美于心灵之美。愿你也可以领悟老子的思想,为心灵觅得一处宁静的港湾,让生命之“道”不受羁绊,在平淡的日子里怡然自得的生活。

道德经读后感 7

  《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由“道”、“德”两部分的论述组成的。

  我理解的,道德经的“道”并不只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更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法;“德”也不只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二者相辅相成,若能合二为一,则能“修道”成功。

  《道德经》“德”的部分,我觉得,并不是仅仅理解为为人处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国的方法……其实,这也是老子在教给人的修道的方法。德是道的基础,道是德的升华。如果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安邦治国,很可能都失败,那他也就不可能再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一者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另一方面,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即是“德”关于仁义、礼信的论述。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会舍德而求道,不亦舍近求远吗?不修德,又怎么会得“道”呢?读过《道德经》,我又查阅了资料,发现,《道德经》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即德在先,道在后。我想,这也符合老子淳德归道、全德复道的本意。“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内涵,更寓意明德归道、以德养道的深刻意境。

  仅是浅略的阅读两遍《道德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窥得其道,甚至不得皮毛。如同林语堂曾讲过的——“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学习《道德经》,修德明道。

道德经读后感 8

  16日——20日,我参加了在杭州万松书院正谊学堂举办的《道德经》妙解公益夏令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章——以水为师,观水悟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水的品质。你可能会说:水有什么品质?有什么好学的`?现在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向高处流还是低处?你一定会说:向低处流。是的,我们要学习水的谦虚和谦让,假如在向下流的路上遇见一块大石头,水有撞上去吗?没有。如果撞上去,岂不是以卵击石吗?水是绕开了它。你可以去好好体会。

  人体也需要水,人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如果地球上没有水,我们人类能活过一星期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还会有生命存在吗?所有的蔬菜等植物也需要水,不然也会枯死。水还可以帮我们清理厕所,清理我们不喜欢的污垢。但水并没有要求我们给它回报。这种舍已为人,不求回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比如:做环保酵素。那怎么做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们用一斤糖,3斤果皮垃圾(要选择新鲜的),10斤水,比例1:3:10,放入瓶罐内混合在一起,放在阴凉的空气流通处,要记得每天都要放气,不然发酵过程中瓶罐内产生的气体会把瓶罐顶开,发酵3个月后就可以使用了,当然6个月以上最好。你试试吧!可以用来清洁家具,浇花等等。

  通过学习《道德经》,让我懂得了水的品质,我们离不开水,我们就是水,因为我们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道德经读后感 9

  道德经分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共计八十一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书,道家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这部书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源、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毁灭的规律的理解,博大精深,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当为“万经之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章主要阐述了世界万物相辅相成,互相转换的辩证关系。存在与消亡、困难与简单、修长与粗短、高尚与低下、超前与落后都是通过相互对立、相互比较而得以体现。

  世间的一切概念和价值都是人为设定的,价值的判断都是比较产生的,所以对立的关系是变动的。因此价值的`判断也是变化的。世间的一切都是两两对立产生的,如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述,一件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反之亦然。善和恶,美和丑,我们都要泰然处之,不能庸人自扰。

  而后半段则根据“道法自然”的原则准确论述了老子“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表明了老子顺应自然本性,反对好事无为的基本态度,让万物自然生长发展,效法自然,顺应大道。

道德经读后感 10

  最近我不大喜欢聊天了,因为思想深邃的人不多。心慢慢地不怎么花了,毕竟岁月不饶人。我喜欢一个人在花园散步沉思。官二代、富二代们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让底层的人难以往上流动,官与商勾结还如何做人民的公仆,公平正义何在?读书无用论也不是空穴来风;中国的官员的选拔应该真正交给选民而不是由上级领导说了算,做官的'如果俯下身子去讨好选民而不是绞尽脑汁的去巴结领导一切的一切都好办了————思考这些问题,我的痛苦与日俱增。为了减少我的痛苦,我开始读道德经了,我发现我受益匪浅。

  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的适应环境能力最强。到了不同的容器,水都能随之改变。为人处世当如柳树,而不能像青松。柳树温柔,给人以美感。青松倔强,叶如锋芒,容易伤人。我们不能老是埋怨环境的恶劣,自己应该主动学会适应周围的环境。达尔文不也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吗?

