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围城》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2-13 15:05:55
  • 相关推荐
《围城》读后感 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围城》读后感 ,欢迎阅读与收藏。

《围城》读后感 1

  《围城》首先讲述了主人 公方鸿渐先生回国路上以及回国后在上海的生活,作者通过对旧上海当时的中产阶级的描绘,顺带也议论了留学生和老式的大家庭的生活;

  然后描写了去三闾大学的路上,对当时抗战时期内地的民生和风情,对了解当时的社会状态可见一斑;第三段则是在三闾大学内,通过作者对学术界狠狠的`挖苦和讽刺,揭露出当时旧中国的种种陋习;最后是方鸿渐先生婚后生活的描写。

《围城》读后感 2

  《围城》是一本终生相伴的好书。少年读时,被书中辛辣幽默,讽刺诙谐的语言所吸引,常常会情不自禁的大笑。

  青年时再读围城,正是追逐梦想的年龄,会为书中人物鸿志高远壮志难酬的命运感伤心痛。如今已是而立之年,品尝过爱的'酸甜苦涩,又看围城,会有笑中有泪的心酸,人生百味均在其中。

《围城》读后感 3

  “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就是《围城》。《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围城》读后感 4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

  “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围城》读后感 5

  其实围城并不可怕,只是如何看待这个围城,身处围城中,为何总想冲出这个围城,最终不是撞得头破血流,退回去就是冲到另一个围城之中,又饱受纠葛,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大围城,包含很多小围城,围城中总有不如意,我们并不是总要去逃避,而应该适应这个围城,在围城中逐渐建立自己高大房屋,不要总好高骛远,不断地换城,总以为世外桃源就在城外。其实不然。审视这个世界,围城处处存在。

  眼看21世纪,围城依然存在,我们看待围城依然要有正确的眼光,除非围城中乌烟瘴气,实在无法生存,否则就不要不停的'出城进城直到最后精疲力尽,而流浪街头。

《围城》读后感 6

  《围城》是钱钟书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书的名字是“围城”,“围城”取自书中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

  那么何谓“围城”?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曾给黄罗芳一张纸条,阐明了“围城”的丰富内涵,上面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大都如此。在读完这本书后的人都能对这句话有着很深的理解。

《围城》读后感 7

  性格决定命运,我想是这样的,书中的主人公方渐鸿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他虽然善良,但又有些懦弱,缺乏原则,甚至还带有一丝玩世不恭的态度,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使他身陷“围城”。其实,“围城”都是自己创造的,他想成为大人物,这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只想去改变环境,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在那个时代,作个大人物不容易,必须有高尚的品质和情操,要具备很多优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他人的尊重,或者利用旁门左道,利用手段,做一些自己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事情。而方鸿渐,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面对自己的欲望,他有些亦正亦邪,他一直在两者交界处游荡。正是这种性格,使他身陷自己为自己创造的“围城”。

《围城》读后感 8

  学习是这样,爱情也是如此。我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追求幸福的时候往往是最幸福的,而当幸福真的来临的时候我们却容易患得患失。“细细想来,的确是这样。当我们努力去追求我们喜欢的那个她时,我们好像一下子有了铠甲,又好像一下子有了软肋,我们会变得小心翼翼,因为想在她心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自己。

  当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当我们的努力有了结果。我们会经历一个短暂的甜蜜期,可是短暂过后,生活的琐碎可能会让彼此无征兆的.生气,无理由的吵架,我们可能会发现彼此的缺点越来越多,以至于产生厌恶之感。

《围城》读后感 9

  唐晓芙聪明漂亮、活泼可爱又率性。就是这样的一个女性形象,也逃不掉命运的哀叹。可是也许这段描写却真实地写出了现实爱情中存在着的`阴差阳错和诸多偶然,也许方和唐之间的这种偶然性所导致的恋爱失败正是天下许多有情人难成眷属的一个小小缩影,真的让人觉得很可惜。

  作品中的爱情故事与“围城”二字产生共鸣,盘桓复杂,亦真亦幻。

《围城》读后感 10

  我们永远都不能逃出这无尽的压力和束缚,注定要在这无形的围城下过完一生,那么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整天想着如何翻过那座城,也不是为自己生活在一座难以翻越的城墙里而自怨自艾,而是在自己的围城中保持一颗积极地心去创造自己所独有的色彩,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彩丰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围城》读后感 11

  一个像唐晓芙一样清新、自然、纯真的女孩,在现实中只是一个梦境,可以远远的观望、想象,只是一旦你去触碰,这个梦会毫不留情的破碎。

  唐晓芙所占据的'笔墨固然不多,但是她的淡出代表着完美神话难以存在于现实的悲剧。

《围城》读后感 12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围城》是钱锺书先生最经典的作品,他以超高的语言天斌加上非常高级的幽默,嘲讽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可笑姿态,写了许多关于生活、关于爱请的'深刻哲理。

  城外的人要想冲进城,城内的人要想逃出城。可見《围城》这本书对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即使是同一个人,当他(她)拜读第二遍后,也会有新的感受和理解。这或许就是读书的趣味吧!

  关于男男女女这些事历来是永恒的题材。《围城》这本书之所以多次成功发行,能成为这么多年来长盛不衰的作品,不外二个条件:一要有钱鍾书这样的作者:二要有会学习会阅读的读者,二者互动,缺一不可。

《围城》读后感 13

  这是作者描述的感情世界,但也是现实中会有的,听说一个人一生中会遇见四个人,一个是喜欢自己,但自己不喜欢的,一个是自己喜欢的,但不喜欢自己的,一个是相互喜欢但不能走进婚姻的',最后一个就是自己并不多喜欢,但也不讨厌,但是会陪自己走一生的,也是这个人陪自己终老。这样相互喜欢的人,鸿渐是遇见了,辛楣没遇着,只是遇到这样的人时,不知道两个人是否都足够成熟,成熟到能包容对方的一切,能珍惜对方的一切。于是,婚姻终究成了围城,没有恋爱的基础,婚姻只是牢笼;有了婚姻的条件,又未必真能和喜欢的人进这样的围城。

《围城》读后感 14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

  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

《围城》读后感 15

  初读《围城》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用语,是以往我读过的书不曾见过的词藻。用我女朋友的话说,就是有时代的烙印吧。

  我不记得是谁说过:“你一定要读围城,而且要在你觉得差不多的时候读,如果在太年轻的.时候懵懂的读了,你以为你看过了,实际上是永远的错过了,会很可惜”。

  里面对人物的内心的洞察,是令人窒息的。很难说是老成还是年轻。实在太过犀利。

  那种谦和不偏不倚的写作态度,会让我觉得这不像是一本小说。更像是一本人性启示录。

  我现在只看了一半,我也不愿意透露更多的情节,因为这会让看这篇文章的人以为,这本书就是这样而已的错觉。

  我会在看完的时候再接着写这篇文章。

【《围城》读后感 】相关文章:

《围城》读后感03-20

围城读后感03-10

《围城》的读后感02-08

围城的读后感01-16

围城读后感03-10

《围城》读后感06-12

【热】《围城》读后感02-15

【精】《围城》读后感02-17

《围城》读后感【荐】02-15

《围城》读后感【精】02-15