  道德经里说要摒弃自己的私欲,不妄为便能无所不为。一切都要符合道。道法自然。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客观规律。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干什么事要稳重。对名利的过度追求,可能失去的更多。我对晋升高级也不再有过多的冲动。而是顺其自然吧。

  道德经里说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占十分之三,还有十分之三是因为过分追求名利而在缩短自己的寿命。贪财官为了贪欲而锒铛入狱,赌徒因不服输而彻底毁坏了自己的身体,单位上有好多人为追名逐利不择手段而闹僵了人际关系自寻烦恼。我爱我的孩子,爱我的老婆,爱我的家,爱我的亲朋好友,爱爱大自然,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星球。我相信善,回报与否我不知道,但我的心宁静了。

  最近我的睡眠质量好多了。劝你有时间也读读道德经,好吗?

道德经读后感 11

  首先,从身体层面上来讲,老子认为我们身体80%的疾病都与心理和情绪有关,也就是心理不健康。这一论述与当代的“抗疫名家”中科院钟南山院士的观点非常一致。

  当今社会,我们努力地追逐钱财、名利,在巨大的名利场前,欲望不断膨胀,无法满足,心情焦虑,不惜大量消耗自己的身体资源,能量,也就是内耗,破坏了身体阴阳平衡。久而久之,疾病找上门来。

  就拿我们投资界来说,许多享有盛名声誉的投资大佬追求高收益,高业绩,在名利双收的耀眼光环笼罩下,迷失自我,日夜研究,殚精竭虑,最终累垮身体,英年早逝。令我们唏嘘不已,身体没了,什么都是扯淡,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应当令我们警醒。

  当今社会,快节奏,高能量膳食,低运动,焦虑的'不断攀比心理,无法满足的欲望,全方位构筑了我们的身体负能量,造成我们的身体重负不堪。锦衣玉食,甚是欢喜,但无节制的生活习惯带给我们的身体是妥妥的伤害。

  老祖宗几千年遗传下来的我们身体基因,承受不住近几十年国家大力发展带给我们突然变化的富足生活,需要我们有节制地规避身体健康风险。

  老子提倡我们降低欲望,放低自己,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以平和的心态,愉悦的心理,知足常乐,豁达乐观地生活,注重阴阳平衡,善待自己的身体,方能健康幸福长寿。

  因古典国学的深奥内涵,经过我近段时间的反复的研读,消化,浮燥的内心也平静不少,透过表象看本质,也理解了许多事物的发展规律,核心要义,也能冷静应对处理当今社会各种众生相。粗浅分享,与君共勉。

道德经读后感 12

  “道可道,非常道……”我不情愿的背道。又到了爷爷所说的的修心养性的时间了。

  我叫张雪晴,是店子中学五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我有一名略显神道的爷爷。我的爷爷非常的古板,每天都要我背这懂都不懂的《道德经》,其实我是不想背的课时爷爷非逼着我背。有一天,我背到一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的意思我能明白,大概就是说好事是坏事,坏事是好事。但是我觉得这个道理很没道理,好事就是好事,坏事就是坏事。

  完全相反怎么能划等号呢?于是我就去问爷爷,爷爷说:“这个世界分阴阳,物极必反,所有的东西都不是绝对固定的,所以坏的有可能变好,虚弱的有可能变强壮。”“骗人,你这是封建迷信,我以后再也不背这个没用的经了!”我说道。爷爷笑了笑。

  期中考试的时候,我语文得了满分,数学还差三分满分。我高兴极了,爷爷也很为我高兴。我乘机说“爷爷你带我去吃肯德基吧。”爷爷答应了。我高兴的蹦蹦跳跳,爷爷在后面换鞋子,我边跑边跳得出了门。结果一个不小心踩到一片沙子上,水泥地配沙子和冬天的冰面没有多大差别。站了一下发现站不起来了便做在地上哭了起来。爷爷听到哭声急忙跑出来把我送进了医院,经诊断软组织挫伤需要卧床休息。结果吃肯德基的计划也泡汤了。

  下午躺在床上无聊得很,就想我怎么这么倒霉。本来多好的`计划、多么美好的一天怎么到了如此地步。突然听到爷爷的收音机里传出了那句我开始认为很没道理的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我用自己的切生体会加深了对这话的理解。希望我以后无论悲伤还是高兴都能控制住度不要重蹈覆辙。

道德经读后感 13

  《道德经》是一本关于宇宙人生哲理的书,包含唯物主义,自然无为,天地不仁的哲学思想,被誉为“道学之精髓,哲学之先本”。《道德经》能启迪人生智慧,就算是放到今天,依然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借鉴。

  《道德经》全书只有五千字,所以又名《五千言》,主要围绕着“道”、“德”来详细阐述各个学科的深刻道理。内容非常丰富,可谓包罗万象,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社会人生。古时候很多思想的基础都来自老子的思想,我们现在社会的`很多人都喜欢读《道德经》,这也体现了这本书的极大的魅力。《道德经》中阐述了很多思想、理论,其中物极必反的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想几千年前的老子能理解的这么透彻,这着实让我吃惊。物极必反指的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端就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人生的大智慧。古代王朝每一个都经历了初期创立、巅峰和没落,这跟帝王的统治有很大的关系。当帝王穷奢极欲到一定的程度时,人民被欺压到一定的程度,都纷纷起来反抗,推翻统治。同样的,当一个人恃才傲物到了极点的时候,往往会招来祸患。老子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有分寸,不可过分,一旦过度就会出问题。这是历史规律,人生哲理。

  我们读《道德经》就是想从先哲那里学习人生的智慧,提高个人的格局,走好自己人生路。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读后感 14

  今天偶然读《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分享!

  善为何物?难于言说,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说。

  水乃平常之物,举目所及,比比皆是。水虽平凡,却蕴含非凡智慧和品性,远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为也,地球,亦水所为也,万物生长,皆赖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馈。水,恩泽万物而不事张扬,惠及众生而德行谦卑,总往低处流,总往底下钻。

  水,不与万物争,不与人计较,你进,她退,你挤,她溢,能屈能伸,看开,大气,超脱,逍遥,故无诟病,少非议。

  水,形易变而性难变。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状,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状,倒锅里而成锅之形状,外形虽成了别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弃该放弃的,坚守该坚守的',外圆内方,灵活自如。

  水,看似无力,实则有力,表面软弱,内心坚强。坚硬易折,柔软耐久。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以柔克刚,以软胜硬。

  低调,不争,适应,柔韧,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何谓道,水即是。

  附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何谓道,水即是

  ……

道德经读后感 15

  林语堂曾经这样说过:“对于《道德经》,很多人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对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才在短时间内粗读了一回让国内国外深入研究的《道德经》,要写出一篇震惊全场的感想,实在是笑话。”不过,在此,我仅表达一下我对看完《道德经》的切身感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

  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

  1、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

  2、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可是,当我们真正选择起属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时候,却难免会碰上不少阻碍。当代社会,名与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的人又有多少?

  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持否定的答案。但是,我并不认为《道德经》是高高在上,遥远而不可攀的。当我们看透世俗的风景,也许我们会静静地看细水长流。

【道德经读后感 】相关文章:

道德经经典句子06-08

《道德经》读后感08-18

《道德经》的读后感02-17

《道德经》读后感03-09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02-15

《道德经》的读书笔记12-27

道德经读书笔记06-10

《道德经》读后感15篇11-01

道德经读后感14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